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语作文,我最崇拜的经济学家
These days, people have seen much interesting reversal in the fortunes of what good and services are proced, how they are proced and how they are distributed globally. Whilst societies are much too concerned about price elasticity, recession and depression, the pillars who masterminded the entire economic system still dominate the center stage. Indeed, on the face of it, not only did they solve a problem that intrigued man for ages, but, more importantly, their theories literally opened the door to exploration of the proper allocation and use of available resources for the maximum satisfaction of human wants, otherwise known as economics.
I admire Adam Smith most, he advanced the idea of “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which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a party to proce a particular good at a lower absolute cost than the other. He proposed two requirements in his system: the market must be free from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competition must be in full range. He believed that procers, in order to earn profit, provide right goods and services as a consequence of market forces. Withou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he further argued, a laissez faire environment is possible where competition exists to cater for organized proction to suit the public. Hence, an increase in public well being is inevitable. He introced the basis of the free market economy – competition would benefit both the procers and consumers. He concluded that the greater the competition, the greater the procers’ profit. According to him, when there is competition, the prices of commodity tend to decrease which result to more demands and thus would mean more profit.
『贰』 经济学里的hold-up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一下 谢谢
hold up 是套牢的意思
Hold up Problem就是在日常生活经常碰到的问题。
比如你在一家公司上班,老板和你都知道你放弃这份工作就很难找到其他工作(比如特殊行业的垄断企业),那你就被holp住了,老板就可以随便欺负你-因为他比你有bargaining power。但如果你是一个在四大工作的很key很key的AIC,这项目没你根本不行(理论上不太可能),而这个项目fee很高,没这个项目经理都得扫地出门(更不可能),个么经理就被你holp住了。。
再比如一家企业是另外一家企业的当地唯一供应商,其他供应商都在地球另一边,而有很多企业需要原材料,个么这些公司都被这个供应商holp住了。作者之后谈到怎么解决这种holp,比如和供应商合并,钢铁厂和煤矿厂合并,这样holp就解决了,合并后就能形成更大效益(当然也要和合并成本做比较)
Holp Problem其实就是最原始的经济学供需理论的衍生。一个东西买的人多了就涨价,卖的人多了就跌价。审计再难做只要做的人多了老板就可以欺负你。。要不被holp,要么你就多找买家,make urself more desirable,要么你就增强自己的实力,使technique和你一样强的人变少。
In economics, the hold-up problem is a situation where two parties (such as a supplier and a manufacturer or the owner of capital and workers) may be able to work most efficiently by cooperating, but refrain from doing so e to concerns that they may give the other party increased bargaining power, and thereby rece their own profits.
For example, imagine a scenario where profit can be made if agents X and Y work together, so they form an agreement to do so. The hold-up problem occurs when X might not be willing to accept that agreement, even though the outcome would be Pareto efficient, because after X buys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Y would have bargaining power and might decide to demand a larger proportion of the profits than before. The source of Y's power lies in X's investment. Since X is now deeply invested in the project, but Y is not, X stands to lose money, should the deal not be completed, but Y has no such risk. Thus, Y has some bargaining power that did not exist before X's investment. In the extreme, Y could demand 100% of the profits, if X's only alternative is to lose the initial investment entirely.
One way to avoid the hold-up problem is for the firms to merge, a tactic known as vertical integration, or to enter vertical agreements, e.g. an agreement with a non-compete clause.
