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政治经济学手稿

政治经济学手稿

发布时间:2021-01-17 20:58:04

Ⅰ 推荐一下马克思哲学的经典作品

Karl Marx
卡尔·马克思 (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
还有好多,自己看吧

Ⅱ 韩秉新导言摘自1857 1858年经济学手稿介绍之一

《<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介绍(之一) 《<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介绍 韩秉欣 一九八五年二月 《<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在1857年8月~9月间,为当时计划要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起草的“总的导言”,这是一部没有最后完成的著作。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已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西欧各主要国家确立了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加剧,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也日趋尖锐。这时,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革命斗争的实践迫切需要有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指导。马克思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亲自参加革命实践的同时,根据革命的需要,从1843年底在巴黎开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他详尽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研究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文献,写了大量的笔记和手稿即专题论文。1851年他打算把多年来经济问题的研究成果写成一部系统的政治经济学巨著。但后来他又感到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还必须加以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更长时间、更紧张的研究工作。关于这一重要阶段马克思自己说过:“英国博物馆中堆积着政治经济学史的大量的资料,伦敦对于考察资产阶级社会是一个方便的地点,最后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资产阶级社会似乎踏进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切决定我再从头开始,用批判的精神来透彻地研究新的材料。”①直到1857年7月,马克思的工作首先还是搜集和批判地吸收各种不同的经济理论材料,以及直接研究英国和其它国家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和事实。1857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预示着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已经临近,马克思决定在革命开始前完成自己计划中的经济学巨著。1857年8月底,马克思终于在15年来各方面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写作。对这部巨著马克思打算首先从总的方面作个说明。为此,他用了约一周的时间起草了这篇著名的手稿《导言》。《导言》是马克思系统地撰写经济学巨著的开始,《导言》中论述的问题,也就是这一巨著计划的要点及其最一般结论。 《导言》在马克思在世时,始终没有最后完成和发表。1859年初马克思在提到这篇《导言》时说:“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②直到1902年才在马克思的遗稿中发现了这篇《导言》。1903年由《新时代》杂志首次在柏林发表,最早收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中。这篇《导言》是为原计划的经济学巨著写的总的导言,因此,原翻译出版时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不够明确,现已改译为《<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收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上册中。 《导言》虽然没有最后完成,但它却包含着极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在《导言》中,马克思比在他的其它任何著作中都更为集中和全面地论述了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见解;深刻而精彩地分析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强调了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政治经济学必须联系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来研究生产关系的基本思想;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一般原理。为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确立了方法、拟定了纲目,为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奠定了基础。 把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看作客观历史过程,这是贯穿《导言》的基本思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历史的产物,必然要在历史过程中没落。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所有这些都在以后相继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四卷《资本论》中得到了最详尽地发挥和体现。直到今天《导言》作为打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并没有失去其特殊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独立的科学价值,而且有理由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占据一个卓越的地位。

采纳哦

Ⅲ 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阐述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研究《资本论》的宿愿矢志不移,进行了长达42年的资本论写作.
马克思具有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凡是人类所建树的一切,马克思都批判过研究过.为了《资本论》的写作,他阅读了1000多本书,做了400-500本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治学精神是值得人们永远学习的.
1845年春马克思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1845年到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系统地阐发了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五,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独立产生的,它是人类历史根本转折时代的产物,是人类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的结晶.
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创立新的世界观的任务,而且也从各个方面为创立新世界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就在于顺应了时代的紧迫需要,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为

马克思一直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他认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Ⅳ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有哪些

1、《共产党宣言》

作者是恩格斯。该书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

Ⅳ 马克思为什么批判政治经济学 巴黎手稿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是引入哲学并从方法论的批判入手的。因此,就《手稿》的研究,需要对马克思此时的哲学水平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关于马克思在《手稿》中的哲学水平,笔者认为已经不是一般学界所持的仍囿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的情况,而是具有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见解和立场。这种变化,在如何对待国民经济学的问题上已经反映出来。马克思在《手稿》的序言中提出,青年黑格尔派的神学批判家已经看到国民经济学吸收费尔巴哈的积极意义,并同时看到了其所缺乏黑格尔辩证法立场的不足,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并误入歧途,从而理论的真正的问题不是青年黑格尔派是否知道这个不足的存在,而是此时人们还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不足本身。

