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了解日本经济的入门书籍
以下书籍供你参考,图书馆应该都有。
1、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5月1日)
平装: 20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11378099
条形码: 9787111378099
商品尺寸: 24 x 16.8 x 2 cm
商品重量: 340 g
品牌: 机械工业出版社
ASIN: B007PYP8T2
图书描述:《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在日本一经面世,就引起巨大反响。相信中国政府、经济学家以及对经济趋势感兴趣的读者将从中获益良多。日本已经陷入了连续二十年的经济停滞状态,史称“失去的二十年”。这段历史引起了各国尤其是中国的高度重视。虽然研究者众,但缺少对日本社会真实的了解,更多的是臆测和猜想。而日本自身的反思声音很少被引入。 池田信夫所著的《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白。读者可以看到日本人是如何清晰解读其来龙去脉的。作者其经济学家兼媒体人的双重身份更是赋予《失去的20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独特的洞见,他从日本的现状、历史、经济学角度出发,颠覆了世界对日本经济的很多传统看法: 终身雇佣制真的是日本的优良传统吗? 日本经济停滞是源于广场协议吗?为什么经济一停就是二十年,而且有继续停滞的迹象?日本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教训和经验究竟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的黄金时代,还是日本传统产业结构的最后辉煌? 日本真实的社会现状到底是怎样的? 日本与中国如何竞争?日本未来可能的出路在哪里?会对世界带来何种影响?
2、日本经济史(1600-2000)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丛书名: 阅读日本书系
平装: 32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20
ISBN: 7305072516, 9787305072512
条形码: 9787305072512
商品尺寸: 22.6 x 14.8 x 1.8 cm
商品重量: 440 g
品牌: 南京大学出版社
ASIN: B0041G4SGQ
图书描述:《日本经济史(1600-2000)》内容简介:即便在极其发达的现代经济中,“历史的反复”这种单纯的经验教训依然没有过时。也就是说,此次的次贷危机也许就包含着80年前的经济危机中应对危机、重建经济时的重要教训。在这一点上,不妨认为一直被认为处于边缘的“经济史”这门学科即便在现代也具有实用性。
3、日本经济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2005年7月1日)
丛书名: 日本学基础精选丛书
平装: 437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040169362, 7040169363
条形码: 9787040169362
商品尺寸: 20.2 x 13.8 x 2.4 cm
商品重量: 458 g
品牌: 高教社
ASIN: B0011AX2OO
图书描述:《日本经济》共分7章,即日本的国土与人口、日本的经济增长与景气循环、日本的产业与结构、日本的财政、日本的金融、日本企业的治理与经营、日本的对外经济关系。为便于教学和练习,每章后附有思考题。总之,《日本经济》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叙述深入浅出的优秀著作,对学习、研究日本经济的读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来说是一部难得的好教材,对于希望了解日本经济的一般社会读者来说是一部理想的入门书和参考书。
4、日本的反省:悬崖边上的经济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3月1日)
丛书名: 日本的反省
平装: 22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06059039
条形码: 9787506059039
商品尺寸: 21 x 14.6 x 1.2 cm
商品重量: 322 g
品牌: 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ASIN: B00BOGZ8YC
图书描述:《日本的反省:悬崖边上的经济》将着重探讨政策层面的相关问题,是关于日本经济的研究文集,由东方出版社出版。面对巨额的贸易赤字,日本应做的不是依靠日元贬值来增加出口,而是必须改变以往的制造业产国模式,确立以“人才开国、富人模式”为目标的新兴成模式。
5、日本经济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商务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7月1日)
平装: 296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10302794
条形码: 9787510302794
商品尺寸: 22.6 x 16.6 x 1.2 cm
商品重量: 381 g
ASIN: B003ZKTBHK
图书描述:《日本经济》先介绍日本的经济环境、日本的经济增长情况,然后介绍日本的产业、财政、金融、企业、对外经贸关系、社会保障制度等问题。为使《日本经济》适合非经济专业的读者阅读,在讨论专门问题前,对基础理论、概念进行了概述。书后附有日本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以供读者消化、理解其内容。《日本经济》不仅可以作为经济学科学生的参考书,还可以作为各类涉及财经、政府管理、金融等行业的参考书,同时普及了日本经济知识及一般商业知识。
6、日本近现代经济简史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7月1日)
丛书名: 东方文化集成
平装: 467页
开本: 32开
ISBN: 7800408272
条形码: 9787800408274
商品尺寸: 20.2 x 14.2 x 2.6 cm
商品重量: 621 g
品牌: 解放军出版社
ASIN: B00114FN6A
