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宏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

宏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

发布时间:2021-01-19 16:19:23

⑴ 宏观经济学生活实例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说明一下几点:

1. gdp是一个市场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假如某国一年生产10万件上衣,每件上衣50元,则该国一年生产上衣的市场价值为500万元。

那么gdp增长可能是生产增长了造成的,也可能是通货膨胀造成的,即使说货币贬值造成的。如上例,第二年生产了15万件上衣,上衣价钱不变,gdp增长;第二年生产不变,但上衣增长到60元,gdp也增长。

2. gdp是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掉的最终产品价值。比如上例,是生产了那么多上衣,而不是卖出了那么多上衣,换句话讲,不是可以消费那么多上衣。即使上衣生产出了,但不能卖掉,gdp虽然增长但是人的生活水平不能改善。

3. gdp是计算所生产出的所有产品,不是所有可以直接被消费的产品。比方说,一国生产了50万件上衣和100件机床,也可以生产40万件上衣和120件机床,可能gdp相同,但可以直接消费,机床不能。这样,gdp增长也可能不改善生活水平。

(1)宏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扩展阅读;

加速原理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生产与就业的水平。

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强调投资的变动的关键作用,投资的变动往往比消费的变动来得大,指出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既是收入变动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它在解释投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加速数和乘数相互作用的原理。

加速原理与乘数论所要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乘数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可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而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变动。但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

宏观经济学正是利用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急剧下降,而乘数的作用又使得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急剧降减,后者再通过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成为负数(或负投资)。

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加剧了生产萎缩的累积过程。一旦企业的资本设备逐渐被调整到与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适应的水平,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负投资停止下来,投资状况的稍许改善也会导致收入重新增长,于是一次新的周期便重新开始。

收入的重新增长,又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导致新的“引致投资”;后者又通过乘数的作用,促使收入进一步急剧增长,这便开展了经济扩张的累积过程。这个累积过程会把国民经济推到“充分就业”的最高限,并从那里弹回来而转入衰退。

⑵ 目前为止,以宏观经济学看来,中国有哪些挤出效应的案例呢

我目前为止从宏观经济上学,中国有哪些技术小尹,爱你这个话是中国2018年的经济危机已经解决了。

⑶ 谁能给我提供个宏观经济学的实例啊

例一: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们就无法知道我国的GDP总量排在全世界的第六位,低于美国的9倍,日本的5倍;没有GDP我们也无法知道我国人均GDP在2003年已超过1000美元,低于美国和日本的40多倍.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GDP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GDP,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他的风靡世界的《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曼昆认为,准确理解GDP的要点是:①GDP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计算的;②GDP包括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一切物品和劳务,例如你购买了音乐会的票,票价就是GDP的一部分;③只算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环节;④是一个国家之内的,例如外国人暂时在中国工作,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企业.他的生产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 的生活水平.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小时工赚了10元,而你支出了10元.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都增加了10元.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摘自 www.zyrtvu.com案例二:我国GDP是如何确定的 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 据国家统计局专家讲,我国的GDP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摘自 www.zyrtvu.com案例三: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从GDP的含义到它的计算方法不难看出,GDP是而只是用来衡量那些易于度量的经济活动的营业额,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 美国罗伯特·肯尼迪(美国总统约翰 肯尼迪之弟)"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这句话就是他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对GDP这个经济指标的批评.他不是经济学家,但他的这段颇受经济学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包括非常著名的学者,对GDP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发生了怀疑.斯蒂格利茨曾经指出,如果一对夫妇留在家中打扫卫生和做饭,这将不会被列入GDP的统计之内,假如这对夫妇外出工作,另外雇人做清洁和烹调工作,那么这对夫妇和佣人的经济活动都会被计入GDP.说得更明白一些,如果一名男士雇佣一名保姆,保姆的工资也将计入GDP.如果这位男士与保姆结婚,给保姆不发工资了,GDP就会减少.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其中所包括的外资企业虽然在我们境内从统计学的意义上给我们创造了GDP,但利润却是汇回他们自己的国家的.一句话,他们把GDP留给了我们,把利润转回了自己的国家,这就如同在天津打工的安徽民工把GDP留给了天津,把挣的钱汇回了安徽一样. 看来GDP只是一个"营业额",不能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不能反映资源的浪费程度,看不出支撑GDP的"物质"内容.在当今中国,资源浪费的亮点工程,半截子工程,都可以算在GDP中,都可以增加GDP. 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在评价经济状况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的表现时,使用最为广泛的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GDP指标,不能完全反映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这些缺陷使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无法衡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反还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地区为追求高的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耗竭式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可以肯定的是,目前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资源来获得的.有些GDP的增量用科学的发展观去衡量和评价,不但不是业绩,反而是一种破坏.我们要加快发展,加速发展,但不能盲目发展.尽管GDP存在着种种缺陷,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一种包罗万象,反映一切的经济指标,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所有描述和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中,GDP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正因为有这些作用,所以我说,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⑷ 试举例说明宏观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急!)

前几年,国家一直提倡扩大内需,拉动需求,并且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回币政策.
这就答说明政府的宏观调空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同时,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IS-LM模型中的IS曲线右移,导致利率下降,刺激需求,扩大投资,增加收入,实现国民经济增长.

⑸ 宏观经济学。请举出要素收入的实际例子 。

股息、工资等

⑹ 求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3个例子 并对例子分析

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业经济学解释的分析

作为大学的一分子,学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总有些学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这是为什么呢?

不到食堂就餐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对食堂提供的服务不满所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问题,我们使用失业的经济学解释来加以分析。见图(参考资料)。

图中,横轴为学生期望指数(对食堂的要求),纵轴为食堂指数(包括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并假设现时的食堂指数为1)。曲线D为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曲线,曲线S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数曲线。

从图中可见,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的均衡点在E点,均衡时,食堂指数为1.2,学生期望指数为3,可见现时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还有一点的上升空间,但只是一点点而已。a区域所标示的是学生期望指数低于3时的情况。此时食堂指数很低,但是学生的期望指数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数多于食堂所期望的人数。通常这一类学生是零花钱较少或者对饮食要求较低,安于接受现状的人。b区域中,随着食堂指数的升高,就餐人数却进一步下降,这是因为学生的期望指数远大于食堂指数。通常这类学生比较有钱,或者说品位高,不喜欢食堂的环境,或者比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气因素:天气冷或者下雨时,叫外卖人数大幅上升,影响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学生比较懒,或者不喜欢出现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卖

运动因素:运动之后吃不下饭,叫外卖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尔请女朋友吃饭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气因素作为不可避免因素,占了主要份额,其余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⑺ 请教一下,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英文)


太难了
不会啊

⑻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一般从哪几个指标入手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阅读全文

与宏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