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文化遗产经济学

文化遗产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0-12-02 18:04:15

① 百度语文高一阅读短文作者卢新宁《“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

“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
卢新宁
一向受到冷落的传统文化,仿佛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
从一个“牛郎织女”故事,六个省明争暗斗,到一个“梁祝故里”传说,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直至如今山西两地对“帝尧故里”的文化攻势。近年来,文化遗产争夺战可谓烽烟四起、高潮迭出。
遗憾的是,这并不能代表可喜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在志在必得的“文化激
情”背后,是利益驱动下“遗产经济学”的精细打算——“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这样的观念,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现实注脚。我们在册的世界文化遗产,十分之一由于“过度开发”受到警告就是明证。不少已经夺得文化遗产“归属权”的地方,以创收为核心,将文化演变为商业,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杀鸡取卵似的经营。
这当然不是传统文化的“利好”,而是历史文化的灾难。
当三江并流、都江堰、武当古刹等文化古迹传出“过度开发”的消息,当几乎每一种有魅力的文化都必有浩浩荡荡却毫无魅力的新建“伪文化”,甚至每一部古典文化名著,都演化为一座荒唐可笑的娱乐场时,不仅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来,“遗产经济学”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在许多愈演愈烈的文化名人争夺战中,人们频繁看到当地政府的身影。
今年上半年短短六个月里,一些政府参与的公祭活动席卷南北——陕西黄陵、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分食黄帝;河南焦作、湖南炎陵和山西高平枝解炎帝;湖南宁远跟山西运城一起争夺舜帝……
由于地方政府的高调介入与认同,一些耗资巨大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也应运而起。“帝尧故里”争夺战中,临汾修建了“中华民族文明之门”的华门,这座出手不凡的大制作从规模到设计处处“天下第一”。在此之前,长达21公里的“华夏第一祖龙”,高达40米的刘邦铜像,在河南两地轰轰烈烈地打造。
政府参与社会事业的文化构建,本没有错。但问题是,这样的建设应当以公共文化服务为重
点。面对此起彼伏的“争夺战”与“伪文化”浪潮,政府本应做正确的引导,为何却成了推波助澜的主导?
实际上,逐步升格的“崇古活动”与不断新建的“文化标记”,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新一轮面子工程的集体亮相,甚至有些国家级贫困县也卷入其中。在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口号之下,一些官员的心中,不仅有对经济效益的图谋,更有对“政绩收益”的盘算。他们用行政拨款下注,看能否博取更大的利益,创造经济一文化上一政治的多赢。
让经济利用,被政治挟持,结果是,以文化为名义的文化行动,非但没有为社会繁荣带来推力,没有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反而推助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
这恐怕是“遗产经济学”更大的后患!
16.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6分)
17.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文化遗产争夺战”与“伪文化”建设浪潮?地方政府在社会文化事业构建中应持有怎样的态度?(6分)
18.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具有哪些文化后患?(6分)
六、16.争夺文化遗产,志在必得;将挖掘的名人故里等,开发成旅游景点,以此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以创收为核心,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杀鸡取卵似的经营;地方政府对争夺文化遗产高调介入与认同。(一个要点1.5分,最后四舍五入,得分不超过6分)
17.利益驱动,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以此作为面子工程,官员以此为自己捞取政绩而推波助澜;也有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考量。(一个要点1分,得分不超过3分)
积极参与,正确引导。(3分)
18.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给历史文化带来灾难);没有为社会繁荣带来推力,没有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推助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一个要点1.5分,最后四舍五入,得分不超过6分)

②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2.思想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3.从19世纪30年代起,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这三次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文化遗产经济学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③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般的科学,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的是世界版的本质和世界权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因为如此,它有最大的普遍适用性,就时间、空间来说,它的历史跨度和覆盖面都是最大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植根于实践基础之上的发展着的学说,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的体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生命力还因为,这种哲学学说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

(3)文化遗产经济学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理论品质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不断创新,引领时代潮流。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和发展自己。

3、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遵循科学精神,反对思想僵化和教条主义,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批判性,这就决定了它不承认有任何“最终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学说。

④ 有哪些明星死了

1、姚贝娜

姚贝娜(1981年9月26日-2015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2005年,在音乐剧《金沙》中饰演女主角金,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同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任独唱演员。2006年,参加“第12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通俗唱法亚军。2008年,获得“第13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流行唱法冠军。

⑤ 经济学就业方向

个人认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经济学对社会依旧有着理论和现实价值。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曾经繁荣取得辉煌的成就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长期领先世界提供了思想指导而且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先行思想因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其合理的核心和积极因素值得进一步挖掘。

