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经济学中的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是什么(解释名词)
正常利润就是日常所说的会计利润即收益减去成本的剩余;
经济利润就是会计利润去掉机会成本利润之后的剩余。
② 什么是经济利润
什么是利润:
1、会计中的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按其构成的不同层次可划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利润是衡量企业优劣的一种重要标志,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利润=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分为: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分为: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2、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是指经济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的差额。而总成本既包括显性成本也包括隐性成本。因此,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与会计利润也不一样。
隐性成本是指稀缺资源投入任一种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正常的收入,如果在某种用途上使用经济资源所得的收入还抵不上这种资源正常的收入,该厂商就会将这部分资源转向其他用途以获得更高的报酬。因此,西方经济学中隐性成本又被称为正常利润。将会计利润再减去隐性成本,就是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即经济利润。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可见正常利润相当于中等的或平均的利润,它是生产某种产品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如果生产某种产品连正常或平均的利润都得不到,资源就会转移到其他用途中去,该产品就不可能被生产出来。而经济利润相当于超额利润,亦即总收益超过机会成本的部分。
经济利润可以为正、负或零。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利润对资源配置和重新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某一行业存在着正的经济利润,这意味着该行业内企业的总收益超过了机会成本,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将要把资源从其他行业转入这个行业中。因为他们在该行业中可能获得的收益,超过该资源的其他用途。反之,如果一个行业的经济利润为负,生产资源将要从该行业退出。经济利润是资源配置和重新配置的信号。正的经济利润是资源进入某一行业的信号;负的经济利润是资源从某一行业撤出的信号;只有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才没有进入某一行业或从中退出的动机。
③ 经济学中的总利润是指经济利润还是会计利润
经济学中的总利抄润是指经济袭利润,。
经济利润则是经济学上的概念,经济学家认为会计利润是高估的,只考虑了企业表面发生的成本费用,没有考虑隐性的成本,也没有考虑期末的资产升值或贬值,简单的说,经济利润就是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④ 经济学里的正常利润是什么
正常利润(normal profit)是指企业主如果把资源用于其它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在西方经济学中,正常利润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及支付,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部分 。
正常利润通常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说,它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以隐成本计入成本。
⑤ 经济学中,利润的字母是什么
利润也称净利润或净收益,用字母p表示。
以W代表商品价值,k代表成本,以p代表利润,则商品价值的构成,即W=c+v+m=k+m,进一步变成W=k+p,亦即商品价值转化为成本价格+利润。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企业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形式。产品的价值构成是c+v+m,c+v部分转化为生产成本,m部分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部分,转化为企业的利润。
社会主义利润的具体形式有:实现利润,即企业销售收入减去各项费用支出的余款;上缴利润,即按规定上缴给国家财政部门的利润;税后利润,即企业实现利润按国家规定上缴一定比例后留归企业的部分等等。
(5)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指扩展阅读:
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企业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形式。产品的价值构成是c+v+m,c+v部分转化为生产成本,m部分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部分,转化为企业的利润。
社会主义利润的具体形式有:实现利润,即企业销售收入减去各项费用支出的余款;上缴利润,即按规定上缴给国家财政部门的利润;税后利润,即企业实现利润按国家规定上缴一定比例后留归企业的部分等等。
社会主义利润与资本主义利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用于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是社会主义积累和社会消费基金的主要来源,也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经济利润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性竞争市场有着特别的用途,正数的利润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该市场,增加竞争并将市场均衡价格推低,把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排除在市场以外,达到长期均衡。
相反,负数的经济利润能将市场原有的部分企业淘汰,因为供给减少的缘故,市场均衡价格会被推高,同样地达到长期均衡。两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经济利润在各个厂商消失,厂商的总收入相等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⑥ 简述经济学中利润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是指经济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的差额。而总成版本既包括显权性成本也包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
=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总收益-(会计成本+隐性成本)
=总收益-(会计成本+正常利润)
⑦ 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是指( )
经济来利润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自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经济利润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给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以后的差额。经济利润,可以表示为投入资本的回报减去资本成本,再乘以资本额。
⑧ 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是指什么
经济利润则是经济学上的概念,经济学家认为会计利润是高估的,只考虑了企业表面发生的成本费用,没有考虑隐性的成本,也没有考虑期末的资产升值或贬值,简单的说,经济利润就是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⑨ 经济学中利润l指的是什么
从狭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包括收入和费用的差额,以及其他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损失。
从广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是收入和费用的差额。
利润按其形成过程,分为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税前利润也称利润总额;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税后利润,也称净利润。
⑩ 西方经济学中利润的定义是什么
这个定义比较宽泛。
利润也称净利润或净收益。
从狭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包括收入和费用的差额,以及其他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损失。
从广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是收入和费用的差额。也就是所谓的 收入 - 成本。
利润按其形成过程,分为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税前利润也称利润总额;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税后利润,也称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