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方经济学中简答确定ad曲线的因素有哪些
一条总需求曲线是经济体系内不同部门的个体需求曲线的总和。总需求曲线通常被形容为一条由四个可分离的需求来源组成的线性函数。AD=C+I+G+(X-M)
当中,C 是消费 (也可称为私人消费开支), I是投资, G是政府开支,NX=X-M 是净出口,X 是总出口,及M 是总进口 。
这四个构成要素(不论是名义或实质)分别是:
私人消费开支(C)或“消费”,是家庭或独立个体的需求,它由消费函数决定。
总本地私人投资(I),例子有商业公司在工厂厂房的开支。这包括一切私人部门以未来某些消费品生产为目的之开支。
总政府投资与消费支出(G)。
净出口(NX,有时以X-M表示),即世界其他部分对本国产出的净需求。
总括而言,在一段指定时间的一个国家,总需求(D 或 AD)= C + Ip + G + (X-M)
此宏观变项是由不同种类的微观变项在其各自价格中所建构而成,所以这些变量均以(实质或名义)货币计算。
B. 宏观经济学中AD什么意思就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等于AD,AD等于C+I+G那个~
Aggeregate Demand
G+I+X+C
C. 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所代表的含义进行阐述比较分析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
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还可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D. 宏观经济学中的名词AD AE AS是什么啊
AD是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AE是总支出(Aggregate Expenditure)
AS是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E. 宏观经济学AD曲线对IS-LM有什么补充
IS-LM模型是物品与劳务总需求的一般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短期分析核心。这个模型中的外生变量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物价水平。模型中的两个内生变量是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
其中I-S,即投资-储蓄Investment-Saving
LM 曲线指的是流动性偏好-货币供给Liquidity preference-Money supply
IS曲线是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组合点的轨迹,它反映物品与劳务市场均衡时产生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LM曲线是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组合点的轨迹,它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收入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详细解释折叠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
该模型要求同时达到下面的两个条件:
(1) I(i)=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i)+L2(Y)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i为利率。
两条曲线交点处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IS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封闭经济中的等式:
Y(国民收入)=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经常被视为恒值)
其中C=C(Y),消费水平随收入正向变化;
I=I(i),i为利率
则可获得收入Y与利率i在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图像,斜率为负,斜率大小受投资与利率敏感度及投资乘数影响,曲线位置受自主性支出决定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等式:
M/P=L1(i)+L2(Y),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i为利率。
通常将M/P视为由中央银行确定的定值,利率和货币量呈反向关系,而收入和货币量呈正向关系,从而得出一条收入Y与利率i,斜率为正的直线,斜率大小由货币供应量对利率和收入分别的敏感度决定,而位置由货币供应量决定。
将IS-LM移至同一图上,二者交点便反应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对于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很有意义。
F. 西方经济学 AD表示
供给
G. 经济学里gdp为什么跟ad不一样
gdp是一个数值
ad是一个曲线
当然不同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专内(通属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
社会总需求是在既定的生产发展水平和分配制度下,人们在其收入限度内所能支付,并且相对于一定的价格水平也愿意支付的对于全社会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要。
H. 经济学中的英文缩写都有什么比如MU、AD、AS等等
MU是边际效用,AS是社会总供给,AD是社会总需求。一般都是英文单词的缩写,往往第一个字母是定性的,M带表边际,A 有时代表全部all也有时代表平均averang,T(Total)用来表示所有。
I. 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相同点来是价格在其自中的影响作用相同。不同点是原理不一样,微观经济的需要曲线是通过无差异曲线推导得出,供给曲线是由边际成本推导得出的。宏观经济中的需要曲线是由IS-LM模型推出,供给曲线是能过一些理论假设推出,主要有粘性工资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等。另外,从规模来说,微观经济的供求模型研究的单个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宏观经济研究的是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当然,异同不止这些,仅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希望对你有启发。
J. 请比较IS—LM与AD—AS模型。为什么说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模型它如何经济状态
一、比较
1、IS-LM模型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
该模型要求同时达到下面的两个条件:
(1)I(r)=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Y)+L2(r)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r为利率。
两条曲线交点处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2、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
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用公式表示:
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SAS=f(p)
AD=SAS
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LAS=Y f AD=LAS= Yf
二、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模型的原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用于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
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
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已经不是标准的或纯粹的凯恩斯理论。
(10)ad经济学扩展阅读:
LM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倾斜线、垂直线的三个阶段.LM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
其经济含义指,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灵活偏好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
在垂直阶段,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1/h)趋向于无穷大,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LM曲线也呈垂直状态(k/h趋向于无穷大)。
由于“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古典区域,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则称为“中间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