图书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通过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崛起,引起世人的广泛瞩目。本书以日本近现代经济发展为主线,将其置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总结了日本在近现代历程中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索其规律,内容充实、资料翔实、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论证严谨,是一部视角广阔而又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著作。《日本近现代经济简史》是一部以广阔的视角,通过百余年来日本发展的轨迹,探索其近代历程中经验教训的专著。它以日本近现代经济发展为主线,将其置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运用综合的方法揭示其规律,拓展了日本近现代史的研究领域。
7、日本地下经济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8月1日)
平装: 261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40551124
条形码: 9787540551124
商品尺寸: 23.2 x 16.4 x 1.8 cm
商品重量: 458 g
品牌: 华文经典
ASIN: B00EY7USHK
图书描述:这是一本日本地下经济的白皮书,也是一本日本社会黑幕的网络全书从世界最大的风俗色情产业,到遍布五大洲的赌博机(扒金库);从年产2兆多日元的偷书贼,到苍井空在内的诸多AV明星;从山口组的内部结构和四面楚歌,到非洲裔横跨3大洲的洗钱运作;从走私到阿富汗的醋酸酐,到入住和退房都见不到一个服务员的情人旅馆;从世界高利贷者的天堂,到暴力团组成的特殊“拆迁办”…… 经历了战败、废墟、腾飞、奇迹、泡沫、破碎、迟滞、紧缩……地下经济从未动摇其根基,正在悄无声息地野蛮生长。本书将告诉给你一个连日本国民都鲜为知晓的日本地下经济世界。
8、世界主要经济体战后经济发展丛书:战后经济发展之路(日本篇)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8月1日)
外文书名: The Development Way of Post-Way Economic Japan
丛书名: 世界主要经济体战后经济发展丛书
平装: 207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14118636
条形码: 9787514118636
商品尺寸: 23.8 x 16.8 x 1.8 cm
商品重量: 340 g
品牌: 经济科学出版社
ASIN: B009PVF8YI
图书描述:《战后经济发展之路:日本篇》内容丰富精彩,绝对值得一读。对于计划经济,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在其著作《战后经济发展之路:日本篇》中的概括是:“计划的整个综合思想,就本质而言,在方法上是理性主义的,结论上是国家干预主义的。”计划经济不相信自然演进,相反,它把各种资源和要素统统“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以便经济体系能依照有目的的制定且合理协调的政府政策朝着其所要求的方向运动。”保罗;萨缪尔森甚至一再预言,苏联的计划经济将会超过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然而,历史给出的结论却是,自由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加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繁荣和自由。计划经济的两个大本营——苏联和中国也都先后放弃了这个过于理想化的体制,转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人类深刻反省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得出的经验和结论。
希望能帮到你。
⑵ 泡沫经济的英文怎么说
泡沫经济
bubble economy;foam economy更多释义>>
[网络短语]
泡沫经济 bubble economy;economic bubble;Foam Economy
防止泡沫经济 avoid a bubble economy;Avoid a bubble economy (too many bubbles in the economy)
资产泡沫经济学 Asset Bubble Economic
⑶ 推荐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方面的书
关于这段历史的书籍主要是:《泡沫经济学》、《大衰退》和《日本的反省》,主要从日元升值、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具体介绍如下:
1、《泡沫经济学》—— 野口悠纪雄(日本)
该书作者野口悠纪雄,集中论述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的日本经济。分析泡沫的膨胀过程。资产价格暴涨背后存在的资金特循环的变化、土地交易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概述日本的泡沫应对政策,论述为了防止泡沫的再次发生必须采取的对策,揭示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长期课题。
2、《大衰退》——辜朝明(美)
该书作者辜朝明,集中解析了美国大萧条和日本大衰退的根源,集中论述了在全球喧嚣的救市声中提出了可能更加有效的解决之道。
3、《日本的反省》——野口悠纪雄(日本)
该书作者是野口悠纪雄,集中论述的是袭击日本、破坏程度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书中观点认为首先经济危机的主犯是美国,犯罪实施者是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因为是它们用借来的巨资进行盲目的投机,罪状是“贪婪”,而《日本的反省》一书想强调的是“仅凭美国是不能引起此次经济危机的”,一定有“共犯”。
(3)泡沫经济学扩展阅读:
日本地产泡沫对我国的启示:
一: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这对中国的出口极为不利,在经济转型尚未成功,人民币大幅升值,对就业、资产价格泡沫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发展内需。这点应该是最有效但也是最难做的,我国虽然有14亿人口,但消费远远不如美国,当然不能看那些出国挥霍的富人,毕竟那是少数。国内的大部分民众,要面对高额的房贷,子女的教育,昂贵的医疗等等,这促使民众不敢消费。
三:严打炒房。高额的房价让民众无力消费,社会风气浮躁,必须严打炒房。
四:降低税收。个人所得税应该大幅度提高,增加人民收入,促进消费。
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人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没有了后顾之忧,民众才会敢去消费。
⑷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信息经济创始人有谁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尔洛夫、斯宾塞和斯蒂格利茨
阿克尔洛夫(1940-)
1940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纽海文。196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66年加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自1980年开始,一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经济学首席教授。由于其“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和斯宾塞、斯蒂格利茨一同分享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克尔洛夫的主要著作有:《资本、工资与结构失业》(1969)、《“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1970)、《种族经济学与无休止的激烈竞争及其他可悲的陈述》(1976)、《货币需求基金流通理论的微观模型》(1978)、《失业影响的社会习俗理论》(1980)、《货币需求短期趋向:对老问题的新展望》(1982)、《劳动力市场效率工资模型》(合著,1986)、《非理性行为的理性模型》(1987)、《泡沫经济学》(1989)、《社会悬殊与社会制裁》等等。
斯宾塞(1943-)
1943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蒙特卡莱。1962-1966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并获哲学学士学位。1968年在牛津大学获数学硕士学位。1972的在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72-1975年在斯坦福大学担任经济学系副教授,之后一直在哈佛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为该校经济学教授及工商管理学教授,历任哈佛大学企业经济学博士部主任、经济系主任、艺术及科学学院院长。1990年回斯坦福大学担任商学院院长,同期(1991-1997)还担任国家科技及经济政策研究委员会主席。由于其在不对称信息市场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2001和其他两位经济学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宾塞的主要著作有:《劳动力市场中的信号问题》(1973)、《市场信号:雇佣及相关程序的信息传递》(1974)、《工资水平的竞争、可信任和获得工作的必要信号条件》(1975)、《垄断、质量与规制》(1975)、《产品的选择、固定成本与垄断竞争》(1976)、《非线性价格与福利》(1977)、《新市场投资、战略与增长》(1979)、《开放经济中的产业组织》(1980)、《开放经济中的竞争:加拿大模式》(1980)、《学习欺诈与竞争》(1981)、《金融投资竞争组织》(1983)、《投资银行的竞争结构》(1983)、《博弈论:经济学家的新工具》(2000)等。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出生于印第安纳州格雷,196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耶鲁、普林斯顿、牛津,斯坦福等大学。1979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克拉克奖。1993年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的主要成员,并且从1995年6月起任该团主席。1997年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资深副行长 。2001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蒂格利茨博士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主要研究了不完全和高成本信息怎样影响经济行为和市场均衡,以证明完全竞争的存在、特征和福利原理的不健全。他还把该理论具体运用于垄断者和政府行为以及劳动力、资本与产品市场的均衡中。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斯蒂格利茨著述颇多,涉及面广,几乎遍及西方经济学的所有领域。其中已译成中文的有《政府经济学》、《经济学》、《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他所写的《经济学》是继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之后西方具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
http://www..com/s?wd=2001%C4%EA%C5%B5%B1%B4%B6%FB%BE%AD%BC%C3%D1%A7%BD%B1%CA%DA%D3%E8%D0%C5%CF%A2%BE%AD%BC%C3%B4%B4%CA%BC%C8%CB&cl=3打开这个网站~~第一个就是有各个年份的`很详细
⑸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出的书有哪些
