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微观经济学对 搭便车现象进行论述
在微观经济学中,公共资源是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
而公共物品是属于专公共资源的一属种利用形式,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会使人产生搭便车的现象。
举个例子,一张在公园的椅子是谁都可以坐的,并不会产生任何排他性;人们都想坐椅子并且可以坐椅子,却都不想为此付钱,因为大家都是想着自己做好了别人也可以坐,那么修椅子这件事情就不如让别人去做,自己等别人修好了椅子自己去坐椅子也不会有任何人来阻拦自己坐椅子。而这里存在一个合成谬误假设,每个人都这么想确实对自己来说是没错的,但是每个人都这么想的话大家的想法加成到一起对大局来说就是不好的了,结果就是没有人去修椅子。举个例子,地震来临时,每个人都想快一点逃生,对你自己来说这件事是对的,但是大家都这么想那么结果就是谁也不让谁结果就是大家一起死掉。
另一个特性是非竞争性,你修好了椅子谁都可以坐,并且人们并不会因为你修了椅子而放弃去别的椅子坐,每个椅子之间并不会存在任何不同,就算存在不同人们也不会对这些东西产生偏好性并且不会产生任何经济价值。
所以公共设施大都是政府来修建或者政府出钱来修建。没有谁有义务去替你做这些事情。
也没有谁会平白无故让你占便宜。
⑵ 微观经济学解释生活现象
第一个是外部性没问题
第二个应该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取回得一种商品所愿答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朋友们觉得值与不值实际上就是朋友们心中对两件衣服的评价与两件衣服的实际价格的大小关系。
⑶ 如何理解微观经济学中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存在的现象
收入效应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例如说一个人的工资(名义收入)保持不变,当商品价格下降以后,他就能买更多的商品,即实际收入增加,实际购买力增强了。
替代效应是因某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例如说,猪肉价格上涨了,牛肉价格价格不变,那么牛肉价格相对于猪肉价格就便宜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就可能增加牛肉的消费。
对于正常商品来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
对于低档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向变动。一般收入效应作用小于替代效应作用。
对于吉芬商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向变动。收入效应作用大于于替代效应作用。
⑷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农产品增产了,社会供给量增加了,而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是基本稳定的,所以农产品价格就会下跌,造成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因为大部分农产品是生活必须品,其价格弹性很小,所以当农业丰收时,因为销量是比较固定的,农民为了尽快卖出产品,回收现金,采用了降价措施实际上并不能提高销量,所以反而收入减少得更厉害。所以经济危机厉害的时候,外国的农场主宁可将产品销毁,也不出售就是这个道理。农业生产最好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过高的增长率是有害的。
⑸ 微观经济学的问题(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
每个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两部分:工作以及闲暇。一个人把多少时间用于工作,多少时间用于闲暇取决于工资。(2)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闲暇是没有收入的,享受闲暇就必须放弃工作所能得到的工资。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因此,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工资增加,人们的收入增加,收入的增加引起人们对各种物品与劳务的需求增加。闲暇也是一种正常的物品。因此,随着收入增加,对闲暇的需求也增加。增加闲暇必定减少劳动时间,这就是工资增加引起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3)工资增加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起着相反的作用,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随着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增加。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随着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减少。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决定了劳动供给决策。
⑹ 用微观经济学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减少吸烟的一种方法是使香烟和其他烟草产品的需求曲线移动。公益广告回、香烟盒上有答害健康的警示以及禁止在电视上做香烟广告,都是旨在减少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时香烟需求量的政策。如果成功了,这些政策就使香烟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此外,政策制定者可以试着提高香烟的价格。例如,如果政府对香烟制造商征税,烟草公司就会以高价的形式把这种税的大部分转嫁给消费者。较高的价格鼓励吸烟者减少他们吸的香烟量。在这种情况下,吸烟量的减少就不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相反,它表示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到价格更高而数量较少的一点上。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香烟的价格如何影响大麻这类非法毒品的需求。香烟税的反对者经常争论说,烟草与大麻使替代品,因此,高香烟价格鼓励使用大麻。与此相反,许多毒品专家把烟草作为"毒品之门",它引导青年人享用其他有害物质。
大多数数据研究与这种观点是一致的:他们发现降低香烟价格与更多使用大麻是相关的。换句话说,烟草盒大麻看来是互补品,而不是替代品
⑺ 微观经济学现象解释
乐此不疲,应该是指一个人的效用。对于晨练人来讲,晨练对于他的效用是大于其专他人的,所以他会选择晨练属而不是去睡觉。
作出选择的同时也付出了机会成本,睡觉便是机会成本。但是由于晨练的人认为晨练对于自己的效用最大,在同一时间内,他会选择晨练,故而乐此不疲。经常晨练,并没有降低效用,而是边际效用递增,所以会乐此不疲。
⑻ 用微观经济学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例如:谷贱伤农,薄利多销、多销不一定多得——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因为我的家在农村,所以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丰收的季节的农民的收入反而却下降了,这就是经济学里的一个经典的问题——“谷贱伤农”。
对于粮食来说,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粮食的产量,另一个是粮食的价格。粮食所取得收入为产量与收入的乘积表示。
这两个因素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由一条价格需求曲线所决定的。
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在生活中,粮食是一种必须品,其弹性系数较小,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并不明显;
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会小于价格的变化量。
原因在于,粮食的弹性系数小于一,因为对粮食的需求量是由人的生理需求决定。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粮食上的花费所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少了,这也就导致了人们对粮食价格变化的不敏感。
看到这一现象,我们也大致就可以理解上述问题了,当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时,农民就会竞相降价去卖掉手中的粮食。
而由于粮食的弹性系数很小,农民如果想把手中的粮食全部都卖掉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大幅度地降低价格,所降价格的的幅度一定会大于粮食产量增加的幅度。
这就出现了粮食产量增加却收入不增加的现象,这也正是经济学上的“谷贱伤农”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经济学的现象,所以,我们更应该练就一双火眼去发现它们。
同时,更应该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自己做一个好的理财,去真正地成为一个“理性人”。
拓展资料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⑼ 微观经济学中,效应和效用的区别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中
效应一般是指:
某种原因导致了某个结果
效用是指:
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