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方经济学 怎么复习啊
考研经济学在考研备考和复习时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复习和考试一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备考的时候需要注意哪方面的问题?
1.选好教材:他指定的教材是他上课用的,这一点他没有骗你.但他考试标准答案,考试范围并不一定也都是出自这本书.你需要补充一些书本或资料:比如姚开建编的习题集、以及人大老师或学生用的一些课本、出的书、笔记、习题等等。有条件的话尽量多弄。
2.明白标答如何确定的:
(1) 从历年考题范围来看,人大命题风格还是很古典,比北大保守得多。所以你只要把以上书本的范围作为考试范围就绰绰有余,形成几个专题,把不同的书对同一问题的阐述比较一下,在笔记上列好点,形成最大的网去套它的标答,肯定漏网极小。
西方经济学答题技巧任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可以通用。
(2) 做笔记时可以根据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先看书,再看资料,看如何归纳名词解释,与书本有何差异,各书之间有何差异,把最完备的答案列成点在笔记上(因为他是采点给分);
如果问你:三级价格差别,你就要答:
A、什么是价格差别。
B、根据什么分三类。
C、其中,三级价格形成的条件。
D、形成之后对利润最大化条件的影响。
E、它的弊病与优点(并配图说明)。因此,你对书越熟悉,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⑵ 西方经济学应该怎么学!!!!
你好,本人金融学本科,我刚上西经课的时候,我们老师推荐我们一本梁小民编的那本《西方经济学导论》(第3版) 吧,梁教授致力于国内入门经济学书籍的研究推广,你看完导论也只能算入门,高鸿业那两本只是初级经济学,考南开的话,高鸿业还远远不够,学完高鸿业至少还要看平迪克的微观、范里安的现代观点,曼昆的宏观,多恩布什的宏观等,如果你要的话,我这边有南开经院的历年真题
⑶ 考研西方经济学怎么学
一轮就是看课本+整理笔记+课后题。先看书,看完一章就整理笔记,尽量精简,这样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只看笔记,省下了大量时间。要特别强调一下笔记这件事因为这货真!的!很!重!!要!!!看笔记比看书省的时间不是一点半点,而且感觉看书的脉络不是很清晰,笔记的话画个框图世界都明亮了~之后做课后题,对答案,弄懂,并在做错的题目上做标记。一轮看完一遍发现全都忘了...虽然中间也有穿插复习笔记,但还是忘得很厉害。
二轮就是一遍一遍看笔记,一边看一遍画图推公式,我也不记得看了多少遍。同时做课本课后题做了标记的部分。
三轮就是以真题为主啦,先把真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所在章节标注一下,哪些章节容易考什么题目心里大致有个谱。背的东西考来考去都是固定的那几个,先标注出来留到最后一两周背就完全来得及,西方经济学主要是理解,要背的东西不多,而且即便没背到按理解答题也会酌情给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成功呦~
⑷ 《西方经济学》主要考什么啊,怎么复习啊
经济复学院的金融学是考试科目制全院统考,于其他专业一致。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各占一半。因此,参考书目要看经济学院老师编写的教材,比如刘伟的经济论文和经济学教材,刘文忻张元鹏的微观经济学和张延的宏观经济学。还要参考逄锦聚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而考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只考西方经济学综合试卷,所以要看中级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是中译本教材,比如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等等。招生专业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等
⑸ 提问:西方经济学要怎么学
首先,经济学并不难,我初识经济学是从高鸿业的第一版开始的,正是因为本科时偶尔看了一下这本书才产生对经济学的兴趣的。
其次,西方经济学是有自己的一套体系的,学之前至少要了解一下。她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微观部分主要讲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这个论证过程是很有逻辑的。消费者最求效用最大化+厂商最求利润最大化=>在这两个前提下研究市场的均衡状态。微观基本就讲这些。这部分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起初内容,因为那时强调自由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反对政府的干预。所以也叫做古典经济学。
后来(二战后)由于经济危机爆发,古典经济理论自由放任的思想在经济学领域站不住脚了,凯恩斯站出来了,推出了另一套理论体系: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宏观经济学部分)所以微观和宏观不是并列的,而是时间前后出现的,就像《红楼梦》原著是曹雪芹,蔡锷后来写了后面部分,但他们都称《红楼梦》。
宏观主要讲政府行为对市场的干预以及市场的总量运行,这里面的东西是非常丰富,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原来的内容了。
⑹ 专升本西方经济学怎么学
你好,你首先看下你们省的专升本招生简章,里面有指定教材,然后根据考试大纲好好努力复习,祝你顺利,望采纳。
⑺ 西方经济学考试怎么考的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型一般有:
选择题
判断题
名词解释
论述题
计算题
⑻ 西方经济学该怎么学高鸿业版的
其实西经主要是围绕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这两个问题进行的研究,微内观四大市场尤其是完容全竞争市场是绝对的重点,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几大模型的推导与结论也十分重要,要素那部分章节稍稍不那么重要。而宏观经济学,IS-LM和AD-AS这个不用说,绝对的重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以及通货膨胀和失业这一块也十分重要,再然后就是那几个方程式和宏观经济学的那几个流派以及每个流派出来的方程式,最后就是开放经济那一块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整体而言,西方经济学考研的话,要看具体考的学校历年的侧重点在哪?因为不同学校专业课的难度与重点是不一样的。
