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济学中"购买力平价法"是什么意思啊
购买力平价是决定汇率学说之一,它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
(l)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金本位制崩溃,汇率波动剧烈,铸币平价说和外汇供求说已经无法解释汇率的决定,于是瑞典人卡塞尔提出购买力平价说。
(2)购买力平价说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说。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指在每一个时点上汇率取决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是指当两国都有通货膨胀时,名义汇率=过去的汇率×两国通货膨胀之比。
(3)如果有甲、乙两国,甲国有通货膨胀,而乙国的物价不变,那么,甲国的货币在乙国的地位下降。
(4)汇率决定于两国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取决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取决于各自的货币数量。其他条件不变时,外币的汇率和本国的物价水平成正比,与外国的物价水平成反比。
(5)购买力平价说在外汇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是对内价值的体现。该理论在各国放弃金本位制的情况下,指出以国内外物价对比作为汇率决定的依据,说明货币的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揭示了汇率变动的长期原因。
但是,它仍有缺陷:
第一,从理论基础上看,购买力平价说的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卡塞尔认为两国纸币的交换,决定于纸币的购买力,因为人们是根据纸币的购买力来评价纸币的价值的,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事实上,纸币代表的价值不取决于纸币的购买力,相反,纸币的购买力取决于纸币代表的价值。
第二,它假设所有商品都是贸易商品,忽视了非贸易商品的存在。
第三,它还忽视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
第四,它过分强调了物价对汇率的影响,汇率的变化也可以影响物价。
第五,它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所产生的冲击。
第六,它只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的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传导机制进行具体分析。
B. 经济学里的购买力和购买力平价是什么意思,谁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下,
购买力就是你复手里的钱实际能够制买到的商品,比如说十年前五毛一支圆珠笔,现在五毛只能买到一支铅笔。这就是购买力的变化。购买力平价就是假设你在中国五毛买一支铅笔五毛,在美国买一支铅笔五十美分,两国货币间购买力的不同,这是购买力平价。
C. 国际经济学的购买力平价的影响
对一个经济发展衡量指标有计算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传统计算方法以及购买力平价(PPP)方法,传统计算方法是根据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把按本国货币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折算成美元来计算国民经济的规模。传统计算方法的缺点是在计算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时,把国民生产总值以美元汇率计算,而没有把该国货币和购买力因素计算在内,购买力平价方法与传统的汇率计算方法完全不同,购买力平价的方法,利用购买力平价作为转换因素,将本国货币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按国际市场价格折算成美元,来估算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例如把中国每年生产的东西都按国际市场的价格计算,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比较国内价格计算大了许多。Dominick Salvatore在《国际经济学》提出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建立在没有交易费用、没有关税及其他限制条件,贸易自由的基础上,并认为汇率的变化与两国的物价水平的变化率之间存在比率关系。这虽然在在短期中汇率常常与购买力平价预测存在较大差别,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或纯粹货币扰动引起的情况下,能够给出相当不错的均衡汇率的近似估计。彼得.林德特也认为:“从长期看,在价格水平同国际汇率之间存在一种可以预期的联系,一种由商品和服务能够在一国或另一国购买这种事实所造成的联系,这便导致把国家通货价格同汇率联系起来的购买力平价假设”彼得.林德特提出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相联系的公式为:P=R×Pf在这里汇率R表示以美元计算的外国通货(比如说英镑)的价格,而价格水平P与Pf则分别表示本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以本国货币计算的价格水平。如果把购买力平价方程式同本国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货币数量论方程式结合起来,便产生了基于货币供应与国民总产值的一种汇率预测。可以用公式:r=P/Pf=(M/Mf)×(Kf/K)×(Yf/Y)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