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十大经济学家
就是以下十个了,简介给了连接
钱颖一、
http://finance.sina.com.cn/scholarcover/qianyingyi/
郎咸平、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5424.htm
林毅夫、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32260.htm
邹恒甫、
http://economics.wswire.com/special/zouhengfu.htm
吴敬琏、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59463.htm
张维迎、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4025.htm
李稻葵、
http://finance.sina.com.cn/scholarcover/likui/
陈志武、
http://finance.sina.com.cn/scholarcover/chenwu/
田国强、
http://jrlk.net/Photo_Show.asp?PhotoID=28
张五常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80664.htm
因为内容太多,为了不影响后面的人回答,所以我直接给了连接,网站都能访问,但是有个别打开时比较慢了点,敬请原谅,谢谢
❷ 林毅夫老师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有哪些
要说贡献的话,你看看他的这些书吧,都是他贡献的观点:
林毅夫主要作品有:
《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三联出版社,1993年。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文简体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中文繁体字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日文版,东京日本评论社,1996;韩文版,汉城白山书社,1996年;法文版,巴黎Economica出版社,1998;越文版,胡志明市,西贡时报出版社,1998。
《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中文简体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中文繁体字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日文版,东京日本评论社,1998;俄国: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印2000年。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❸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有哪些
挺多的。
研究宏观,林毅夫,张维迎。
研究市场的,厉以宁,吴敬琏。
研究金融的,李扬,李剑阁。
这里面,林毅夫是国家智囊的重要成员,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帮助政府制定5年规划;张维迎是自由派代表性学者,主张减少行政干预,市场有自我调节功能。
厉以宁称“厉股份”,是股票市场建立的重要贡献者之一,主张推行企业股份制,发行股票,直接融资;吴敬琏称“吴市场”,主张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各种要素市场,让市场而不是“市长”主导经济运行。
李扬、李剑阁是金融市场的研究者,监管者,建言者,既有深厚学养,又有监管实践经验,还有前瞻洞见,开阔视野,往往在迷茫处提出宏观层面可行的建设性建议,是金融市场的重量级元老。
❹ 世界银行行长近日任命哪位中国人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世界银行总裁决定袭任命林毅夫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简介:
林毅夫教授,第7、8、9、10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6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至今。
林毅夫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长期关注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在制度经济学领域(农业技术创新机制和农业科研资源有效配置)做出了突破性贡献,有关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研究成果享誉海内外。
林毅夫教授在国内外有众多学术兼职,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顾问组成员以及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的“名人顾问会”成员。为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❺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有哪些
吴敬琏 厉以宁 林毅夫 这些经济学家的名气都挺大的,另外郎咸平 国内非常出名 全国各地做演讲,而且用的语言比较平实易懂,挺好的。还有陈志武,他的研究深刻语言严谨,也是很著名的经济学家。
❻ 老百姓千万别存钱了!近日,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一针见血地指出:“穷人把钱存入银行
说得是很好,但是你忘了穷人之所以穷和之所以存钱,恰恰是因为他没有合理的用钱方案,而富人之所以富和之所以贷款,恰恰是他能力的体现,如果穷人没有好的方案又胡乱花钱不存钱,日后只会有更大的麻烦
❼ 中国的经济学家的派别问题
事实上有这么一些派别,但大家都不肯承认,大体上从海外归来的一些经济学家主张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而国产的经济学家们则长期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影响,基本上沿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路研究理论,并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 但由于受政治、文化、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家都有所顾忌,不敢明目张胆地承认自己是左派,或右派,具体界限很难分清。此外,中国经济学家鲜有自己独立的主张,大多以贩卖来自国外的经济学理论为能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是进口货),这使得他们并没有一定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经常在不同的理论之间摇摆,这就好比商家卖货,什么货畅销,卖什么货。因此,我不主张在中国经济学家之间划分这个派,那个派。
❽ 中国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
丁学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
2005年10月26日15:09
2005年无疑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多事之秋。民众和网络不绝于耳的批评和指责,使一向风光无限的主流经济学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对中国经济学现状的认识和评价,可能将成为我们对改革路径的反思和探讨的由头。日前,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对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进行了专访。
《中华工商时报》: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中国思想界的舞台上几乎只有经济学家在长袖善舞,经济学家因对政府决策独特的影响力而成为社会科学界最为耀眼的明星。与此同时,我们几乎听不到来自其它学科的任何声音,你怎样看这种现象?
