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法对需求的解释

经济法对需求的解释

发布时间:2021-01-18 19:13:20

⑴ 外国经济法相比中国经济法有何特殊的背景与法律需求

中国经济法与西方经济法产生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中国经济法不是在社会内部自发产生,而是政府自觉地“从治理到不断放权的过程”,属于“政府推进型”;西方经济法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向垄断市场经济转变的背景下产生的。一开始,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这种情况用普通的民商法无法弥补,但是必须限制自由主义,由此,国家开始进行干预。西方经济法的产生,实为“市场经济内部不断完善的产物”,属于“自然演进型”
(2)西方经济法是在民商法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产生是为了弥补民商法行政法调节经济关系的不足,走的是一条“反民法”“异民法”的道路。而中国经济法是民商法缺位下发展起来,其产生并非为弥补民商法不足,而是与民商法同生同荣、共同发展。
(3)两者社会本位形成路径完全不同,体现在:“西方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是在个体本位上发展起来,是对个体本位的扬弃;中国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是由国家本位发展而来,是对国家本位的修正”,另外,中国经济法产生于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起点在于规范政府干预经济行为;西方经济法产生于自由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发展起点在于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http://china.findlaw.cn/

⑵ 经济法中土地的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均衡的地租率的

唔,坦白说我没有学过经济法,但是我学过土地经济,所以可以简单的从供需关系上来解释地租的问题。

首先,所谓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而取得的超额利润,而所谓的地租率是指产生地租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占预付资本的比例。这里提到“产生地租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是马克思老爷爷提出来的地租概念,理解起来是非常抽象的,比如会涉及到资本有机构成,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等等。这里我们可以暂时将其转化为“”地价“来理解。
所谓地价,则就是资本化的地租。

那么,供需关系是怎么影响地价的呢?这里我们要明白土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特性——供给的绝对有限性和经济供给的稀缺性。换言之,土地的自然供给是不可改变的,经济供给的弹性较小同时也是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进行变动的。所以,土地的价格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需求决定的。也就是说,在供给不变或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收益高需求高的土地价格就高,反之就低。同样的,因为地租地价是正相关的,所以收益高需求高的土地,其地租就会高,地租率也就会相应升高。

此外,由于土地作为最基本生产要素,他的需求是引致需求(因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所以地租的高低是受到市场限制的。如果地租过低、政府引导、经济繁荣或在具有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就会引致大量的土地投资,地租率就会上升;而当地租过高时,因为土地使用者无法支付高昂的地租就会迁移原来的地点以寻求地租较低的点进行生产,土地就会被闲置或粗放利用等,需求就会相应下降地租就会下降。正式因为这样地租率就会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即市场均衡状态。

嗯,大体上来说是这样了,这些都是原创哇!采纳吧亲

⑶ 日语结合法律的话,向法律哪个方向发展好。是民商法中的商法方向、知识产权、经济法、还是国际经济法。

你认真读完下边的,然后你会知道选什么的 相信我!!!!

答:商务日语,主要针对外贸的各个领域。应用日语范围更加大,但没有什么针对性的,主要是理解很应用。前景?不怎么好。三四年前不敢说,现在很多人都会竞争很大。但学来也无妨,如果能会英语和日语都懂。日资公司应聘率就高很多了。方向这个词是自己掌握的,有的人学了几年什么也没有做成,有的人学了一年,一级都考过了。也有的人考了一级,工作却完全不对口。又荒废了。学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再加上自己的特长还有职业才能发挥作用的!!语言只是工具而已。。。
日语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日本经济新闻社的最新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日企表示将继续加强在中国的事业发展,扩大投资。4000多家落户上海的日企仍保持着强劲的招聘需求。

一、日企数量大幅攀升

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日本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在沪的日资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据2001年的《上海日资企业要览》记载,日本企事业单位常驻上海的代表机构为617家,日资企业为2967家;而2005年该刊记载的代表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了1083家,日资企业数量为3234家。两项相加,截至2004年底,上海的日本公司和代表处达到了4300多家。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共有日资企业7000多家。
日企增多了,吸纳劳动力数量自然也增多。据测算,在华日资企业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人数920万人。

二、日企人才需求旺盛

从专业的日企人才服务机构上海创价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前4个月,日资企业招聘需求旺盛,每个月都有400多项岗位需求委托。和去年同期相比,日资委托猎头招聘的比例增加了,这表明一些高端职位正在向本地人才招手。 根据上海创价交流部长郑军分析,日企在快速消费品、制造业、金融和贸易商社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一些金融方面的岗位需求量也有增加,原因是部分日本金融和保险公司进入了上海。另外,IT企业对软件人员需求量也很大,懂日语的软件工程师尤其难觅,很多公司不得不委托培训机构代为培养。

三、日语是入职门槛

李小姐曾经是一位护士。两年前,她计划转行到日资企业做文秘,但日语是最大的门槛。如今,经过两年培训,通过日语能力一级考试的李小姐已经到一家日资企业上班。
郑军认为,会日语是进入日企的一大优势,懂日语的人求职相对容易,一般能得到人才机构至少三次推荐。目前,上海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只有十几所,培养的总人数不过几百人,难以满足日资企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量。当然,仅仅会日语是不够的,如果应聘高级岗位,还需具备多方面素质。人们普遍认为,日资企业的工资要低于欧美企业,事实并非如此。创价曾对日资企业薪酬进行过不完全调查,发现日语专业的学生起薪一般为3000元左右,高于其它语种的学生。而且这种差距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而拉大,最小差距也在千元以上。

四、能用日语流利对话 日资企业青睐“能说会做派”

上海市中小企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昨日举办的日资企业人才招聘专场传出信息,能上机能操作、可用日语流利对话交流的“能说会做派”最受日资企业的青睐。此次专场提供日资企业各类岗位数百余个,求职者众多。继2月底本市举办首次日资企业人才招聘会,日资企业对本地人才的需求继续呈现旺盛态势。目前落户上海的日资企业已达5000余家,近七成为制造类企业,今后一二年内将进入中国投资长三角地区的万余家日资中小企业也以机械制造、时装加工生产类为主,因此,相关的机械制造师、时装设计师、各类操作工、以及企业担当(日企主管)的职位需求最多。此外,贸易类、服务类日资企业分别占第二、第三位,贸易主管、销售经理、市场经理、营销服务等岗位需求数量也很大。据人事专家介绍,日资企业需求人才突出要求是懂日语、具有专业操作技能,即“能说会做派”;同时要有日企特别重视的做事勤奋、为人谨慎、讲究仪表、懂得礼貌等优点。 据了解,日资企业薪资一般管理层高于国内企业1.5倍,技术操作工高于国内企业50%-70%。

阅读全文

与经济法对需求的解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