詹姆斯 赫克曼
《评估福利状况》
《相关性随机系数模型的具变量方法》
《社会项目的计量评估》
《因人而异的教育回报估计》
丹尼尔 麦克法登
《谨慎选择分析的替性估计和样本设计》
《经济选择》
《观察性研究:基于样本的选择》
《怎样量化环境损坏或改善的经济价值》
乔治 阿克尔洛夫
《稳定增长——在危急关头吗?》
《资本、工资与结构失业》
《“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
《货币需求基金流通理论的微观模型》
《种族制度经济学与无休止的激烈竞争及其他可悲的陈述》
《失业影响的社会习俗理论》
《货币需求短期趋向:对老问题的新展望》
《礼物互换与效率工资理论:四种展望》
《一位经济理论家的故事书》
《劳动力市场效率工资模型》
《非理性行为的理性模型》
《泡沫经济学》
《合理工资前提与失业》
《惩罚与服从》
《社会悬殊与社会制裁》
《自我控制与退职求助》
《经济学与恒等式》
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
《信息与竞争价格机制》
《公共经济学讲义》
《商品价格稳定理论》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续》
丹尼尔 卡尼曼
《预测的心理学》
《前景理论:风险条件下的决策分析》
《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直观推断与偏误》
《公平与经济学的假设》
《原则式效应的试验检测及科斯定理》
《谨慎选择以及大胆预测:风险的认知前景》
《投资者的心理侧面》
弗农 史密斯
《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
《社会选择中的一致性、自愿性同意原理》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微观经济学体系》
《论述、崩溃和实验性现货资产市场的外生预期》
《偏好、财产权和讨价还价博弈中的匿名问题》
克莱夫 格兰杰
《经济时间序列的谱分析》
《股价的可预测性》
《商品价格的投机、套利和预测》
《双线性时间序列模型导论》
《经济序列建模:经济计量方法阅读材料》
《经济学的实证建模:设定和估计》
罗伯特 恩格尔
《协整、因果关系和预测:格兰杰纪念文集》
《ARCH:阅读精选》
《计量经济学手册(4)》
《长期经济关系:协整阅读材料》
芬恩 基德兰德
《货币总量与产出》
《国际实际经济周期》
爱德华 普雷斯科特
《致富的障碍》
《跨期贸易的契约安排》
托马斯 克罗姆比 谢林
《选择与结果》
《国家收入行为》
《国际经济学》
《冲突的战略》
《战略与军控》
《武器与影响》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透析能源问题》
《选择与结果》
《讨价还价、沟通和有限战争》
罗伯特 约翰 奥曼
《值的最小单元》
《博弈论》
《博弈论与经济应用手册》
《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
罗杰 迈尔森
《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
《经济决策的概率模型》
保罗 克鲁格曼
《地理与贸易》
《汇率的不稳定性》
《流行的国际主义》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学》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政策——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埃莉诺 奥斯特罗姆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
奥利弗 威廉姆森
《自由裁量行为的经济学》
《公司控制与企业行为》
《市场与等级制》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治理机制》
参考资料:1.ke 2. 经济学家日志
⑹ 本人需要《泡沫经济学》(野口悠纪雄)。但是网上都没有这本书了,请问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到这书
泡沫经济学——日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丛书名: 日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推荐给朋友
作 者: (日)野口悠纪雄 著,金洪云 译校,曾寅初 译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5-3-1 字 数: 160000 版 次: 1 页 数: 205 印刷时间: 2005-3-1 开 本: 印 次: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08022486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其他经济学理论
定价:¥14.50 当当价:¥10.88 折扣:75折 节省:¥3.62
共有顾客评论0条 查看评论摘要
内容简介
本书由以下九章组成。
第1章是导论,也是全书的概述。在第2章中,我们阐述资产价格与泡沫的经济理论,解说泡沫的概念,分析泡沫为什么会是问题。在第3章中,我们回顾历史上发生了几个泡沫事件,以及我们对泡沫历史的思考。第2章和第3章是泡沫的问题一般论述。
接着的几章,我们集中论述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的日本经济。第4章分析泡沫的膨胀过程。第5章分析在资产价格暴涨背后存在的资金特循环的变化、土地交易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第6章中,我们概述日本的泡沫应对政策、特别是土地政策,并对此进行评价。第7章中,我们分析泡沫的崩溃过程及其对金融系统的影响。第8章中,我们论述资产价格变动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在第9章中,我们对泡沫后的日本经济进行展望,论述为了防止泡沫的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的对策,揭示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长期课题。
作者简介
