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济法的渊源(表现形式有那些)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借以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我国经济法内的渊源有: 1.宪法。容2.法律。
3.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4.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❷ 经济法的渊源的种类包括哪些
(1)宪法。、
(2)法律。
(3)法规。
(4)规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特别行政区的法.
(6)司法解释。
(7)国际条约、协定国际条约。
❸ 经济法的辅助渊源是什么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借以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经济法的渊源:
1、宪法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是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它规定的多是基本经济关系。
3、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❹ 经济法的渊源是什么
经济法的渊源是从经济立法的不同来源来表现经济法的形式。经济法的渊源与我国整个法的渊源是一致的。
由于经济关系极其复杂,需要更多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法律规范去调整,经济法的渊源更为广泛多样,其中行政法规和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的规章,占有更大的比重。
❺ 经济法的起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克服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调节的盲目性与滞后性,排除市场竞争障碍,制定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其功能就是对付社会经济发展中因市场失灵引发的经济危机。而在东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直接刺激了社会主义经济法的出现。那时的经济法,功能也比较单一,即作为国家推行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计划的手段。在改革开放前的我国,经济法实质上已经成为国家行政权力命令的翻板。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经济法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它具有其他部门法所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因而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起来。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攻坚阶段,当我们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而思考我国经济法体系构建,当我们最终决定“入世”并已经面对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法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了。
❻ 经济法的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的区别和联系
我的课件有提到,一开始就督促你们要勤做笔记。上课要听、笔记要做。
经济法的实质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来源于谁的意志。具体来说,经济法的实质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来源于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即表现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经济法的形式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来源于何种法的形式。换言之,经济法的形式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❼ 经济法的渊源(表现形式有哪些)
1.宪法。 2.法律。 3.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4.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❽ 判断题 宪法是经济法的渊源之一
这道题是正确的。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借以存在和表现的形式。经济法的渊源有:
1、宪法
2、法律
3、法规
4、规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司法解释
7、国际条约、协定
❾ 判例是不是我国经济法的渊源
不是
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包括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 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⑤规章;⑥特别行政区的法律;⑦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此外,在法学上一般也认为,习惯应视为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
❿ 题目:经济法的形式渊源是指( )。 第2题 题目类型: 填空题 题目:经济法律关系
1,经济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2,权利和义务关系
3、法定的职权和程序
4,内容
5,法的调整对象
6,调整对象
7,人与人
8,法律的直接规定
9,义务
10,废止
这个就是最完全,最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