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济法概论试题答案
1、狭义上的法律是指由( B )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A 最高人民法院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 最高人民检察院 D 国务院、
2、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 C )。
A 人身与财产关系 B分配关系
C 经济关系 D人身关系
3、职工代表大会是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中( D )。
A 企业的管理机构 B 企业的权力机构
C 企业的咨询机构 D 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
4、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提取的公司法定公益金占利润的( C )。
A 2-5% B 3-5% C 5-10% D 8-10%
5、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 C )行使撤销权。
A 3个月 B 6个月 C 1年内 D 2年内
6、公司法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 D )。
A 15% B 20% C 25% D 30%
7、合同生效后,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当( B )。
A 返还定金 B 双倍返还定金
C 返还定金并赔偿损失 D 返还定金并支付违约金
8、工业产权实际上关于( A )和由商业信誉的标记权的总称。
A 技术成果专有权 B 著作财产权
C 著作人身权 D 出版者权
9、下列不属于不当低价销售行为特点的是( B )。
A该行为发生在商品销售环节 B该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
C 该行为采用低于商品成本价的方式进行销售 D 该行为的目的在于排挤竞争对手,维持或者争取自身的竞争优势
10、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消费者是指( C )。
A所有商品的消费者 B生产资料的消费者
C生活资料的消费者 D生活资料的消费者和主要生产资料的消费者
❷ 经济法试题
经济法期末考试开卷复习题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市场主体的资格关系、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秩 序关系、社会与市场利益平衡关系。 2.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律所确认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主要是一 定的财产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3. 法律关系由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与义务三者构成。 4. 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 以及其它主体。 5.法律关系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通常包括物 、行为 和精神产品。 6. 经济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 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和情形。 7. 法律事实通常分为法律实践和法律事实两类。 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 行为是指根据当事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自学活动。 8. 从权利的标的内容看,经济法律权利主要包括两种:财产权、部分人身权。 9. 从权利的实现或者作用上,经济法律权利可分为五类:支配权、形成权、期待权、请 求权、抗辩权 10. 经济法律责任是财产责任,但它既可以单独行驶,也可与其它责任共同运用。 11. 法人依法成立,以独立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❸ 经济法试题
这个题考复的是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制律行为。李一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王某是成年人,李一的行为属于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定代理人,就是他的父母,追认就有效,拒绝则无效,题中李一父亲拒绝,则李一的行为无效。
王某无权撤销合同,因为只有善意相对人才有撤销的权利,王某事先已经知道李一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王某不是善意相对人,故王某无权撤销合同。
❹ 经济法试题—案例分析题
(1)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七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根据该项规定该县教育局发文要求他们需要的文教用品必须向其下属的文教用品公司购买的行为属于不正当行政干预,根据第三十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违反本法第七条规定,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区之间正常流通的,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2)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该集团在书写产品说明时未对市场生产销售的多种方便面制作成分和食用效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考证和检验,仅凭主观臆断对商品质量做出了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刻意隐藏产品使用风险信息。同时该集团利用没有更科学根据的信息“根据有关资料表明,长期食用传统方便面,人体会出现营养摄入不平衡的现象”打击竞争对手品牌商品,构成了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通过传播“龙丰强化营养系列方便面长期食用使人体摄入的营养全面达到平衡”,进行了虚假宣传,已经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的相关情况进行处理。
❺ 经济法试题求助
(1)甲公司有权解除合同。根据规定,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30日内仍未履行,另一方有权主张解除合同。本题中,经甲公司催告后,对方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因此,甲公司可以解除合同。
(2)2007年6月1日。如果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则应以双方在合同书上签字或盖章的时间为承诺生效的时间。
❻ 2017中级经济法模拟试题
楼主晚上好,学派坛坛很高兴在网络知道上为楼主答疑解惑!楼主可以去大家论坛看看,里面的中级资料很多的,而且也有完整的中级三科电子版教材,楼主去找找看吧,祝福好运,问题欢迎交给学派!
❼ 请高手帮做经济法试题3
11. C. 正当的促销交易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 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帐。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帐。)
12. A.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行为构成虚假宣传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补充:关于这道题,楼下说应该选B。关于虚假宣传和虚假表示,参看这篇文章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a9c3b0100b2qu.html)
1.
A.某商场销售的“三星”彩电只有韩文和英文的说明书
B.某厂生产的火腿肠没有标明厂址
C.某厂生产的香烟上没有标明“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D.某厂生产的瓶装葡萄酒没有标明酒精度
(《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2.C.医疗器械 D.农药
(《广告法》第十八条 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第三十四条 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以及其他媒介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商品的广告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广告,必须在发布前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
3.A.公开招标 B. 询价 C.邀请招标 D.单一来源招标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 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
(一)公开招标;
(二)邀请招标;
(三)竞争性谈判;
(四)单一来源采购;
(五)询价;
(六)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
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4.
A.中国人民银行
C.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D.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六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属于国务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不属于国务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
5.
A.划拨土地使用权可以由使用者无偿取得,也可以有偿使用
D.以营利为目的出租划拨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应当将租金中所含土地收益上缴国家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