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级 经济法 什么情况计入进项税额转出
增值税计入进抄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我国增值税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度,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纳税人已经抵扣的进项税额必须转出。目前进项税额的转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纳税人购进的货物及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
(2)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或集体福利与个人消费等。
这两种情况已抵扣的进项税额之所以要转出,是因为原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不能产生增值税销项税额,已抵扣的进项税额失去了抵扣的来源。
(3)其他需要转出进项税额的情况有,商业企业收到供货企业的平销返利,出口企业按“免、抵、退”办法计算应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等。
❷ 有没有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中关于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总结呢
初级考试有这两个税种!
❸ 经济法基础,求增值税,进项税,消费税
增值税以商品或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计税。
实际应用中,增值额难以精专确计算。国属际上通用做法是,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税率计算出销售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
消费税跟增值税一样属于流转税,但是消费税以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即在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目的是为了调整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
❹ 中级会计经济法 这个成本为什么要减去增值税,发票价款不是不含税的
这个问题这么理解,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农产品收购可以根据农产品的买价与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问题中的草莓的收购总价(买价)是100万元,可计算抵扣进项税额是:100×13%=13万元,现在不考虑运费成本,因为允许抵扣进项税额是13万元,而纳税人收购草莓总价是100万元,如果不减去允许计算抵扣的进项税额,计入草莓的账面成本是100万元,再加上允许计算抵扣的进项税额13万元,共计是113万元,而纳税人实际只支付收购总价100万元,多出了13万元。
❺ 税务师税法一增值税和中级的增值税考题有什么区别
区别非常大
一,教材篇幅的区别
中级《经济法》教材增值税章节,共六小内节,40页内容
税务师《税法容一》教材,共13小节,130页内容
二,内容深度的区别
中级中的增值税在整个考试中不算重点,只是辅助知识点,当然还是要掌握基础内容
税务师中的增值税在《税法一》的考试中占比最大,不仅如此在税务师另一门《涉税相关实务》中也涉及到增值税的内容,所以即便税法一没考到的考点,也可能在实务中涉及到,重要性显然易见
三,考试难度的区别
增值税在中级会计职称中的占比不大,主要侧重于会计上的考点,所以增值税其实难度不大,掌握基础内容就得得分
而税务师考试从考试名称就能看出侧重于税法的掌握,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目前税收最大的两大税种,所以几乎涵盖了每个税种的全部内容,也希望考生通过学习来掌握全面内容,自然在范围和难度上更广更深
❻ 经济法应纳增值税计算问题
购进一批原材料,支付价款50万,增值税8.5万,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不得抵扣税
1、销项税=专属600*0.17=102万
2、进项税=10*0.07+34+30*0.13=38.6万
3、应纳税=102-38.6=63.4万
❼ 中级经济法中关于消费税应纳税额计算的问题
楼主回答正确,这里的10000仅仅是把单位换算过来而已。因为后面,从量计税的部分,单位是元。
❽ 经济法基础增值税问题,为什么答案公式不一样
1、不管账面成本还是采购成本,区别在于,金额是否含税,含税和不含税,计算税额的回方式是答不一样的。需要看题目的前置条件,看是否含税
例如,117万是含税金额的话,税率是17%,不含税成本是100W,税额是17W,含税金额等于两者相加,117W
如果117万是不含税的金额,税率是17%,不含税成本就是117W,税额是117*0.17=19.89,含税金额是117+19.89=136.89万元
2、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混淆不清楚,
179-5 如果是不含税的,(179-5)÷(1-13%) 这个公式可以求出含税金额,但是(179-5)÷(1-13%)*13% 这样确是错误的。求税额应该直接用(179-5)*13%就可以的。
❾ 2020轻松过关1中级经济法下册增值税387页的题目
看清题目。题目中问的就是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转出不计入到销项税额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