A hold-up problem inherent in binary software transactions has been proposed a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附一篇文章
“Hold-up”问题的动态治理
——一一种实验经济学的视角
摘要: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实验经济学分段融资产权要挟问题
Abstract:
Key words:Incomplete contracts , Experimental economics , Staged financing ,Property rights ,“Hold-up”problem
“Almost every economist would agree that actual contracts are or appear quite incomplete." (cf.Tirole Jean. ,1999 page 741)
“Each new stage of financing should therefore coincide with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n the venture , such as a new patent , the final creation of a proct , a clearer view of the marketability of a proct , etc .”(cf . Darwin V. Neher , 1999, page 269)
第一章: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介绍
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来考察分段投资(Staged investment)对“Hold-up”问题治理的可能性以及其实际效果。“Hold-up”问题的提出源于Williamson(1979,1985),以及Klein,Crawford,and Alchian(1978),故事展开如下:对于交易双方,为维系这个交易顺利进展,要求其中的一方在事前(Ex ante)作出了一个增进双方关系的专用性资产(Specific investmnet)投资,即一旦投入这个资产,那么这个投资是不可收回的,是沉没成本。事后(Ex post)双方将对交易条款进行谈判,而恰恰是这个条款将影响专用性资产投资方的收益,由于不可能详尽地罗列交易条款,或者无法完全预见到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情况(Every possible contingency),也就是交易成本学派所谓的存在交易成本,导致谈判所达成的契约是不完全的,这样的契约在法庭上是不可证实的(Not verifiable),因此不具有完备可执行性。这样的契约性状就会影响专用性资产者的投资激励,导致事前投资不足。
在Coase(1937)的论文中提出企业与市场的两分法,Alchian&Demsetz(1972)针对其提出了市场与企业都是契约的观点,并提出了如何有效治理“团生产”的问题,其中涉及到的一个经典思想,即“充分激励原则”:在团生产中,若要实现有效的激励,那么其中的任何一成员作出一边际投入,其事后必须获得此投入的全部边际收益。Holmstrom(1979,1980)同样表达了这一思想,并提出了“N+1”的激励悖论,因为在团生产中要实现充分激励,除非监督者(即“1”)不参与团生产事后收益的分配,否则“N+1”组成一团队将不满足整体预算约束平衡条件。
“Hold-up”问题的讨论也应该受这一古典思想的影响,由于资产是专用的,那么事后会产生可侵占性准租(appropiable quasi-rents),注意可侵占性一词,它的等价含义,即你一旦投入专用性资产,事后产生的准租相当于流入了Barzel (1997)所说的“公共域”(Public domain),只要对方存在机会主义,那么事后准租就会被侵占(对己方而言是“套牢”,对另一方而言是“要挟”,为了统一表述,我们翻译成“锁定”),也就是专用性资产的投资者不能独享事后的准租,也就是不满足“充分激励原则”,那么预期到这一点就会导致事前投资不足。但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上述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套牢或者要挟问题,而是投资不足问题,因为只有后者影响效率,前者只是在事后分配的时候产生问题,即投资收益被侵占,或者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私人掠夺”。当然两者关系还是十分紧密的,正因为存在私人掠夺,所以导致事前投资不足,但有时候即使存在私人掠夺,事前还是存在有效投资,这正是市场的力量,正是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贡献,所以把“锁定问题”与“事前投资不足问题”相分离,更关注“事前投资不足问题以及治理机制”,才是清晰分析问题的正道。
1、2 案例阐述与研究目的
“Hold-up”问题之所以产生,更明确地说,投资不足问题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专用性投资者无法保证自身在事后的谈判中享有一定的足够份额的投资回报。其实这种“Hold-up”问题在现实个人生活中,企业内外,政府活动,乃至民主国家的宪政起源上都广泛存在着,它们之间的不同只在程度与范围上的差距。
在一个家庭内部关于抚养小孩这个决策上,夫妻双方一般而言,总是妻子放弃工作而做全职妈妈,照顾幼小的宝宝,这就可被看作是作出了一项专用性资产投资,尽管这项投资能增进夫妻关系的价值,但也因此造成妻子由于收入的降低而导致谈判地位的弱化,丈夫可能依赖自己的高收入来增进自己的谈判能力,具体表现在家庭的“话事权”上,甚至表现在家庭暴力上,那么作为理性的妻子预见到丈夫的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就可能减少其在抚养宝宝方面的投入,可能并不完全放弃未产之前的高薪的工作。(cf. Oosterbeek et al , 2003)由于涉及到家庭内部的经济决策,又无法剔除夫妻双方的感情因素,有可能存在抚养孩子而提高妻子的谈判地位,所谓“母以子贵”,即使真的在抚养孩子问题上存在事前投资不足问题,但对于这样的事前投资不足的微观数据的采集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在这样困难的实证情况下,即使真存在家庭“Hold-up”问题,也会被经济学家所忽视。
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采购活动中,或者在政府的采购活动中,同样存在“Hold-up”问题,经典的案例莫过于“费雪车身”(中文版详见Masten , 1996;第8章)。在政府的采购管理中,都会意识到承包商那里存在机会主义行为,特别是“大宗买入”(Buying in)被看作是一个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明证,一旦发生“大宗买入”,虽然当下价格实惠,但由于购入成套大型设备,实施大型工程,政府就会做专用性资产投入,就会刺激后续“大宗买入”,从而被承包商所要挟。由于资产变得更加专用,更多可侵占性准租金产生时,契约的签订成本就会大大高于纵向一体化成本,因此企业间就可能更趋向于纵向一体化,至于政府的次级承包商将成为其一个部门,更趋向于国有化。但日本组装企业与零部件生产企业之间很好地解决了专用性投资问题。组装企业同时授权多个零部件企业进行零件的设计、加工与制造,并及时地将多个零部件企业各自设计生产产品的优缺点回馈给所有的零部件企业,鼓励他们之间的竞争,从而可以很好地激励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同时,零部件企业设计、生产的产品,对组装企业也是非常关键的,并且直接决定了组装企业的设计、生产周期,因此,组装企业也不好随便更换供货商(进一步,流行的商业规则也不允许他们随便更换供货商)。组装企业进行新产品的设计、生产,也需要投资专用性资产。因此,存在零部件企业对组装企业的“Hold-up”问题。在稳定的供应关系下,组装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多次谈判,很好的解决了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的问题。(加脚注)
