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缺点
西方经济学没有办法解释西方刚开始为什么工业化迅速,它的经济学不会讲资本的原始积累即殖民掠夺,比如《马关条约》日本要求的赔款2.3亿白银,当时就等于日本一下子获得了几十年的财政收入,所以工业化很快
❷ 如何学好西方经济学,如何学好宏观经济学
你是因为复兴趣,还是制想深入地学习一下西方经济学。建议先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国外大多都是先讲微观,后讲宏观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种安排的合理性,我大二学宏观时感觉很难,要有一定的经济学思维才可以。如果进一步学习经济学,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微积分啊之类的。看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可以看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标准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宏观可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人大出版社的。如果你那天可以看高级的经济学了,自己就知道该看什么书了。
❸ 西方经济学的宏观部分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用都学吗
没区别,那就是一门课
❹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里的GDP问题
我认为,第一和第三个的算法是对的,应该说理解的还算到位了。第二题的情况应该专是(a)银矿公司通过开属采将自然状态的银矿增值到10万,然后(b)银器制造商又通过加工使其变为银器,增值应该为40-10=30万。这里关键是只要看商品(银器)价值的实际变化,而不用看增值的手段(雇佣矿工或工人)。
希望有用。
❺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书中关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两者虽然处于长期的争论中,但还是有许多共识的:
(1)两者都认为在长期中,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因素是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及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和技术水平。(长期AS曲线为垂直线)
(2)两者都认同在短期内,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总需求的冲击。(AD去线的右移能引起经济增长)
(3)两者都肯定了理性预期在决定经济行为方面的左右,其假设中都有:理性微观个体和追求利益最大化两点。
两者的区别及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政策的效用上: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由非市场出清状态回归到市场出清状态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商品市场上物价刚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粘性)。因此,新凯恩斯主义鼓励政府做出相机抉择的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这一点是却别与凯恩斯注意提出的采取主动积极的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则认为如果政府的政策是持续性的政策(无论是根据影响因素指定的具有规律性的政策还是根据政策实施效果所制定的反馈修正型的政策)都能被社会很好的预期(这基于新古典派关于理性预期的解释,人们会尽一切可能去获取能够帮助有效预期的信息,并且能够正确的运用相关信息和经济模型进行解释和运算),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政策效果将完全被抵消点对实际产出不构成任何影响(即政策无效性)。但是,新古典主义中有一个学派是货币主义学者则认为财政政策是无效的,政府应该推行持续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上内容,是我对两个学派学习和研究的结果,希望你能满意。
❻ 西方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导言¨稀缺性的含义。¨机会成本的含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什么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流量与存量的含义(存量是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它的大小没有时间维度。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需求与需求曲线。¨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什么不同。¨供给与供给曲线。¨供给定理。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有什么不同。¨均衡价格的含义(价、量同时相等时,即交点对应的价格)。¨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价格上限(为了限价)与价格下限(为了扶植)上限低于均衡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 第三章 弹性理论¨弹性的含义、基本公式及计算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居多)。(判断:需求缺乏弹性,即0<Ed<1;富有弹性,即Ed>1)。¨恩格尔定理(公式;恩格尔的大小反映了什么问题)。¨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熟悉理论及其计算。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边际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两个公式)。¨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征。¨消费可能线的含义及移动。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切点处)。¨消费者剩余的含义。第五章 生产理论¨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曲线特征。¨两对重要的相互关系。 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❼ 经济学本科中的西方经济学与宏观微观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回业,或者答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是从宏观研究经济动态。
这两者共同组成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大厦。严格说西方经济学的专业中还应包括经济史。
建议你分别购买《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这样学的更精一些,如果你是经济学专业的话,你还应读读《国际金融学》、《投资银行学》和《货币银行学》,可以让你在专业的路上走的更远
❽ 西方经济学应先看宏观还是先看微观
学校里的授课顺序一般是: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可能没什么关系
但是西方经济学一般是从微观学起
❾ 西方经济学与微观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西方经济学就是包括宏观和微观。可以免修
❿ 宏观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差别
国内的分类一般是这样的。
第一级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称为庸俗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微观主体效用最大化,包括消费论,成本论,生产论,局部均衡,一般均衡等。
宏观部分比较庞杂,利息,就业,汇率,贸易,宏观政策等等许许多多问题。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比较成型的部分,争议很少。而经济学家对宏观的争议从来没有,估计也不可能停止。这里有很多学派,著名的有,凯恩斯学派,后凯恩斯学派,剑桥学派,芝加哥学派等等。
观点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完全自由和有监管的自由。前者是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又称为“货币学派”(个人学习的经验来看,主要是他把几乎所有的经济问题都归结为货币问题。)这个学派是古典的发扬,提倡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
后者是凯恩斯开创的观点,认为市场存在失灵,需要一个“看得见”的手来纠正市场失灵,强调财政政策,需求管理。
这两中观点在过去的100年中互相更替,瑕瑜互见,不分伯仲。29-33年大危机前是自由当道,之后是凯恩斯主意的天下。滞涨之后又是弗里德曼胜利,而今次贷危机到来,给了芝加哥当头一棒,从今年的诺奖看,凯恩斯回来了。
个人认为,凯恩斯主意是危机经济学,在爆发危机时使用,平时不应该用。弗里德曼是常态经济学,在危机时就不灵了。
(完全原创,ps楼主转专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