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地缘经济学含义

地缘经济学含义

发布时间:2021-02-14 20:22:23

1. 什么是地缘经济地域系统

1、地缘经抄济或称“袭区域经济”、“地区经济”,依照地理对经济归类。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它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地缘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的范围指独立政治实体内部经济圈,经济圈下面划分为城市群(都市群),国际区域经济组织框架下的合作等。
2、“地缘经济”有以下基本内容:(1)国际关系中经济发展和经济量的时空关系、分布状况及其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2)世界经济现象与地理关系、地缘区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3)地理现象、地缘关系对国际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作用和影响。(4)为当代各国国际战略、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经济、文化开发、设计、规划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依据。

2. 地缘的地缘经济

地缘经济(Geo-Economics),或称“区域经济”、“地区经济”,依照地理对经济回归类。它是指答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它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地缘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的范围指独立政治实体内部经济圈,经济圈下面划分为城市群(都市群),国际区域经济组织框架下的合作等。

3. 地缘经济理论的角度是什么

地缘政治就是外交战略与地区安全战略,外交战略是基本,地区安全是根本,何如何在地缘政治中扮演角色,军事和经济是决定因素,而外交战略则是体现国家的诉求。 _
一、地缘经济的兴起

冷战时期,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标志的两极对抗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当时地缘政治因素在美苏两国的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明显的莫过于划分势力范围和组建区域性军事集团。伴随着20世纪末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国际政治体系正处于重构与改组之中,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特征,最显著的方面就是世界经济的政治效用空前强化。具体地说,经济安全已构成当今国际安全形势的重要内容;经济手段成为实现国际政治目的的重要方式;经济力量的多元化成为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主导因素。国际关系重心从政治和军事领域向经济领域倾斜,各国均把以经济与科技为首要目标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放在对外战略的首位,力争在21世纪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冷战结束,地缘政治的两极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纯粹为争夺生存空间而进行的领土扩张观念日趋过时,一种以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取代政治关系与军事对抗的态势不断发展。用美国加州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罗斯克兰思的话说就是:在资本、劳动力与信息处于流动并上升为主导地位的经济中,土地至上观无立足之地,发达国家更愿去开拓世界市场而不是攫取领土。(1)

世界各国由军事对抗转向“经济战”的争夺预示着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不再主要是国土疆域的大小,而是综合国力,是其经济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以及在国际分工与协作中所处的地位。国家的对外影响力或控制力转而可以通过经济行为或经济手段向国外延伸和运作来实现。经济因素和经济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21世纪将是‘经济第一’的世纪。各国谋求经济利益的需要将优先于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世界舞台上的重头戏由‘军事争霸’转向‘经济角逐’,经济振兴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赛的主战场。”(2)竞相增强本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国家实力的综合指标体现。

二、地缘经济的特征

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初期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和区域化并存的局面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地缘经济”有以下基本内容:(1)国际关系中经济发展和经济量的时空关系、分布状况及其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2)世界经济现象与地理关系、地缘区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3)地理现象、地缘关系对国际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作用和影响。(4)为当代各国国际战略、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经济、文化开发、设计、规划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依据。(3)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地缘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地理因素是地缘经济中的基本要素

在地缘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地缘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地缘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1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

2. 地缘经济最明显的表现为区域经济集团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尚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地缘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 地缘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认为世界正在变为三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1)日本和中国率领的环太平洋经济区,包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2)美国领导的西半球经济区,今后将包括拉丁美洲在内;(3)以法德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区,将逐渐覆盖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也许还有北部非洲。三大集团谁能获得较大优势,主要取决于各个集团的规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这三大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在于,欧洲经济区到目前为止最成熟也最成型,一体化程度最高而享受其好处也最充分;美洲经济区实力最雄厚资源也最丰富,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最有可能“利益均沾”,即在建立自己的经济势力范围的同时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两面扩展;亚洲经济区(主要是东亚)的经济水平相对最低,但合作形式最生动多样,而且在冷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该经济区的发展速度最快。

3. 跨国公司是地缘经济中最活跃的要素

跨国公司是资本国际化、科学技术革命和国际分工深化的产物,是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区位优势,其分支机构遍及全球,生产、销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一体化网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当代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积极的影响:

第一,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深化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开展的跨国经营,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发展和深化了国与国之间的生产、交换、流通、消费、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方面的协作关系。

第二,跨国公司促进了商品、劳务、资本和其他经济资源在区域范围内更有效的流动和更合理的配置。跨国公司有全球完备的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商品、劳务、资本、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或生产成果能畅通的流动和合理有效的配置。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内部贸易大规模增加,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第三,跨国公司开拓了区域贸易的新领域,扩大了国际贸易的流通量。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内部化贸易。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相互生产要素,生产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区域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左右。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繁荣了区域经济。
非常重要
今天如何在地缘政治与国家利益之间找出最佳的平衡点,现实的摆在了共和国的决策者面前。但发展仍然是我们的核心任务,绝不能动摇。但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发展国防力量,确保在领土主权,霸权主义侵略、干涉、威胁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是保障发展的根本。