中国当下创业时兴,在创业初期,具有潜在企业家气质的创业者碰到的普遍大难题是融资困难,尽管拥有相当不错的Idea,或者说拥有优质的“人力资本”,但无法同实物资本(Physical assets)相结合也是无济于事。创业融资困难,一方面的确是由于创业资本(Venture Capital)的收益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外部投资者与创业者信息高度不对称,导致产生相当高的监督成本,或者笼统地说是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外部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也普遍存在“Hold-up”问题:一旦外部投资者作出这样一个沉没投资,那么无法保证创业者作出一个可置信的承诺,使外部投资者除了收回投资还略有利润,外部投资者预见到这一后果就会事前投资不足,甚至对有些项目不作投资。(详见Debt contracts的讨论,Hart and Moore,1994)
资产专用性投资在现代生产制造中相当重要,这种投资能增进交易的增值,间接影响整体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正因为有了专用性资产,才产生了长期契约对短期契约(或者说现货市场,Spot market)的替代,进一步升级到纵向一体化。从传统的视角来看,资产专用性投资,或者说“Hold-up”问题,一般可看作是企业理论的立论基石,在经济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上面的案例来看,“Hold-up”问题不仅存在于现代生产制造部门,还存在与家庭内部,甚至国家层面,可解释国家掠夺与宪政起源(North and Weingast ,1989)。既然“Hold-up”问题如此普遍与重要,我们就应该探寻各种有效治理“Hold-up”问题的机制,从宏大方面而言,我们的研究能给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以指导,使中国的市场经济有效地运转起来;从微观方面而言,我们能够给数以千万计的创业者解决融资问题提供启示,使创业期的融资难问题能有效解决,实现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的有效结合。
本文接下来的部分组织如下:第二章,我们进行现有的文献综述,主要从治理“Hold-up”问题的理论与实验设计两方面出发,展示现有成果的精彩部分以及一些不足之处;第三章,整合各种“Hold-up”问题动态治理机制,提出一个简约的模型介绍与分析;第四章,对简约的“Hold-up”问题动态治理机制进行原创性的实验设计与验证,通过实验检验模型的合理部分与不足之处;最后部分是结语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 治理“Hold-up”问题的理论
A、组织补救(Organizational remedies)视角
续Coase之轨的学者认为,由于无法对事前专用性资产的投资者的投资额度和事后的准租金进行契约化,也就是说市场机制无法避免交易成本,那么治理结构的选择就是以最小化交易成本为目标,根据不同的交易带来的交易成本匹配不同的治理结构。一般而言,当市场或者讨价还价的成本较高时,有效地措施应该是组织补救,Klein et al(1978)和Williamson(1979)所提出的组织补救方式就是纵向一体化。既然纵向一体化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防止机会主义行为,但现实世界的企业规模并不全都趋向于超级庞大,而且中小企业越来越多。GHM理论,也叫产权视角(模型的清楚表述参见Grossman and Hart ,1986;Hart and Moore,1990),认为治理事前投资不足,通过将初始契约外的无法契约化的资产控制权配置给影响未来收入流较大的一方(即0/1分布),确保在次优条件下实现最大化总剩余的最佳所有权结构(加脚注,交易时序图)。GHM模型重要假设为:I,C(I,w),V(w)对契约双方来说是对称信息,但对第三方而言是不可证实的;交易双方都没有外部选择权,没有谈判成本、没有贴现,并且根据纳什谈判解以1 :1分享事后总剩余(在Hart and Moore,1990的论文中作了修改,以夏普利值分配),也就是说事后讨价还价的结果独立于事前沉没成本的投资。这些假设条件都有放松的余地,为以后的理论发展与实验设计提供了机会,事实上大量的行为、实验论文都基于假设的放松。
B、契约治理的视角
在一方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双方能就交易量达成一个契约,那么事前投资不足问题可能得到解决,也就是不需要组织补救方案。关于契约的治理,涉及到机制设计,主要有三个方向,一个是Mechanism design contracts ,代表论文是Rogerson(1992);一个是Specific performance contracts,主要体现为Aghion et al.(1994);一个是Option contracts,主要源于Noldeke & Schmidt(1995)。关于机制设计的学者认为,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契约来达致有效投资,至于这样的契约须满足如下条件:一方面契约能影响一方的外部选择支付(Status quo payoffs),另一方面在谈判阶段给予另一方以完全的谈判权力,使得其对事后剩余拥有剩余控制权(Resial rights)。(具体证明参见Che and Sakovics,2005)机制设计的论文从传统理性选择模型出发,设置状态满足参与约束、激励兼容约束等,而排除了行为因素,一般这些设计的复杂机制在现实中未必具有可操作性。
C、法律的视角
一个是法律干预的视角,主要对造成契约不完全因素的应对,因为契约的不完全有很重要的一个假设是:I,C(I,w),V(w)对契约双方来说是对称信息,但对第三方而言是不可证实的,那么法律强制干预一般主要集中在对可证实要件的硬性规定等;另一个就是赔偿视角,一般区别这类文献很明显,经常会在标题与摘要中出现“Nuisance suits ”,“Legal remedies”等字样,一种是期望损失赔偿(Expectative damages),一种是信任损失赔偿(Reliance damages),主要区别就是赔偿收益外,是否还要把沉没成本也考虑进去,这可以算作法经济学在“Holp”问题上的应用。
2、2治理“Hold-up”问题的实验设计
A、外部选择的考察
最初对“Hold-up”问题进行实验分析的源于Hackett(1993),他主要的目的是检验这样一种可证伪的假说(Testable hypothesis):事后讨价还价的分配结果独立于事前的沉没投资。一般而言,对于“Hold-up”问题,主要对事前投资不足诱因的探索,但Hackett(1993)另辟溪径,反奏琵琶,主要考察事前的专用性投资是否影响事后联合剩余的分配,以及如何影响事后联合剩余的分配。通过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拒绝了以上的假说,即事后剩余分配与事前沉没成本投资的无关性。然而,Hackett实验设置的弱点在于交易双方在事前都要进行沉没投资,跟公共产品提供实验类似,偏离了双方不对称投资的现实模拟,跟先前的理论模型假设背离。
Oosterbeek,et al.(2003)对Hackett(1993)的实验作了改进,设置了两个不同角色的参与者,一个是沉没成本投资者(以下简称S),一个是事后剩余分配者(以下简称B),事后的分配规则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即对B提出的Offer,S可选择接受与拒绝,一旦S选择拒绝,则谈判破裂,双方获得的支付为外部选择支付(Outside payoff)。在实验中,Oosterbeek等人设置了不同的外部选择支付,一般都偏向B的支付高于S的支付。当B的外部支付较低时,一般S会选择较大的投资,而B也会出较公平的Offer;但当B的外部支付越来越大,即使S选择较大的投资,B的Offer也不会趋向公平。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偏离了传统的理论预测,B的Offer会比预测的更慷慨,但这种慷慨经不住其外部选择的增大,也就是说,外部选择对“Hold-up”问题的治理是有影响的,但GHM模型却假设交易双方不存在外部选择,Oosterbeek,et al.(2003)的成果是在放松GHM模型的假设上所实现的。
