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经济学经典书籍有哪些
1、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实体经济特性与性质自由主义理论,对后人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启发,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2、曹国正(新加坡)《博弈圣经》。独创了国正论、国正双赢理论和粒子行为论,是新加坡政府认定的一部,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经济学高级学术著作,他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单方占优的博弈取胜理论,引起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自然哲学和博弈论界的极大关注。
3、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不朽贡献。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德国)《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5、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费雪(美国)《利息理论》。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所获得的报酬。
7、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论认为,理性通过个人性质与性质的自由竞争会自然产生社会理性,就这一理论遭到了质疑和批判,其争议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社会的理性遇到国家政治干预时缺失了博弈实体政治的理论。
8、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原理》。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被西方经济学界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9、萨缪尔逊(美国)《经济学》。把一本教科书选为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他在经济学知识的标准化、体系化方面做出的贡献,比当代任何一个人都多,就其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10、布坎南(美国)《同意的计算》。本书开创的“公共选择”理论,使宪政民主制可以用数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运算,人们用他的理论研究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形成,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来源:美闻网-美国资讯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㈡ 经济学的书籍推荐
经济学书籍的推荐。1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结构、博弈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产品、非对称信息)几个部分。各教材基本都含有这几部分,理论的争议性不大,区别主要在于布局和分析深度上。
微观经济学可以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划分依据比较简单,就是根据对数学工具的应用程度。
初级微观基本不涉及数学,至多会在附录或注释处附注简单的一次微分和积分,更多的是用图形,大量的文字叙述解释,案例丰富,可读性、趣味性较强。
中级微观经济学则会运用一些简单的微积分的知识,尤其是最优化的广泛运用,不会超过一般的高等数学教材范畴。
高级微观经济学大量运用数学分析工具,并且不局限于微积分学,往往大量运用向量,矩阵抽象地分析工具,最优化问题也不再局限于线性规划。几乎没有什么案例,课后题充斥着大量的证明推理题。相较于中级、初级微观,不同的高微教材争议较大。
1.1初级微观经济教材:
1.1.1 人大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人大版《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是国内使用最广泛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大部分的国内大学将它作为教材或参考书目,前几年很多学校也将它作为考研的必须的参考书目。微观部分体系完整,包含微观经济学的各个部分(第5版增加了博弈论的内容),全书叙述流畅,通俗易懂,非常适合作为建立经济学直觉的入门教材。
㈢ 尼摩船长为何剔除政治经济学书籍
尼摩船长为什么踢出政治经济学书籍,临摹船长不学经济?再因为是团长,她只要学习方位学习航线。
㈣ 一个政治经济学初学者应该看那些书
《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美)蒋中一这本书能吃透你的经济数学自然很强,只是需要耐心。另外,经济学教材:国外的推荐曼昆的和萨缪尔森的,这是经典教材。国内的推荐高鸿业的,这是各院校的常用教材。《经济学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译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学,基本上所有理论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观易懂。这本书的第二大特点就是知识覆盖面很广,传授的是广义的经济学原理。比如像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学科,在这本书中都被浓缩成为一到两章的内容。因此,通过学习这本书,初学者将有望对经济学的主要知识和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经济学》,萨缪尔森著,萧琛译
这是经典!虽然难度要略高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针对初学者的经济学教材。这本书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论述非常严谨,此外它也是国外累计销量最高的一本经济学教科书。
《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黄险峰译
这本书特别贴近时代,贴近中国。该书不仅教会了读者怎样理解新经济现象,怎样解释数字时代的经济问题,还告诉了读者怎样评价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怎样看待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经济转轨。
《牛奶可乐经济学》,弗兰克著,闾佳译
这本书从牛奶与可乐包装的不同说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本畅销书,就是说看了这本书还需要看看大师们写经济学教科书。
《吴敬琏专集》,吴敬琏著
收录了吴敬琏从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该书也因此客观地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变化,它将告诉你中国经济与西方国家经济的不同之处。
此外,一些经济学或者金融学的的科班们所熟知,而且图书馆一般都会有的书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黄达主编 《金融学》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 还有宋鸿兵《货币战争》不过这个还是要有点经济学基础的
还有我觉得我们看的一些经济金融书籍的 学的东西大多是与西方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的 好多理论与我们的经济状况有很大程度的背离 不适用 所以有必要看看一些经济评论家的文章 这个你可以看看他们的博客 比如郎咸平 易宪容 叶檀 张五常(他的行文风格本人不太喜好)陈功(安邦咨询的老总)等等 这些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针对经济热点产生的 很有现实意义 对于理解现实的经济现象有帮助
㈤ 经济学必读十大书籍
第1部 《经济表》 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
第2部 《国富论》 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
第3部 《人口原理》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第4部 《政治经济学概论》 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1767—1832)
第5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英国1772—1823)
第6部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蒙·德·西斯蒙第(法国1773—1842)
第7部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德国1789—1846)
第8部 《政治经济学原理》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1806—1873)
第9部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德国1818—1883)
第10部 《政治经济学理论》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英国1835—1882)
第11部 《国民经济学原理》 卡尔·门格尔(奥地利1840—1921)
第12部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里昂·瓦尔拉斯(法国1834—1910)
第13部 《资本与利息》 欧根·冯·庞巴维克(奥地利185l一1914)
第14部 《经济学原理》 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
第15部 《利息与价格》 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
第16部 《财富的分配》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
第17部 《有闲阶级论》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
第18部 《经济发展理论》 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奥地利1883—1950)
第19部 《福利经济学》 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1877—1959)
第20部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琼·罗宾逊(英国1903—1983)
第21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
第22部 《价值与资本》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第23部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奥地利1899—1992)