4. 地缘政治中的“地缘”是什么含义

地缘政治 geopolitics
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探讨个人、组织或团体,因为空间分布等的地理因素,经营政治的手段及方法。目前用于军事、外交等战略分析方面较多。常常以地理因素为底,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历史,政治等为面进行分析。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20世纪,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A.T.马汉强调海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他的理论被称为海权论。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的理论被称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50年代,A.de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模型,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近年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5. 地缘经济的概念源于什么时候a.1945年

地缘经济学是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国际背景下出现的颇有新意回的国际关答系理,主要代表人物是前美国华盛顿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地缘经济学项目主任爱德华·卢特沃克。

地缘经济学理论的要义在于,冷战后世界政治力量出现了重新组合,原先的地缘政治被地缘经济所取代,原先的军事集团竞争让位于经济集团竞争,当今国际关系的焦点是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实力竞赛,而不是两大阵营之间的军事对抗。三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是:以日本为主导的环太平洋经区;以美国为主导的西半球经济区;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区。
源于冷战后期。1960年前后

6. 地缘政治学说是指什么

地缘政治学
又称“地理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制约。它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是西方国家制定国家政治、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的一种理论依据。地缘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末,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其《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发表了“生存空间论”一文,认为国家就象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有广阔空间。1917年端典政治地理学家R·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首次提出了地缘政治学一词。德国的K·豪斯霍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出德国缺乏必要的生存空间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主张重新分配世界领土,而战争是解决生存空间的唯一途径等错误的地缘政治论点,为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服务,遭到地理学界的摈弃,并因此使地缘政治学一度声名狼藉。地缘政治学从其产生到现在形成主要的理论有:1890年美国海军理论家A·T·马汉,在其《海权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的“制海权”理论,他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1914年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提出的“大陆心脏说”,认为谁控制东欧,谁就能统治亚欧大陆心脏,谁控制亚欧大陆地带,谁就能统治世界岛,从而主宰世界。被称之为“陆权派”,代表作是《历史的地理枢纽》。4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皮克曼又提出了“边缘地带说”,成为“陆权论”的又一派理论。50年代,美国战略学家,A·塞维尔斯基根据北极地区处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空军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制空权”的理论,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S·B·科恩提出了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型。凡此种种地缘政治观点,都过分突出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或某一地区的重要性,并夸大为控制了某一地区就能支配全球,进而要采取相应的战略以达到他们国家称霸世界的企图。这些观点就连美国《军事战略》一书作者也不得不承认是不现实的。他们说“统治心脏地区不等于控制了世界岛一样,统治边缘地区也不等于控制了世界岛。”美国《国家间政治》作者摩根索指出:“地缘政治学是一种伪科学,它把地理因素提高到绝对地位,认为地理决定国家的权力,因而也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但是这些理论对西方国家在制定方针政策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7. 什么是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有那么重要么

地缘政治就是外交战略与地区安全战略,外交战略是基本,地区安全是根本,何如何在地缘政治中扮演角色,军事和经济是决定因素,而外交战略则是体现国家的诉求。 _
一、地缘经济的兴起

冷战时期,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标志的两极对抗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当时地缘政治因素在美苏两国的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明显的莫过于划分势力范围和组建区域性军事集团。伴随着20世纪末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国际政治体系正处于重构与改组之中,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特征,最显著的方面就是世界经济的政治效用空前强化。具体地说,经济安全已构成当今国际安全形势的重要内容;经济手段成为实现国际政治目的的重要方式;经济力量的多元化成为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主导因素。国际关系重心从政治和军事领域向经济领域倾斜,各国均把以经济与科技为首要目标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放在对外战略的首位,力争在21世纪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冷战结束,地缘政治的两极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纯粹为争夺生存空间而进行的领土扩张观念日趋过时,一种以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取代政治关系与军事对抗的态势不断发展。用美国加州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罗斯克兰思的话说就是:在资本、劳动力与信息处于流动并上升为主导地位的经济中,土地至上观无立足之地,发达国家更愿去开拓世界市场而不是攫取领土。(1)

世界各国由军事对抗转向“经济战”的争夺预示着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不再主要是国土疆域的大小,而是综合国力,是其经济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以及在国际分工与协作中所处的地位。国家的对外影响力或控制力转而可以通过经济行为或经济手段向国外延伸和运作来实现。经济因素和经济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21世纪将是‘经济第一’的世纪。各国谋求经济利益的需要将优先于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世界舞台上的重头戏由‘军事争霸’转向‘经济角逐’,经济振兴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赛的主战场。”(2)竞相增强本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国家实力的综合指标体现。