B、分配机制的考察
对于事后剩余的分配机制一般有几种设置,一是可设置成双向拍卖(Doubleauction)机制:对于事后的总剩余,双方提交一个要求的数量,加总后若总数量超过总剩余,则谈判失败,外部选择为零,若不超过,则执行分配,实际上是个协调博弈;一是可设置成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bargaining)机制:对于事后总剩余,其中的非投资方为提出Offer者,若投资方接受Offer,则执行分配,若拒绝Offer,则谈判破裂;一是可设置成独裁博弈(Dictator game)机制:对于事后的剩余,其中的非投资方提出Offer,但投资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唯一的选择是接受。
Ellingsen, T. and Johannesson, M.(2004a,2004b)对前两种机制进行了实验设计与分析,一般博弈论预测的精练子博弈纳什均衡(SPNE)为:在第一阶段,投资方选择不投资;在第二阶段,非投资方提出要求自己得到接近总剩余的份额。即使对于事前存在交流,也就是“空谈博弈”(Cheap talk)的情况下,博弈论预测仍为上面的SPNE。Ellingsen, T. and Johannesson, M.(2004a,2004b)中设置了三组被试(Treatments):一是事前无交流,二是投资者事前发无成本信号,三是非投资方事前发无成本信号。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事前无交流组,事前投资较低,协调困难;而在两组存在事前交流的组中,事前投资相对上升,而且成功协调比例上升。他们的实验还显示,在投资方发信号组的协调成功率低于非投资方发信号组,一个可能的解释:可能投资方过分担心非投资方的非理性行为,也就是“将心比心”比较困难,今后跟进的实验可以在分离这种干扰上下工夫。至于协调博弈与最后通牒的不同设置,显示的不同结果主要在于:在存在事前交流组中,协调博弈设置组的投资比例高于最后通牒的设置组(80%同60%的区别),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协调博弈存在多重均衡解,可能更好地解决“Hold-up”问题。暂时未看到独裁博弈的设置,今后可以把独裁博弈设置也加进去与现有机制相比较。
C、信息因素的考察
就上面的实验而言,沉没成本、事后总剩余都是可观察信息,但现实情况可能未必如此,这类信息可能为私人信息,而且参与者的效用函数若是采用Fehr,et al.(1999)等人的设置,还得考虑,不公平厌恶系数ai和bi是否为私人信息。Ellingsen, T. and Johannesson, M. (2004c)就进行了这样的设置,只是将事后总剩余仍设置为公共信息,事后的分配机制为最后通牒,特别注意的一点,这里的事后分配是投资者提出Offer。如果依照理性模型预测,无论沉没成本是否为私人信息,都不影响同样的SPNE的产生。但考虑参与者的公平因素,结合Fehr等人的效用函数设置,那么上述信息成为私人信息,行为结果就不同了。一般低成本的投资者会攫取信息租金(Rent extraction)(关于契约理论或者激励理论的完整介绍参见Salanie, B. ,1997),实验显示很多低成本的沉没投资者一般伪装出较高的沉没成本,因此会倾向于提出更富侵略性的Offer,一般也能获得事后更大的剩余,但这种富有侵略性的低成本的投资者唯一的担心是交易对方的公平心态,因此也有一个对对方不公平厌恶系数ai会有一个大致的信念。不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偏离了“Hold-up”问题的主旨,使沉没成本成了一种类型,具体不是考察事前投资不足及其治理,而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参与者的公平上。不过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考察在公平因素干扰下的参与者的异质性,即参与者中,既存在强公平倾向的,又存在完全自私不考虑别人收益的,而且这种异质性偏好为私人信息,那么对于各种分配机制如何影响事前的投资,也就是说公平因素与异质性偏好的考虑对事前投资不足的治理有什么影响,这也可以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叁』 经济学中独角兽什么意思
1、独角兽概念诞生于美国,是风投界的专业术语。特指那些创办少于10年,且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科技公司。
2、其命名的意义特指,这些创业公司带来的价值、能量,就像神话传说里的独角兽一般稀有珍贵。
拓展内容:
独角兽为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它稀有而且高贵。美国著名Cowboy Venture投资人Aileen Lee在2013年将私募和公开市场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做出分类,并将这些公司称为“独角兽”。
然后这个词就迅速流行于硅谷,并且出现在《财富》封面上。所谓“独角兽公司”是指那些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Lee发明独角兽概念的时候,她描绘的是一个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情形。在2003到2013年间,就只有39家公司从6万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估值达到10亿美元+。
2017年12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0家,整体估值总计超3万亿;北京成为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占上榜企业总数45%,其次是上海、杭州和深圳。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公司估值占据前三。榜单结合资本市场独角兽定义筛选出外部融资且估值超十亿美金(70亿人民币)的优秀企业,数据截止日期为2017年11月30日。
『肆』 计量经济学里IV ils 2sls 分别是说什么估计方法
IV: 工具变量法
Instrumental Variables
ILS: 间接最小二乘法内
Indirect Least Squares
2SLS: 二阶段最容小二乘法
2 Stage Least Squares
『伍』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述 交易成本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CE) 交易成本经济学(TCE),是新制度经济学当中惟一在实证检验方面成功的领域。 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交易成本经济学是融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为一体的、新颖的边缘学科。 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他们认为,市场运行及资源配置有效与否,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交易的自由度大小,二是交易成本的高低。他们认为交易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按照威廉姆森的观点,科斯定理的核心是交易成本。由此,科斯定理可被定义为: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初始的合法的权利配置对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是无关的。这就是说,只要交易界区是清晰的,资源配置就能有效。根据这种定义来解释上述科斯所举的案例,他们认为,纠纷解决的结果如何取决于火车主和农场主的交易成本比较,如果火车主是一个人,而铁路沿线的农场主有很多个,那么农场主之间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便会远远高于火车主进行谈判的交易成本,这样纠纷就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外在性无解。