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战争经济学

战争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0-11-28 04:23:08

㈠ 《货币战争》违背了哪些经济学常识

我写了一篇文章《货币战争的误导》,我讲一个最简单的东西给大家听,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哎呀,我们买美国国债,美国次贷危机让我们买单啊,你为什么要美国买单?为什么不能把钱拿来回来?这不就是让社会主义救美国吗?这样的话大家可能说,先生:金融知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呢?我问你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我们有一百万现金,你是放在银行好还是放在自己家里好?大家说。肯定放在银行好,那么你的外汇储备你是放在国外还是放在自己国内好?你只能放在国外。这个外汇储备放在国外就资产,资产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保证他的收益率,又要保证它的流动。你说目前哪种资产可以比美国国债更好?有人说,买石油、买黄金,货币战争就是这样一个说法。黄金如果是我们一般的矿泉水是商品的话,他它没有货币化,没有金融化的时候,你想想看,他的价值有多少?那么黄金之所以他已经货币化了,已经金融化。但是一种产品金融化之后、货币化之后他就由一种一般的消费品转化为投资品,对不对?那么投资品的价格怎么决定?由投资者决定,他可能高,也可能低,也可能低于你的估值,也可能高于估值,远远的偏离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去买黄金怎么样?越买价格越高。大家说是不是?比如说石油,石油为什么价格从很低飙到很高,就是它已经金融化了,已经期货,如果他没有期货他不会飙来飙去,他的波动很小的,明白这个道理了吧!所以如果按照货币战争的利率,我们买黄金你亏的多。假定我们整个社会是以黄金来发行货币,按照这样的理论我们现在的经济是什么结果吗?我们要推到1900年去,经济的繁荣就是因为政府通过各种各样的信用关系让你的货币信用在扩张,货币信用扩张了,钱一多了,就会把整个经济推往前走,我曾经有自己的理论,现在经济的文明三条之路第一是工业革命,第二是科技革命,第三是金融革命。没有我们的金融革命,没有我们信用的扩大,我们的经济不会发展到今天,比如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如果房地产市场没有住房按揭产品这一金融工具,房地产市场根本发展不起来。所以你提的这个问题,还是希望问这个问题的朋友,你把《货币金融学》读一读,多懂得一点金融学基本的知识,多看一点就明白什么道理了。为什么那本书会盛行?关键的问题还是大家金融学的知识还是有一段距离,因为金融这个东西跟其他的东西不一样它就是知识,还有一个问题,金融资产跟其他资产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金融资产持有人往往是信息、知识等等方面不能够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金融资产的财富容易被金融机构掠夺,大家觉得一看那个书觉得很有道理,那位朋友把这个问题理解了,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stocks/1/603617.shtml

------------------------------------------------------------------

《面对面-宋鸿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QsLPar6BhM/

㈡ 推荐几本经济学相关的书籍 谢谢

1、《国富论》

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国富论》这部著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堪称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

2、《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被誉为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被人们称为"李嘉图革命"。该书多次再版,成为经济学说史上一部真正的辉煌巨著,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经典研究方法的基础。

这部巨著囊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所有理论,包含着李嘉图的全部思想精粹,成为《资本论》的重要思想源泉,在亚当·斯密和马克思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

3、《经济学原理》

主要介绍了经济学十大原理,这十大原理贯穿于书中始末,并运用它们对贸易,供求关系,销量与生产,企业行为和行业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行阐述。

《经济学原理》从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学生的入门教科书”定位;该书首次在美国出版时创造了经济学著作卖价和畅销数量的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4、《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 C.诺思的著作。诺思在书中以西方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对经济史进行了解释,提出了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因素,产权制度的变迁才是历史演进的源泉的核心观点。

5、《资本论》

德国思想家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资本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学原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富论