二、地缘经济的特征

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初期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和区域化并存的局面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地缘经济”有以下基本内容:(1)国际关系中经济发展和经济量的时空关系、分布状况及其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2)世界经济现象与地理关系、地缘区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3)地理现象、地缘关系对国际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作用和影响。(4)为当代各国国际战略、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经济、文化开发、设计、规划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依据。(3)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地缘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地理因素是地缘经济中的基本要素

在地缘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地缘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地缘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1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

2. 地缘经济最明显的表现为区域经济集团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尚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地缘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 地缘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认为世界正在变为三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1)日本和中国率领的环太平洋经济区,包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2)美国领导的西半球经济区,今后将包括拉丁美洲在内;(3)以法德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区,将逐渐覆盖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也许还有北部非洲。三大集团谁能获得较大优势,主要取决于各个集团的规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这三大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在于,欧洲经济区到目前为止最成熟也最成型,一体化程度最高而享受其好处也最充分;美洲经济区实力最雄厚资源也最丰富,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最有可能“利益均沾”,即在建立自己的经济势力范围的同时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两面扩展;亚洲经济区(主要是东亚)的经济水平相对最低,但合作形式最生动多样,而且在冷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该经济区的发展速度最快。

3. 跨国公司是地缘经济中最活跃的要素

跨国公司是资本国际化、科学技术革命和国际分工深化的产物,是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区位优势,其分支机构遍及全球,生产、销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一体化网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当代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积极的影响:

第一,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深化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开展的跨国经营,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发展和深化了国与国之间的生产、交换、流通、消费、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方面的协作关系。

第二,跨国公司促进了商品、劳务、资本和其他经济资源在区域范围内更有效的流动和更合理的配置。跨国公司有全球完备的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商品、劳务、资本、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或生产成果能畅通的流动和合理有效的配置。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内部贸易大规模增加,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第三,跨国公司开拓了区域贸易的新领域,扩大了国际贸易的流通量。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内部化贸易。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相互生产要素,生产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区域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左右。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繁荣了区域经济。
非常重要
今天如何在地缘政治与国家利益之间找出最佳的平衡点,现实的摆在了共和国的决策者面前。但发展仍然是我们的核心任务,绝不能动摇。但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发展国防力量,确保在领土主权,霸权主义侵略、干涉、威胁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是保障发展的根本。

8. 什么叫做地缘学说

地缘政治学
又称“地理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制约。它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是西方国家制定国家政治、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的一种理论依据。地缘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末,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其《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发表了“生存空间论”一文,认为国家就象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有广阔空间。1917年端典政治地理学家R·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首次提出了地缘政治学一词。德国的K·豪斯霍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出德国缺乏必要的生存空间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主张重新分配世界领土,而战争是解决生存空间的唯一途径等错误的地缘政治论点,为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服务,遭到地理学界的摈弃,并因此使地缘政治学一度声名狼藉。地缘政治学从其产生到现在形成主要的理论有:1890年美国海军理论家A·T·马汉,在其《海权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的“制海权”理论,他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1914年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提出的“大陆心脏说”,认为谁控制东欧,谁就能统治亚欧大陆心脏,谁控制亚欧大陆地带,谁就能统治世界岛,从而主宰世界。被称之为“陆权派”,代表作是《历史的地理枢纽》。4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皮克曼又提出了“边缘地带说”,成为“陆权论”的又一派理论。50年代,美国战略学家,A·塞维尔斯基根据北极地区处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空军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制空权”的理论,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S·B·科恩提出了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型。凡此种种地缘政治观点,都过分突出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或某一地区的重要性,并夸大为控制了某一地区就能支配全球,进而要采取相应的战略以达到他们国家称霸世界的企图。这些观点就连美国《军事战略》一书作者也不得不承认是不现实的。他们说“统治心脏地区不等于控制了世界岛一样,统治边缘地区也不等于控制了世界岛。”美国《国家间政治》作者摩根索指出:“地缘政治学是一种伪科学,它把地理因素提高到绝对地位,认为地理决定国家的权力,因而也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但是这些理论对西方国家在制定方针政策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9. 怎样通俗地解释地缘政治这个概念

如果想要去通俗的解释下这个地缘政治的话我想这个是可以说为是一种政治地理学的理论,其实通俗来讲的话就是根据地理位置的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因素混合而成的一种地域的分析的形式。

这是比较通俗的讲法,但是如果将这个问题放在国际上面的话就是属于一种就是谁的底盘多谁作为一个领导者,或者就是谁的土地多谁就是占有先机的人。所以这个理论简单来讲的话就是上面的这些描述。

10. 地缘政治与大国经济学是什么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408

阅读全文

与地缘经济学含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