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对产业经济学的认识

对产业经济学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0-11-29 23:03:38

1. 如何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什么含义了,和这种思维与产业经济学有什么联系。
第一、在产业结构领域的问题而言,什么是国家鼓励的产业,什么是市场急需的产业,如果不清楚,就无法讨论战略。这里,第一是市场发展趋势决定的产业。总体上说,产业都自己的生命周期,还有自己的要素环境,当产业周期处于衰退期甚至处于饱和期时,这个产业就开始出现高度竞争,甚至是总体上衰退,竞争非常残酷,这时大量企业死亡就不可避免。而新出现的需求人们通常无法判断其苗头,有时是分析不到,有时是成熟阶段认识不清。比如,中国房地产业,在2002年开始出现按揭,但许多人并没有及时进入房地产,只有少数人迅速转移到这个行业,2008年底,按揭再次多幅度打折,又有一些企业进入了房地产,造成了房产业成为中造富的集中地。此外,国家鼓励也是重要的力量。近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下,国家对某些产业投入了巨额支持,尽管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是企业投入的转向却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是从产业组织角度看的战略。有一些行业特别容易形成竞争,主要是企业数量众多,这种分散决策无法实现价格协调,其结果就是企业间残酷竞争,如果一些企业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得了发展,一定是它的服务质量或者商业模型上,有超人之处,比如沃尔玛。有一些行业有特殊的垄断能力,比如国有企业,或者巨型企业的自然垄断,如果没有人管他们的产品价格,它长期获利是自然而然的。还有就是处于两者之间的市场协调能力,如果某一些行业内部特别会协调,那么它就会有较高的价格。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能否将顾客锁定在自己顾客队伍之中,如果能够锁定,那么它也可以产生垄断的结果。对某些产品或服务依赖,表明了这种产业有着一定的垄断性。有垄断性意味着企业不需要太过努力就可以获得持久的利润。
当然,如果将企业目标放大到企业价值,企业社会责任,还有许多战略的含义。

2. 30. 我国学者对产业经济学研究内容的认识可以分为( )和( )两种观点

我国学者对产业经济学研究内容的认识可以分为(产业组织理论四块板说)和(产业政策理论多板板块说)两种观点。

扩展:

中国学者关于产业经济学基本内容和学科体系的代表性观点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学者博采中外产业经济学教科书及产业经济理论、方法之众长,在中国本土化的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学者们的产业经济学内容体系可以归纳为三种流派:一板块说、四板块说、多板板块说,代表人物是汪祥春、于立和刘志彪。他们的观点与当前欧美国家流行的经典教材的观点一致,即认为产业组织和产业经济是同义语,产业经济学就是产业组织理论四板块说,代表人物是杨治,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均属此派。他们认为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多板块说,该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悦。从其出版的产业经济学教材来其体系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宽广。

供参考。

3. 一下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目前仍在发展之中。虽然其完整学科体系的基本确立距离现在的时间尚短,但其思想的形成则是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迫溯到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代。比如战国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李悝就已经提出“重农抑商”的观念,而商鞅,荀子等则更是明确提出了“农本工商末”的思想,反映了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农业与工商业这两个经济组织集团之间关系的认识。现在产业经济学的各方面理论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产业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与应用已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产业经济学(Instrial
Economics)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探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问题等。通过研究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制定的产业政策提供经济理论依据。产业经济是居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逻辑起点,主要研究科技进步、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流动、空间发展与经济绩效的学科以及产业的动态变动规律,主要研究经济数据的工具有计量经济学工具(用sas、spss eviews等软件运算) ,主要分析方法有博弈论分析方法、各种力量博弈、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方法、主要思想来源是哲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思想、辩证法思想,主要模型来源于自然科学模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根本联系上是相通的、一致的。构建由微观开始、从而中观层次到宏观层次知识体系和逻辑大厦。试图寻求产业的发展规律性,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实体经济的踏实的学问。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引擎,实体经济则是轮胎。产业发展必然由非均衡趋向均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东部、中西部经济发展失衡,必然东部会有”灾难“,经济危机对东部冲击是最大的。产业经济学是预测性较好的学科。

4. 学习文化产业经济学有哪些收获

(个人观点)文化经济学中涉及到文化市场,文化消费,文化商品的流通,文化产品的价格制定,及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等内容,文化产业现在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都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化产业涉及的问题,能促进对文化产业进一步的认知,及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5. 在我国当前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产业经济学有何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2.产业专经济学的研究属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二)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三)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6. 产业经济学问题