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技术史研究中提出过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创造和发明了这么多科学技术,但是现代科学的诞生不是在中国而是在西方的问题。

也就是所谓的“李约瑟之谜”。

中国经济思想史也存在这样的谜团。

为什么中国古代有那么辉煌的历史成就,现代经济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或者中国经济思想为什么没有发展成现代经济科学,必须从西方引进经济学吗? 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界也有一些讨论。

黄少安认为,中国在经济和文化上长期领先世界,是大规模的物博,不存在严重的资源不足,所以以资源不足为前提,以竞争为主线的经济学不发达。 易纲认为中国没有成为经济科学的发源地与语言和思维模式的差异有关,与形式逻辑的不足发展有关。 从经济思想的学术背景考察,中国传统学术重视与事物内部各方面、各环节及其他事物的相互关联作用,缺乏分类细致的研究和共同语言的示范构建,影响了经济思想理论图像整体的清晰度。

其实,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蕴藏着许多现代经济学的理论要素,孙中山在1912年也提出了“经济学在我国乱舞”的说法。

关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成果、贡献和历史地位,笔者另行用专业文讨论,这里只介绍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成果的肯定。

1911年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亨利舒格为陈熙章《孔门理财学》撰写的序中指出,儒学是“伟大的资产管理系统,伟大的道德和宗教系统”。

陈熙章学贯穿中外,贯穿古今,其专业无疑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解释儒家经济思想,为国际学术界系统理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打开了大门。

凯恩斯在1912年为《孔门理财学》编写的书评中用约三分之一的篇幅转换中国的货币制度和思想,指出汉代贾谊、宋代袁谢、明代叶子奇等“中国学者早就知道格雷欣的法则和数量理论”。

近代下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构成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两条主线,当前国民的问题分析和理论创新基本在这两条基础上。 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内经济学家国情不同,西方经济理论没有向中国提供现成的答案,提出不能全面适用西方经济学,因此“创造中国独自的经济学”和“非审查度本国思想上的背景,是系统的

这种思潮至今仍在持续,呼应着20世纪340年代一些学者的学术呼吁和历史呼吁,唐庆增说:“学者注意现在中国经济组织的内容,详细调查过去中国经济思想的得失,用学说的长度创造新思想,创造现在的经王亚南也提倡设立“中国经济学”,自称“‘中国经济学,这个命题将成为我的研究中心’”。

关于是否建立中国经济学,理论界有争议。

有些学者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没有国界”。

也有学者直接反对“中国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提法。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适当的提法应该是创立经济学的中国学派或中国经济学派。

世界经济学说史上已经有法国重农学派、英国剑桥学派、瑞士洛桑学派、奥地利学派、德国历史学派、美国制度学派等多种带有国家色彩的经济学派,其起伏的变迁大体上是从欧洲向美国的变迁

因此,有理由期待中国特色、中国风、中国出色的经济学派以及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看现在,作为转型社会,中国经历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没有类似的经验,其市场经济的历史厚度与中国不相上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城乡

因此,建立经济学的中国学派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现实经济的土壤中,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形成说明力、影响力和预测力。

那么,如何建立中国经济学派呢?

又是谁做的呢?

很明显,这应该是中国经济学家和经济思想家的历史使命。

在经济学说史上,许多经济学家向社会变革提出了理论上的创新,许多学术追随者探讨精益求精,共同推进了经济学的范式转变和革命。

中国经济学派的创立也需要亚当史密斯、马克思、马歇尔、凯恩斯、海耶克等经济学大家及其经济学学术共同体的继承、竞争、合作,才能实现目标。

一个经济学派的成立至少需要两大条件。

一是迄今为止在社会历史上有充分的理论探索,提供了很多先行理论要素。

例如,亚当史密斯出版《习学记言》之前的数百年间,西欧重商学派、法国重农学派等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很多研究,积累了很多理论素材。

二是经济发展实践的检查和经验的积累。 现代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经过原始资本的积累、商品的输出、资本的输出、产业革命的长期发展过程,它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试行错误,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源头的活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有30多年,再过20年左右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实践探索,将积累足够的素材和比较丰富的经验。 其中有具有世界意义的理论要素和经验总结。 这将为中国经济学派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中国经济学派不是“制造独立的特殊研究壁垒”,而是根据普遍性和普遍性表现中国特色、中国风、中国气派。

因此,一个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二个要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三个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思想中的有益因素。

三者不能偏废,过去被忽视的中国自身固有的哲学传统和经济思想的起源需要特别重视。 正如霍奇森指出的,“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德国历史学派一样是哲学文化的产物”,这种哲学文化是德国的哲学传统和经济学传统。

中国经济学派的发展和创新同样需要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传统的经济思想中有一些长期留下的基本要素,其历史越深入,持续的影响力也越大。

例如,在现代经济学伦理和生态关怀的恢复趋势下,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义利合一的伦理养分和天人合一的生态内涵,特别值得充分汲取。

儒学的复兴与中国式管理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西方式的资本主义?