相反只有在农场主个数减少,使得双方的交易成本相当时,才可能有效地解决纠纷,克服外在性。在这里,产权界区的明确,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体制的完善与政策的推行等等,都是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换言之,产权界区的明确等措施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基础,也是减少交易摩擦的润滑剂。基于这种认识,交易成本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向了企业组织理论。G.斯蒂格勒、张五常等产权理论研究者对科斯定理的解释与威廉姆森一致,都属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解释。[编辑本段]什么是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的显著特征是坚持交易是有成本的。这一特征使新制度经济学比其他经济学更为现实,因为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总是面临着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这就使人们不可能象新古典理论所设想的那样在无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决策。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近十几年来西方经济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概念之一。一.什么是交易(概念) 威廉姆森是这样定义交易的: A transaction occurs when a good or service is transferred across a technologically separable interface (技术上不同的界面). One stage of activity terminates and another begins.(1985.1) 根据这种理解,交易限于这样一些情形:资源在“交付”(delivery)这一物理意义被转让。这种交割可以发生在企业内,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市场之间。因此我们可以称为企业内部交易和外部交易,以及市场交易。这种交易主要是由分工造成的。 企业内部交易可以用亚当·斯密(1776)的制针例子来说明。在那里,制针需要许多步骤的工艺,每个工人只从事一部分工艺,他们相互合作。这种合作就是一种交易。 旧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康芒斯(1934,58)提出了另一个交易概念:他认为交易“are the alienation(让出) and acquisition(获取) between indivials of the rights of future ownership of physical things”. 可以看出,康芒斯的交易也涉及到资源的转让,但他的转让却是法律意义上的,是法定产权的转让。 法律意义上的和物理意义上的交易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但在分析交易成本时,我们发现,把这两种意义上的交易看成是反映了资源转让或经济交易的两种不同的类型。 在关于制度的经济分析中,关注的目标不只是经济交易,还包括一些其他的社会行动。因为这种社会行动是建立、维持或改变社会关系所必需的,因而很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交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易。这就是说,社会行动是形成和维持制度框架所必需的,而经济活动就发生在这样的制度框架内。这里涉及到正式和非正式规则以及实施机制。政治交易看起来特别重要,因为必须说明政客、官僚和利益集团之间的交易,并考虑这些集团对于行使公共权威而进行的讨价还价和计划。还要考虑的是官员们以司法行政形式行使的日常政治权力。 根据威廉姆森(1979,239)的看法,经济和政治交易都具有下列三个关键特征:一是不确定性;二是交易发生的频率;三是进行特定交易投资(transaction-specific investments)的程度。新古典经济学家早就认识到不确定性对交换的影响,但它没有注意到交易频率和特定交易投资的重要性。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的这三个方面都被看成是对经济行为有重要影响。二.交易成本的定义 狭义交易成本是为履行契约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在某种条件下,这种交易成本可以非常高,以至阻碍市场交易的实现。 广义交易成本是为谈判、履行合同和获得信息所需要运用的全部资源。威廉姆森在1985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中对交易成本作了更明确的规定,并将其区分为“事先的”和“事后的”两类。事先的交易成本是指“起草、谈判、保证落实某种协议的成本”。在签订契约关系时,交易关系的当事人都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困扰,因此需要事先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而在明确这些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过程中是要花费代价的,这种代价的大小与某种产权结构的事先清晰度有关。事后的交易成本是交易已经发生之后,它可以有许多形式: (1)当事人想退出某种契约关系所必须付出的费用。 (2)交易者发现事先确定的价格有误而需要改变原价格所必须付出的费用。 (3)交易当事人为政府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所付出的费用。 (4)为确保交易关系的长期化和连续性所必须付出的费用。 交易成本涉及到实际资源的消耗,也就是说进行上述社会交易(包括经济交易)都需要资源。因此,阿罗把交易成本定义为“经济体系运行的成本”(1969, 48)。但除了这种日常成本以外,交易成本还包括建立、维持或改变一个体系的基本制度框架的成本。因此,相对于正式制度来说,我们可以说,交易成本来自建立、维持和改变下列方面的成本: (1)法律意义上的制度(宪法和民法); (2)权利意义上的制度(如根据自愿协商的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具体索取权)。 此外,由于存在与基本的正规制度运行相联系的非正式活动,也会出现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典型例子是使用市场的成本和在企业内行使发号施令的权利的成本。其中前一种成本可称为市场交易成本(market transaction costs),而后一种成本可称为经理交易成本(managerial transaction costs)。此外,还要考虑的是运行和维持一个政府的制度框架而产生的成本,这种交易成本可称为政治交易成本(political transaction costs). 这三种交易成本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固定”交易成本,即建立制度安排所进行的特定投资;二是“可变”交易成本,即与交易数量有关的成本。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三种类型的交易成本。三.