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萨缪尔森经济学性关系

萨缪尔森经济学性关系

发布时间:2021-02-17 09:42:59

㈠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问题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合订本,内容完全一样!但版是价格比权买一本《微观..》加一本《宏观..》要便宜。你看完经济学就知道出版社为什么要这样出版了!这样做出版社能获得怎样的利益。
我买的是第十八合订本,前面是微观部分,后面是宏观部分!

㈡ 为什么说萨缪尔森实现了经济学历史上的第三次大综合

西方经济学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发生在1848年,以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内学原理》的出版为标志容
西方经济学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发生在1890年,以阿弗里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萨缪尔森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综合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48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大综合。萨缪尔森认为,稀缺与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双重主题,“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也就是说,经济学研究的是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的学问。在此基础上,萨缪尔森将不同社会制度的基本经济问题归结为: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㈢ 曼昆《经济学原理》与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区别

1、主要特点: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看上去更加行文简单、说理浅显,即便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也可以阅读;

但萨氏《经济学》全书结构宏伟,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可谓在经济学中蕴涵着哲学气息,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的认识框架。

(3)萨缪尔森经济学性关系扩展阅读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对经济学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论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看到他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济学,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到经济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创见。

这部著作在内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谓匠心独具,他在每一章的开头加上历代名人的警句,言简意赅地概括全章的主题,使读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论书,而是在读一部有文学色彩的史书。

2、萨氏《经济学》全书总共34章,前23章是微观部分,后11章是宏观部分,该书第一章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以此作为全书的中心。在全书中,曼昆尽可能地经常回到应用与政策方面的问题上,大多数的章节也包括了如何应用经济学原理的案例研究。

㈣ 曼昆经济学原理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什么大的区别和联系!!!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最简单通俗。萨氏的《经济学》已有十八版,绝对经典,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以及他的学生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则在当今中国影响最大。
之所以影响大,三本书的原因却又不尽相同。曼昆的作品显然是得益于新闻媒体的推广——哈佛高才生、年轻有为、140万美元的出版费创下经济学教材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到斯蒂格利茨2001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的《经济学》才得以迅速传播。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能够18次再版,则完全是靠它内容的绝对经典。正如1948年时任《财富》杂志编辑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为第一版所作的书评中所写的:“下一代人将跟随萨缪尔森来学习经济学。”
在我上大学之初,正值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4版在中国风靡。不过,我所在的学校推销自己的院编教材给学生们用,结果,学生们尽管不懂经济究竟为何物,但还是对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受教这本经典《经济学》而愤愤不平。后来,为了弥补这种“制度上的落后”,许多人都私下里买了这本经典教材,熟读之后才发现经典与糟粕之间到底有多大的横沟。记得毕业收拾行囊时,我看到一位仁兄把萨氏的著作小心翼翼地收到包里,而那本院编教材却可怜地躺在收废纸老头的板车上“暴尸街头”。
作为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是萨缪尔森的首创。萨缪尔森是在其教科书中首先以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与财政政策为重点,配合以传统的价值与分配理论而取得成功的第一人,这种结构现已成为各家编写经济学教科书的标准模式。
这本书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它强调内容的深入浅出。萨缪尔森在该书第一版序言开头的一句话中指出,“本书主要是为那些把经济学作为综合教育一部分的读者写的。”萨缪尔森虽然是一位著名的数理经济学家,但为了使未接触过经济学的读者易于理解吸收这本教科书的内容,他不使用数学模型。
当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看上去更加行文简单、说理浅显,极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但萨氏《经济学》全书结构宏伟,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可谓在经济学中蕴涵着哲学气息。读完此书,读者可以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的认识框架。而且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
尽管如此,随着时代的变迁,萨缪尔森的教科书还是暴露了它的局限性,也遭致了许多的批评。萨缪尔森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理论内容需要及时修正。例如第13版发行时,萨缪尔森深感美国储蓄率已经过低,开始提请人们关注储蓄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存有密切的关系。时至今日,我们也看到了这本经典经济学著作在以几乎每3年一版方式来保持它的新鲜性。
不过,即使时事无常,萨缪尔森也极其强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他认为,“支持整个经济学的还是一些基本概念”,如稀缺、效率、贸易收益和比较优势原则,决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自身的重要,因为那就是所谓的经典。

