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区域经济学循环累积因果论

区域经济学循环累积因果论

发布时间:2021-03-14 08:39:37

A.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1957年提出的。

累积因果理论,又有叫循环累积因果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1957年提出的,后经卡尔多、迪克逊和瑟尔沃尔等人发展并具体化为模型。缪尔达尔等认为,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社会经济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这后一因素的变化,反过来又加强了前一个因素的那个变化,并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那个因素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发展趋势。市场力量的作用一般趋向于强化而不是弱化区域间的不平衡,即如果某一地区由于初始的优势而比别的地区发展得快一些,那么它凭借已有优势,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发展得更快一些。在经济循环累积过程中,这种累积效应有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前者指落后地区的资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导致落后地区要素不足,发展更慢;后者指发达地区的资金和劳动力向落后地区流动,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

总之,循环累积因果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首先是从一些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发展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时,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导致增长区域和滞后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

B. 循环累积因果论的简介

市场力量的作用一般趋向于强化而不是弱化区域间的不平衡,即如果某一地区由于初始的优势而比别的地区发展得快一些,那么它凭借已有优势,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发展得更快一些。在经济循环累积过程中,这种累积效应有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前者指落后地区的资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导致落后地区要素不足,发展更慢;后者指发达地区的资金和劳动力向落后地区流动,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总之,循环累积因果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首先是从一些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发展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时,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导致增长区域和滞后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

C. 麻烦大家帮忙答题,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循环理论,如何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注重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但是对于不好的质变应该防微杜渐。

D. 名词解释累积因果论是什么意思

循环累积因果论。1957年缪尔达尔曾提出过循环累积因果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首先是从一些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发展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时,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导致增长区域和滞后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在经济循环累积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回流和扩散两种不同的效应:一是回流效应,表现为各生产要素从不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使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二是扩散效应,表现为各生产要素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流动,使区域发展差异得到缩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回流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即发达区域更发达,落后区域更落后。基于此,缪尔达尔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主张。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应当优先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寻求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也要防止累积循环因果造成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来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以缩小差距。

E.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循环理论,如何打破贫困的恶性

累积因果理论,又有叫循环累积因果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1957年提出的,后经卡尔多、迪克逊和瑟尔沃尔等人发展并具体化为模型。缪尔达尔等认为,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社会经济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这后一因素的变化,反过来又加强了前一个因素的那个变化,并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那个因素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发展趋势

F. 区域经济增长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1)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理论
1.均衡增长的基本命题是: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这些地区的经济要增长,就必须打破这种均衡状态,使整个区域的经济同时得到增长。哈维·莱宾斯坦于1957年在《经济落后和经济增长》中提出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该命题认为不发达经济既存在人均收入增长的趋势,又存在人均收入降低的因素和力量,要使区域经济获得增长,从落后向发达状态转变,该地区必须在一定时期受到大于某一最小临界规模的增长刺激。发展经济学家内尔森认为,不发达经济的痼疾表现为人均实际收入处于糊口或接近维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状态,即使在一个短期内经济有所增长,但经济增长又会导致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又回到原来的低水平状态,即所谓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2.不平衡增长的核心观点是:不发达地区不具备全面增长的资本和其他资源,向所有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和平衡增长是不可能的。投资只能有选择地在若干部门或区域进行,其他部门或地区通过利用这种部门或区域的投资带来的外部经济而逐步得到发展。非均衡增长理论主要包括:赫尔希曼(A.O.Hirschan)和辛格(H.Singer)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缪尔达尔(Karl Gunnar Myrdal)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Cumulative Causation Theory),詹姆斯·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和诺斯(D.C.North)的输出基础理论(Export Base Theory)。
(2)新增长与区域创新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也叫“内生增长理论”)是针对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技术外生这一不足而提出的。它通过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这两个角度对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研究,其基本思想是经济增长率由区域经济系统内的诸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由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所决定的。新增长理论主要包括三种理论模式:
(1)罗默模式——知识积累的增长模式,该模式刻画了知识积累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强调增加研究与开发(R&D)部门的投入以提高知识积累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2)卢卡斯模式——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增长模式,该模式认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3)科斯特模式——资本投资的增长模式,该模式认为技术进步的源泉是资本投资。
创新(Innovation)的形成和扩散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同时也是区域间经济增长和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熊彼特(J.Schumpeter)最早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间断出现的现实生产手段的新组合”,包括新产品的引入(生产创新)、制造现有产品的技术变革(生产方法创新)、开辟新的市场或新的原材料来源以及引入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在有关创新研究的文献中,传信过程可以分为线性创新模式和非线性创新模式。线性创新模式表现为一项科学研究走向市场的发展过程。
非线性创新模式认为,传信不是官方的或个人的科学和研究机构发起的,而是由客户、技术应用者、供货商或合作方发起的,它表现为一个数次的反馈过程:重要的信息流从创新的后期阶段又反馈到早期阶段,这个过程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对于区域之间存在的创新差别,创新扩散理论认为,信息传播在创新扩散和吸收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扩散过程或者遵循相邻效应(波浪式扩散),或者是遵循城市等级自上而下进行。奥地利学者梅耶(G.Maier)和托特林(F.Todtling)提出了关于区域创新差别的一个构想框架。在该框架内,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和行为方式与它所处的经济环境要求和条件相联系。影响企业创新体系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包括:
(1)与企业创新行为相关的区域环境条件,涉及到研究与教育结构的状况,劳动力的技能以及同其他企业保持联系和协作的可能性,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系等;
(2)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结构特征;
(3)政府的区域公共政策,包括技术引进政策,鼓励创新政策等。内部因素主要是企业的组织和战略目标的特征,他们对企业创新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企业规模影响与创新相关的资源装备,也影响创新的持续性和创新项目的规摸。
区域内企业在相关功能方面的配备(研究与开发,企业计划和市场营销)和他们在生产上的共同作用,对生产创新和方法创新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中小企业来说,同大企业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可以较容易获得与创新相关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证明,他们在大企业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有关区域创新的研究表明,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管理者和雇员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区域创新差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只是基于技术竞争优势以外的东西来保持市场地位,那么它的创新意识必然下降。企业管理者惧怕风险,或者雇员在变化面前持拒绝态度,都会阻碍区域内的创新。

