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关西方经济学中效用函数的计算——
已知效用函数为:U=X2Y2,分别求出张某对X商品、Y商品的边际效用。
MUX=dU/dX=d(X2Y2)/dX=2Y2X
MUY=dY/dX=d(X2Y2)/dY=2X2Y
X和Y两种商品的最佳组合,即满足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Px*X+Py*Y=M
2X+5Y=500
MUx*Px=MUy*Py
2Y2/2=2X2Y/5
Y=2/5x
X=125,Y=50,即最佳组合是(125,50)
B. 大一微观西方经济学公式图形大全
网上有很多,提供两个网站。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143680.html http://wenku..com/view/2bf84bd7c1c708a1284a449b.html
C. 西方经济学中怎么计算总利润
总利润——TR
TR=PQ-TC
P表示单价
Q表示销量
TC表示总成本
D. 在西方经济学里,幸福的公式是怎样表达的
幸福=效用/欲望
欲望不变时,拥有的财富效用越高越幸福。
效用不变时,欲望越少越幸福。
E. 西方经济学运用的高数公式
这个看你要学多深入了
(1)如果不想在非高级经济学中研究的深入,那应该有如下内容:
a. 一元函数导数的知识,以及求导公式的熟记
b. 偏导数的和全微分的知识
c. 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经济学中不深入只用拉克朗日乘数法足以
d. 基本的行列式求法
e. 矩阵的乘法,逆矩阵性质,转置矩阵性质
(2)如果想要深入研究经济学大体有以下几个常用方面
a. 微积分的全部
b. 数学分析的全部内容
c. 线性代数的全部内容
d.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e. 基础拓扑学
f. 基础泛函分析
g. 基础微分几何
e. 基础离散数学(以组合数学为主)及数论
以上为几乎全部现阶段经济学的内容中的全部数学知识:
但是经济学家目前有两类:
(1)以数学中问题发现社会问题(数学天分极高,报错专业的数学物理天才)
(2)以深刻的思想和洞察社会的本领的经济学家,几乎纯社会科学的研究
这就是经济学的大体情况,经济学家不一定是数学天才,和数学高手。以上数学建议学习内容是针对第一类经济学家的。
这就看你想做哪一种经济学家了。
这里祝你学习经济学愉快和顺利!
F. 快考试了。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常用公式,绝对高分。绝对追加。
价格弧弹性公式
e=(ΔQ/ΔP)*(P/Q)
价格点弹性公式
e=(dQ/dP)*(P/Q)
价格中点弹性公式
e=(ΔQ/ΔP)*[(P1+P2)/2]/[(Q1+Q2)/2]
效用总函数
TU=f(Q) Q是产量,TU是总效用
MU=dTU(Q)/dQ MU是边际效用,即在效用总函数的基础上对产量Q求导
边际效用是逐渐递减的,即当你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得到的满足效用最大,然后随着吃的包子增多,每个包子的效用递减,直至为零,此时就是你不饿的时候,再吃的话效用就是负值了。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P1*X1+P2*X2=I MU1/P1=MU2/P2=a
必须同时满足其上两个式子,P1为商品1的价格,P2为商品2的价格,X1是购买商品1的数量,X2是购买商品2的数量,I是货币总数,a是常数。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MRS12=-ΔX2/ΔX1
MRS12是指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
在一定收入水平下,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MU1/P1=MU2/P2
在生产一定的情况下,达到最大产量的条件
MPL/w=MPK/r
MPL指劳动力的边际产量,w指工人工资,MPK是指资本的边际产量,r指资本的价格
短期成本中有这些符号
TFC 总不变成本
TVC 总可变成本
TC 总成本
AFC 平均不变成本
AVC 平均可变成本
AC 平均成本
MC 边际成本
AC=AFC+AVC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
MR=SMC
MR是边际利润 SMC是短期边际成本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
MR=LMC=SMC=LAC=SAC
LMC是长期边际成本 LAC是长期平均成本 SAC是短期平均成本
西方经济学大多公式都需要结合图画进行深刻理解,对于符号概念也要有一定认识,如果要考试建议还是参考一下书本。
G. 求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中的所有的公式和字母分别表示的意思
TFC:固定总成本
TVC:可变总成本
TC:总成本
AC:平均成本
AFC:平均固定成本
AVC:平均可变成本
MC:边际成本
TP:总产量
AP:平均产量
MP:边际产量
MR:边际收益
AR:平均收益
TR:总收益
MC:边际成本
AC:平均成本
TC:总成本
H. 西方经济学,这个公式里d是什么意思
是求导
dy/dx
的意思
微积分里面有
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进步O(∩_∩)O谢谢
I. 求西方经济学的公式 满意追加
我是学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最难的不是公式和算式,其实只要你知道了一些规律,其实记住几个重要公式就什么都可以解决了.最点是它的一些理论的解释和分析,还有它所包含的图形的分析,包括它的变化趋势等等,要想学好这门,不看书是不可能的,还有你要每个字的看,理解是关键,有的时候要是你理解了,甚至都不需要再背了.对于文科生也不是难的,加油~
西方经济学:就是从外国引进的的,主要是西方经济思想
微观经济学:讨论的主要是微观层面经济学,立场一般是企业或者叫厂商
宏观经济学:讨论的是宏观层面问题,一般是针对国家层面
目前的书通常都是这样的公式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事实上也并不完全是这样,比如社会主经济学也是既有宏观也有微观
够不够清楚呀?如果不懂你再问吧
巧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公式
(1)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数量 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2)率
