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的追加成本

经济学的追加成本

发布时间:2020-11-30 12:29:37

A. 经济学中的成本是怎样定义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成本往往是“会计成本”,即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作为成本项目计入会计账目的各项费用支出总和,包括工资、原材料、动力、运输等所支付的费用,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借入资本所支付的利息等。

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不同于会计成本,是指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总和,称为“经济成本”。经济成本除了会计成本,还包括未计入会计成本中的厂商自有生产要素的报酬。这种报酬通常以“正常利润”的形式出现,主要补偿主自有资本投入应获的利息、主为提供劳务应得的薪金等。在经济分析中,正常利润被作为成本项目计入产品的经济成本之内,又被称为“隐成本”一它是组织生产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可理解为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自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与此相应,会计成本也被称作“显成本”。经济成本等于显成本与隐成本之和。本章以下若无特别指明,成本的概念均指经济成本。当商品的销售收入正好能补偿经济成本时,厂商获得了正常利润。若销售收入超过经济成本,则厂商可获得超过正常利润的经济利润,即超额利润。以上各种涵义的成本及利润的相互关系可用以下关系式表示:

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一会计成本一隐成本

B. 《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

第一题涉及的是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问题。我个人理解边际收益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使你的产生的收益。而这个收益是随着你消费的增加而递减的。边际成本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使你增加的成本。拿这个吃披萨来说,你吃一个披萨的收益就是你吃了之后的感觉到的快乐,随着你越吃越多你会吃撑如果吃的太多会吐,所以你吃第一个的时候感觉是最爽的,然后每吃一个你的收益就会越来越少,直到为0。而边际成本没有,因为你开始出了20美元之后每多吃一个也不会多花一毛钱。所以按照理论,我们应该选择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候的那个消费量是最合理的,因为此时边际利润为0。你再多吃你的利润就是负数了就划不来了。大概是一个这样的图形因为存在免单的顾客,那么没有免单顾客就会多考虑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你吃披萨花掉了20美元给你带来了快乐,而你吃披萨用掉了导致你没法用这20美元去吃你想吃的第二种东西来给你带来快乐,所以放弃吃第二种东西就成了机会成本。而免单的顾客是没有机会成本的。最后没有免单的人的总成本要高于免单了的人,所以他们需要得到的收益来弥补这个成本,所以他们会消费的披萨。

C. 微观经济学 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到底是怎么增加的

理论上来讲: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增加多少。
一般而言,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递减的增加,从而边际成本下降,也就是说的是规模效应。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用MP表示。即: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 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是:
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L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关系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供参考。

D. 经济学 单选题

社会边际成本概念开始用于会计工作时,被解释为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由于固定成本在一定生产规模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所以边际成本也被解释为变动成本。实际上,生产者多生产一个单位产量所需支付的追加成本(边际成本)并不总是变动成本,在产量增加到一定水平后,固定成本也会有所增加。
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倾向于增加。
C

E. 经济学名词解释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
边际成本实际上是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
边际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产品所带来的利润的增量

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

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打开经济决策王国的钥匙。可以认为边际分析法与管理决策优化密切相关。

