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所有竞争均衡都是公平的,对吗
严格说来不对。
理由1,任何定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理由2,世界本身就版没有公平。
世界本是不权公平的,也不可能公平。其实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首先,没有人愿意来维持这个公平,其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再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有这个能力,他也没有这个时间,把世上人一一称过。
所以就有了际遇这种说法。因为同做一件事,有人直上青云,有人苦痛挣扎,使人长叹却又无奈,只能归之于际遇。
而有人对这不公平是极看不开的。豁达二字易书难行。所以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墨子著《非攻上》。而刘基有《卖柑者言》。
2. 怎样理解囚徒困境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的冲突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囚徒困境两人都选择非合作,达到了纳什均衡状态。在这种纳什均衡条件下,每个人单方面地改变博弈策略都不能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好处,因此双方都不会改变原有博弈策略。然而,从二人的总收益来讲,达到纳什均衡状态下的总收益显然不是最高的。囚徒困境下的纳什均衡符合了帕累托最优的情形,但显然这种帕累托最优对于整体利益来说没有达到最大化。
3. 如何解释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的区别
利经济学两大定理分别说明了市场可以解决两大问题: 效率和公平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竞争性市场均衡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即市场机制能够解决效率问题。
但是,有效率并不意味着公平,比如在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也可能是帕累托最优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告诉我们,满足一定条件,在在给定某种禀赋配置下,帕累托有效配置可以通过竞争性市场均衡来实现,换句话说,要实现公平目标,只要对初始禀赋进行调整,剩下的交给市场即可,这也说明公平和效率是可以兼顾的。
关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对禀赋的调整不需要对所有产品进行分配,只需调整其中一种产品(如土地)即可。
4. 如何理解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竞争能够通过价格机制有效调节经济活动,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
实现条件:完全竞争、无外部性、无交易成本、完全信息、无规模经济
通俗解释:
在一个完全竞争、完全信息、无交易成本、无外部性、无规模经济的世界里,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会促使整个社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即:自由竞争的市场是帕累托最优的。
政策导向:崇尚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自由竞争市场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每个人的福利状态取决于他初始资源拥有状态。政府要想调节社会间的福利水平,应该对每个人的原始资源配置状态进行干预和调整。
举个例子
直接上图:
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的差别是:
第二定理是在第一定理上的深化,加入了一个论点:即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决定最终资源配置状态。
理论前提是第一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