野口悠纪雄,1963年毕业于东京产大学式学部应用物理专业,后进入日本财政部工作。1968年赴美留不,1969年获得加利弗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硕士学位,1972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回日本后历任—桥大学经济学部副教授、教授,东京大学教授、东京大学经济工程研究中心主钎,青山学院大学国际管理学部教授等,现任日本野口经济研究所所长,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和日本经济论,出版有:《财政危机的结构》、《公共经济学》、《日本财政的长期战略》、《税制改革的构想》、《土地经济学》等学术著作。获得了“日经新闻经济图书文化奖”、“每日新闻经济学家奖”、“中央公论吉野作造奖”等图书奖。从1993年出版《“超”整理方法》开始,陆续出版的“超”系列作品在日本畅销不衰,又使他在学术领域之外成为畅销书的著名作家。
此书当当网地址: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8979733
⑺ 2000年以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出的书有哪些
1、詹姆斯赫克曼
《评估福利状况》、《相关性随机系数模型的具变量方法》、《社会项目的计量评估》、《因人而异的教育回报估计》。
2、丹尼尔麦克法登《谨慎选择分析的替性估计和样本设计》、《经济选择》、《观察性研究:基于样本的选择》、《怎样量化环境损坏或改善的经济价值》。
3、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信息与竞争价格机制》、《公共经济学讲义》、《商品价格稳定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续》。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国家银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设立的奖项,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经济学奖并非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但在评选步骤、授奖仪式方面与诺贝尔奖相似。1968年起,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一次,颁奖遵循对人类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原则。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成立300周年庆典时)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扬·廷贝亨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⑻ 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书籍
《金融战败》、《泡沫经济学》、《前车之鉴日本的经济泡沫与失去的十年》。
日本泡沫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1、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2、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3、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8)泡沫经济学扩展阅读:
日本为应对90年代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
1.调整经济结构。
(1)经济增长是经济总量的物质增长、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及经济制度的改进共同作用和发展的一个全面过程,日本的泡沫经济表面上是资产膨胀的结果,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经济结构的失衡与调节的滞后,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失衡以及银行、企业制度等多方面存在问题和不完善。
(2)日本进入九十年代后主导产业缺位, 传统产业又转换不及时且跃迁不到位在产业结构方面,故要注重调整和改革经济结构,逐步走上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道路,使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政府大力鼓励和发展新兴产业。
2.改革“日本式”的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的先进与落后是决定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由于过分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作用,而使市场的作用被削弱。政府迫切需要制定出有利于企业自主投资的鼓励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2)经济结构的调整也要求解除终身雇佣,变年功序列制为年薪制,按能力取酬。
3.经济政策目标的调整。
(1)长期以来日本的经济增长都是严重依赖外需的,然而以外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而真正的经济增长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内在支撑机制。
(2)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势下,将出口与扩大内需、推动个人消费相结合才是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把促进与民间收人相适应的民间消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重新唤起国民的信心。
4.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重视基础研究与开发, 占领高技术领域
5.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 。
