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有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七章课后题答案谢谢啦~~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水平。现用图1—62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62分上下两部。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 时,此时的LM曲线 与IS曲线相交于点 ,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 和 。将 和 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
现在假设P由 下降到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 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 点。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 和 。对应于上图的点 ,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有许多P与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2、解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碎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4、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5、解答 :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涨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1—63所示。
从图1—63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 使短期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 时,短期总供给曲线 和新的总需求曲线 的交点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价格水平为 ,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现在假定短期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64表示。
在图1—64中,AD是总需求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6、解答: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
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的同时,还可以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7、解答:(1)由 得;
2000 + P = 2400 - P
于是 P=200, =2200
即得供求均衡点。
(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于是,由 有:
2000 + P = 2160 – P
P=80 , =208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于是,由 有:
2000 + P = 2640 – P
P=320 , =232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4)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
于是,由 有:
1800 + P = 2400 – P
P=300 , =210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
(5)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
Ⅱ 求: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三章课后答案
是高鸿业的么?发了哈,全部都有,但是总共只有22章啊,就是第四版来着
Ⅲ 急求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部分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5、设投资函数为i=e-dr
(1)当i=250(美元)—5r时,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
(2)若投资函数为i=250(美元)—10r,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
(3)说明e的增加对投资需求曲线的影响;
(4)若i=200—5r,投资需求曲线将怎样变化?
答案:(1) i=250 —5×10 = 200(美元)
i=250—5×8 = 210 (美元)
i=250 —5×6 = 220 (美元)
(2)i= 250 —10×10 = 150 (美元)
i = 250 — 10×8 = 170 (美元)
i =250 — 10×6 =190 (美元)
(3)e 增加使投资需求曲线右移
(4)若 i = 200 — 5r,投资需求曲线将左移50美元
6、(1)若投资函数为 i = 100(美元)— 5r,找出利率r 为4%、5%、6%、7%时的投资量
(2)若储蓄为S= —40(美元)+ 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投入水平;
(3)求IS 曲线并作出图形;
答案:
(1)I1 = 100-5×4=80(美元) I2 = 100-5×5=75(美元)
I3 = 100 – 5 × 6 = 70(美元) I4 = 100- 5×7 = 65(美元)
(2)S = -40 + 0.25y
—40 + 0.25y = 80 ∴ y = 480(美元) —40 + 0.25y = 75∴ y = 460 (美元)
—40 + 0.25y = 70∴ y = 440(美元) —40 + 0.25y = 65∴ y = 420(美元)
(3)IS曲线函数:∵I = S∴100-5r = -40 +0.25y
∴ y = 560 — 20r
图:
8.下表给出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收入(美元)货币需求量(美元) 利率%货币需求量(美元)
500100600120 700140800160900180 1230 1050 8706904110
(1)求收入为700美元,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
(3)根据(2)作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是怎样移动的?
答案:
<br>(1)L=L1(Y)+L2(r)
当Y=700时, L1(Y)=140; 当r=8% 时, L2(r)=70 ∴L=L1(Y)+L2(r)=140+70=210
当r=10% 时,L2(r)=50 ∴ L=L1(Y)+L2(r)=140+50=190
(2)当Y=600时,L(Y)=120
L=L1(600)+L2(12%)=120+30=150 L=L1(600)+L2(10%)=120+50=170
L=L1(600)+L2(8%)=120+70=190 L=L1(600)+L2(6%)=120+90=210
L=L1(600)+L2(4%)=120+110=230
当Y=700时L1(r)=140
L=L1(700)+L2(12%)=140+30=170 L=L1(700)+L2(10%)=140+50=190
L=L1(700)+L2(8%)=140+70=210 L=L1(700)+L2(6%)=140+90=230
L=L1(700)+L2(4%)=140+110=250
当Y=800时L1(800)=160
L=L1(800)+L2(12%)=160+30=190 L=L1(800)+L2(10%)=160+50=210
L=L1(800)+L2(8%)=160+70=230 L=L1(800)+L2(6%)=160+90=250
L=L1(800)+L2(4%)=160+110=270
(3)图形
9、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br>(1)画出利率为10%,8%和6%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3)画出LM曲线;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出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相比,有何不同?
