㈠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课后题答案。求求求。
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不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
1/31
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 – 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 – 10 = 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 5 = 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 7.5) + (30 - 5) = 27.5 万美元
用收入法共计得的GDP为12.5 + 27.5 = 40 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5、解答: (1)1998年名义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 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 - 1450) / 1450 = 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 1850美元,1998年
2/31
实际GDP= 100×10 + 200×1.5 +500×1 = 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 - 1800)/1800 = 2.78 %
(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
6、解答:(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 = 2000美元
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 =300美元
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 = 4000美元
合计的价值增加为2000 + 300 + 4000 = 6300美元
(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 + 500 + 3000 = 6300美元
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
(3)国民收入为6300 – 500 = 5800美元
7、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 = 500 亿美元
㈡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第五版微观经济解释一下以下两问
“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量中的很小部分”
我对此的理解是, 我们作为消费者 每个月的收入是一定的,假定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月的收入是3000元 我们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比如一瓶矿泉水 一盒咖啡 做一次公交车等等 的价格 占我们一个月的工资的比重是很小的。
“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已购买两种商品为例
边际效用的含义是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购买 所得到的总效用的增量
假设商品A 和商品B 的价格都为1元
购买一单位商品A带来的总效用为11 购买两单位的商品A带来的总效用为21 则购买两单位的商品A的边际效用为10
购买一单位的商品B带来的总效用为36 购买两单位的商品B带来的总效用为61 购买三单位的商品B带来的总效用为76 购买四单位的商品B带来的总效用为86 则购买四单位的商品B的边际效用为10
根据消费者均衡 我们应该购买2单位的商品A 4单位的商品B
(可以自己画表格 更清楚的表示出来)
因为两商品的价格都为1元 所以 消费者花费在两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相等的
当商品价格不为1元时 为达到消费者均衡 我们也要使 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个人觉得 这个理解就是一个感性的东西 只要记住在达到消费者均衡的时候 我们作为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就行了。
㈢ 求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名词解释汇总
我貌似有期末复习资料,回寝室,拍下来发给你,应该有名词解释的~
㈣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9年01月21日
今天高顿ACCA的财管超人——熊劲给大家讲下ACCA考试科目F9里面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这部分的知识点会在选择题里面考到哦。分值2-4分。戳>>>2019年ACCA备考资料免费领
货币政策是一国央行控制经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工具,而财政政策则是政府控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工具。通过两种政策的组合拳,避免经济短期过度波动,引导经济发展。当经济过热时,政策要给它降降温;当经济低迷时,政策要刺激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政策、利率(interest rate)政策与汇率(exchange rate)政策。有的时候,货币供给政策与利率政策甚至就是一个事情的两面。正如经济学家曼昆所说: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花销(government spending)与税收(taxation)政策。政府其实就像企业或者个人一样,如果想要花销(spending)更多,总得有这么多的钱给它花。这资金或者来源于历史财政盈余,或者来源于当期税收,或者来源与借款。美国政府债务已达20万亿美元,你看,它借了多少钱!需要美国人不吃不喝工作四年才能还清。
重要的是,同学们要学会判断相应的经济政策是旨在促进总需求与总供给,还是抑制。以下表格可作以为记: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㈤ 求 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汇编
北鼻,我给你找到了!
篇幅太长放不开!所以帖出来地址你自己搞吧!