㈢ 有关《货币战争》里面的经济学问题

1 个人读过这本书,感觉这里面有一定的真实性,不过作者把这一切全都归根于人的私欲操纵的金融领域等,我觉得还是有悖于唯物主义的。如果依照作者,这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那也是一次“剪羊毛”了,其实按照经济学观点来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内在的经济机制的缺陷所导致的。现在各国不是呼吁要改变现在的经济体系。针对你所问的,你说指的这个制造危机的“他们”我想你会错意了,他说指的这个“他们”是那些金融寡头们,不是那些零散的小金融家,银行家等。你可以了解一下美国的金融体系,和我国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他们有很多小的、零散的金融家。这些人加上普通老百姓,才是被剪的“羊”们。所以这构不成自相矛盾,他们还是通过这样的经济危机,重新洗牌,为自己吸金。2 罗斯柴尔德家族最终没落的最根本原因我觉得还是让德国人迫害的,还有就是我国富不过三代的俗语印证了这些。3 对冲 金融学上,对冲指特意减低另一项投资的风险的投资。它是一种在减低商业风险的同时仍然能在投资中获利的手法。对冲在外汇市场中最为常见,着意避开单线买卖的风险。所谓单线买卖,就是看好某一种货币就做买空(或称揸仓),看淡某一种货币,就做沽空(空仓)。如果判断正确,所获利润自然多;但如果判断错误,损失亦会较进行对冲大。 所谓对冲,就是同一时间买入一外币,做买空。另外亦要沽出另外一种货币,即沽空。理论上,买空一种货币和沽空一种货币,要银码一样,才算是真正的对冲盘,否则两边大小不一样就做不到对冲的功能。 以上两段转自网络。我学到的对冲也主要是在外汇市场上学到的,我觉得上边这几段会有助你的理解的。

㈣ 战争经济学的庇古的《战争经济学》

庇古(1877-1959)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是剑桥学派领袖马歇尔的高足,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授,并担任过国际经济学会名誉会长、英国通货与外汇委员会委员、皇家所得税委员会委员等职。庇古不但在一般经济理论研究中颇有名气,他的研究目光还每每投向经济学的分支领域,成为两门新学科的开创者。1920年,庇古写成了《福利经济学》一书,首创福利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紧跟此书之后,庇古于1921年出版了《战争经济学》一书,这本书又使他被后人称为“战争经济学的先师”。
庇古的《战争经济学》,以战时经济为中心,全面探讨了战前、战时和战后的战争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他的战争经济理论从总体上看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首先,庇古作为“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者之一,在基本倾向上,承袭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他的战争经济理论,深受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以此为主要标志形成了战争经济学的一大流派。其次,庇古的战争经济理论,也受其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主张的影响,他的战争经济理论贯穿了一个基本思想,即尽量减轻国民福利的牺牲,为此就要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例如,他之所以强调用征税筹集战费,就是因为在这种方法下,富人担负的战费比例较大。他之所以强调国家对物价实行统制,一个重要原因是制止一些人攫取战时利润而“牺牲一般社会的利益”,“引起社会的嫉恨”。这些思想同他的福利经济学的一些论点是一脉相承的。

㈤ 请明白的人给我讲一讲,为什么说严重的经济危机会导致战争的爆发

因为一战后的赔款把德国赔得一穷二白,陷入绝境时,经济危机来了,各国为了德国继续履行赔款而不至于破产,不得不贷款扶持德国经济,最后使其重归大国行列。
而且希特勒正是利用了危机后人民对现状的不满,趁机上台。再利用其后的经济复苏,当然也包括确实的经济手段继续拢络凝聚了人心,为发动二战打下了基础。
至于经济危机与战争的关系,一般教课书上说是帝国主义为了转移国内矛盾。
我这样理解,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拉动内需”。战争必然伴随大规模的兵员征集,以及巨量的钢铁、水泥等资源消耗,解决了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对经济萧条有缓解作用,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妙。

㈥ 战争经济学的战争与经济关系的论述

赫斯特关于战争与经济关系的论述相当广泛。除了1914年出版的《战争的政治经济学》之外;以后又有大量的著述。其中最重要的是战争与时政、战争与工业、战争与经济的关系等方面的理论。
一、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首先,战争给经济带来的繁荣,只是暂时的。其次,战争带来的债务,是一种最可怕和最有害的非生产性债务。
二、战争与财政的关系
第一,仅就经济意义而言,所有用于陆军、海军和毁灭性武器方面的财政支出,都是浪费。第二,在全世界普遍的、永恒的和平确立之前,为实现这样的和平而支出一些费用,是绝对必要的。第三,军事开支的数量,只限于保卫国家的安全,使之免受侵略。
保罗·波斯特的《战争经济学》 书 名: 战争经济学
作者: 保罗·波斯特 (卢周来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1
ISBN: 9787300111766
开本: 16开
定价: 39.00元 战争改变着生命,同时塑造了历史。战争使学者们着迷,使普通人关注。但人们却往往忘记了战争还是一项经济事务。史学家和军事家们指出:“战争中开支比装备重要,有了钱才有装备”,“金钱是战争的力量源泉”,“谁拥有最后一块钱谁就总是胜利”。是的,人们为金钱而展开战争,而金钱使得战争得以进行。
本书提供了战争经济学的全面介绍,使所有对经济学、政治学以及相关社会科学感兴趣的人能够理解经济与战争、国防的关系,帮助人们学会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运用到纷繁的现实生活中。 第一单元战争的经济影响
第1章战争经济理论
第2章现实中的战争经济:美国几场主要战争的案例研究
第二单元军事经济学
第3章防务开支和经济
第4章军事劳动
第5章武器采办
第三单元安全问题的经济学
第6章发展中国家的内战
第7章恐怖主义
第8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参考文献
索引 8231

