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的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的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0-12-01 10:12:57

Ⅰ 区域经济学的内容简介

《区域经济学》系统地阐述了区域经济领域在我国十七大以后积极谋划回发展大计所急需的理论答指引和实践指导,客观地揭示了我国跨世纪发展中的区域经济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各省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和调整方略。
《区域经济学》在作者多年科研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同时借鉴了大量的国内外经验,在内容结构上进行了全新的开拓与创新,使读者能从多视角了解中国区域经济,看到在大国经济中区域经济所具有的特别重要的地位,对十七大以后中国区域经济的走势、各类区域的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方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等问题在《区域经济学》中均能找到答案。
《区域经济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经济学及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对于勤政善思、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更是不可多得的案头读物。

Ⅱ 区域经济学 郝寿义 简答论述题

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而形成的应用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一词常作为区域经济学的同义词。当区域经济学的课题特别涉及到城镇时,则使用城市经济学一词。
区域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的科学。 其与区位理论既有联系,也存在区别。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应用经济(二级学科)下的一个三级学科。

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对象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它与一般经济学并无什么差别,只是其研究范围是区域而不是国家,持此种观点的多为初学者。
(2)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所以又将其称为空间经济学,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区域的主要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萨德(被誉为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周起业和刘再兴等。
(4)研究区际差异和联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贝。
(5)研究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张敦富。
(6)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关关系的决策性科学,持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栋生、李京文、郝寿义和安虎森等。

Ⅲ 西方经济学合理生产区域的名词解释

考试大纲 学院(盖章): 经济学院专业: 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 考试科目: 西方经济学 一、考试基本要求本科目考试着重考核考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的程度,要求考生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1.导言 经济学十大原理;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2.市场如何运行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弹性及其应用;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3.市场和福利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应用:国际贸易4.公共部门经济学 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税制的设计5.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生产成本;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垄断;寡头;垄断竞争6.劳动市场经济学 生产要素市场;收入与歧视;收入不平等与贫困7.深入研究的论题 消费者选择理论;微观经济学前沿8.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一国收入的衡量;生活费用的衡量9.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生产与增长;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基本金融工具;失业10.长期中的货币与特价 货币制度;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11.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12.短期经济波动 总需求与总供给;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13.最后的思考 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 三、考试基本题型1.名词解释(20分)2.是非题(20分)3.简答题(40分)4.论述题(40分)5.计算题(30分) 2011年5月2日 目录虽然和曼昆的一模一样 但是 根据相关专业同学了解到 最好多看高鸿业的(如果您是跨专业的更加需要看一下)

Ⅳ 区域经济学的特点

区域经济学的特点 ①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系统,它不仅涉及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而且涉及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区域的管理、政府的效率等。②区域经济除了是一个产业系统以外,还是一个地域系统,是一个由区域内具有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地理单元,如城镇、乡村和道路,和由具有不同产业分工的地理单元,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运输枢纽等构成的地理空间。③因为区域经济是一个产业系统和地域系统,所以它必然与区域的地理条件、地理环境发生必然的关系,区域的气候、地形、矿物资源、地表植被、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④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条件、水平、产业结构、发展障碍和发展道路等许多方面差异是必然的。⑤区域经济由于是一个小于国民经济的尺度系统,所以它不可能具有国民经济的全部功能和内容。

Ⅳ 区域经济学中的熵

所谓熵,就是比率的比率。
区域经济学中的熵一般都是指的区位熵哦~~
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
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熵指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

区位熵计算公式:Q=S/P,
式中,Q为区域的经济区位熵,Q大于1,说明区域经济在全国经济中发达,反之欠发达;
Q越大,说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否则发展水平越低。。
S和P分别为该区域GDP和人口数占全国的比重。

另外具体在分析时,s p分别还可以有其他的含义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目的都是反映专业化程度方面的。

我不知道你用的什么教材,所以不知道具体会在哪里提到。
但是我们在进行区域经济研究时 大概区位熵就是以上我介绍的这种意思哦

Ⅵ 名词解释:聚集效益。科目《区域经济学》

就是某些相关的产业,在原料、技术或是其他的一些方面的关联二聚集到一个专地方,这样可以起到节省属成本等。还有是政府政。咯,例如政府弄个经济开发区,把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好、同时出台一些好的政策等。这样就可以为企业节省一大笔的资金。

Ⅶ 区域经济学的一些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的概述

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1、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3、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吮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区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极大。如何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呢?区域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种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最初兴起于西方国家,东欧和原苏联在60年也掀起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潮。我国则直到80年代后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

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它一方面对区域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进行经济评价,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制定区域发展纲要提出科学的依据,并为区域经济建立起计量经济模型。

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三个方面:

(1)经济背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分工不断深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如日本的表、里差异,美国的东北部同西部和南部的差异,英国的英格兰与苏格兰、北爱尔兰的差异以及苏联的东、西差异等;二是区域经济问题的显露,如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1933年人均收入只有168美元,不及全国平均收入的一半,英国英格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苏格兰失业率超过25%,威尔士失业率超过36%,而伦敦和东南英格兰的失业率不到14%。

(2)政治背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强,政府有能力干预区域经济发展;在东方,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政府是配置资源的主体,政府可以在区域之间配置资源,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包括区域之间。

(3)科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先进,与其他经济学科明显不同。

正是在上述三个背景下,形成了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观点、代表人物

前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对象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它与一般经济学并无什么差别,只是其研究范围是区域而不是国家,持此种观点的多为初学者。

(2)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所以又将其称为空间经济学,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区域的主要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萨德(被誉为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周起业和刘再兴等。

(4)研究区际差异和联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贝。

(5)研究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张敦富。

(6)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关关系的决策性科学,持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栋生、李京文、郝寿义和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及主要著作

研究的主要范畴包括:区域经济理论、生产力布局理论、生产力布局的经济调节机制、新地域的经济开发战略和经济规划等。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早期有屠能的《孤立国》(1850),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等代表著作。1978年,前苏联经济学家涅克拉索夫的著作《区域经济学》出版后,标志着这门学科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关于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目前,主有三种观点:

(1)区域经济学为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与产业经济学一起构成中观经济学;
(2)区域经济学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3)区域经济学为交叉学科,为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Ⅷ 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如何划分不同类型的空间什么是连续空间、离散空间、同质区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07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郝寿回义 安虎森。本书答把这种城乡边缘区作为区域空间的一种组织单元来进行研究,并在传统的二元结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即城市经济、城乡,边缘区经济和乡村经济,强调了城市、城乡边缘区、乡村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从而形成了一个涵盖区域整个空间的区域经济学。本书认为,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本书认为区域一旦形成,就开始其生命史,其生命史的主线应是经济发展,区域内的任何过程都围绕这一主线而相互联系着。这些过程既包括时间维度上的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和

阅读全文

与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的名词解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