当今的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业为核心和支柱的, 高新技术要想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新兴产业要想发展壮大, 离不开金融业这个强大后盾的支撑。
⑼ 有关日本经济泡沫的书籍
你好:
伯顿.G.马尔基尔的《漫步华尔街》里面有关于日本金融泡沫的详细叙述,郎咸平的《郎咸平说》也有部分关于日本经济的内容。至于整本书都描写日本经济由繁荣到低落的我没看过,不太清楚,不过根据我对日本经济的了解,我归纳了一下:
1、衰弱。日本在二战无条件投降后国内经济极为萧条,大批国民每日需要靠救济物资维持生计,工业生产下降了一半左右。
2、兴起。日本在二战后的几年一直处在萧条中,但是1950年的朝鲜战争却给日本带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美国对朝鲜出兵,几十万的美国大兵需要大量的后勤补给,而美国本土却又远在万里之外,所以就近从日本采购物资。大量的需求带动了工业生产,日本经济开始复苏。
3、繁荣。早在二战结束的头几年,日本政府就开始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并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也为日本日后的繁荣埋下了伏笔。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加上美国的援助,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GDP总量长居世界第二位。最繁荣时日本商人买下了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美国十大财团之一的洛克菲勒家族的总部)。
4、低落。日本的繁荣与随之而来的嚣张跋扈引起了美国的不满,于是在美国的策划下日本与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签订了《广场协定》,协定规定日币必须升值。于是导致大量的国际热钱流入日本,日本的经济在之后的几年中也随之垮台。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⑽ 战后日本经济史怎么样
我在《证券市场周刊》发的文章:中国楼市泡沫,有没有? 网上有很多转载了,比如:http://house.people.com.cn/n/2013/0304/c164328-20669242.html… 第一次发在纸媒体,有点激动,感谢编辑!也是在雪球看了我的这篇书摘约稿的,也得感谢下雪球:《泡沫经济学》读后感:http://xueqiu.com/3167081651/23031826 中国楼市泡沫,有没有? 看多与看空中国楼市者皆爱拿日本地产泡沫说事。看多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当于1970年代中期的日本,其潜台词是1975年的日本离1991年日本地产泡沫崩盘还有约15年,所以,中国房价至少还能上涨10年;看空者则认为,中国目前很像1980年代后期的日本,泡沫已到极度疯狂状态,崩盘一触即发。 那么,中国房价到底贵不贵?泡沫有没有?不如追根溯源,看看日本经验。野口悠纪雄在1992年写的《泡沫经济学》、小林义雄的《战后日本经济史》都是很好的读本。 中国房价的贵与不贵 同一个事物,分析角度和参照系不同,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分析中国房价,尤其如此。 从国际比较看,跟东京、中国香港、莫斯科、伦敦、纽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每平米动辄上万美元的价格相比,北京(楼盘)房价确实算不上贵得离谱,如果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跟国际接轨,那北京房价还有上涨空间。跟泡沫高峰期的东京房价相比,简直就是白菜价。根据Philip Shapira在Planning For Cities And Regions In Japan中的数据,东京银座写字楼售价在泡沫高峰期曾达到惊人的21.5万美元/平米,按照dollartimes的计算,1990年1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1.71美元,按照目前大约6.3的汇率,相当于232万元/平米(人民币)。而目前北京最贵写字楼的月租金大约1900美元/平米,按照25倍PE估算,北京最贵写字楼的售价在30万元/平米(人民币),跟泡沫高峰期东京银座房价相比,尚有7倍差距,好像还不够贵。 但对比一下过去10年的北京房价,涨幅的确相当惊人,平均涨幅大约5-10倍。但中国是一个各地区发展极度不平衡、权力高度集中且存在严重城乡二元分化的国家,这使得全社会的资源在全国高度集中在首都、在全省高度集中在省会、在一般地区高度集中在城市,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四五线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房价上涨幅度差别很大。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过去10年的房价涨幅可能在3-6倍左右,四五线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房价涨幅则更小。但不管怎么算,过去10年中国房价涨幅惊人是不争的事实。 从人均收入的涨幅来看,《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2》显示,200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为6280元,2012年大约为24565元,12年间上涨3.91倍。从收入增长与房价增长的对比来看,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其他地区收入与房价涨幅基本同步。从房租承受能力来看,一个典型的城市三口之家至少需要两室一厅、面积在60平米以上,目前二线城市均价在1.2万元/平米,房价至少在72万元以上。年房租按房价3%计算,大约为2.16万元,月房租为1800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仅约2000元,基本上除去租房开支,医疗、教育、社交娱乐等开支后就没有着落了。