㈦ 三个经济学问题

1,高储蓄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生产率的增长,通过资本的投入,规范化越专来越高,生产率提高。属但是高储蓄带来的问题是低消费,高生产率低消费,工厂还不得倒闭?一定的储蓄是可取的,一定的生产率适应一定的消费能力,企业和产品协调发展,我们就会从中得到福利,我们消费了产品得到了满足,企业卖出了产品,活得了利润,就会投入再生产,研发新产品。这是双赢~至于免费的午餐,没有!因为没有免费的产品,这些都是有成本的。即使是政府免费提供给你,那也是你提供的税收嘛。2,增发货币,储蓄的人(包括放在家里的)被征税的最多,钱放在那里越来越不值钱了。至于企业,就好的多,通货膨胀的话,他的产品价格也跟着上涨,做生意不亏,只是原本存在的钱少了,生产资料购买能力小了。换句话说,增发货币引发的通货膨胀全民都被征税,除非你的钱全部是以黄金白银之类的形式贮存。3,一定的通货膨胀可以促进就业,但是不能作为救命药膏,就像是自慰,多了对身体是不好的。就业问题最终还得靠经济的实质发展。通货膨胀率降低了,是会一定程度引起失业,但是随着实质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慢慢的会变好~

㈧ 什么是美国的“战争经济学”

战争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战争的发生对交战国双方各国经济的影响以及负作用。所谓战争经济学,实际上从战争对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一个就是尽量减少战争对经济的影响,另一个就是从战争中获利。
美国的战争经济学可以说就是“从战争中获利”的经济学。为美元而战,基本就是美式战争的全部秘密。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完成了一个制造业大国向金融业大国的转型,并逐渐完善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可见一斑,这个体系实质就是全世界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国毫无疑问记取了这个历史教训:如果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要从老牌殖民帝国那里虎口夺食的话,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战争,而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最后徒使他人得利。美国就是两次大战最大的获利者。在这样一种历史的判断下,美国人希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帝国模式,这种帝国一定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帝国,而又能尽享帝国之利。。在这个体系下,美国人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生存。这个体系可以把它叫做金融殖民体系。
但美元锁定黄金,由于美国卷入了越南战争,黄金越来越少,多印美元没有可能时,美国采取失信于世人的做法,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这一失信之举意味着美国可以不受黄金的羁绊,随意加印美元了。但美元跟黄金脱钩,可能是双刃剑,究竟对美国有什么影响?对世界经济又会有什么影响?研究结果是美国认为维持美元霸权最重要的是两根支柱,一根是美国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另一根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有了这两根支柱,就能确保美元的信用,美元就可以作为硬通货在全世界畅通无阻。美国人也就可以在全世界更加随心所欲地玩纸币转移实物财富的魔术。
美国毫无疑问记取了这个历史教训:如果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要从老牌殖民帝国那里虎口夺食的话,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战争,而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最后徒使他人得利。美国就是两次大战最大的获利者。在这样一种历史的判断下,美国人希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帝国模式,这种帝国一定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帝国,而又能尽享帝国之利。
PS:霸权国家的设计如此精心,如此阴险,如此厚颜无耻!

㈨ 战争经济学的萨伊的战争经济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把他关于人力资本的思想带进了战争经济回理论。萨伊认为,答一个战士投人战争之前,社会(包括他的父母)对他进行了大量投资。从出生之后的衣食住行,到成长阶段的训练教育等,花去了社会大量费用。他独立之后,社会应收回这笔投资。可是当他在战争中阵亡或致残,则不仅不能偿还投资,可能要变成社会的负担。因此,战争耗费必须考虑伤亡者给社会带宗的无法挽回的损失。另外,萨伊不同意亚当.斯密把士兵称作非生产性工人的说法。他认为,士兵是“破坏性工人”。他们不仅消耗维持自身的产品。而旦,破坏别人艰苦劳动的成果,而自己又得不到任何好处。

阅读全文

与战争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