第24部 《经济学》 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15一)
第25部 《丰裕社会》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1908—)
第26部 《经济成长的阶段》 沃尔特·罗斯托(美国1916—)
第27部 《人力资本投资》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
第28部 《资本主义与自由》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12—)
第29部 《经济学》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1943—)
第30部 《经济学原理》 格里高利·曼昆(美国1958—)
㈥ 许光伟政治经济学书籍
作者简介
许光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
修订版序言
《资本论》为什么需要保卫[6]
写在前面
写在前面:历史之经济学总说[2]
第一部分
总论:行动的语境〔批判和建构统一形态〕[2]
《保卫资本论》初版2014
————————
主要参考文献/710[2]
书评选粹/721[2]
跋/725[4]
㈦ 政治经济学入门书籍有哪些
先从《国富论》开始,不推荐第一就精读,先做着笔记之类,带着疑问。
然后是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接着是《资本论》
不推荐看凯恩斯的,因为需要数学基础
再结合高校编写的政经教材
基本完成古典入门
完成之后,其实可以看看曼昆,对比来看,还可以看看哈耶克和科斯一派的,这些数学要求都不高
㈧ 经济学方面的书籍推荐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被股神巴菲特评价为是关于投资的最佳著作。这本书讲的道理其实简单概括就是聪明的投资人不会冒不该冒的风险,在保证自己不会亏大钱的情况下,稳定收益。这本书的语言也是很风趣通俗的,其实就是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理财建议书,看完也会对自己的理财有更深刻的打算。
02
霍华德·马克斯的《投资最重要的事》,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投资成功的秘籍。整本书都倾注了作者的智慧和人生经验,我觉得看完这本书也可以在投资中少走很多弯路。另外这本书除了讲投资技巧,也会讲许多人文历史哲学方面的知识。我觉得看完这本书,整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03
约翰·S. 戈登的《伟大的博弈》,这是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把美国华尔街作为一个取样标本来映射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的崛起过程。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正规严苛的经济学理论书,我觉得用故事书来形容会更加合适。整本书没什么生硬的理论,只是讲故事就能从中了解一些道理。
04
爱德温.李费佛的《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本书其实应该算是一本人物传记,描写的是本世纪最伟大的股票投资人的生平事迹。很多金融专业的学生都会被要求看这本书,这本书中很重要的一个道理就是投资一定要坚持自己分析,不要听信消息。
㈨ 有哪些政治经济学的书值得推荐
《资本论》《保卫资本论》
求《保卫资本论》作者荐读的文献、作品、文章
保卫《资本论》参考文献(列国志数据库 供交流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
该著创立了所谓的“七类文献法”,用于进行指导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构建。
Ⅰ.马克思主义经典
《资本论》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04。
《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资本论》第1卷(德文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32卷,人民出版社,199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34、47卷,人民出版社,200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200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剩余价值学说史》,郭大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
《剩余价值理论》,人民出版社,197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97。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
《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84。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2012。
《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50。
《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3~1999。
Ⅱ.国学
《周易》(杨天才等译注),中华书局,2011。
《国语译注》(汪济民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老子译注》(罗义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
《大学中庸译注》(王文锦),中华书局,2013。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2012。
《杨伯峻〈孟子译注〉商榷》(白平),中华书局,2013。
《楚辞译注》(董楚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吕氏春秋译注》(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61~2014。
《史记》(韩兆琦译注),中华书局,2007。
《春秋繁露》(张世亮等译注),中华书局,2012。
《全唐诗》(彭定求等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唐诗一万首精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等),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李商隐诗集疏注》(叶葱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李清照全词》(刘瑜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
《红楼梦》(周书文点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熊十力选集》(景海峰编),吉林出版社,2005。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熊十力:《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熊十力:《原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熊十力:《新唯识论》,商务印书馆,2010。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006。
国学大师丛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Ⅲ.历史和思想文化
卜正民等:《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古伟瀛等译,新星出版社,2005。
冯天瑜:《“封建”考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13。
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王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新星出版社,2008。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霍奇逊:《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高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outledge,2001)。
金观涛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增订本),法律出版社,2011。
金观涛等:《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杨人楩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库诺:《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袁志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帕特森:《马克思的幽灵——和考古学家会话》,何国强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斯考森:《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马春文等译,长春人民出版社,2006。
宋鸿兵:《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2007。
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011。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韩立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杨敬年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2011。
程恩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第1~5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
张一兵:《资本主义理解史》第1~6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张之洞:《劝学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Ⅳ.政治和哲学
Antonio Gramsci,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197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Martin Heidegger,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Essays,(trans.by William Lovitt),New York:Harper Colophon Books, 1977.