这是韦伯的“中国宗教:

儒教与道教》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儒教伦理阻碍了古代中国的合理化经济发展,不能形成新教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精神。

20世纪70年代,韦伯斯特的这一论断遇到了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区域经济崛起的挑战,之后形成了长期的学术争论。

余英时分析了16世纪至18世纪中国传统社会的商人精神,儒家伦理也具有新教伦理的“入世苦行”(innerworldly asceticism )属性,是“勤”、“俭”等资本主义兴起的必要条件和“合理化” 当然,他还指出,这些精神因素必须在其他客观条件,特别是经过“合理化过程”的政治和法律的适当合作下,推进合理化的经济发展。

随着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儒家伦理许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因素与一些现代性因素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儒学的复兴是分不开的。

这里的儒学是指融合各家中国传统文化。 古今思想没有高低之分,论证的一致性和严密性有差异。

儒家伦理儒学的现代意义是对宏观经济方面的促进作用,也是对微观管理方面的借鉴作用。 古代管理思想一般简洁,但深刻揭示人性,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具有普遍永恒的价值,穿透时空,给今天的人们以启示。

澳大利亚学者李瑞环认为:“儒学的复兴将在世界文明的核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将带领世界走向21世纪,成为21世纪的管理主流。”

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特殊问题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就能解决,需要构建中国式的管理模式。

台湾学者曾仕强对中国式管理模式下的定义是,在中国管理哲学中合理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行为特性,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中国式管理是合理化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更具包容性,主张从个人修身做起,然后有资格从事管理,事业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习。

卷辨浩繁的古代古典文献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历代齐家、治国、用兵、商业创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传统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可以给现在的管理者带来深刻的启示。

这是中国式管理模式的概念定义,其本质是中国文化主导的管理模式,是融合了西方优秀管理思想的中国特色管理模式。 当然,中国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构建,不仅要从古典文献入手,还需要着眼于现代企业的成功实践,升华理论。

反观西方管理模式,经历了回归伦理、文化的过程。

早期的产业革命空前扩大了经济活动的规模,在“工具人”、“经济人”的行为假设下,企业管理也越来越机械化、制度化,人性异化问题越来越暴露。

为了扭转这种管理偏差,西方企业管理模式经历了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管理科学阶段、企业文化管理阶段的发展高度,科学思维和伦理文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背后有人是“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

实际上,西方管理学界对企业文化的关心和重视也是从日本经济和企业的崛起开始的。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在企业文化营地模式中,通过注入儒家“仁义”、“慈爱”、“忠实”、“诚敬”等价值因素,弥补制度刚性管理不足,促进形成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人文基础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曾经繁荣取得辉煌的成就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长期领先世界提供了思想指导而且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先行思想因素。 但是,18世纪英国发生了产业革命,中西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大分流,中国的传统经济思想逐渐落后于西方经济学所说的发展,未能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学理论。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其合理的核心和积极因素值得进一步挖掘。 另外,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具有很强的通约性,中国经济学派应该建立在可通约的研究分析框架和基于规范的学术话语系统之上。

