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经济学请举例说明你对经济的理解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
B. 对我们身边经济的理解
现在就是经济社会,顺着生活的不断提高,现在我们的生活只能算中等水平,国家一直提倡要让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可实际根本达不到,
C. 谈谈你对经济学内容的理解,举例说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经济学本质上而言就跟儒家的思想一样,经世济俗之学。在不同的时代起的作用不一样。所以在现代,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的运行规律,提出合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等政策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这是宏观方面。微观方面通过对企业居民个人等的研究提高微观层面的运行效率。两者区别是很明显的。比如,汇率的涨跌与国家经济的运行有关那就是宏观的。而企业提高产品价格和销量就是微观的。所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以研究范围大小而界定的。在两者中间当然还有中观经济学,实际上就是产业经济学。呵呵
D. 说一说对经济学原理的认识
经济学原理是一种理论,更是一门哲学,比如我们知道有些东西的边际是递版减的(如对金钱的需求,权关系的亲疏,人情冷暖……),而知识与正义的边际永远不会递减。
经济学又是一门运用科学,比如中国国有企业改革-MBO根据制度经济学来改革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引进外资,政府投资,居民的高储蓄……都可以用经济增长来解释。
但是经济学不是一层不变的,他的原理要结合本国国情。不能忽视经济学作用,也要看到经济学原理的隐含假设。比如苏联采用西方经济学原理改革(休克疗法),结果国家分裂,其实他们忽视了西方经济学原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真实写照,忽视了经济学原理的内涵,如果国有企业没有自己生存能力,改革只会让国企倒塌,或者被人中饱私囊。
E. 谈谈你对经济学含义的理解,结合你从事的专业谈谈你对学习微观经济学意义的认识
1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首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成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学习微观经济学意义的认识
按曼昆的观点,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飞机票为什么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打折?明星的报酬为什么那么高?许多非洲地区为什么如此落后?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等等。。。
其次可以让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尤其当你参加工作后,你的工资收入如何分配到日常支出/存款/股票基金/投资方面,等等,若某一天你参与掌管一个公司,你如何决定你公司的服务或产品的价格?等等。
所以微观经济学帮助你了解经济世界的微观层面,让你深入到经济发动机的内部仔细观察内部运转。
F. 对经济学类专业的看法
社会需求量少,入行门槛高,没有211级别以上学校的很难找到体面的工作,行业景气回也不稳定,一有风吹答草动第一时间反应的就是虚拟经济,当然,在行业金字塔足够高处的人很少受此影响
综合来看就是,低端学校培养的是收银员,高端学校培养的大多数是虚拟经济的研究学者或者上层从业人员,中端学校视学业情况两边都有。如果没有把握考重点大学建议还是不要涉足相关专业
G. 对经济学的认识1000字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英语Economics是由希腊文οἶκος [oikos]而来,意思是家庭、家族、财产权(family, household, estate)以及νόμος [nomos], 或法律(custom, law)组成,从逐字上来看是指家族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或是政府的管理。
经济学的分类: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从历史发展来看:家庭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方式看: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从经济的主体来看:政府经济(又称公共经济或公共部门经济)、非政府经济(包括企业经济等)。
从经济的研究对象来看:金融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等。
H. 对宏观经济的理解
2020年的春节很不寻常,比以往冷清了不少,也比以往休息得更久。突然之间清闲了下来,寻思着把自己对宏观经济理论的理解写下来,力求用最简单的数学模型将经济机器的运行模式讲得通俗易懂。
一、什么是经济
我的理解,经济的本质就是交易。假设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总量和价格保持不变,在单位时间内,交易次数越多,交易数量越大,那么经济总量越大,也就是GDP越高。
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考虑价格变化。
答:价格变化,主要由货币总量变化造成。如果一个经济社会中,货币总量保持不变,那么很难发生通货膨胀或紧缩现象,即使有,也不具备持续性。
费雪方程式就是对经济现象一个很好的解释,即MV=PY,其中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二、最简单的经济模型—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
这里,先设想一个模型:房间里有100个人,每人都有100元钱,他们在玩一个游戏。每轮游戏中,每个人都要拿出一元钱随机给另一个人,最后这100个人的财富分布是怎样的?
这里直接引用答案:
房间内有 100 人,每人有 100 块,每分钟随机给另一个人 1 块,最后这个房间内的财富分布怎样?
(说明:上图中横轴标签代表玩家排序(非编号),排序越高的财富越多。初始时所有人的财富值相等,随着游戏的进行,财富值差距越来越大。)
模型说明:财富必然向少数人集中。
下面,我们将这个模型加以修改,使之可以匹配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
假设有100个农户(对应上述模型中的100个人),每个农户都有100元钱,每个农户都生产某类产品,且存在市场交易,任何产品交易后均会被消费,且交易价格均为1元。那么,最后这100个农户的财富分布是怎样的?
类比上述模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自由交易必然导致贫富分化。
而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自由交易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只要实施市场经济,贫富分化的现象必然存在,少数人占有社会上的绝大部分财富。
三、封建社会的周期性
回顾中国历史,可以发现存在很强的周期性。大部分封建王朝只要不作死,统治的时长基本在300年左右。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明显的周期性,为什么封建王朝无法避免盛极而衰的命运?
主要原因就是财富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在封建时代,财富的主要载体是土地,人们赚到钱不是存起来,也不是投资,而是购置土地,成为地主阶层,依靠收取地租的方式,脱离劳动,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随着财富的集中,绝大部分土地资源逐渐被少数利益集团占有。而大部分人失去了土地,成为了佃农。此时,一旦大灾三年,佃农交租后,发现自己已经活不下去了,那么也只能破罐破摔,揭竿而起,拼得个鱼死网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