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0-11-26 09:35:19

Ⅰ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命题是什么

庇古福利经济学主要涉及的两个命题是:(1)国民收入的大小;(2)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状况。。首先,庇古把“福利”区分为一般福利和经济福利两种。前者指人们对一般的欲望、感情和知识等方面的满足,这已是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后者专指同人们经济生活有关的效用的满足,这是可以用货币直接或间接衡量的福利,也就是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中所论述的“福利”。庇古认为这种福利“对全社会总福利有决定性的影响”,他用马歇尔假定货币边际效用不变的原则来衡量个人的经济福利,然后加起来形成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为衡量经济福利,庇古提出了边际效用基数论,他认为,福利在于满足,满足由效用表示,而且,满足或效用可以用人们为获得它们而愿意支付的货币量来计量。他又认为,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欲望不变,他所持有的某种商品越多,那么,他对于增加的单位商品量所得的效用会越少,因而他对所增加的单位商品量愿意支付的货币量(单位价格)也就会越少。一个人为了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效用,需要合理地分配自己的货币收入来购买各种商品,使多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商品的价格成比例。

Ⅱ 福利经济学之父

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复为“福利经制济学之父”的是庇古。
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出生在英国一个军人家庭。他是这个家庭的长子。青年时代入剑桥大学学习。最初的专业是历史,后来受当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影响,并在其鼓励下转学经济学。毕业后投身于教书生涯,成为宣传他的老师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的一位学者。他先后担任过英国伦敦大学杰文斯纪念讲座讲师和剑桥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他被认为是剑桥学派领袖马歇尔的继承人。当时他年仅31岁,是剑桥大学历来担任这个职务最年轻的人。他任期长达35年,一直到1943年退休为止。退休后,他仍留剑桥大学从事著述研究工作。另外他还担任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经济学会名誉会长、英国通货外汇委员会委员和所得税委员会委员等职。他的著作很多,比较著名的有:《财富与福利》(1912)、《福利经济学》(1920)、《产业波动》(1926)、《失业论》(193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1938)、《就业与均衡》(1941)等。

Ⅲ 什么是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英语:welfare economics)是对经济体系的规范性分析,即经济运行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等问题的研究。

福利经济学在简单的自利人性的假设下,设定评价人类行为效率或效益的唯一标准是效用,它以如此简单的联系来评价和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确认人必定以自利的行为来谋求效用或福利的最大化。

(3)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扩展阅读

福利经济学的原理

福利经济学初始资源配置怎样,分散化的竞争市场可以通过个人自利的交易行为达到瓦尔拉斯均衡,而这个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有效的配置,既符合帕累托最优效应。

在福利经济学的角度,通过政企合作改善小餐饮经营现状,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根据帕累托最优的福利标准,如果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能够使得一部分人的福利状况得到改善又同时保证没有其他人的福利因此受到损失。

Ⅳ 凯恩斯和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基于什么理由提出国家干预

庇古指出,外部效应问题是市场本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缺陷,如果政府始终恪守传统的“守夜人”职责,它将始终构成市场有效运行的一种威胁。庇古建议:为了实现帕雷托最优结果,国家必须越出传统上规定边界,利用国家拥有的征税权力,对那些制造外部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征收一个相当于私人与社会边际成本差额的税收或给予同等数量的补贴,具体视外部效应的性质(有利还是有害)而定,使企业和个人自动地按照效率标准提供最优产量。借助于国家的干预,市场秩序又得以重建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Ⅳ 为什么说庇古是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实际上是剑桥学派经济理论的发展,他完全是在马歇尔等人的一般经济的基础上,讨论福利概念以及与福利有关的各种理论。但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庇古一味沿用马歇尔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福利经济学,决定了这一学说存在着致命的缺点。首先,他所谓经济福利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基础上,认定效用可以衡量,这是他的理论的根本错误。他以为采用马歇尔的办法,即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就可避开效用衡量的难题。但是,马歇尔所分析的对象常是占个人总收入中比例很小的货币支付量,尚可勉强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为常数。而庇古的研究的对象是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就不能再假定货币边际效用为常数,特别是他注重分析货币在富人和穷人间的转移,并以他们对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动为理论根据,如再假定货币边际效用为常数,结果就会自相矛盾。其次,马歇尔体系虽从效用出发,但事实上大都从分析供求价格出发,等于是直接考虑货币价格问题。而庇古的研究主题是经济福利,必须从真实条件着手,于是如何将真实的经济福利转算为货币福利,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效用及其衡量问题。再次,他的理论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为前提,但又提出由国家采取适当调节生产的措施,将会增加社会福利,从而否定了自己的前提。总之,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在实践上仍属于一个“理想”状态,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也没有改变人们对经济福利问题的思考方式。但是,他第一次建立起福利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史上标志着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一个新的分支的产生,因此,庇古被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Ⅵ 什么是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理论分支,致力于把道德评价标准运用于经济制度。它认为,实回际的社会经答济目标是假设的,而不是由经济分析所决定的。例如,从福利的观点评价一种经济制度的作用时,首要的社会目标可能是:个人选择的最大自由、公平的收入分配以及每个人都能达到最适宜的生活水平,而这种生活水平决定于人们的爱好和抉择并只受可利用的资源和技术方面的限制。福利经济学通常认为,最好的答案是最大多数人的福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不是让某个人或某个厂商得到最大限度的利润。福利经济学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这一领域。在收入分配既定的条件下,只有竞争性的边际成本定价才会使资源的分配使用达到最优状况。只有在所消费的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换率与这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变换率相等时,才有可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对生产进行最优调整。