G. 累积循环因果论内容,及其怎样用来解释区域经济现象

区域优势,主要指地理位置具有投资或者其它 发展的先天性优势,比如靠海,交通便捷或者自然资源丰富等。 这个优势是相对于其它地方的。有别于区位优势。

H. 循环累积因果论的介绍

累积因果理论,又有叫循环累积因果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1957年提出的,后经卡尔多、迪克逊和瑟尔沃尔等人发展并具体化为模型。缪尔达尔等认为,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社会经济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这后一因素的变化,反过来又加强了前一个因素的那个变化,并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那个因素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发展趋势。

I. 区域经济学相互依赖理论模型或公式

建立区位模型进行模拟

J. 循环累积因果论的循环累积因果论的应用

区域经济能否得到协调发展,关键取决于两种效应孰强孰弱。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回流效应都要大于扩散效应,这是造成区域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缪尔达尔等认为,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有力干预。这一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解决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主要阐述了增长极对其自身和其他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增长极对其他地区发展的消极影响。缪尔达尔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利用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概念,阐释了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发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
缪尔达尔在批判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所采用的传统静态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发调节资源配置,从而使各地区的经济得到均衡发展,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事实上,长期信奉市场机制的发达国家也没有实现地区的均衡发展。因此缪尔达尔提出,应采用动态非均衡和结构主义分析方法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发展问题。缪尔达尔认为,市场力的作用一般倾向于增加而非减少地区间的不平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使得某些地区发展要快一些,而另一些地区发展则相对较慢,一旦某些地区由于初始优势而超前于别的地区获得发展,那么这种发展优势将保持下去。因此发展快的地区将发展得更快,发展慢的地区将发展得更慢,这就是循环累积因果原理。这一原理的作用就导致“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缪尔达尔用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解释了“地理上二元经济”的消除问题,他认为,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将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两种效应:一是回波效应,即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受收益差异的影响,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回波效应将导致地区间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二是由于回波效应的作用并不是无节制的,地区间发展差距的扩大也是有限度的,当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人口稠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资本过剩,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等原因,使其生产成本上升,外部经济效益逐渐变小,从而减弱了经济增长的势头。这时,发达地区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将变得不经济,资本、劳动力、技术就自然而然地向落后地区扩散,缪尔达尔把这一过程称之为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有助于落后地区的发展。同时缪尔达尔认为,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减速会使社会增加对不发达地区产品的需求,从而刺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导致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缩小。
在缪尔达尔之后,卡尔多又对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予以发展。卡尔多提出了效率工资概念,并用以解释循环累积效应的形成。卡尔多指出,各地区的效率工资,即货币工资与生产率的比值的大小,决定了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效率工资低的地区,经济增长率高;效率工资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率低。从理论上来讲,一国之内各地区的效率工资应该相同。但在繁荣地区,由于经济聚集引致规模报酬递增,生产率较高,降低了效率工资,因而经济增长率高。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又提高了生产率,进而又降低了效率工资,反过来,又使经济增长率提高。如此循环累积,繁荣地区将更加繁荣,落后地区更加落后。
当然,繁荣地区经济的过度繁荣,也会出现集聚不经济,即规模报酬递减。若繁荣地区的高生产率被高货币工资所抵消,当货币工资增长率高于生产率增长率时,繁荣地区的效率工资将得以提高,这样繁荣地区的增长率将下降,落后地区的增长率将相对提高,区域发展差距趋于缩小。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必须进行有效干预。这一理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阅读全文

与区域经济学循环累积因果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