市场交易成本 关于市场交易成本,科斯在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说得很清楚: In order to carry out a market transa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iscover who it is that one wishes to deal with, to inform people that one wishes to deal with and to what terms, to conct negotiations leading up to a bargain, to draw up the contract, to undertake the inspection needed to make sure that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 are being observed, and so on.(1960,15) 市场交易成本主要由信息成本和讨价还价成本构成。信息成本显然是重要的,但讨价还价成本也不能低估。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全的,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没有一个决策者能够立即知道或自动地知道谁会买卖一种产品或以什么条件买卖。 一般来说,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也不会发生匿名交易。典型的情况是,潜在的交易对象必须相互搜寻对方。一旦这种有兴趣的交易者相互接触,他们就要了解更多东西。具体来说,包括交易对象是谁,他愿意且能够达成什么协议。因此,要通过协商来找到有效率的交易,并确立具体的交换条件。交易也可能需要法律保障。由于可能会出错,因而必须监督合约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需要通过法律行动来执行合约。使用市场的代价可以更具体地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准备合约的成本(狭义定义的搜寻和信息成本);二是确定合同的成本(讨价还价和决策的成本);三是监督和执行合同责任的成本。一、搜寻和信息成本 想在特定市场进行交易的个人必须搜寻适合的交易对象,搜寻过程不可避免地导致成本。这种成本之产生,是因为个人进行搜寻,直接需要支出,如广告费、访问潜在交易对象的费用等等。间接支出包括创设有组织的市场(如建立股票交易所、集市或周末市场等)等。此外还包括潜在交易对象之间交流信息的费用(如电话费、邮寄费等)、收集不同供应商关于同种商品价格的信息的费用,以及因检验和质量控制而产生的成本等。从理论上说,关于搜寻和信息成本的讨论属于信息经济学的范畴,但在这里,它也表现为一种交易成本。二、监督和执行成本 由监督按商定的时间交货,度量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等引起的成本。在这里,信息也起了重要作用。三、讨价还价和决策成本 这类成本主要与起草合约及交易双方对交易条件进行协商有关。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花费时间,还可能需要昂贵的法律工具。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无效率的结果。随着情况的不同,合约的繁简程度及协商的难度不同。决策成本包括收集信息的成本,支付顾问费和在集团内形成一致意见的成本等。四.经理交易成本 经理交易成本涉及到在企业和雇员之间执行劳动合同的问题。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假定雇佣合同已经存在,因而现在是如何实施的问题。经理成本交易包括: 1、设立、维持或改变组织设计的成本。这种成本的范围相当广泛,如人事管理成本,信息技术投资成本,防止接管和公共关系,以及院外活动成本。这些是典型的固定交易成本。 2、运营一个组织的成本,主要是信息成本(如决策成本、监督命令的执行成本、度量工人的劳动业绩成本、代理成本和信息管理成本等),与产品和服务在不同界面物质转让有关的成本(如企业内部的运输成本等)。这一项是可变交易成本。 经理交易成本有一些进入了会计帐户,这些成本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五.政治交易成本 市场交易和经理交易都发生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这种政治背景的形成和公共物品的供给,都是有成本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政治交易成本就是通过集体行动来供给公共物品的成本。它类似于一个企业内的经理交易成本。政治交易成本的具体内容如下: 1、设立、维持和改变一个体系的正式与非正式政治组织的成本,包括与建立法律制度、行政框架、军队、教育体制和司法等等有关的成本。此外,还包括与政党和压力集团有关的成本。实际上,所有这些成本都不是微不足道的。 2、营运一个国家的成本。这就是为了维护主权而发生的日常开支,如立法、国防、司法行政、运输和教育等支出。就象在私人部门一样,这些政府活动也有搜寻和信息成本,决策成本,发布命令成本和监督与执行官员遵守原则的成本。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经理交易成本和政治交易成本都可以看成是代理成本。[编辑本段]交易成本的性质和来源概述 交易成本是用来描述达成和履行合同协议的阻碍的术语。这一成本被认为是“经济系统运作的成本”(阿罗,1969:60),与讨价还价、签订契约和监督契约履行等等活动有关,这些活动都不是直接的生产性活动,而是在交易者之间协调活动的时候产生的行为。 交易成本的存在源于人类两大天性(威廉姆森,1975,1985):第一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指的是尽管个体期望以理性的方式行动,但是他们的知识、预见、技能和时间等都是有限的,这一切都阻碍了个体完全理性的行动(赫伯特·西蒙(Herbent Simon),1957,1961)。由于有限理性的存在,个体不能瞬间解决复杂问题,也无法预知未来所有可能发生的事;对于他们所预见到的突发事件(contingency),他们也不能总是计划周详并有效的做出恰当的反应。此外,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一局限性,所以不存在能够为交易者提供上诉帮助的、准确而且廉价的解决协议纠纷的全知全能的第三方。第二方面 第二个方面,因为至少部分个体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威廉姆森,1975,1979),交易的潜在收益有可能无法实现。尽管合作提高了从交易中得到的价值,所有交易都蕴藏潜在的冲突:每一交易者都希望从交易中攫取尽可能大的利益份额。机会主义(Opportunism)指交易者背信弃义、合同欺诈、逃避责任、规避法律、钻空子的意愿,或者其他各种为了尽可能榨取更大份额的交易产生的租金而利用交易对手弱点的意愿和行为。(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不道德,但是有限理性决定了很难区分诚实可靠的和厚颜无耻的行为,这使得对机会主义行为保持警惕成为谨慎的做法。 机会主义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1)对联合剩余最大化行为的偏离,这将导致现有合同条款下交易收益的事实上的再分配。(2)从一开始就指望榨取更有利的合同条款或者强迫重新谈判以便合乎法律地修改以前商定的条款(克莱因,1992和马斯腾,1988)。第一种 第一种机会主义是一种对合同包含的价格信号的反应,经济学家通常称之为道德风险。卸责、偷工减料、以某种不易发觉或不易诉讼的方式降低质量或者在合同中事先没有指定或者没有界定清楚的地方做手脚等等,都是此类行为的例子。逃避责任的人的这种做法是一种对联合剩余最大化的偏离,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是寻求改变现有合同上的明确无误的条款,而是设法利用现有合同具体条款的漏洞以及执行中的失误。犯规者的理想境界是他的机会主义行为不被法庭和交易伙伴发现。第二种 第二种机会主义包括各类敲竹杠(hold up)的行为,涉及旨在订立新条款而不是依照现存协议行事的各种做法。第二类的机会主义行为不限于直接使交易者受益的行为,还包括为单方面行动提供更多资源的可能性,机会主义者的单方面行动会增加交易伙伴成本而有机会得到对方的让步。在契约酝酿形成阶段,机会主义行为的例子有杀价(haggling)和罢工(strkes)。