芝加哥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重视对结构—行为—绩效的理论分析。认为应该从价格理论的基础假定出发,强调市场的竞争效率。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波斯那、麦杰等。芝加哥的主要理论思想范式是竞争性均衡模型。其关键是提出了在长期均衡中的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的条件是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技术效率的条件是价格等于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这就意味着产业的产出不管是资本是不足还是过剩,都处于最优规模边界下。在竞争性模型中,配置和技术效率主要导源于两个结构性条件——买卖的数目和自由进入。
从长期的竞争效率出发,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从在长期过程能够达到效率水平,反对高集中率的产业必然带来垄断租金,因此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斯蒂格勒从产业成长 角度,认为厂商的规模大小和市场的集中度与产业周期和经济效率有关,在产业初期,由于市场范围狭小,产业的各环节不足以专业化分工,而由全能型企业承担,随着产业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厂商内部分工转化为市场分工,到了产业成熟和衰退时期,市场范围缩小,市场分工再次转化为厂商内部分工。因此,产业的集中率随市场范围和产业周期相关。仅仅认为高集中率导致高利润率忽略了产业发展长期均衡的历史过程。从规模经济角度 ,斯蒂格勒用生存技术来确定最佳规模水平,凡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因此最佳规模存在多种不同的规模,大厂商的规模经济也是生存技术的结果。德姆塞茨 认为高集中率导致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而不是资源配置低效率的指标。在价格行为上,斯蒂格勒 进一步讨论在高集中度产业中的大厂商的竞争行为,认为由于在高集中度产业中,大厂商仍然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其价格水平将制定在可维持水平,这个水平符合效率标准。
从公共政策上,理论强调了反竞争行为或垄断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导致的进入壁垒。因此,政府最好减少干预,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

7. 产业经济学到底学什么的

产业经济学(Instrial Economics),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8. 西安交大产业经济学复试准备那些书(经济和英语)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清楚地了解产业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和理论渊源,熟悉其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掌握现代产业分析方法,对产业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有所认识,并初步具备运用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尤其是当代中国产业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复习内容: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主要内容:产业与产业经济学的概念、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体系、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重点:理解和评价产业经济学的“中观论”思想,掌握三次产业的划分依据。

(二)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与产业分布

1、主要内容:产业的基本分类方法、产业结构的概念、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动因与影响因素、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分析;产业分布的一般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

2、重点:产业结构演化的一般趋势与影响因素;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投入产出分析基本原理;产业分布的一般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

(三)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概要

1、主要内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范式分析;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竞争的SCP解释;竞争方式与其经济效率。竞争方式内容有价格与数量竞争、产品差别化、进入障碍等;经济效率主要内容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效率等;现代企业理论简介。

2、重点:SCP范式分析;厂商竞争方式;产权与科斯定理

(四)新产业组织理论—技术进步与竞争

1、主要内容:知识型产品的特征;需求层面的技术研发与供给层面的技术研发;知识

产权与竞争。

2、重点:知识竞争与传统竞争的区别以及相关性。

(五)产业政策

1、主要内容:产业政策的基本概念,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的基本目标与主要手段;实施产业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后发优势理论、产业结构高度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技术开发理论、政府失败理论等。

2、重点:发达国家反垄断政策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手段;产业结构政策与产业布局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取向。

三、参考书目:

1、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芮明杰主编《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2005

9. 论述题,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1宏观价值规律的内容《2》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3.论述题《1》社会主义的基本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21简答题简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简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3简析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4简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异同5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6什么是高技术产业?它有哪些特点2论述题1简论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意义2试论选择汽车工业和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意义3产业经济学考研真题能力有限哈(为你提供一点算一点--!)笔试:一、选择题2×151、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A、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B、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C、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D、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2、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A、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C、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D、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3、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C、促进各产业间协调发展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4、产业组织是指()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C、企业与企业间的经济关系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5、下列不是哈佛学派的观点的是()A、反垄断政策B、政府的产业政策应着力于维护市场结构C、一定的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D、认为市场绩效决定了市场结构6、斯坦克尔伯格模型7、日本的产业结构8、什么指数越大,集中度越低()A、H.IB、E.IC、CND、基尼9、阻止进入定价10、下面那个行业中企业的广告行为最有影响()A、耐用消费品行业B、工业品行业C、非耐用消费品行业D、垄断行业11、关于后向兼并的问题(具体记不清,就是问一种企业兼并行为属哪种)12、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A、投入系数表B、逆阵系数表C、投入产出表D、最小二乘法共15道题(其他记不清了哦)一、名词解释5×41、自然垄断2、二级价格歧视3、筱原二基准4(忘记了!!)二、简答题10×31、主导产业及其特征2、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3、产业差异化形成的原因三、论述题20×1请论述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并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建议

10. 结合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谈谈你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看法。请尽量用学术的语言来回答,字数不宜过少。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即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而经济结构转变是指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转变的关系是相互统一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于经济结构转变,是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上去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之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在经济结构转变的条件下去推进经 济增长方式转变,两者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
我国学者对经济增长方式内涵的认识有:“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方法论的概念,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增长的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即经济增长过程的实现路径”。(顾海兵 沈继楼,2006)“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生产要素的组合、使用的方式方法,至于具体内涵,则极为丰富”。由此,则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是指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改变生产要素的组合和使用的方式方法。(周叔莲1996)

阅读全文

与对产业经济学的认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