这需要推进传统的范式转变。 否则,落在传统经济思想的旧发展路径上,很难进行大的创新。

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化遗产,是全民族共同的财富。也许正因为此,一


“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
一向受到冷落的传统文化,仿佛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
从一个“牛郎织女”故事,六个省明争暗斗,到一个“梁祝故里”传说,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直至如今山西两地对“帝尧故里”的文化攻势。近年来,文化遗产争夺战可谓烽烟四起、高潮迭出。
遗憾的是,这并不能代表可喜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在志在必得的“文化激情”背后,是利益驱动下“遗产经济学”的精细打算——“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这样的观念,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现实注脚。我们在册的世界文化遗产,十分之一由于“过度开发”受到警告就是明证。不少已经夺得文化遗产“归属权”的地方,以创收为核心,将文化演变为商业,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杀鸡取卵似的经营。
这当然不是传统文化的“利好”,而是历史文化的灾难。
当三江并流、都江堰、武当古刹等文化古迹传出“过度开发”的消息,当几乎每一种有魅力的文化都必有浩浩荡荡却毫无魅力的新建“伪文化”,甚至每一部古典文化名著,都演化为一座荒唐可笑的娱乐场时,不仅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来,“遗产经济学”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在许多愈演愈烈的文化名人争夺战中,人们频繁看到当地政府的身影。
今年上半年短短六个月里,一些政府参与的公祭活动席卷南北——陕西黄陵、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分食黄帝;河南焦作、湖南炎陵和山西高平枝解炎帝;湖南宁远跟山西运城一起争夺舜帝……
由于地方政府的高调介入与认同,一些耗资巨大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也应运而起。“帝尧故里”争夺战中,临汾修建了“中华民族文明之门”的华门,这座出手不凡的大制作从规模到设计处处“天下第一”。在此之前,长达21公里的“华夏第一祖龙”,高达40米的刘邦铜像,在河南两地轰轰烈烈地打造。
政府参与社会事业的文化构建,本没有错。但问题是,这样的建设应当以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面对此起彼伏的“争夺战”与“伪文化”浪潮,政府本应做正确的引导,为何却成了推波助澜的主导?
实际上,逐步升格的“崇古活动”与不断新建的“文化标记”,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新一轮面子工程的集体亮相,甚至有些国家级贫困县也卷入其中。在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口号之下,一些官员的心中,不仅有对经济效益的图谋,更有对“政绩收益”的盘算。他们用行政拨款下注,看能否博取更大的利益,创造经济一文化上一政治的多赢。
让经济利用,被政治挟持,结果是,以文化为名义的文化行动,非但没有为社会繁荣带来推力,没有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反而推助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
这恐怕是“遗产经济学”更大的后患!

⑦ 你认为遗产经济学的理论是否适合目前的文化遗产管理,你从遗产经济学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近年来,文化遗产争夺战可谓烽烟四起、高潮迭出。这并不能代表可喜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在个别地方政府志在必得的“文化激情”背后,是利益驱动下“遗产经济学”的精细打算——“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这反映了我们这个国家的执政政府,在文化遗产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金本位”腐朽思想。从这样的“文化遗产争夺”闹剧中,我们或许也能得到些启示:

1、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这样的观念,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现实注脚。我们在册的世界文化遗产,十分之一由于“过度开发”受到警告便是明证。不少已经夺得文化遗产“归属权”的地方,以创收为核心,将文化演变为商业,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杀鸡取卵似的经营。

2、“文化遗产争夺”同时反映出个别地方政府“伪文化”的泛滥。当三江并流、都江堰、武当古刹等文化古迹传出“过度开发”的消息,当几乎每一种有魅力的文化都必有浩浩荡荡却毫无魅力的新建“伪文化”,甚至每一部古典文化名著,都演化为一座荒唐可笑的娱乐场时,不仅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

3、政府参与社会事业的文化构建,本没有错。但问题是,这样的建设应当以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面对此起彼伏的“争夺战”与“伪文化”浪潮,政府本应做正确的引导,为何却成了推波助澜的主导。例如,一些政府参与的公祭活动席卷南北——陕西黄陵、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分食黄帝;河南焦作、湖南炎陵和山西高平肢解炎帝;湖南宁远跟山西运城一起争夺舜帝…… 由于地方政府的高调介入与认同,一些耗资巨大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也应运而起。“帝尧故里”争夺战中,临汾修建了“中华民族文明之门”的华门,这座出手不凡的大制作从规模到设计处处“天下第一”。在此之前,长达21公里的“华夏第一祖龙”,高达近40米的刘邦铜像,在河南两地被轰轰烈烈地打造...这些个政府,拿着纳税人的钱都干了些什么?!

4、“官本位”的中国处世哲学又一次被个别地方政府完美的诠释了一遍。逐步升格的“崇古活动”与不断新建“文化标记”,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新一轮面子工程的集体亮相,甚至有些国家级贫困县也卷入其中。在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口号之下,一些官员的心中,不仅有对经济效益的图谋,更有对“政绩收益”的盘算。他们用行政拨款下注,看能否博取对自己更大的利益。让经济利用,被政治挟持,结果是,以文化为名义的文化行动,非但没有为社会繁荣带来推力,没有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反而推助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

⑧ 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的阅读理解

16.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6分)

17.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出现内了“文化遗产容争夺战”与“伪文化”建设浪潮?地方政府在社会文化事业构建中应持有怎样的态度?(6分)

18.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具有哪些文化后患?(6分)
16.争夺文化遗产,志在必得;将挖掘的名人故里等,开发成旅游景点,以此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以创收为核心,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杀鸡取卵似的经营;地方政府对争夺文化遗产高调介入与认同。(一个要点1.5分,最后四舍五入,得分不超过6分)

17.利益驱动,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以此作为面子工程,官员以此为自己捞取政绩而推波助澜;也有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考量。(一个要点1分,得分不超过3分)

积极参与,正确引导。(3分)

18.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给历史文化带来灾难);没有为社会繁荣带来推力,没有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推助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

与文化遗产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