(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答案:(1)
(2)由L=M/P得r=0.04y=30
当y=800美元时,r=2 当y=900美元时,r=6 当y=1000美元时,r=10
(3)LM曲线如图:
<br>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时,r=0.04y-40
当y=800美元时,r=-8 当y=900美元时,r=-4 当y=1000美元时,r=0
这条LM曲线与(3)中的LM曲线截距不同,LM曲线向右水平移动250美元得到LM’曲线
(5)若r=10%y=1100美元时
L=0.2y-5r=0.2×1100-5×10=170与200不相等
货币需求与供给不均衡,L〈M,则使利率下降,直到r=4%时均衡为止
10、假定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
(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等式的斜率表达式;
(2)找出K=0.20,h=10; K=0.20, h=20;K=0.10, h=10时LM的斜率的值;
(3)当K变小时,LM斜率如何变化; h增大时,LM曲线斜率如何变化;
(4)若K=0.20,h=0,LM曲线形状如何?
答案:
(1)由L=M/P,因此 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Ky-hr=M/P 即r=-M/Ph+(K/h)y
其斜率为:K/h
(2)当K=0.2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10=0.02
当K=0.20, h=2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20=0.01
当K=0.1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10/10=0.01
(3)由于LM曲线斜率为K/h,因此当K越小时,LM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若K=0.2, h=0,则LM曲线为0.2y=M/P,即y=5M/P
<br>
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x的直线,h=0表明货币与利率的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
2005-1-20 10:33
2楼 还有第四章的,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选择题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m·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D、LM平缓而IS陡峭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
(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5)“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r>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二、计算题
1、假使LM方程为y=500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美元-50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40美元-10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和2)当IS为y=800美元-25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10美元-5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增加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案:(1)
1)Y=950-50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br>IS=LM得:Y=650r=6 代入I=140-10r得I=80
2)Y=800-25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IS=LM得:Y=650r=6 代入I=110-5r得I=80
(2) 1)由g=80从而得Y=1100-50r(IS方程) IS=LM得:Y=700r=8
2)由于I=110-5r从而得Y=950-25r(IS方程) IS=LM得:Y=725r=9
(3)由于2)中I=110-5r,相对来说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利率上升的挤出效应较小,从而收入增加的较大(Y=725)。
2、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美元,C=90美元+0.8Yd,t =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答案:(1)L=M 0.2Y=200Y=1000(LM方程) I+g=s+ t得140-5r+50=Yd-90-0.8Yd+50
得Y=115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
(2)当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
(3)存在挤出效应,因为LM垂直于横轴,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h)为零,利率已高到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I的“挤出”是完全的。
(4)图示:
3、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y=750美元+20r(货币需求为L=0.20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M1曲线,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1曲线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
答案:(1)
Y=750美元+20rLM曲线y=750美元+20rLM曲线
Y=1250美元-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
解得r=10y=950解得r=10,y=950
(2)货币供给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
得:y=850+20rLM曲线
y=850+20rLM曲线y=850+20rLM曲线
y=1250-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
解得r=8y=1010解得r=50/7,y=6950/7
(3)图(a)中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因为IS曲线的斜率更�
��些。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更大一些,利率下降一定幅度导致产出的变动更大。图(b)中的利率下降更多些,因为IS曲线斜率较大,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小些,一定幅度的产出变动需要利率下降更大幅度。
4、假定某两部门经济中IS方程为y=1250美元-30r
(1)假定货币供给为150美元,当货币需求为L=0.20y-4r时,LM方程如何?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为多少?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0.25y-8.75r时,LM’方程如何?均衡收入为多少?分别画出图形(a)和(b)来表示上述情况。
(2)当货币供给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时,图形(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答案:
(1)由 L=M得y=750+20rLM方程
y=750+20rLM方程
y=1250-30rIS方程
解得r=10y=950
当货币需求L’=0.25-8.75r得LM方程y=600+35r
y=600+35rLM方程
y=1250-30rIS方程
解得r=10y=950
<br>
(2)当M=170美元时,得LM方程y=850+20r或y=680+35r
y=850+20rLM方程y=680+35rLM方程 y=1250-30rIS方程y=1250-30rIS方程
解得r=8y=1010解得r=114/13y=12830/13
图形(a)中的均衡收入增加到1010,利率下降到8,图形(b)中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加但(a)中利率下降更多,因为(a)中LM曲线斜率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h 较小,货币需求变动一定幅度需要利率变动较大幅度,因此利率下降的更多一些。(a)中利率下降更多一些,IS曲线不变,所以带来更大的产出增加。
5、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L=0.20y,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消费为C=100美元+0.8Yd,投资I=140美元-5r。
(1)根据这些数据求IS和LM的方程,画出IS和LM曲线;
(2)若货币供给从200美元增加到220美元LM曲线如何移动?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答案:(1)由L=M得y=1000美元LM方程
由Y=C+I得y=1200-25rIS方程
(2)若M=220美元y=1100美元LM方程
LM曲线向右平移 Y=1100LM曲线C=100+0.8y=100+0.8×1100=980 Y=1200-25rIS曲线I=140-5r=140-5×4=120
解得r=4y=1100C=980i=120
(3)由于h=0,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因此增加的货币供给完全用来作为产出的交易媒介,即货币供给增加多少,相应的产出需要增加多少。按照LM曲线,货币供给增加带来产出增加100美元,相应均衡产出从1000美元增加到1100美元,表现为图形上,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6、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消费为C=100美元+0.8y,投资I=150美元。
(1)求IS和LM方程,画出图形;
(2)求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
(3)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收入、利率、投资和消费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而利率下降?