http://www.freekaoyan.com/note/jingji/20060716/17194.shtml
http://www.freekaoyan.com/note/jingji/20060716/17195.shtml
http://www.freekaoyan.com/note/jingji/20060716/17196.shtml
http://www.freekaoyan.com/note/jingji/20060716/17197.shtml
http://www.freekaoyan.com/note/jingji/20060716/17198.shtml
http://www.freekaoyan.com/note/jingji/20060716/17199.shtml
http://www.freekaoyan.com/note/jingji/20060716/17200.shtml
http://www.freekaoyan.com/note/jingji/20060716/17201.shtml
㈥ 求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答案
【特别提醒】除地域外,重量是影响平邮和快递资费的主要因素
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组编】教育部高教司【主编】高鸿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0128009【版、印次】2011年1月第5版第1次印刷【开本】185*260 1/16【字数】456千字【页数】363-670页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加以简要的评论,以便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而与此同时,又能避免它可能带来的不良的副作用。
本书被评为“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2年获得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5年,本书被评为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2007年,本书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对所有这一切,本书的编写人员深感荣幸。【目录大纲】
第十二章国民收人核算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七节结束语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均衡产出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乘数论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第八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九节结束语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一节投资的决定
第二节IS曲线
第三节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LM曲线
第五节IS-LM分析
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七节结束语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财政政策效果
第三节货币政策效果
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节结束语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财政政策
第三节货币政策
第四节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第五节结束语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第三节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第四节古典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第六节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第八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第九节结束语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第八节结束语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一节汇率和对外贸易
第二节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第三节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第四节南一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第五节结束语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第二节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第三节增长核算
第四节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五节内生增长理论
第六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七节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第八节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第九节乘数-加速数模型
第十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一节结束语
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消费
第二节投资
第三节货币需求
第四节结束语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一节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第二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第三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四节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
第五节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第六节名义黏性
第七节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第九节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第十节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科学吗?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
第三节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以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第四节科学主义
第五节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
第六节 当前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附录一引用文献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重要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三重要术语汉英对照表2.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组编】教育部高教司【主编】高鸿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0128016【版、印次】2011年1月第5版第1次印刷【开本】185*260 1/16【字数】539千字【页数】361页 【内容简介】
本书充实了第七章第三节寡头部分的内容。将第四版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和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合并为一章,即本版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扩充了对博弈论的介绍,即将第四版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扩充为一章,即本版第十章。第四版第十四章的内容,在表述方式上作了一些调整。在第四版第十六章中增加了一些案例,同时删去了一些与宏观经济理论不大相关的内容。去掉了第四版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需要这些知识的读者可以从国际经济学或国际贸易等课程中吸取到。放弃了第四版第二十章关于IS—LM—BP模型的介绍,取而代之的是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增加了一章,即本版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在总论方面,全书各章均增加了练习题的数量。其次,对第四版第二十三章的部分内容作了一些删改、更新,以增强时代感。【目录大纲】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四节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八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 预算线
第四节 消费者的均衡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人效应
第七节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第八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四章 生产论
第一节 厂商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五节 等成本线
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七节 规模报酬
第八节 结束语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第三节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六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七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一节 垄断
第二节 垄断竞争
第三节 寡头
第四节 不同市场的比较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三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第五节 劳动供?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第六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第七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第八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
第二节 经济效率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
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十章 博弈论初步
第一节 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第二节 同时博弈:纯策略均衡
第三节 同时博弈:混合策略均衡
第四节 序贯博弈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垄断
第二节 外部影响
第三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节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节 微观经济学结束语全新正版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微观部分 第5版 笔记和习题详解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笔记和习题详解 定价30.80元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笔记和习题详解 定价28.80元【总定价】59.60元
1.书名: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习题详解(第5版)
ISBN:780229353
作者:金圣才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目录
第1章引论(1)
1.1复习笔记(1)
1.2课后习题详解(3)
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5)
第2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9)
2.1复习笔记(9)
2.2课后习题详解(21)
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32)
第3章效用论(39)
3.1复习笔记(39)
3.2课后习题详解(48)
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59)
第4章生产论(66)
4.1复习笔记(66)
4.2课后习题详解(73)
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83)
第5章成本论(89)
5.1复习笔记(89)
5.2课后习题详解(95)
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05)
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112)
6.1复习笔记(112)
6.2课后习题详解(120)
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28)
第7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133)
7.1复习笔记(133)
7.2课后习题详解(142)
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52)
第8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60)
8.1复习笔记(160)
8.2课后习题详解(166)
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73)
第9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180)
9.1复习笔记(180)
9.2课后习题详解(185)
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93)
第10章博弈论初步(200)
10.1复习笔记(200)
10.2课后习题详解(203)
1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207)
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211)
11.1复习笔记(211)
11.2课后习题详解(216)
1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223)
附录指定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230)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本书遵循第5版的章目编排,共分12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对该书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第三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精选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㈦ 西方经济学 (第五版) 高鸿业,,名师导读版是什么意思和原版有什么区别
其实就多了一张光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