丁学良:我想这是因为在过去长达25年的时间里,我们没有把一个社会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这样的更高目标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我们改革的制度和政策。我们总是在一段时间里,让一个目标压倒一切目标,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的改革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一些利益集团已经建立起来,等我们要纠偏的时候才发现要付出的代价已经很高。
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的思想界几乎听不到其它学科发出的声音,而老是经济学家在唱独角戏,就是因为在这些年里,很多人误认为发展经济就是经济学的事情。其实不是,在任何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里,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法律、社会学、政治学包括经济学本身还有不同的学科,他们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在某一个具体政策上。不同学科发挥的作用可能不大,但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像社会学重视的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公正,法学重视的是程序的公正,而政治学最重视的是政府的效率和成本。不可以剥夺其它学科只让某一学科讲话,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研究重点,这就是为什么在英文里,社会科学是复数而不是单数。只有让不同学科的人在一种正常的、常规的方式下,互相对话、互相辩论,然后才能让决策层汲取不同学科的合理经验,使之变成一个综合工程中的合理元素。
《中华工商时报》:在您看来,中国的经济学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上?
丁学良:在西方经济学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公共的学科,经济学和物理学、数学一样,所讨论的都是非常专业化的问题。经济学怎么可能变成一个很Pub lic(通俗的)的学科呢?
中国的经济学太热闹了,什么人都可以说自己是个经济学家,什么问题他们都敢谈,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学还远远没有走到经济科学的门口来,经济学在中国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科学,严肃的学科一般不可能是闹哄哄的。
《中华工商时报》:您怎样看由经济学家倡导并参与制定的政策所造成的失误,如教育改革?
丁学良:在过去很多年里,中国很多所谓的经济学问题其实都不是经济学问题,在国际上,这些问题属于其它学科研究的领域,就是因为不让其它学科讲话,才出现了搞经济研究的人什么都可以谈的情况。再加上在中国,经济学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科学,所以很多不是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和讨论方式,最后都以经济学的名义在说话。这样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不出问题才怪。
《中华工商时报》:为什么最近一、两年民众和网络对主流经济家有那么多的批评和指责?
丁学良:民众和网络对主流经济学家的批评,原因很复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把太少的精力用来做经济科学研究,把太多的精力用来为某一利益集团说话。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中,你能找到为不同产业代言的人,在西方也能找到,但很少。西方从事经济科学研究中最优秀的人不是这样的,这样的人只能受银行、投行的雇佣,从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国绝大部分所谓的经济学家所做的事情和西方国家银行里的经济分析师比较像,他们是为一个产业说话,只是水平还不如他们。国外最好的经济学家都是在全世界最好的经济系当教授、做研究。
《中华工商时报》:您觉得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
丁学良:最多不超过5个。国内有的著名经济学家连在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里当研究生的资格都不够。有的经济学家还没有对经济科学做什么样的贡献就想着获诺贝尔奖。
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首先要把经济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而不能把它当做个人发财、出名和当官的路子。如果那样的话,是不可能在经济学领域做出独立的研究来的。在西方,也有经济学家当大官,但他们是在经济学领域做出非常独立的、优秀的研究后,才短期进入政府或大银行等部门,然后他们会很快就回到经济科学的研究中,而并不是研究做的不怎么样就开始想着赚钱和当官。(记者曲力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❾ 国内哪些人可以称得上经济学家
国际上,经济学家是指拥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经济学人。有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是衡量一个经济学人是否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而国内,大多数“经济学家”是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也就是说名不副实。
按这两个标准为标志,张五常(有经济学“实用论”,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之一)、杨小凯(研究劳动分工——超边际经济学的开创者)、林毅夫(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吴敬琏(最早在国内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厉以宁(在比较中外经济运行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张维迎(中国产业经济学“第一人”)等,是较为符合的。
❿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曾经说:“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