答案:(1)由L=M得y=1000+20rLM方程 由Y=C+I得y=1250IS方程
(2)y=1000+20rLM方程 y=1250IS方程 解得r=12.5y=1250
C=100+0.8y=100+0.8×1250=1100 I=150
(3)M=220美元得y=1100+20rLM方程 y=1100+20rLM方程 y=1250IS方程
解得r=7.5y=1250 C=100+0.8y=100+0.8×1250=1100 I=150
投资作为外生变量影响产出和利率,所以投资本身不变。由于均衡产出未变,所以消费不变,利率发生了变化。
(4)因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d=0,投资作为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即IS曲线垂直,决定了均衡产出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在产出不变时,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下降。
有点侵权嫌疑- -!故找了个部分内容引用,其他的建议还是买本教学参考书来看吧,比较方便。
http://www..com
祝你好运!
Ⅳ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书上有答案的啊 你自己直接看下就好了中
Ⅳ 急求《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 第五版的课后答案,要完整的,PDF版本的最好啦
第五版课后习题及答案,课后习题详解。圣才考研上边都有,资料很全,找不到的话我可以直接发给你。
Ⅵ 急求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写的,拜托了!!!!
第十三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 国民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
(3) 国民生产总值 (4) 个人收入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6) 个人储蓄
单位: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 356.4
1866.6
264.9
266.3
34.1
164.8
120.8
66.4
253.9
402.1
64.4
105.1
374.5
1991.9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 (2) 政府支出 (3) 投资
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
(2)因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1100
第十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答:MPC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的;APC总是大于零,但不一定小于1,因为在收入为零时,自然消费总是存在的。
5.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答: 储蓄增加将使需求减少,从而均衡收入也会减少。
6.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时,均衡收入会减少? 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答:税率提高时,个人收入将减少,从而使消费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8.乘数和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
答:见书P509。(1)资源闲置;(2)投资和储蓄并非相互独立;(3)货币供给能否适应需求。
9.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 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 ,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答:c=100+0.8y,i =50
(1)由 100+0.8y+50=y
y=(100+50)/(1-0.8)=750
c=100+0.8×750=750
s=i=50
(2)非自愿存货积累=800-750=50
(3)△y=△I÷(1-b)=50÷(1-0.8)=250
(4)y=(100+50)÷(1-0.9)=1500
(5)s=50
(6)y=50÷(1-0.9)=500
(7)自发消费a的变化不影响乘数,边际消费倾向b越大,则乘数也越大。
10.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8y,投资从300增至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
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各为多少?
答:由均衡条件可知:
(1)i = s =-11+0.25y
当i =300时,y=(1000+300)÷0.25=5200
当 i =500时,y=(100+500) ÷0.25=6000
均衡收入增加(6000-5200)=800
(2)因为:
所以:
1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 i =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 (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
(1) 求均衡收入。
(2) 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 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用:<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答:(1)
(2)
(3)△Y=1200-1000=200
第十五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2.请对下列各题中可能有的情况做选择并说明理由。
(1) (1)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 A. 右移10亿美元;
B. B. 左移10亿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 (2) 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 A.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 B. 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以10亿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 (3)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 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4) (4) 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 A. 右移10亿美元;
B. B. 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 C. 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 D. 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5) (5)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6) (6) 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A. A.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 B. 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C. C. 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答案:
(1) (1) 选C。理由见书p524。
(2) (2) 选B。理由见书p429、p525。
(3) (3) 选A。理由:L1(y)上升,r上升使L2(r)下降
(4) (4) 选C。理由见书p535、540。
(5) (5) 选A。理由见书p544。
(6) (6) 选D。理由见书p543、图15-16。
4.(1) 若投资函数为 i =100 (美元)-5r ,找出当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
答:略。
(2) 若储蓄为S=-40+0.25y (单位:美元),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答:令
(由此表达式可以解得结果)
(3) 求IS曲线并作出图形。
答:略。
7.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1) 画出利率为10%、8%和6%而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 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和利率。
(3) 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M曲线。
(4) 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LM曲线相比,有何不同?