边际分析法marginal analysis的数学原理很简单。对于离散discrete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对于连续continuous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关于某自变量的导数值。所以边际的含义本身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在经济管理研究中,经常考虑的边际量有边际收入MR、边际成本MC、边际产量MP、边际利润MB等。
边际分析法体现向前看的决策思想,是寻求最优解的核心工具。主要应用如下:
1、无约束条件下最优投入量(业务量)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的确定: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决策考虑的根本目标。由微积分基本原理知道:利润最大化的点在边际利润等于0的点获得。利润(或称净收益)为收入与成本之差,边际利润亦即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之差,即:MB=MR-MC。
由此可以获得结论:只要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这种经济活动就是可取的;在无约束条件下,边际利润值为0(即: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资源的投入量最优(利润最大)。
2、有约束条件下最优业务量constrained optimization分配的确定:
对于有约束情形可以获得如下最优化法则:在有约束条件下,各方向上每增加单位资源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且同时满足约束条件,资源分配的总效益最优。这一法则也称为等边际法则。
当所考虑的资源是资金时,有约束的最优化法则即为: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各方向上每增加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如果资金是用来购买资源,而各方向的资源价格分别都是常数,有约束的最优化法则即为: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各方向上的边际效益与价格的比值都等于一个常数。
3、最优化原则的离散结果: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应该增加行动;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应该减少行动;最优化水平在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的前一单位水平达到。
4、提倡使用增量分析。增量分析是边际分析的变形。增量分析是分析某种决策对收入、成本或利润的影响。这里"某种决策"可以是变量的大量变化,包括离散的、跳跃性的变化,也可以是非数量的变化,如不同技术条件、不同环境下的比较。比较不同决策引起的变量变化值进行分析。
在管理决策中应用边际分析法相当于是建立了一套有利于决策的评价体系:不仅考虑变量的总值Total,也同时考虑变量的平均值Average和边际值Marginal。总值、平均值与边际值之间具有如下关系(total-average-marginal relationship):
1)边际值的符号是总值上升或下降的信号;
2)当边际值大于平均值时,平均值处于递增状态。
有可能的话对上述结论进行数学推导,细化结论的文字描述,这可以加深对结论的理解应用。特别注意4个重要点位:盈亏平衡点、边际利润最大点、平均利润最大点、总利润最大点。
应用边际分析法还隐含着一个思想:充分利用与促进开发信息资源。
在应用边际方法或最优化方法也应该注意如下复杂因素:
1、现实经济管理问题总是千丝万缕,存在多个变量,要争取抓住主要变量,并在各个方向上满足边际法则;
2、决策变量与相关结果之间关系复杂,所选取的变量是否得当,必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引结合,并进行方程回归、曲线拟合、显著性检验等检验处理;
3、注意所考虑问题存在各种各样的约束条件和数学工具的应用条件;
4、注意决策问题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F. 经济学问题(边际成本递增)

很简单的,首先要明确厂商确定产量(供给量)的原则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也就是在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处获得最大利润。

其次,明确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即边际成本曲线为一条从左到右,随产量增加,逐渐上升的曲线。(边际成本曲线下降的区段属于不合理生产区域,不予考虑。)

再次,为了简化问题,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样边际收益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重合为一条水平线,它们都等于产品的价格。也即个别厂商产量的增加,不会改变产品价格。

最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价格上升,即边际收益曲线位置向上移动,这时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就会沿边际成本曲线上升,从而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递增。

这个问题应该画图的,这里不方便,你自己画吧。一画图就一目了然了。

G. 增加的生产成本是否会转嫁给消费者 微观经济学

增加的生产成本是否会转嫁给消费者
要看情况考虑
若所有的厂商成本都增加了
那么该产品势必会涨价
若只是一些厂商成本增加
那么其应该引进新技术或新机器
否则应退出市场

H. 西方经济学中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是什么意思呀

西方经济学中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意思分别为:

短期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不改变其生产规模即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投入量,只改变原材料、燃料、劳动等的投入量来调整生产时发生的费用。短期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用马歇尔的划分法,即根据资本存量等经济变量在考察期间内是否被假定为始终不变,是否被确定为考察对象来划分。比如假定资本存量等经济变量在考察期间保持不变,那么该期间就被视为短期,如一周、一月、一年等。

长期成本是厂商在长期内根据所要达到的产量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发生的费用。长期成本没有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之分。但可分为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是指长期内达到一定产量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当没有产量时就没有成本。

(8)经济学的追加成本扩展阅读: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区别

1、不同的定义

长期成本是指生产企业根据长期要达到的产量,调整各项生产要素投入所发生的成本。

短期成本是指生产企业在短期内通过改变原材料、燃料、劳动力等固定资产的投入而不改变生产规模来调整生产的成本。

2、不同的内容

长期成本包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短期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3、对生产要素的不同要求

长期成本意味着所有的投入都是可变的。从长远来看,制造商完全可以改变其使用的资源。

短期是指企业在这一时期内不能调整生产规模,即只能改变企业投入的部分生产要素,而另一部分生产要素是固定的。

I. 经济学基础问题,书上给了边际成本的简单计算公式如图,问题:边际成本既然是额外一单位产量增加所引起的

题主的问题看来是没有透彻理解△的意义
在这里△表示在变化量,△TC也就是多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的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以单位产量后的成本减去增加前的成本,您的理解没有错,只是没明白式子的意思。
至于△Q就是增加的产量,也就是1.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的追加成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