在契约执行过程中,机会主义者可能会采取种种行为,如因为微不足道的偏差而控诉对方,虚伪地声称自己不满意,“合法的消极怠工”(working to rule),或者隐瞒相关信息以让对方违规等等[5]。因为这些伎俩通常既会给被施加者带来损失,也同样会给施加者带来损失,所以只会在以下场合应用才有利可图,即这些行为能够使现状如此之差以至于交易伙伴认为在重新谈判中让步并不比坚持原有条款更加烦琐。 机会主义行为的代价是高昂的,其原因有2个,一方面,敲交易对手的竹杠――加上对手反击的努力――是直接消耗资源的,另一方面,交易者没有达成协议或者没有采取应有的行动,会使有利可图的交易机会不能实现。问题是限制机会主义的努力,无论是事前精心设计更缜密的合同条款以保护自身利益,还是事后辅以更多的监督和检查,都不可避免的对有限理性提出了额外的苛求。结果,在选择和设计组织安排的时候,交易者面临“有限理性困境”和“机会主义威胁”两者之间的持久冲突(威廉姆森,1985)。[编辑本段]交易成本存在的原因 上面的分析实际上已提到了交易成本存在的原因,这里根据威廉姆森的概括,再集中进行一下讨论。威廉姆森的概括虽然是针对狭义交易成本的,但也可以推广到广义交易成本。至于为什么会存在交易成本,威廉姆森概括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与交易有关的人的因素,另一个是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1.关于人的因素 进行交易的个人都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ly rational)和机会主义的(opportunistic)。有限理性是指个人在交易过程中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意外因素(contigencies),这将增加事前起草合约的成本,同时也将增加事后解决意外情况的成本。所谓机会主义是指个人可能违反一切合约,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中国俗语有一句话,说有些人就象墙头草,遇风两边倒,这是形容政治上的机会主义。还有“食言而肥”是诅咒那些背信弃义的人。“坐上观虎斗”,谁赢了投靠谁,都比较形象地概括了机会主义的特征。这些机会主义的行为使交易成本增加,因为人们在进行交易时不得不考虑如何防止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由此需要一些资源的支出。如保险和公证就是这样的一些预防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机会主义行为与简单的自利是不同的,一个完全诚实的人可能从来不会违约,也不会投机取巧,但他仍然努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一个人出售一辆旧车,诚实的人也想卖一个好价钱,但他绝对不会向买主隐瞒有汽车质量方面的信息,但机会主义者却会隐瞒这种信息。以前有句话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说明诚实的人如何自利,但却不是机会主义的。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结合起来,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增加。2.关于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 除了人的因素以外,还有三个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也导致了交易成本。一是资产的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二是不确定性的程度(extent of uncertainty);三是交易的频率(frequency)。所谓资产的专用性是指一种资产一旦形成,就只有一种用途,而不能转作他用。比如,一个企业生产汽车发动机,一个企业组装汽车。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将发动机卖给组装汽车的企业。在竞争条件下,这两个企业在投产之前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但如果生产发动机的企业除了将发动机卖给组装汽车的企业以外,没有其他市场,则一旦生产发动机的企业投产,他的资产就具有了一种专用性。如果组装汽车的企业还有其他的发动机供应来源,则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就严重依赖于组装汽车的企业。结果,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在交易中就处于不利地位。但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可能会估计到这种情况,所以事先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这种预防措施就成为一种交易成本。假如这种交易成本足够大,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就不会投资生产发动机。如此一来,在没有其他供货来源的情况下,组装厂就只有自己生产发动机了。于是,两个企业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而成为一个企业。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有些条件下上下游企业会一体化。 所谓不确定性的程度是与有限理性联系在一起的。不确定性的范围是广泛的,既包括可以预期到的意外事件,但进行预期并在合约中提出解决办法是有成本的;也包括一方具有信息,另一方缺乏的信息的那种不确定性。 所谓交易的频率是指交易发生的次数。如果交易双方经常进行交易,那么,双方就会想办法建立一个治理结构,降低交易成本;但若交易是很少发生的,那么,就不容易建立这样的治理结构,其交易的成本就要高得多。如房地产的交易成本就比日常用品的交易成本要高得多。
『陆』 经济学里的hold-up什么意思 能不能 举例说明一下 急 高手请指点
“Hold-up”问题的动抄态治理——一一种实验经济学的视角
参考全文:http://space.cenet.org.cn/user1/164/archives/2006/4352.html
『柒』 翻译一篇经济学相关文章(二)
2. 模型规范随机边境生产职能广泛地使用分析技术效率在过去二十年。 原始的模型、Lovell 和Schmidt (1977) 并且Meeusen 和van den Broeck (1977) 被修改了和被扩大了在numberofways 。 offirm-specificvariables 。Themodelcanbeestimatedbyatwo-stagetechniquewherethe 随机边境首先被获得并且被预言的效率然后退步在牢固具体可变物。但是,一个同时估计做法有提供一致的好处和高效率的估计。Battese 和Coelli (1993 年,1995) 提出了这样模型根据盘区数据。被指定生产职能,注意现在被转动对因素影响technicalefficiency 。不幸地, eproction 作用。在最经验主义的研究中、常规输入譬如劳资或他们的等值通常包括在生产职能,以其它可变物是 。AccordingtoBatteseandCoelli(1993) ,somevariables 也许甚而出现在两个作用。在种植业,技术效率可能由大范围因素影响。这些mayinclude: A. 生物factors..these 与种类属性,相互连续影响有关在庄稼之中根据密集的庄稼系统,土壤特征,并且重音gen- erated 由自然灾害在庄稼期间成长。某种程度上,生产商是能tocontrol 或影响thesefactors viamanagement 决定。B. Humanresources.. managerialactivities 。 训练,orlearning 由做, 。C. 社会经济conditions..these 包括经济发展、政策框架和协会设置的状况。在中国,政
try to make you spacing better, and make it easier for people to translate!
