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从行为经济学谈如何追求幸福
古希腊人指出,人是理性的动物。从这个定义来看,具有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最主要的因素。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解决问题、改变世界、追求幸福的生活,这些依靠的都是高度的理性!但是,各种非理性的因素始终伴随着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如影随形,不断地发挥着影响。非理性因素是个概括的概念,包含着许多的内容,反映为方方面面。
先从行为经济学谈起吧。传统经济学的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在解释实际问题时往往有偏差,不合理。普通人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情绪、思维误区等诸多原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这么理性”的经济行为,人类最多只能算是有限理性的,因此,经济学修正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假设。
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经济现象,将心理学的方法引入经济学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现象,可以破译人类行为的种种不理性的一面。心理学家卡尼曼因为在此领域的卓越贡献,被授予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为什么赌徒的口袋里永远没钱?这里有一个“心理账户”的概念。同样的两张100元钱,在消费的意义上他们是完全相等的,但是,我们通常不这样看,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他们划归为不同的心理账户,于是这就决定了我们对这100元钱的态度和花法。100元钱,是你辛辛苦苦挣来的,还是赌博赢来的,还是买彩票得来的,或者是捡到的?这完全不同!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
赌博赢来的钱,我们会觉得不劳而获,来得太容易,所以失去的也就容易。我们往往会把赢来的钱拿来挥霍,或者重新作为赌资进行赌博,最后输了。但无所谓,反正是赢来的嘛。。。如果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我们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这都是误区,100元钱,不管你是赢来的或捡来的,或者是辛苦挣来的,他们都是一样的。是心理账户让我们对待的方式不同而已!
除此以外,决定我们非理性行为的误区还有很多,比如沉没成本误区、损失规避心理等等。
人们在赢钱的时候,一般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在输钱的时候,却趋向于风险偏好,倾向于冒险!因为反正都输了这么多了,不如放手一搏,输就输光光,要是赢的话有可能翻盘。
得与失,人们更加看重的是失,得到的快乐比不上失去的痛苦。
Ⅱ 根据财富之源简要分析经济学的启示
从8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针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始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特别增加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推动了"新经济"的形 成和发展。"新经济"的成果已在这两年的500强排名结构中体现出来。所谓"新经济"之说是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一期发表的一组文章中 提出的。"新经济"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呈现低通胀、低失业的特点,并得到较长时间的持续增长。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运行呈现出许多 新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出现了这种"不伴随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的状况。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学者作为基本假设提出的。厉以宁说,“经济人假设或叫理性人假设。假定一个人是理性的,他的行为是理性行为,成本要最低化,效益最大化。消费者要得到最大的满足。”
但是几十年来,这一假设屡屡受到质疑,因为在大量的经济活动中,人们越来越发现,投资者经常是不理性的。厉以宁说,“为什么投资者有不理性的地方?凯恩斯讲过,因为人有动物的本能,所以有冲动、不理性的行为。”
行为经济学以心理学为依据,以大量实验结果为依据,证明人的投资、消费、储蓄都是非理性的,对主流经济学产生怀疑。但其实不只是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学派也在质疑“经济人假设”的前提,区别在于制度经济学是从基本方法论上否定主流经济学,而行为经济学强调的是对主流经济学的补充与修改。
“2002年,研究行为经济学的丹尼尔·卡恩曼和弗农·史密斯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表明行为经济学获得了国际经济学界的认可,但不等于这一争论有了定论,争论并未停止。”
实际上,主流经济学家很早就认识到现实经常会悖离主流经济学的推理,意识到人的行为值得分析。比如饮酒,有人最终会戒掉,有人却始终不改,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人是复杂的,不能完全用经济学假设,应考虑其他问题。
Ⅲ 从经济学看奶农倒奶给我们的启示
从8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针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始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特别增加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推动了"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新经济"的成果已在这两年的500强排名结构中体现出来。所谓"新经济"之说是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一期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提出的。"新经济"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呈现低通胀、低失业的特点,并得到较长时间的持续增长。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运行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出现了这种"不伴随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的状况。“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学者作为基本假设提出的。厉以宁说,“经济人假设或叫理性人假设。假定一个人是理性的,他的行为是理性行为,成本要最低化,效益最大化。消费者要得到最大的满足。”但是几十年来,这一假设屡屡受到质疑,因为在大量的经济活动中,人们越来越发现,投资者经常是不理性的。厉以宁说,“为什么投资者有不理性的地方?凯恩斯讲过,因为人有动物的本能,所以有冲动、不理性的行为。”行为经济学以心理学为依据,以大量实验结果为依据,证明人的投资、消费、储蓄都是非理性的,对主流经济学产生怀疑。但其实不只是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学派也在质疑“经济人假设”的前提,区别在于制度经济学是从基本方法论上否定主流经济学,而行为经济学强调的是对主流经济学的补充与修改。“2002年,研究行为经济学的丹尼尔·卡恩曼和弗农·史密斯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表明行为经济学获得了国际经济学界的认可,但不等于这一争论有了定论,争论并未停止。”实际上,主流经济学家很早就认识到现实经常会悖离主流经济学的推理,意识到人的行为值得分析。比如饮酒,有人最终会戒掉,有人却始终不改,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人是复杂的,不能完全用经济学假设,应考虑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