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基因经济学

基因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0-11-29 16:04:34

Ⅰ 用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来分析转基因作物是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

现在的农作物产量不能满足世界人口所需量,故需求量很大;而转基因作物可以满足这样的供应量。

Ⅱ 中国经济学的道德基因中的道德基因指的是什么

“通往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产的道路”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经济学界尚未严格分析过这个问题,但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此有过思考,而且与斯密不谋而合。《传子》认为,“人有好善尚德之性,而又贪荣而重利”。但接下来的观点与现代经济学完全不同,不是顺应人的逐利本性,在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条件下寻找实现消费者均衡乃至完全均衡的经济政策;而是主张压制逐利、褒奖尚德,即“贵其所尚,而抑其所贪。贵其所尚,故礼让兴;抑其所贪,故廉耻存”。在中国古代圣贤看来,第一,逐利对于个人是危险的。如《道德经》所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二,逐利对于国家也是危险的。《汉书》中讲,成康以来,治世梦想很多,却没有回归太平盛世,只因“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第三,抑制逐利本性可以促使人们走向美德之路。《尸子》言,“无私,百智之宗也。”曾子说,“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这里“智”“学”的指向即是美德。与现代经济学反复讲述经济人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走上广修美德之路,如《道德经》所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为什么?《易经》从反面作了论证,“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其德,无所容也”。《汉书》予以正面论述,一个有仁德的人,虽然不去追逐经济利益,但能使人“致其爱敬”“尽其心”“尽其力”“成其功”。其内含之义是,“通往美德的道路”也是“通往财产的道路”。

最近兴起的行为福利经济学意识到这一点,提出一个人的教养所形成的“信念”决定了他的社会生态圈,从而决定了他的财富。不过,这些研究还没有成为主流,也远不如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述深刻。中国经济学研究者应批判吸收现代经济学的优秀成果,从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思想资源,创造中国风格的经济学,为人类打通通往财富和通往美德的道路。

Ⅲ 利用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找出我们需要的基因包括哪些技术路线

利用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找出我们需要的基因包括哪些技术路线?利用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找出我们需要的基因包括哪些技术路线?利用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找出我们需要的基因包括哪些技术路线?

阅读全文

与基因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