可以资证的是马克思在《手稿》序言中删去的一段针对“神学家”评价的文字。就此他说道:“他发觉在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中还缺少黑格尔辩证法的某些要素,这些要素还没有以经过批判的形式供他使用,这时,他自己并不试图或者也没有能力把这些要素引入正确的关系,反而以隐晦的、阴险的、怀疑的方式,搬用这些要素来反对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神学的批判家认为,从哲学方面应当作出一切,来使他能够侈谈纯粹性、决定性以及完全批判的批判,是十分自然的;而当他感到例如黑格尔的某一因素为费尔巴哈所缺少时,——因为,神学的批判家并没有超出感觉而达到意识,尽管他还对‘自我意识’和‘精神’抱有唯灵论的偶像崇拜,——他就以为自己是真正克服哲学的人。”显然,马克思批判“神学家”,不在于“神学家”发现了费尔巴哈缺乏黑格尔辩证法的因素,而在于他“没有能力把这些要素引入正确的关系”,这是马克思由政治经济学批判关涉哲学论述并反映他此时达到什么样水平的材料。

从这个材料的表述内容看,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虽然费尔巴哈以唯物论超越了黑格尔,并“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也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了理论的基本原则”,但费尔巴哈因缺乏黑格尔辩证法的因素而制约着政治经济学和没能对现实提出科学的方法。这反映在国民经济学身上,就是虽然他们超越了重商主义“只知道贵金属是财富的存在”的局限,并提出了“以劳动为原则”的财富来源和本质理论,但仍然把经济学仅仅当作“发财致富”的学问,“表面上承认人,毋宁说,不过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定而已,因为人本身已经不再同私有财产的外在本质处于外部的紧张关系中,而是人本身成为了私有财产的这种紧张的本质”。国民经济学的这种“非人”的理论性质,在于没有看到“人本身成为了私有财产的这种紧张的本质”的现实性,从而就现实的这种“紧张关系”,“还没有把它理解为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它还是一种无关要紧的对立,一种没有从它的能动关系上、它的内在关系上来理解的对立,还没有作为矛盾来理解的对立”。

这里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基于方法论的层面对国民经济学给予的明确批判,而这一批判所指责的内容不正是费尔巴哈哲学所缺乏的黑格尔因素吗?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扬弃,超越了他的唯心论立场,但没有保留其合理的辩证法,形成了理论的片面性,这一点马克思是十分明白的。而马克思进一步强调的是在与他同时代的“神学家”那里,在如何继承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问题上,虽然认识到了费尔巴哈哲学缺乏的黑格尔辩证法的因素,但却没有能力完成它,以致对现实的批判仍然是无力的,这种情况也就反映在政治经济学上了。

正是因为如此,《手稿》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才会有后面的“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一节。这一节的核心任务就是关于在政治经济学上如何正确引入黑格尔辩证法的论证,就此,马克思既分析了黑格尔的积极一面,又批判了黑格尔不足的一面,这完全是为了改造国民经济学之用的,也是批判国民经济学所要做的方法论指引。这样说来,马克思的《手稿》写作,实际上是批判地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而从《手稿》的整体来看,辩证法的方法实质就是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明确提出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政治经济学方法,只是它在《手稿》中仅仅呈现了初步运用和建构的原型。在《手稿》中,就“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和相互关系,即所谓循环论证问题,实质是这一方法的萌芽和一种叙事的构筑。

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

在评价来既有的理论时, 不应源当苛
求它没有解释清楚什么, 而应当看它提供了什么, 这才是科学
的态度。目前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脑力劳动
已成为劳动的主体, 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知识的作用日益突
出。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跃迁是劳动价值论受到挑战的
根本原因。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真正挑战是知
识在价值创造中究竟发挥什么作用

Ⅶ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种探讨了政治经济学哪些重要问题

1844年马克思写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讨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工资、利润、地租等经济范畴,尤其从异化劳动角度对上述经济范畴做了考察和分析。

Ⅷ 188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对当下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何启示意义 ,,,,,,,,,,,,,,,,,

以前的政治经济学手稿属于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资料和纪录。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靠国家政策的引领和支持。
你提问的两者关系没有什么关联关系的。

Ⅸ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为什么有好多资本主义

因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最终会走向灭亡,为了论证这个观点,自然要提到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们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科学,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即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盛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阅读全文

与政治经济学手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