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陈越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1984、2010。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2000。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鲍德里亚:《生产之镜》,仰海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
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马元德等译,东方出版社,1989。
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余大章等译,人民出版社,1983。
布洛维:《公共社会学》,沈原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程恩富等:《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主析“马学”、“西学”与“国学”之关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
德赛:《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江澄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费彻尔:《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赵玉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葛兰西:《实践哲学》,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90。
戈尔巴乔夫等:《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彭曦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豪斯曼:《经济学的哲学》,丁建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郝敬之:《整体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59。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
洪银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人资本及其收入的属性——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现代应用》,《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胡大平:《回到恩格斯——文本、理论和解读政治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简新华等:《论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几个难题》,《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简新华:《再论“资本中性论”——答侯廷智教授的商榷》,《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4期。
梅洛蒂:《马克思与第三世界》,高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
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杨启潾等译,人民出版社,1984。
劳斯:《知识与权力——走向科学的政治哲学》,盛晓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刘永佶:《劳动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
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白锡堃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
柯尔施:《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阶级运动》,熊子云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王南湜等译,重庆出版社,1989。
梅扎罗斯:《超越资本——关于一种过渡理论》,郑一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牟宗三:《历史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奈格里:《〈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张梧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注释本)》,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注释本)》,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钱广华:《开放的康德哲学——重读“物自体”》,《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荣兆梓:《资本一般与公有资本》,《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0期。
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李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施密特:《历史和结构——论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历史学说》,张伟译,重庆出版社,1993。
孙中山:《三民主义》,九州出版社,2011。
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孙正聿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孙正聿:《“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孙正聿:《〈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期。
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吴宣恭:《从生产关系的主导因素探讨中国经济学的主线》,《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1期。
吴宣恭:《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根源和解决途径》,《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1期。
西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
仰海峰:《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杨志:《论资本的二重性——兼论我国公有资本的本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姚顺良:《马克思“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析望月清司对<大纲>解读的两个“贯穿”和一个拒斥》,《现代哲学》2011年第1期。
俞吾金:《从康德的“理性恨”到黑格尔的“理性的狡计”》,《哲学研究》2010年第8期。
俞吾金:《被遮蔽的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2。
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Ⅴ.方法论
David Harvey,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London: Verso,2010(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David Harvey,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Volume 2,London: Verso,2013.
Dincan Foley,Understanding capital: Marx’s economic theory,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Henry Green,The logic of Marx,trans.by Terrell Carver,Oxford:Basil Blackwell,1980.
Leontief,Wassily.1938: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ian Economics for Present-Day Economic Theo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8(1): 1-9.
阿尔都塞等:《读〈资本论〉》,李其庆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何怀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艾克纳:《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李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贝洛菲尔等:《重读马克思——历史考证版之后的新视野》,徐素华译,东方出版社,2010。
波普尔:《历史主义贫困论》,何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The Beacon Press,1957)。
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The Beacon Press,1957)。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等译,科学出版社,1986。
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石士钧译,商务印书馆,1992。
布朗等:《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陈静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丁堡骏:《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定位——兼与王峰明先生商榷》,《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凡勃伦:《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张林等译,商务印书馆,2008。
广松涉:《资本论的哲学》,邓习议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汉兹:《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段文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黄宗智:《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科斯:《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罗君丽等译,格致出版社,2010。
李建平:《〈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林岗:《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6期。
刘炯忠:《马克思的方法论与系统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刘召峰:《〈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
门格尔:《经济学方法论探究》,姚中秋译,新星出版社,2007(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85)。
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粱小民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内田弘:《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王青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裴宏:《实体与形式对偶的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第1期。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
琼·罗宾逊:《经济哲学》,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11。
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余叔通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斯蒂德曼等:《价值问题的论战》,陈东威译,商务印书馆,1990。
默斯托:《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闫月梅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王亚南:《〈资本论〉的方法》,《经济研究》1962年第12期。
王亚南:《再论〈资本论〉的方法》,《哲学研究》1963年第3期。
王峰明:《马克思经济学假设的哲学方法论辨析——以两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问题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威廉姆·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阮仁慧等译,重庆出版社,2007。
维哥德斯基:《〈剩余价值学说史〉在马克思经济学遗产中的地位》,何易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
吴宣恭:《“人力资本”概念悖论分析》,《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10期。
谢富胜等:《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8期。
谢尔盖耶维奇:《卡尔·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雎国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韩宏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许光伟:《实体与形式对偶说的逻辑不足和拓展方向——与裴宏博士商榷》,《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11期。
许光伟:《〈资本论〉中具有怎样的二重性学说——与刘召峰博士的几点交流》,《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6期。
伊林柯夫:《马克思〈资本论〉中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法》,孙开焕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0。
Ⅵ.经济理论
Coase,Ronald.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4(3): 386-405.
