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问一个西方经济学中需求函数的问题
你先得弄清楚什么是需求的变化和什么是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量的内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容,由商品的价格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在几何图形上表示为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化是指:当商品的价格不变时,在其他条件如(相关商品的价格,收入,偏好,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发生变化时而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在几何图形上表示需求曲线的左右移动。
在你这道题中,茶叶是咖啡的替代品,而消费者对茶叶未来价格的预期是下降的,由于替代品价格的降低将会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减少,因此,咖啡的需求量将会是减少的,而这个变化是属于需求的变化,而且是减少的,那么在几何图形上便表示为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❷ 关于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几个概念问题:需求函数Q=f(p)中的P与反需求函数P=f(Q)中P意义是否一样
1、需求函数是需求量作为因变量,价格作为自变量的表达式,是用价回格表示需求量的函数答,即Q=f(P),而反需求函数是将需求函数通过移动等式两边,用需求量表示价格的函数,即P=f(Q),由于需求函数和反需求函数都是一个本体,因此其中的价格与需求量都表示同一商品的市场价格与需求量。
2、“均衡价格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生产者愿意付出的最低价格时需求量对应的价格”的意思是 在消费者与生产者有意愿要达成交易的前提下,消费者为达成交易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生产者为达成交易愿意提供的最低价格,这两个价格其实是同一个价格。因为从几何图上看,消费者与生产者要达成交易必然有一个共同的交易量Q。因此对应的价格P即为为达成交易所愿意提供的价格。 注意:不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减去生产者愿意付出的最低价格。
❸ 关于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我在看西方经济学,看不懂,能不能给解释一下啊
先强调一下需求和供给函数的自变量是P,因变量是Q,即P变动导致Q变动。斜率为专Q/P,
需求函数属:Q=a-bp,即价格和产量成反比,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供给函数:Q=-a+by,即价格和产量成正比,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❹ 西方经济学为什么任何直角双曲线的需求函数 ed=1
1、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在效用最大化时,消费者在每种商品上花费单位货币所获得的效用应相等,内即边际效容用MUx1/P1=MUx2/P2。2、收入函数:M=P1*X1+P2*X23、联立1,2两个方程组,求出P1与X1,P2与X2D的方程即可。
❺ 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函数图与数学函数图有什么区别
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函数图与数学函数图最大的区别在于需求曲线的纵轴为自变量(价格P),横轴为因变量(需求量Q)。而一般的数学函数的纵轴为因变量,横轴为自变量。
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
需求曲线:
❻ 西方经济学中消费者需求函数怎么求
没题,怎么说
❼ 西方经济学: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50-Q,供给函数为P=10+1.5Q
1: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应有:Ps=Pd,Qs=Qd.所以有50-Q=10+1.5Q,P=34.Q=16
2:征收税负,则市场均衡时供求数量相同,但是消回费者和供给者实际支付和答收取的价格不同,两者的差额就是税收
Ps=Pd-5.
50-Q=10+1.5Q+5,Q=14.Ps=31,Pd=36,所以供给者的税负为3元,消费者的税负为2元(与34比较)
此时供给者表面还是收取36元,但实际上他只收到了31元,剩下的5元交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