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经济学的争议
这本书收有经济散文约130篇,包括《愈让步,愈进步》《你毁你的独木桥,我修我的阳关道》《怎样减少违法》《消灭的走私的绝招》《谁在危机自由竞争》《微软行为的经济学依据》等。
② 薛兆丰的介绍
薛兆丰,经济学者,得到App《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专栏主理人,回少年得到App《少年经答济学》主理人, 前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法学院合聘研究员。
薛兆丰对法律、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见解,并长期关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商业在中国的发展,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
(2)经济学的争议扩展阅读:
薛兆丰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分别在2011年暑假和2012年寒假到老罗英语培训住宿班给学员进行讲座,广受好评。
薛兆丰在以自由主义学术堡垒著称的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取得博士学位,其经济思想深受阿尔钦、布坎南、瓦格纳、图洛克、曼尼等老一辈经济学家和法学家的直接影响。不过,真正的影响程度也受人质疑。
③ 请问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该看什么书籍。 麻烦大家推荐。我意思是很基础的。
一、入门教材:人大版《经济科学译丛系列》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2、 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 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很适宜做入门教材。
④ 薛兆丰的著作
《经济学通识》,同心出版社,2009《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法律出版社,2008《经济学的争议》,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⑤ 薛兆丰的荣誉成就
薛兆丰博士在过去十年发表数百篇经济评论和文章,持续影响了读者对内市场经济的认识,2000年被《新周容刊》评为顶尖人物,2002年出版《经济学的争议》,2006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十大青年领袖,2008年出版《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2009年出版《经济学通识》。
优秀教学奖,国家发展研究院,2013
Earhart 奖学金,Earhart 基金,2006-2007
玛凯特与布坎南中心奖学金,乔治·梅森大学,2004-2006
⑥ 薜兆丰著作有哪些
《守住了汇率 引入了通胀》
《经济学的争议》
《争取福利不宜越俎代庖》
⑦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界限在哪
我在小组里发贴,讨论将经济学看做人类行为学而将其纳入本组讨论范围,貌似是个太硬的话题,最后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结果。而回过头来,我发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界限似乎也很模糊。
如果没理解错的话,威尔逊曾经认为他的社会生物学将庞大的社会学纳入了自然科学的领域,那他就忽视了自然进化为人类的理性(大脑)所留下的拓展空间了。
而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所谓“理性”,似乎又和生物—神经—心理学联系在一起了。等等。
所谓知识是网状的,既然是科学松鼠会,该怎么判断呢?
————————
根据下面的讨论,我觉得有必要把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先说清楚。
社会现象,或者说的人的行动(意识)的多样性问题,这只是社会分析要考量的因素,其本身的意义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但抽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会发现它完全不是社会科学分析的理论前提了,之前关于经济学—人类行为学的小讨论,希望能对此有帮助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417832/
做个类比,就好像一个天体受周围很多因素影响导致运动轨迹很难预测,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讲理”。
————————
初步讨论后,我把 Foxhound 朋友的这段话抄过来:社会科学也许会开拓新的领域,而它的旧领域将不断被自然科学渗透,直至转化为自然科学的形式。
MiffyLiye 认为我把某些经济学当成社会科学,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的确是社会科学范畴的吧,而经济学帝国主义(我信这一口)也早就到处入侵,以至出现了“法律经济学”。
哈耶克说最后伦理学也要被攻陷,我觉得随着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这应该不是问题。
————————12.20再修缮
人类知识的拓展本身也应当被看做是个演化的过程才对。
同样的理论也应当被用在对社会的态度上。我认为,完美的社会不是难以企及,事实毋宁是,社会本身的存在永远都只是一个过程,终极的确定的发展形态是无法通过逻辑推断的,终点处除了“死神永生”(哈哈,植入广告)之外没有其他。终极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被人类探知,这已经是如宗教般的问题了。
而“科学”为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只是因为我们主观上相信它无法被证伪—因为相关专业人士始终无法将其证伪。
所以我最后只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唯一剩下的,就只是内心的信仰了吗?
——————12.21
楼越来越高,我觉得还是得把我理解的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帝国主义”拿出来招砖。
我认为经济学本质上研究的应该是人如何选择,因此,就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学实际上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或分析方法,那么在适当的社会领域结合适当的信息就会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它才像帝国主义一样在社会问题的分析中扩张。
而经济学的争议,就是分析方法本身的争议了。哪种方法合理的问题,逐步被人们的社会行动所验证,是一个论证淘汰的过程,与自然科学无异。
⑧ 经济学的争议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经济学的争议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⑨ 薛兆丰作品
个人描述薛兆丰,经济学者,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法学院合聘研究员。曾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为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曾在梅森大学讲授《法与经济学》课程,并在国内发表过数百篇经济评论和文章,持续影响了读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2002 年出版《经济学的争议》,2006 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十大青年领袖,2008年出版《商业无边界 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2009年出版《经济学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