William Lazonick,Competitive Advantage on the Shop Floor,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白暴力:《财富劳动与价值——经济学理论基础的重构》,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二十世纪中劳动的退化》,方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Monthly Review Press,1974)。
陈其人:《世界经济发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陈其人:《李嘉图经济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陈其人:《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何新:《反主流经济学》,时事出版社,2010。
胡钧:《〈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兼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年第3期。
胡培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不可动摇》,《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3期。
莱博维奇:《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崔秀红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杰弗·霍奇森(霍奇逊):《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一种剥削理论》,于树生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
霍奇逊:《演化与制度——论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学的演化》,任荣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盛洪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王宏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雷诺兹:《经济学的三个世界》,朱泱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
李达:《经济学大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李建德:《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柳欣:《资本理论——有效需求与货币理论》,人民出版社,2003。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彭尘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卢森贝:《〈资本论〉注释》,赵木斋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琼·罗宾逊:《经济学论文集》,顾准译,商务印书馆,1984。
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马清文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孟捷等:《金融资本与“阶级—垄断地租”——哈维对资本主义都市化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
米克:《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第二版),陈彪如译,商务印书馆,1979。
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
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沈越:《论古典经济学的市民性质——马克思市民理论再探讨》,《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
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巫宝三译,商务印书馆,1963。
荣兆梓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荣兆梓:《企业制度:平等与效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段毅才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Free Press,1985)。
吴宣恭:《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范畴》,《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3期。
许光伟:《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协同创造价值——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现代化的一般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
许光伟:《再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协同——从马克思的协作理论说起》,《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年第1期。
许光伟:《中国国有企业历史特性分析》,《经济评论》2008年第1期。
许光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再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改革开放30年成功实践的理论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10期。
许光伟:《生产要素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建构性分析——实践逻辑域中的思考》,《经济学家》2012年第8期。
许光伟:《发生学与中国经济学建构:一个引论》,《中国经济问题》2013年第2期。
杨继国:《价值运行论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杨继国:《论虚拟经济的特殊“供求规律”》,《厦门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张定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余斌:《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余斌的解说》,东方出版社,2011。
张忠任:《数理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Ⅶ.其他
艾凯:《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王宗昱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第三版),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许光伟:《马克思企业理论:现代范式》,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07。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陈叔平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伯恩斯坦文选》,殷叙彝编译,人民出版社,2008。
《拉法格文选》,人民出版社,1985。
《卢卡奇自传》(杜章智编),李渚青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王亚南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1989。
《卫兴华自选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
㈩ 经济类书籍都有哪些
《剩余价值论》,马克思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著,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著,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政治经济学原理》下卷,约翰.穆勒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费.李斯特著,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经济学原理》,[美]曼昆著,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经济学》,[美]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国际经济学》,[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国际经济学》,[美]多梅尼克.萨尔瓦托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英文)版
《国际经济学》[美]彼特.林德特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国际经济学》[美]丹尼斯.R.阿普尔亚德,小艾尔佛雷德.J.菲尔德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英文版。
《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新编国际经济学》,曲如晓,闫庆悦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世界经济学——理论.机制.格局》,杜厚文,朱立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世界经济学》,张幼文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国际贸易教程》,高成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国际贸易教程》教学辅导,高成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国际贸易》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国际贸易学》, 赵春明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国际贸易教程》, 尹翔硕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 陈宪,韦金鸾等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年版
《国际贸易学》, 朱钟棣,郭羽诞,兰宜生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国际金融》,陈雨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货币银行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书店。
《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扩展》,尼科尔森,中国经济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萨克斯,上海三联书店
《金融学》,博迪、默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Clark,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国际经济学》(第一卷、第二卷),甘道尔夫,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投资学》(第五版),夏普、亚历山大、贝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货币金融学》(第四版),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计量经济学导论》,伍德里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市场》,莱维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货币理论与政策》,瓦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