㈤ 萨缪尔森 的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是什么关系,都是第18版,内容一样吗

经济学就包含了宏观与微观了啦,不需要另外购买~

㈥ 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㈦ 用萨缪尔森经济学解释一个中国经济的现象

关于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萨缪尔森说道:“几乎在不知不觉中,纯粹的资本主义已经逐渐演变成保持公私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控制权的混合经济。”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实行改革,引进私有经济的活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因此,如今的社会主义也已经成为一种混合经济,与西方混合经济不同的是公有经济成分比重更大,而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则已基本一致。因此,萨缪尔森《经济学》中介绍的原理和方法,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网络全书,其中有对单纯追求GDP的批判,提出了循环经济和用经济净福利指标(NEW)来代替GDP指标的思想,很有前瞻性(距今已有30多年);书中对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能源危机、贫富分化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投机问题等当今的热点问题都有重要论述。对于我国当前所说的绿色GDP,科学发展观都是很有统一性的一面。

㈧ 你知道囚徒困境模型吗请查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说明:1囚徒困境与规则(即制度的)起源的关系。

“囚徒困境”模型新解
摘要:文章突破“囚徒困境”模型原有
规定条件,根据社会实际解析了“囚徒困
境”的许多变数,指出“囚徒困境”原有
模型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将会产生不同结
果,因此需要采取不同办法完善制度规范
运行。
关键词:囚徒困境 制度性缺陷 制度
性启示
一、“囚徒困境”的基本原型
原始模型基本条件:说是有一富翁在
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察在侦破中抓到
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
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
认曾杀过人,辩称他们只是顺手牵羊偷了
点儿东西。于是警察将两人隔离,分别关
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
制度规定1 :警察告诉他们:
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5 年。
如果两人都抵赖,因证据不足各判刑
1年。
结果:两人都选择抵赖,各判刑1 年。
原因:坦白与抵赖的结果非常明显,
选择抵赖对二人都有利,属于最佳选择。
制度规定2 :警察告诉他们:
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5 年。
如果两人都抵赖,因证据不足各判刑
1年。
如果其中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则坦白
者将从宽处理予以释放,抵赖者将被从严
处理判刑10年。
结果:两人都选择坦白,各判刑5 年。
原因:对于每个嫌犯而言,选择坦白
是最优决策。因为如果自己选择抵赖,而
另一人选择坦白则被释放,而自己则要被
判刑10年,显然选择抵赖是下策。
其实这个困境模型的设计想方设法让
两名囚徒主动坦白,减少了警察的许多破
案调查之苦,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如此
简单。
二、“囚徒困境”的众多变数
由于警察只抓到了二人偷盗的证据,
而没有抓到杀人的证据,若要抓到杀人证
据,更为费时费力,于是设定规则,制造
矛盾与冲突,让二人“狗咬狗”,警察从中
坐收渔翁之利。这是警察以规则与囚徒进
行的心智较量,诱发供词。这说明警察也
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也是一个具有独立思
维和个人私念的理性经济人,也要从有利
于自己的角度采取相应对策。
其实在囚徒困境模型中,两名囚徒更
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人,可能是有着许多
复杂关系的合伙人,于是在囚徒困境模型
中会有许多变数。从给定的模型中可以明
显看出,两名囚徒之间是竞争对手,而警
察更是不可忽视的对手,他手中掌握着制
定规则执行规则的生杀大权,因此,每个
囚徒在研究自己的对手时,都不会轻易放
过对警察采取相应对策,一方面投其所