就算夫妻双方都工作,家庭月可支配收入增加一倍达到4000元,考虑到抚育下一代及赡养老人所需成本,在人均收入没有显著增长的前提下,城镇居民对房租上涨的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尽管一二线城市之外地区房价涨幅基本与收入涨幅同步,似乎不存在泡沫,但从承受能力来看,目前房租或房贷开支占家庭支出比重过高,非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照样存在泡沫,只是没有一二线城市那么夸张而已。 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年房租收入大约为房价的2%-3%,低于定期存款利率,买房者都在赌房价继续上涨,而不在乎比定期存款更低的房租收益(真正的自由现金流入),这显然是投机而非投资。目前房价市盈率大约在30-50倍,除非未来房租能够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幅度(PEG<1),否则这个估值就明显偏高。 类比日本 看多与看空中国楼市者均能从日本经验中找到证据。 看多者自然认为,今天的中国相当于1970年代的日本。日本《东洋经济》2012年7月4日刊文称,中国的房地产现状虽然经常被拿来同日本上世纪80年代作比较,但地价并未出现高涨局面,总体上更接近日本上世纪70年代。日本银行前副行长武藤敏郎曾表示:“2010年的中国非常像日本1969年、1970年的情况。” 网上有一篇写于2008年11月的帖子《日本1974与中国2008》,作者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物价、人均GDP、地价、股市、汇率、经济总量对比了1974年的日本与2008年的中国,结论是:2008年的中国,不是1990年的日本,而应该是1974年的日本。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宏观经济分析师高远在2012年7月的研究报告《高速增长的终结:由日本观中国》中称,从人均GDP、工业化水平、城市化率和人均电力消费量等指标分析,当前中国相当于日本1970年代中期。 但大多数中国房价泡沫崩盘论者都愿意相信,今天的中国相当于1990年左右的日本,泡沫随时可能破灭。日本与香港地区房价泡沫崩盘是讨论中国楼市时引用最广的两个标本。 如果你读一下野口悠纪雄在1992年写的《泡沫经济学》,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实。1980年代后期的日本与中国今天的局面何其相似!甚至日元升值、美国股市崩盘、楼市一年涨幅超过50%,以及金融脱媒、银行开始给中小企业放贷,这些近年开始流行的新鲜概念都曾在写于1992年的这本书里出现。 1987年的日本房价和2009年的中国很像,一年时间差不多翻倍(东京房价上涨76.1%,房租涨27.6%),之后的1988年房价上涨28.7%、房租涨15.6%,1989年和1990年房价维持稳定,房租却猛涨,分别涨10.7%和11.9%——1991年日本房价崩盘。 中国房价2009年也是猛涨,2010年继续上涨,但房租涨幅远低于房价涨幅;2011年和2012年房价维持稳定,房租却开始猛涨。更巧的是,1987年美国股市暴跌,2008年也是美国次贷危机,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只是上一次日本泡沫在4年后崩盘,中国泡沫5年后依然稳定。 泡沫还能扛多久 见仁见智,各执一端。那么,今天的中国楼市到底相当于日本的哪个阶段? 根据口述资料,1975年,日本京都中心地区,一套30坪(1坪约等于3.3平方米)的房子大概要价1500万日元。如果这个数据靠谱,那当时京都中心地区房价为15万日元/平米,当时日元兑美元汇率大约为300,也就是500美元/平米,当时1美元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4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000美元/平米,或者1.3万元/平米(人民币)。京都属于日本二线城市,当时的房价跟中国目前二线城市的房价水平相当。因此,从房价(考虑到通货膨胀对购买力的影响)来看,2013年的中国相当于1970年代中期的日本。 从城市化率来看,日本1973年约为55.4%,中国2011年约为51.3%,考虑到户籍制度的人为限制,中国真实的城市化率应比官方统计数字高,因此,从该指标看,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程度也相当于1970年代的日本。 但从人均收入来看,今天的中国大约只相当于1965年之前的日本。小林义雄的《战后日本经济史》附录统计表11显示,1960年日本制造业月工资大约为2.263万日元。当时日元兑美元汇率为360,大约是63美元,dollartimes数据显示,1960年1美元购买力大约相当于2010年的7.35美元,所以,1960年日本工人月工资大约相当于今天的463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00元。而日本大约在1959年开始实行收入倍增计划,1970年日本人均收入比1960年增长65%(小林义雄《战后日本经济史》第114页),所以,1970年日本人均月工资的购买力大约为今天的5000元人民币。 因此,从收入和房价的对比来看,根据日本经验,目前中国的房价至少超前了收入10年。假设1975年日本二线城市1.3万元/平米的房价相对于大约6000元/月的收入不存在泡沫,那么今天中国二线城市1.3万元/平米的房价相对于大约3000元/月的收入存在50%的泡沫,今天中国二线城市的合理房价应在6000元/平米左右。 与股市不同,土地市场是不完全市场,不同地块的个体差异性很强,难以客观定价,交易费用也很高,地价泡沫比较容易长期存在。加之中国政府超强的掌控能力,要想预测中国楼市泡沫何时崩盘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日本经验来看,中国目前的房价虽然已经跟国际接轨,但并未达到当年日本那样疯狂的地步,泡沫虽大却还有调整挽救的余地。从政府的立场来看,最佳的状态是维持房价稳定(不涨或小幅上涨),通过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来逐步消化过去几年里房价过快上涨形成的泡沫,实现软着陆。 但世事难料,中国很可能不会复制日本楼市的演变轨迹。泡沫有可能因为美国复苏加息而提前崩盘,也有可能通过5-10年的经济发展逐步被消化。未来怎么样,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行为。 本文讨论: http://xueqiu.com/3167081651/2319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