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1、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分析] 掌握上面的两个概念,此题就可以了。
[难度] *[概念] 社会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2、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万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
=3(1+20%)/5=0.72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
[分析] 实际上考的是通货膨胀的表现
[难度] **[概念] 流通中货币需要量 纸币 贬值 通货膨胀
3、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分析] 考的是货币的两个职能 流通和支付手段 {赊-、到+、抵-(口诀:说到底,减加减)}
[难度] ** [概念]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抵消支付总额、流通次数、流通货币的总额、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第三章
4、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
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分析]股份资本和股息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
[难度] ** [概念] 股票、股息、存款利率、股票价格、资本、剩余价值
5、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答案:P’=m/c+v=200/(200+800)=20%
[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七大转化之一}
[难度] *** [概念]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注:流通资本和固定资本,一个是小c;一个是大C,一个是预付;一个是生产,一个是价值构成;一个是有机构成,有阶级性}、利润率、七大转化:略。
6、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答案: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本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分析]资本的有机构成 {分析资本主义的剥削性}
[难度] *** [概念]资本的有机构成、工资、劳动生产率
计算题(后补充)
7、 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4)每双鞋的价值量。
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2)c=22×(8/4)×50=2200(元);v=8×50=400(元);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
(3)m=2×4×50=400(元);m’=400/400=100%
(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总双数=8/4×50=100(双)
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
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
(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分析] 资本与剩余价值
[难度] **** [概念]略
8、 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②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1.答案:M'=m'×n =100%×1/4 =0.25×100%=25%
2.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100×8%)÷5%=160元
3.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4.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20%)/50000=0.72 ;则 纸币贬值了(1—0.72)×100%==28%
5.答案: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10000×(1—10%×73/360=9797.22(元)
6.答案:P'=m/(c+v)=200/(200+800)=20%
7.答案: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本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
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8.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③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计算必要劳动时间
因为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只是创造符合自己工资的那部分价值V(注意:不变资本也在此时间内由工人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C只是被转移了,而V被创造了出来),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则是剩余价值M。又因为价值量和劳动时间成比例,所以有:
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V:M=1:4
必要劳动时间=总劳动时间*(1/5)=2(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总劳动时间*(4/5)=8(小时)
不变资本(C)即消耗的生产资料为40元
可变资本(V)即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2元
剩余价值(M)即总产值-(C+V)=8元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值,即m/v=4
(3)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扩展阅读:
(1)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
(2)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
(4)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
一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
二是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
④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750
⑤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某工厂投资固定资本400万元,其中,
厂房投资120万元,用30年,每年周转的价值是4万元;
机器200万元,用10年,每年周转的价值是20万元;
工具80万元,用5年,每年周转的价值是16万元;
因而固定资本每年周转价值总额为4+20+16=40万元。
流动资本200万元,每年周转7次,因而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是200×7=1400万元。
这样,该企业预付资本年周转次数=(40+1400)/(400+200)=2.4次。
⑥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该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
所以生产每件商品所用的时间也缩减为原来的一半
故价值也缩减一半
原来每小时生产12.5件产品
但现在每小时能生产25件
价值缩减一半,产量增加一倍
一增一减,价值总量不变
⑦ 大一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工资50*800=40000
劳动生产资料每月耗12000\12=1000
16000+1000=17000
总消耗40000+17000=57000
因为剩余价值率是100%
57000*2=10000*x
x=11.4yuan
总产量10000*(1+0.5)=15000斤
5000*11.4=57000
多生产的5000斤棉花只多消耗了版材料因权此是16000*0.5
y=57000-16000*0.5=49000yuan
总价值15000*11.4=171000
171000-16000-16000*0.5-1000-40000=106000
z=49000\10600*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