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 揭示资本家的剥削
m’= m/v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利润率:衡量资本增值程度 掩盖资本家的剥削 p’= m/(c+v)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利润率与c/v(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
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
年剩余价值率:衡量一年中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M’=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m’v n/v=m’n
年利润率:衡量一年中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p’=M/(c+v)
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 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 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 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
(3)剩余价值形式公式:
超额剩余价值 = 商品社会价值 - 商品个别价值
超额利润 = 商品社会价格 - 商品个别价格
生产价格 = 生产成本 + 平均利润
股票价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价格 = 地租 / 利率
(4)地租
级差地租 = 劣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 优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绝对地租 = 农产品价值 - 社会生产价格
(5)资本理论
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旧率 =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预付资本总周转(平均周转)= (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总价值+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总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6)社会资本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m) = II c
具体实现条件: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首先追加生产资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
追加消费资料 II(c + m – m / x)>I(v + m / x)
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
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v + m / x) = II(c + c)
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
基本原则:
a.总量不变,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
b. m m / x
c. 遇到c加 c; 遇到v加 v。
总结:
实现条件都是“=”,前提条件都是“〉”。
巧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公式:课本第284页的一大堆公式有规律可寻,凡是有三角符号的都是指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大于号)是指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例:2004年7月《马政》的其中一题多项选择题:
3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 )
A.Ⅰ(v+m)=Ⅱc
B.Ⅰ(v+△v+ )=Ⅱ(c+△c)
C.Ⅰ(c+v+m)= Ⅰc+Ⅱc
D.Ⅰ(c+v+m)= Ⅰ(c+△c)+Ⅱ(c+△c)
E. Ⅱ(c+v+m)= Ⅰ(v+△v+ )+Ⅱ(v+△v+ )
经济学上的公式
e^n =1+n/1!+n^2/2!+,,,,,,+n^i/i!+,,,,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代表变化量,这个符号只出现在求弧弹性运算里.算法是后项减前项,比如从a点到b点的△Q=Qb-Qa。
在点弹性运算中,△Q趋进于无穷小(例b点无限趋进于a点),此时用dQ,dP表示,即对于需求函数,Ed=-(dQ/dP)*(P/Q)。其中dQ/dP是指Q对P求导或偏导。
例题讲解:
先求均衡点:Qd=Qs,此时Q=48,P=6
再求需求点弹性:Ed=-(dQ/dP)*(P/Q)=2*(6/48)=0.25
最后求供给点弹性:Es=(dQ/dP)*(P/Q)=3*(6/48)=0.375
补充:对于正常品,求需求点弹性时公式里有负号,弧弹性也有。而供给弹性公式中没有。这是为了保证弹性为正。但对于劣质品与吉芬物品就不一样了,反正求完之后发现是负的就在公式里加个负号以求正就行了……衡量弹性以1为界而不是0。
“例如已知Q的数值,那么△Q怎么计算?”如上所说,求△Q,必须先知道两点(如a点和b点),然后Qa-Qb=△Q。如果求点弹性,就先说明这个Q是对于需求曲线而言还是对于供给曲线而言,然后针对不同曲线求出相应的P,利用上面给出的公式求弹性即可。
对于楼上的解,应该改成这样:(加括号是为了看着方便……)
d(Qd)=-2d(P)
d(Qs)=3d(P)
但这个是在图上需求、供给曲线在某点的斜率,与弹性不一样。斜率不等于弹性,看公式就看得出来。
J. (西方经济学)需求的价格弹性公式是( )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表示在一定的时期内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或者是说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变动了百分之多少,所以应该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