Ⅶ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实际上是哪种理论的发展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实际上是剑桥学派经济理论的发展,他完全是在马歇尔等人的一般经济的基础上,讨论福利概念以及与福利有关的各种理论。但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庇古一味沿用马歇尔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福利经济学,决定了这一学说存在着致命的缺点。他所谓经济福利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基础上,认定效用可以衡量,这是他的理论的根本错误。他以为采用马歇尔的办法,即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就可避开效用衡量的难题。

Ⅷ 皮古的福利经济学的内容是什么,与帕累

paine,我参考了一下《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厉以宁、吴易风、朱懿著,商务印书馆1984)。这本书认为帕累托对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贡献在于他提出的“最优状态”这一分析工具,而在分析最优状态时又采用了埃奇沃思使用的“无差异曲线”和“契约曲线”概念。帕累托提出“偏好顺序”来代替效用计量,即认为只要根据在市场观察到的消费者行为就可以确定各个人在既定的价格和收入条件下所达到的最大偏好状态。后来经济学家把“偏好顺序”表示满足的理论叫做“序数效用论”,把“最大偏好状态”叫做“帕累托最优状态”,这两个概念都为后来的福利经济学家所用。在我的理解看来,我们不能称作“帕累托福利经济学”,如果要考察帕累托与庇古之间的关系,也只能说帕累托对庇古创建福利经济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指教。

帕累托福利经济学不能一种理论,而是一种范式.即从序数效用论推导出一个所谓有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此时福利最大.

而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主要讨论的是国民收入的规模\分配等问题.他讨论了边际私人净产品与边际社会净产品,即关注了社会成本问题,外部性等,提出了市场失灵时的作用.这是对自由主义的修正,或者说是反动.当然,他的理论后来面临了科斯的挑战,政策上又回到了自由市场.从庇古到科斯,会感觉世界被完全颠倒了过来了.

Ⅸ 庇古的代表作《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庇古最著名的代表作。该书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影响较大的著作之一。它将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系统化,标志着其完整理论体系的建立。它对福利经济学的解释一直被视为“经典性”的。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福利经济学》共四篇。第一篇,“福利与国民收入”;第二篇,“国民收入的数量和资源在不同用途间的分配”;第三篇,“国民收入与劳动”;第四篇,“国民收入的分配”。庇古认为,《福利经济学》一书的目的,就是研究在现代实际生活中影响经济福利的重要因素。全书的中心就是研究如何增加社会福利。

Ⅹ 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论点:①资源最优配置论,认为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是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一个行业的边际社会纯产值大于边际私人纯产值时,国家可以通过补助金政策扩大这个行业的生产;反之,国家可以通过税收缩小这个行业的生产。②收入最优分配,其标准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当这一目标得到实现时,社会经济福利即达到最大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则,认为收入分配愈平均,则货币的边际效用愈大,所以主张通过累进税政策实现收入分配的平均化。③外部性理论。庇古发挥了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性理论,提出了内部经济性的内部不经济性、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等概念。

阅读全文

与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