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观经济学中的税负问题的图像
1.因为税收不是价格 对厂商而言 构成价格的只有成本和利润 对消费者来说 价格就是效用 而税收都不符合这三者的定义 所以税收不构成价格
2.价格是为了补偿获得效用而付出的 因此实际价格是不含税的 这是第一个价格
3.这里的两个价格其实是不同的意思 第一个你可以理解为 value 第二个是price
第一个价格是经济学中真正要讨论的东西 这个是受到供求关系影响的
而加上的税收的价格 其中包含了人为的刻意因素 既不影响成本也不影响效用 从图像上来说 税收不能改变曲线的形状 只能改变曲线的位置
好像有点拗口。。。不理解的地方指出来。。
❷ 微观经济学 税收 税负
对生产者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t美元,在弹性随价格变化的情况下,生产商分担税收为Ed/(Es+Ed)消费者分担税收为Es/(Es+Ed)。
❸ 微观经济学中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的图怎么理解
微观经济学中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的理解:
1.
在市场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对买者征税时,因为买者比原来多支出,此时,一些边际买者就会选择退出市场。
2.
需求量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而此时供给并没有因为需求量的变动而相应的调整(这也就是市场盲目性的表现),所以均衡点相比于在没有税收时下降了(市场规模缩小,这就是税收的副作用)。
如:假设在没有税收之前的市场均衡价格是3块,在引入税收后(消费者买一个支付0.5元的税收)的新均衡价格会下降,比如此时是2.8。则卖者相当于支付了0.2的税,而消费者实际支付了0.3的税价。税收究竟更多的落在哪一方身上,具体要分析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总的来说就是缺乏弹性的一方更多的承担了税收负担。
❹ 微观经济学解释从量税的征收
从量税是从价税的对称,是以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面积、版长度等计量单位为标准权,按固定单位税额计征的各种税是依税收的计税标准进行的分类。中国的盐税,按盐的重量(吨)和单位税额计征。车船使用税按应税车辆数和每辆应纳税额计征。产品税中的个别品目,如对大型电力发电,规定以千度发电量为计税标准,每千度征税10元,也是从量税。
关税凡采取从量征收方法的也是从量税。这种类型的关税以商品的重量、长度、容量、体积、面积和数量等为计税标准。其中,如何计算商品重量是从量征收关税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的标准不一,大体上分为毛重(商品加内外包装的全部重量)、净重(除去所有内外包装的商品重量)和法定重量(商品加内包装或零售包装的重量)三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从量的方法征收进口税。战后,世界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常性现象,许多国家对大多数进口商品逐步放弃从量税而采用从价税或以从价税为主的征税方法。
采取从量计征方式的优点是:税收负担相对稳定,计算征收较为简便,同时还可鼓励改进商品装潢、商品包装。
❺ 微观经济学 向买者征税时
理解有问题,影响市场供求的因素有很多,某一条需求曲线表示的是,假设其他所有条件不变,只有价格变化时,该产品所有价格和需求数量的组合。但是在你的题目中已经说明这种价格变化时由于税收引起的,因此不满足这个假设,不能沿需求曲线移动,而要移动需求曲线。
再解释(90,3.3)的问题,3.3是对于消费而言的,但是对于生产者来说,他们并不是以3.3而是以2.8的价格卖东西。设需求为Q,则Q=90,这条曲线应该和移动前和移动后的需求曲线相交于两个点(90,3.3)和(90,2.8),前一个点在原曲线上,后一个点移动后的曲线上,中间的(3.3-2,8)*90为税收的挤出。这个例子中不存在均衡价格(有3.3和2.8两个),但是存在均衡数量(90)
❻ 一个微观经济学税费的问题!望解答。
当然不是的。税收有个转嫁的问题,企业如果有足够能力,或者是消费者(也可能是企业)对其产品需求弹性为零,那么企业可以把其价格抬高而不减少需求,供给自然也提高,是20(p+2)。
微观经济学中税负分担总是要结合供给和需求一起分析,看弹性大小决定税负承担。
❼ 微观经济学的税收问题
你抄错了
应该是:p1-p3=t-(p2-p1)
图上p2-p3=t
❽ 微观经济学税收问题,求详细解答
第二题供给曲线是平的
❾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
负税人在复一定时期内由于国家制征税而形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负担。
税负的主体是纳税人,如果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纳税人,税负是指该国的全部税负;如果是指一个国家的某一经济组成部分、某一产业、某一阶层、某一企业或者个人,那么税负是指国家。经济成分、产业、阶级、企业或个人的税负。
(9)微观经济学税扩展阅读
税负的轻重与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经济调控的力度、政权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直是税收理论研究和税制设计的重要课题。
国企缴纳的税款,实质上是国企创造的社会净收入,与国企缴纳的利润一样。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社会纯收入是通过税收在同一所有者内部分配的,不存在所有权的转移。这与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征税转移集体企业社会净收入的一部分所有权,即集体企业失去一部分经济利益的性质不同。
❿ 微观经济学政府增加税收问题求解
征税前,由需求曲线Q=260-60P和供给曲线为Q=100+40P,得均衡价格P=1.6,均衡数量Q=164
征税后,版供给曲线为Q=100+40(P-0.5),即Q=80+40P,与需权求曲线Q=260-60P解得,均衡价格P‘=1.8,均衡数量Q’=152
政府税收收入=0.5×152=76
社会福利净损失=0.5×(164-152)×1/2=3,即哈伯格三角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