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位经济学子的自白:五大经济学原理如何影响了
看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收获: ①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 ②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 ③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录”,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经济学原理》指的是一类书籍,中英皆有,是比较基础的经济类教材,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有曼昆,索罗斯,范里安等人,且有相应的中英本。第一本《经济学原理》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编著。相比较而言,中国经济学学者一般编写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经济学》,内容大体相似。
❷ 一开始诺贝尔奖项中只有五大学科奖项,那么经济奖是怎么确立的
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不过尔尔,不必过于遗憾或期待。对这个奖项乃至经济学发展给予此等关注的不只是中国,还有同样没获奖的日本等很多国家。因此,有必要发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与失之问。
❸ 微观经济学的五大规律 14条曲线分别是什么
不记得哪个经济学家这么总结过。
❹ 如何利用城市经济学五个原理做城市布局
1.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区位平衡
一般来说,通过可以使人们在不同环境下获得相同的效果水平,并在各自满意的和不满意的区位居住。土地价格的调整可以使厂商间达到区位均衡。
2.自我强化效应产生极端后果(城市集聚效应)
自我强化效应是指出示易经发生变化的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产生额外变化的过程。
所以可以利用自我强化效应,生成CBD等。
3.外部性导致非效率
消费者想从产品的消费中获取收益,如果交易参与者之外的人承接了一部分交易成本或利润,产生了外部性。即这部分人承担了交易的外部性。城市内部存在多类的外部成本和收益,政府通常采取征税或给予补贴的方式来时外部性内部化。
4.生产受规模经济影响
当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二产出上升时,便产生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主要有两个方面引起,一是投入要素的不可分割性;二是专业化的因素。如果没有规模经济,城市就不会存在,规模经济在城市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竞争导致零经济利润
如果厂商进入市场不受限制,我们预期会有更多的厂商进入市场,知道市场的经济利润为零。在城市经济学中,竞争有一个空间维度。伴随着空间竞争的展开,每个厂商在自己公司的周围都会形成区位垄断性,但是市场的非壁垒性使厂商保持了竞争的状态,而其他厂商直至经济利润下降为零时才停止进入市场。
以上。
❺ 微观经济学的五大基本原理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 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产生发展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❻ 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五大领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这种经济学的五大领域他们之间不一样所以一定要看清
❼ 宏观经济学五大要素分别是什么
人口、资本、资源、技术、制度五大经济增长要素
❽ 宏观经济学有哪些流派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如下:古典经济学(斯密)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综合学派(萨缪尔森),新剑桥学派(罗宾逊),货币主义(弗里德曼),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卢卡斯)新凯恩斯主义。当然由于对李嘉图的不同理解,还有马克思主义,之后又演化成了激进政治经济学和列宁的经济学,而列宁的经济学在中国和前苏联也产生了分支。现在东西方经济学有合流的趋势,就是转型经济学。建议你看一下方福前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这本书的第一章有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的脉络图,非常清晰,是从萨缪尔森的书上摘下来的。
❾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
1、生产理论。
2、成本理论。
3、需求理论。
4、竞争理论。
5、博弈论。
6、一般均衡理论。
7、不确定性理论 。
(9)经济学五大刊扩展阅读:
博弈论的改写:
新古典经济学市场分析有两个重要前提假定:
1、个人决策是价格参数和收入给定条件下的最优选择,不影响他人也不依赖他人;
2、市场信息充分且无成本。这两个前提假定使微观经济分析始终处在完美的一般均衡确定性分析的美妙境界中。但现实生活却非如此,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不仅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个体获得信息的能力有限而且信息也是有成本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不确定性分析应运而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Von Neuman,Morgenstern)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经济博弈论”的正式创立。到1994年纳什、泽尔腾和豪尔绍尼三位“博弈论”巨匠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❿ 政治经济学五大论断
广义看,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购买及出售、以及法律、社会习俗惯例,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起源于道德哲学,主要受到18世纪发展起来的政治、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范式是与一般经济学、人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特殊经济学。
恩格斯说明:“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没有交换,生产也能进行;没有生产,交换——正因为它一开始就是产品的交换——便不能发生。这两种社会职能的每一种都处于多半是特殊的外界作用的影响之下,所以都有多半是各自的特殊的规律。但是另一方面,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作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马克思强调:“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生产也不只是特殊的生产,而始终是一定的社会体即社会的主体在或广或窄的由各生产部门组成的总体中活动着。科学的叙述对现实运动的关系,也还不是这里所要说的。生产一般。特殊生产部门。生产的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