(5) 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 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答:(1)略。
(2)
(3)略。
(4)
(5)因为:0.2×1100-5×100=170≠200
所以:该点为非均衡点。此时,货币需求小于供给,利率将下降。
9.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 i =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单位都是亿美元)。
(1) 求IS和LM曲线;
(2) 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 若上述二部门经济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25y,政府支出G=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为L=0.2y-2r,实际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答:(1)易知:S=-100+0.2y
令 150-6r=-100+0.2y
IS曲线为:0.2y+6r=250
LM曲线为:0.2y-4r=150
(2)解联立方程组
0.2y+6r=250
0.2y-4r=150
得:y=950 r=10%
(3)(150-6r)+100=(-100+(1-0.8)×(1-0.25)×y)+0.25y
得:IS曲线 0.4y+6r=350
LM曲线 0.2y-4r=150
解得: y=5750/7 r=25/7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3.假设LM方程为y=500+25r (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 计算:<1>当IS为y=950-50r (消费c=40+0.8y,投资 i =140-10r,税收 t=50 ,政府支出g=50);和<2>当IS为y=800-25r (消费 c=40+0.8y,投资 i = 110-5r,税收 t=50,政府支出 g=50) 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 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1>和<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 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1)情况<1>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950-50r
解得:r=6 y=650 i =140-10r=80
情况<2>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800-25r
解得:r=6 y=650 i =110-5r=80
(2)情况<1>
求IS曲线:I+(G+△G)=S+T
(140-10r)+(50+30)= -40+(1-0.8)(y-50)+50
所以:y=1100-50r
G增加,LM不变,LM仍为:y=500+25r
IS曲线为:y=1100-50r
解得:r=8 y=700
情况<2>
类似地求得:
IS曲线:y=950-25r
LM曲线:y=500+25r
解得:r=9 y=725
(3)因为情况<1>的投资利率乘数为10,情况<2>中为5,故:当△G使r 上升时,
情况<1>中,△i =(140-80)-(140-60)= -20
情况<2>中,△i =(110-45)-(110-30)= -15
由于KG=5,求挤出效应:
情况<1>中,-20×5= -100
情况<2>中,-15×5= -75
可以求得无挤出效应时:△y=30×5= 150
所以:情况<1>中,△y=150-100=50
情况<2>中,△y=150-75= 75
故:情况<1>中,y=650+50=700
情况<2>中,y=650+75=725
5.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10r,货币供给为200美元,c=60+0.8y,t=100,i =150,g=100。
(1) 求IS和LM方程;
(2)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 政府支出从100美元增加到120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 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5) 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答:(1)IS:150+100= -60+0.2(y – 100)+100
y=1150
LM:0.2y-10r= 200
y=1000+50r
(2)y=1150 r=50 i = 150
(3)y=1250 r=50 i = 150
y增加100 r增加2 i 不变。
(4)不存在挤出效应,所以:△y=100=△G/(1- b)
(5)略。
6.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 y=750美元+20r (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 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 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做一条LM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它相交所得均衡收入与利率。
(3) 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 为什么?
答:已知:图(a)中,LM:y=750+20r IS:y=1250-30r
图(b)中,LM:y=750+20r IS:y=1100-15r
(1)图(a)中,r=10 y=950
图(b)中,r=10 y=950
(2)LM:y=850+20r
图(a)中,r=8 y=1010
图(b)中,r=50/7 y=850+1000/7
(3)图(a)中,y变动多一些,图(b)中,r下降要多一些。
因为图(a)中,IS曲线比图(b)中的IS曲线平缓一些,等量移动LM,图(a)中y 变动较大,r下降较少;而图(b)则相反。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7.假设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答:国民收入将减少 200×1/(1-0.8′0.75)=500(亿)
税收收入将减少 500×0.25=125(亿)
因为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税收收入将减少125亿,原来的75亿赤字正好抵消。
11.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c=Cu / D=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系数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k=1+ rc / (rc + r )= 1+ rc / (0.38+0.18 )= 1.18/ 0. 56=2.46
公式参见教材
△M= △H×rc / (rc + r ) = 100×2.46=246。分享给你的朋友吧:人人网新浪微博开心网MSNQQ空间
对我有帮助
14回答时间:2010-5-25 22:38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feiyanwushuang | 二级采纳率:8%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Ⅶ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 第五版
楼主留邮箱吧,我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