2. 专用模型
随机边境作物函数已经在过去二十年里被广泛地应用于科技有效性的分析上。Aigner, Lovell和Schmidt(1977)及van den Broeck(1977)双方的原始模型完全可以相互替代,并且已经由它们演化出大量更多的研究方法。其中一个分支就是用于描述企业有效性的外在函数—专用变量。模型参数可以用双战策技巧来估计,即是说,先得出随机边界,再由企业专用变量回归得出预期效率。不过,一种同步估计过程在提供常数和有效估计量上更占优势。Battese和Coelli(1993,1995)根据平面数据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模型。
在指定产品函数之后,我们接下来就要关注影响科技有效性的因素了。不巧的是,(这里有一句没有空格的句子看不懂)。在大部分经验研究里,产品函数都包括有常规自变量,如劳动力,资本或者和它们相差不多的变量,再加进一些只包含在效率函数当中的其它相应变量。Battese和Coelli(1993)指出,有些变量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函数中。
作物产品,科持有效性有可能被极大范围的因素所影响。可能包括:
A. 生物因素----这些与变量属性有关,在强烈的作物体系中作物间的相互连续的影响,土壤特征,以及作物生长中自然灾害的巨大压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耕种者通过适当的方法决策能够控制或影响这些有影响的因素。
B. 人力资源----(还是看不懂的句子。。。)
C. 社会经济情形----包括经济发展地位,政策构架和制度的制定。在中国,农业部分在各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政府干涉情形。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区域性的关于食品政策上的改革,尤其是地方谷物市场情形及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占有很大的决定性影响力量。特别地,土地使用期限是影响科技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决定性因素。
基于数据的局限性,并不是上面提及的所有因素都能够引入分析模型。此外,Lovell和Schmidt(1980, 第23页)争论到有效性还和农业管理实施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还需要考虑是否把下面的的变量包括进函数:受过良好教育的户主将有可能更能够有效的利用现有的。
『捌』 在哪些正规网站可以阅读到关于文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研究科的日本院士发表的的研究论文
写在前面:此篇是给正在选择合适的导师/选方向的同学的自助教程(长文)。即便在同一个学系里,不同老师的研究方向也是有差异的。研究内容对于申请教授、写研究计划书非常重要。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找到论文名的方法(研究室&研究者总览网站),这是前提。→日本留学怎么看入学条件、选导师和专业
首先说明,不是所有文章都可以看到全文的。像国内的万方维普一样,买了数据库才能看。因此珍惜能免费看到全文的论文吧。
除了直接图书馆借,如何在网上看到全文呢?方法有五个,依次按重要性来排:cinii&j-stage、yahoo、大学附属图书馆、大学院/研究科网站、学会官网、政府部门官网。
一、CiNii(读サイニイ)和jstage
把它俩放到一起是因为功能类似而且两者是相关的。但我推荐首选CINII,因为jstage网站有点慢,而且Jstage里有的条目CINII也会有。
假如我想知道日本各都道府县的病床利用率,可以在“医疗”类别里找。
结尾:找资料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当然还有其他网站我没有提到的,满足需要就可以,不一定按照我的步骤来。个人建议找文献从CINII开始,没有再YAHOO或者试其他办法。根据大家的反馈可能更新。
无利益相关:不是中介,正在申请十月研究生。讨厌伸手党,又想帮助一些完全迷茫的人。无法回答的就不回复。希望大家留学之路顺利。
『玖』 帮忙翻译成中文
国务院领导要求潜在地富有油的新疆的更宽的探险做区域country's 战略石油并且气体根据。在到新疆Uygur 自治区的一次最近参观期间, 曾・Peiyan 副总理说的努力将集中于Tarim 、Junggar, 和Turpan Hami 盆地。曾并且说的石油公司和当地政府应该调查价格改革在能源部门, 征收燃料税和在资源税的增量。 水池, 等效在大小与法国和不列颠, 坐在China's 总石油的百分之30 和它的天然气储备的百分之34 。但超过区域的百分之80 依然是未利用。 "Exploration 在新疆仍然是在一个胚胎阶段, " 在星期天前述曾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会议上在Tarim 。 "We 应该努力发现大石油燃气油田, 和做新疆country's 战略石油和气体base." 曾参观了主要石油燃气油田在塔里木盆地上半周在完成俄国、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和卡塔尔- 所有主要石油生产者游览以后。 新疆去年抽了22 百万吨油, 或nation's 共计的百分之12 。 当前China's 第三大产石油的区域, 新疆计划对更多比加倍它的石油生产对50 百万吨在2010年以前。 目标, 如果体会, 将安置新疆在大庆之前在东北部作为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在中国。 北京也看见新疆作为对泵浦在进口的原油从中央亚洲国家的边境岗位。 中国和卡扎克斯坦修造1,200 公里跨越边界输油管年年带来10 百万吨原油从卡扎克斯坦给新疆。 管道被预计变得可使用在年底之前并且计划是到位在将来加倍它的容量对20 百万吨。 石油和气体事务的发展将帮助驾驶地方经济并且创造工作, 稳定成千上万大约十二少数族裔的人居住的区域, 北京希望。 但专家警告油开发的远景在这个区域依然是不定, 给它复杂的地理。并且生产成本比东部倾向于高级如同石油公司必须操练更深在沙漠。 "It 是高度危险探索为石油和气体在新疆, " 一位退伍军人工程师说与中国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ountry's 最大的石油生产者。 "More 重要, 新疆是离主要石油市场很远的地方在东海岸。高运输费用主要将腐蚀石油公司, " 利润率; 没有想命名昨天说在北京的工程师。
『拾』 海尔转型涉及到的经济学观点
转型(Transformation)一定是跟变革来 (Change) 联系在自一起的,相较而言,前者更为彻底。一个企业的转型往往包括八个方面,从战略到组织、人、产品、流程、绩效与激励、文化,甚至资源,都跟以前发生了变化。如果是组织变革的话,可能只是某一个方面,比如只是人力资源,或只是战略。但是转型一定是比较全面的,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都随之发生变化,而不只是单一方面的变革。
企业转型,战略先行。战略变了,企业的使命、文化都会随之改变。转型中的海尔正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海尔战略转型,其使命、文化、组织形态、员工,直至资源都发生了变化。以使命和文化为例,今天海尔的使命是“我的生活智慧,你的智慧生活”,这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海尔的“双创”文化,30多年来能够不断引领海尔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