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内容及其地位
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政府所要做的事情是改变个人之间禀赋的初始分配状态,其余的一切都可以由市场来解决。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雷托有效率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它表明分配与效率是可以分开来考虑的,任何帕雷托有效率配置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
价格在这种市场机制中起到两种作用:一是配置作用,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二是分配作用,确定不同的交易者能够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内容
任何帕雷托有效的配置可以通过一些初始禀赋以及瓦尔拉斯式的竞争性均衡获得。
若偏好是凸的,任何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都是市场均衡。
第二个定理讲任何我们所希望的社会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给定一定的收入分配结构,所有权结构,而且通过市场达到。
2.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的区别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在满足某些假设(市场参与者的效用是严格单调的)时,一般均衡的市场分配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指在满足某些假设(效用严格单调,市场参与者有严格正的财富,预算约束是严格的凸集)时,任何一种帕累托最优分配的结果,都可以等价于某种通过在市场开放前,“上帝”先重新作一些财富再分配后,市场开放达到一般均衡的结果。这两个定理的关系大致是(不严格)互逆。第一定理指任何competitive equilibrium都是Pareto Optimal,而第二定理指任何Pareto Optimal都是某种competitive equilibrium with transfer。
3. 如何解释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的区别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关于资源配置的 任何资源都能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通过交换生产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他与第一定理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定理证明了政府行为可以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有所行动 政府所应该做的就是改变个人在初始状态的要素禀赋
4. 如何解释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的区别
利经济学两大定理分别说明了市场可以解决两大问题: 效率和公平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竞争性市场均衡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即市场机制能够解决效率问题。
但是,有效率并不意味着公平,比如在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也可能是帕累托最优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告诉我们,满足一定条件,在在给定某种禀赋配置下,帕累托有效配置可以通过竞争性市场均衡来实现,换句话说,要实现公平目标,只要对初始禀赋进行调整,剩下的交给市场即可,这也说明公平和效率是可以兼顾的。
关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对禀赋的调整不需要对所有产品进行分配,只需调整其中一种产品(如土地)即可。
5.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怎么感觉都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啊
福利经济学抄第一基本定理指出,在某些条件下(这些条件你网络一下就有了),竞争市场机制会产生帕累托效率。
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指出,社会通过适当地安排初始资源禀赋,然后让人们彼此自由地交易,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效率。
两者的差别在于:第二定理证明政府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初始资源禀赋促进公平,而不是什么都做不了。比如政府可以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改变初始资源禀赋),而不是最低限价(干预市场经济运行)。
6.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什么意思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人们所应做的一切只是使政府进行某些初始的总量再分配。
7.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第二定理的现实意义希望能说的多一些。
第一定理:市场竞争均衡是帕累托有效——相信市场,市场的无形之手可以让大家都满意
第二定理:帕累托均衡可以达到竞争均衡——面对贫富差距,再次分配也可以,因为最后还是可以达到市场均衡的,所以,劫富济贫把
8.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什么意思
定理内容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政府所要做的事情是改变个人之间禀赋的初始分配状态,其余的一切都可以由市场来解决。
9.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瓦尔拉斯均衡!复制粘贴的不要!还有它和福利经济学第一二定理之间有啥关系
瓦尔拉斯均衡又称一般均衡,它所表示的是市场达到均衡:1、要么市场完全出内清,供给等于需容求;2、要么市场需求大于供给,而这样的商品价格应该为零。
福利经济学一二定理与瓦尔拉斯均衡的联系主要在帕累托最优。瓦尔拉斯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有效且最优的。由于完全竞争市场很容易得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再次不多说了。从瓦尔拉斯均衡到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靠艾琪渥斯盒子(Edgeworth)进行一次转换,表示考禀赋(endowment)的分配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有问题欢迎追问~
10. 为什么生产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要求偏好是凸的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V.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A.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帕累托采用了F.Y.埃奇沃思(1845~1926)的无差异曲线和契约曲线作为分析工具。
无差异曲线是表示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组合的点的轨迹,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使消费者始终获得相同的满足水平。契约曲线是表示交易双方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轨迹,这些切点表示双方的边际代替率完全相等,也是表示生产者等产量线的切点的轨迹,这些切点代表既定数量的生产资源在最有效地利用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他采用的无差异曲线和契约曲线对福利经济学起了重要作用。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商品价格超过他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格的差额,这个差额使消费者获得了额外的满足。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