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微观经济学,生产论问题。 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 (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Ⅱ阶段 (2)
emmmm..经济学小小白也遇到了这个问题,Pk×K+Pl×L=C.
Pk=0时,所有成本都用在劳动上,所以厂商只需考虑劳动有最大平均效率来用作生产,同理Pl=0.
② 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理论问题
1.若PK=0,厂来商将在使劳动有最源大平均效率的点上进行生产,即将在劳动第Ⅱ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L为最大且MPK=0);
2.若PL=0,厂商将在资本第Ⅱ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K为最大且MPL=0);
3.若PK=PL,厂商将在第Ⅱ阶段内MPL和MPK曲线的交点上进行生产(由生产者均衡条件MPL/MPK=PL/PK,当PL=PK时,MPL=MPK)。
希望能帮到你。
③ 微观经济学中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的区别和联系
一、行为理论的对象不同
效用论是消费者的行为理论;生产论、成本论是生产者的行为理论。
二、考虑的方向不同
生产论只考虑如何最好的利用资源;效用论只考虑如何最好的使用资源;成本论只考虑如何最好的减少成本。
三、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的联系
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都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微观经济学生产论扩展阅读
生产论、效用论、成本论的定义
生产论: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第二种意义是指实际的创作过程;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物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效用论:是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
成本论:是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
④ 微观经济学: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
不能算是对应关系,只是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理性人,本质一样所以两个理论会有些相似的地方。建议你不要对应着记。
1.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报酬递减
效用递减:消费某种产品数量越多,每一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越低
报酬递减:投入某种要素数量越多,每一件所获得的产量增加越低
2.边际替代率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这对是根据1引申出来的,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它能兑换的另一种产品也就越少。边际技术替代率同理
3.无差异曲线——等产量线
因为2的相似,所以这对也很相似。因为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斜率的走势都类似了,曲线形状也就类似。
4.预算线——等成本线
这俩之所以会很像是因为对于生产者来说劳动和资本就是他的消费品,就像商品是消费者的消费品一样
5.最大化条件:都是投入量=要素价格比
上面这些都那么像了,结论像一点也不足为奇
嗷嗷!!写完了,给我分吧,啊啊~~~~~
⑤ 微观经济学生产理论。
第一个,当价格越高,那么该产品的利润就越大,因此,会吸引很多厂商进入该市场,导致专大家都在属生产该产品,同样,价格下降,说明它的利润越来越小,那么,对于有些正在生产该产品的厂商而言,他的机会成本就变大了,所以很多厂商退出该市场,而去赚其他市场的钱,产量就减小了。所以价格与产量同方向变化。
第二个,当价格上升时,该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效用就减少了,那么消费者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而去买其他的商品,因此该商品需求量就减少了,以保持或者增加原来的效用。当价格下降时,该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效用就增加了,那么消费者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而减少购买其他的商品,即需求量增加了,来增加原来的效用。
其实你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很多解释,我说的是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情况,还有很细很细的方面,等你西方经济学学通透了,你就懂了。~!~!~!~
⑥ 微观经济学,生产理论部分计算题,
很简单的:
生产函数已经给了f(L,K)=2L^(3/5)K^(2/5)
所以MPL只要用 f 对版 L 求偏权导即可:
MPL= ∂f/∂L = 2*K^(2/5)*3/5*L(-2/5) = 6/5 * (K/L)^(2/5)
同理,MPK用 f 对 K 求偏导
⑦ 微观经济学,生产理论
利润=产出-成本,最小成本不代表最大产出,因为存在规模经济
⑧ 微观经济学(对生产要素的论述)
生产要素是用于复生产物品和服务的制投入。
劳动、资本和土地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它们的价格分别称为工资、利息和租金。
v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
v1.角色相反。产品市场上是买方的消费者现在是卖者,出卖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产品市场上是卖方的企业现在是买者,它们购买上述生产要素来进行生产。
v2.派生需求。企业对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商品的决策所派生出来的。
v3.相互影响。生产要素都是组合使用,每种要素的生产率都取决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要素的可获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