好,积极公关,想办法使警察在权力范围内
对自己采取不同政策,使自己能够在“双轨
制”条件下获得好处溜之大吉。于是原有模
型可能在许多情况下出现缺陷而失灵。
(一)原有模型在亲情关系下可能
失灵
如果两名囚徒是父子两人,每个人都
具有牺牲自己宽容亲人的精神,于是都选
择抵赖,都希望另一名亲人在自己抵赖的
基础上主动坦白而出狱。于是该案件原有
的制度性规定过不了亲情关,警察在这里
得不到什么新的证据。
(二)原有模型在金钱关系下可能
失灵
如果两名囚徒均为富人,有能力动用
许多金钱足以达到收买警察的货币数量,
于是,警察在接受贿赂后,就比较轻松地
为两名囚徒传递信息,同流合污,串通一
气,则案情发展就会是二人同时选择抵
赖,从而双方均可从轻判刑1 年,逃脱了
应有处罚。这种结果对两名囚徒有利,对
社会可能不利,并且很可能使这两名囚徒
感到犯罪就可以这样简单地出狱,而继续
犯罪危害社会,成为惯犯。
如果两名囚徒中有一人是富人一人是
穷人。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富人收买穷
人,给穷人以足够的金钱让其选择抵赖,
穷人可能感到自己即使出狱也挣不到这么
多金钱,还不如接受富人给的金钱,甘愿
服刑10年。一种情况是富人即收买警察又
收买穷人,一方面让警察传递虚假信息,
告知穷人,两人都选择抵赖,以便获得最
少刑期。暗地里富人却是选择坦白争取早
日出狱,让穷人在牢里住10年。
(三)原有模型在男女私情关系下
可能失灵
如果两名囚徒是夫妻而且同床异梦,
则二人也都会选择坦白,都想使自己有机
会早日出狱另觅新欢,同时也防备他人早
日出狱另觅新欢。
如果夫妻二人有着同生共死的关系,
则二人的选择则可能是按照事先约定攻守
同盟,或共同选择抵赖,或共同选择坦白。
这就是两种均衡对策。
如果两名囚徒均为美女,并且不择手
段地利用美色诱惑男性警察,其诱惑足以
使警察为之出力。在这种情况下,警察很
可能采取通风报信的办法,让她们攻守同
盟,选择抵赖,逃脱罪责,重罪轻罚。
如果两名囚徒中有一名是美女囚徒,
且有足够手段诱惑男性警察,在这种情况
下,警察很可能采取各种办法促使男性囚
徒选择抵赖,而让女性囚徒选择坦白。或
者采取各种办法促使两人都选择抵赖,尽
早出狱。
(四)原有模型在官官相护关系下
可能失灵
如果两名囚犯都有一定背景,表面看
是两人犯罪,其实两人后面都有人在支
使,尽管两人都有心选择坦白,但是其后
面的隐避者却始终在后面较劲,一方面要
求他们不能坦白,必须采取抵赖的态度。
另一方面又极力地找人说情并且贿赂警
察,串通一气抵赖到底,以免拔出萝卜带
出泥。在这种情况下,两名囚徒和警察可
能都倾向于抵赖,大家都得好处。
(五)原有模型在警察管理体制下
可能失灵
如果警察的职务聘用年限以两名囚徒
关押的最长年限为限,任务完成后立即解
聘。警察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三人中最
有权力又有能力还有条件,从有利于自己
的众多方案中进行个人的理性选择,两名
囚徒只能在警察的忽悠下做出相应决策。
警察在这种制度性规定下的最优选择
是想方设法促使两名囚徒中有一人抵赖,
一人坦白。于是一方面想办法抓一个倒霉
蛋,从而达到尽量延长刑期以便延长聘用
年限的目的,否则要下岗放假缺少生活来
源;另一方面又想办法讨好另一个囚徒,
让他采取坦白策略,并从中获得好处。最
终是警察即得到了工作又得到了贿赂,坦
白者拿出一些贿赂而获得释放,只有抗拒
者一人吃亏。
三、“囚徒困境”的深层启示
上述分析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重要启
示:
启示1 :一项制度性政策性安排要发
生效力,必须构成纳什均衡,使其在个人
理性对策下做出比较明确的选择。否则,
这种制度性安排在上有政策下有多种对策
的情况下,很难达到预想效果。只有严格纪
律,决不允许随意变通,才可做到令行禁
止。
启示2:一般的制度性政策性规定,在
经过亲情、金钱、美人和说情等多道关口
以后,要打很多折扣,很难取得应有效果。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回避制度、反贿赂
制度、反腐败制度,反“跑部钱进”制度,
加大监督力度,严格依法行政,阳光行政。
启示3 :任何制度性政策性规定都不
是万能的,一般情况下都有缺陷,需要多
种制度相互补充,以免产生漏洞。例如在
发展经济中实施绩效挂钩,对于完全竞争
性行业确实有效,而对于垄断性行业若单
纯实施绩效挂钩分配政策,则是难以奏效
的,而且会带来严重不公。因为,垄断行
业与市场规律相悖,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
之下以至于指令之下有序运行,并要在缴
纳垄断利润基础上获得与社会平均工资水
平大致相当的工资收入,决不可凭借绩效
挂钩而过度侵蚀本应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
垄断利润与正常利润。
启示4 :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义务
教育等社会事业不能“靠山吃山”自筹经
费或收费提成,必须由财政提供经费保
证。否则,公正执法及公共产品的提供将
大打折扣,凭借权力大搞非规范性收入于
国于民都不利。

阅读全文

与萨缪尔森经济学性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