⑼ 如何学习经济学
要么跟着老师学,要么自学。自学,也就是自愿的、主动的去学习(无论是兴趣所致还是愿望、目标所致)。要做到自主学习,要做好以下几点:
1、没有兴趣怎么办?人们总说培养兴趣,但是培养兴趣往往是最难的,但是兴趣是在做的过程中被激发的,而不是想出来的。比如学习中,因为解出了难题,获得的激动、成就感;或者读书中,精彩的情节打动、吸引了你,实用的内容帮到了你......这些往往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所以,不要想着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而是去尝试,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兴趣往往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2、长时间的坚持,需要制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开展学习;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计划包括4个方面:①要建立目标意识。确立一个目标,特别是具体的目标,有利于学习中的坚持。②合理分配每天(每周或者某个时间段)的学习任务: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推迟完成原定计划。③合理规划每天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任务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把既定的学习时间保留出来,养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学习的习惯。④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事:学习时间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3、寻找恰当的方法,使得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学习中因为学习方法不对,事倍功半的例子屡见不鲜。对于大部分来说,学习中如果频频受挫、或者付出很多收获很小,学习的热情和意愿也就会被消磨殆尽。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蛮干。
拿阅读来说,如果你的阅读速度慢、理解率低下,而你需要读的书太多,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如果你还是按部就班的就读,最后要么没读出什么效果,要么连阅读的心情都丧失了。这个时候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提升阅读效率,然后行动。阅读效率问题曾经也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我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学习快速阅读(用的是: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有需要的可以参考),掌握一定程度的快速阅读能力,因为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好其它事情。
4、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对长期坚持学习也很重要。因为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可以让你更好的静下心来学习,同时也能增加学习的动力。比如: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开展学习上的比赛,让学习的环境活起来;或者图书馆、自学室的学习效率高于宿舍等。
5、懒惰不可避免,要学会自我检查和反省。时常检视自己,找出自己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并改正。
⑽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怎么自学
我也是跨专业的,我以前学法学,现在读西方经济学。说一下我的感受吧。
首先,经济学并不难,我初识经济学是从高鸿业的第一版开始的,正是因为本科时偶尔看了一下这本书才产生对经济学的兴趣的。
其次,西方经济学是有自己的一套体系的,学之前至少要了解一下。她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微观部分主要讲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这个论证过程是很有逻辑的。消费者最求效用最大化+厂商最求利润最大化=>在这两个前提下研究市场的均衡状态。微观基本就讲这些。这部分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起初内容,因为那时强调自由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反对政府的干预。所以也叫做古典经济学。
后来(二战后)由于经济危机爆发,古典经济理论自由放任的思想在经济学领域站不住脚了,凯恩斯站出来了,推出了另一套理论体系: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宏观经济学部分)所以微观和宏观不是并列的,而是时间前后出现的,就像《红楼梦》原著是曹雪芹,蔡锷后来写了后面部分,但他们都称《红楼梦》。
宏观主要讲政府行为对市场的干预以及市场的总量运行,这里面的东西是非常丰富,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原来的内容了。
至于你说的什么这学派那学派,先不要管,有个印象就行了。这些所谓的学派所起的作用只是在你研究问题是做一下借鉴,用到的时候详细了解一下,毕竟他们大部分都已经成为历史,并且没有全部被主流经济学接受,对于初学者没必要记得滚瓜烂熟,也不可能记住,因为你们连最基本的东西都还没有理解,更不能理解这些“一家之言”。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否认这些各种学派对经济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最后,遇到不会的地方就先放下,可能答案有时候会在后面出现,多看几遍才能理解透彻,经济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好好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