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语翻译证怎么考
一、报名方式:
1、网上提交报名信息表
2、提交照片和身份证扫描件(仅北京地区考生)
3、打印考生报名信息表
4、缴费
5、打印(领取)准考证
二、参考书:
《英语口译实务》、《英语口译、合能力》、《英语笔译实务》、《英语笔译综合能力》、历年的真题,等都是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考试的重点为实际动笔、动口的能力,书籍仅仅只做参考。
三、水平: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分为四个等级,即:资深翻译/一级口译、二级口译、三级口译。
1、资深翻译: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具有广博科学文化知识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双语互译能力,能够解决翻译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翻译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
2、一级口译、笔译翻译:具有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双语互译能力,能胜任范围较广、难度较大的翻译工作,能够解决翻译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能够担任重要国际会议的口译或译文定稿工作。
3、二级口译、笔译翻译: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双语互译能力,能胜任一定范围、一定难度的翻译工作。
4、三级口译、笔译翻译: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般的双语互译能力,能完成一般的翻译工作。
(1)发展经济学翻译扩展阅读
考试科目设置: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分为四个等级,即:资深翻译、一级口译、二级口译、三级口译。
各级别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均设英、日、俄、德、法、西、阿等语种。各语种、各级别均设口译和笔译考试。
各级别口译考试均设《口译综合能力》和《口译实务》2个科目,其中二级口译考试《口译实务》科目分设“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2个专业类别。报名参加二级口译考试的人员,可根据本人情况,选择《口译实务》科目相应类别的考试。
各级别笔译考试均设《笔译综合能力》和《笔译实务》2个科目。
❷ 中翻日 比较正式的文体 (翻译,日语)
日本国土面积约37.7万平方公里,其中4/5为山地与丘陵;约为中国国国土面积的1/25,人口约1.3亿,约为中国人口的1/10。
「日本の国土面积はおおよそ37.7万平方キロメートルで、中国の国土面积の约1/25であるが、そのうち、山地と丘陵地帯は4/5を占めている。人口は约1.3亿人で、中国人口の1/10になる。」
但是,以2002年为例,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约为4.8万亿美元,约合40万亿人民币,次于美国的8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二位。人均3万多美元,居世界前列;
「一方、2002年を取り上げてみると、日本のGNP(国民総生产)は4.8兆USドル、人民元に换算すると约40兆RMB(人民币)、アメリカの8兆USドルに次ぐ世界第2位、一人当たりは3万以上USドルになり、世界のトップになる。」
同年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9万亿人民币,约为1.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人均900美元,居世界较靠 后的位置。就是说,平均一个日本人生产的价值,相当于33个中国人。此外,日本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民储蓄总额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一金融大国和最大的债权国。
「同年、中国のGNP(国民総生产)は9兆人民元、约1.1兆USドル、世界第6位、一人当たりにすると900USドルになり、世界のランキングで见るとかなり后ろになる。言い方を変えれば1人の日本人は33人の中国人に相当することになる。また、日本の外货备蓄は世界一、国民贮蓄総额も世界一で、世界第一の金融大国及び债権大国である。」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拥有的美国国债达2000多亿美元,对外的纯资产金额为8910亿美元,是居第二位的德国1818亿美元的4倍多。这些数据都让我觉得惊讶,究竟是怎样的经济体制才能日本经济如此发达,我充满了好奇心。
「20世纪の90年代までは日本がアメリカの国债を2,000亿USドル以上、対外纯资产金额は8,910亿USドル保有し、2位に付けているドイツの1,818亿USドルを4倍も大きく引き离している。これらのデータ(数字)を知り私が惊くばかり、どのような経済体制で、日本の経済をここまで発达させたのかは私がその真相を知りたくて兴味が満ちている。」
而在如此发达的经济情况下,日本全国各地保持着较小的贫富差距,并且很好得运用了社会福利制度来弥补经济高速发展留下的后遗症。
「それだけ経済状况が进んでいても、日本全国各地の贫富の格差は比较的に小さい范囲に保って、社会福利をもうまく利用して高度発展に残した弊害を补っている。」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其国情与日本有较大的区别,但如今的中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
「中国は発展途上国であり、国情は日本と比べてかなり异なっているが、现在、中国の経済成长は(世界金融危机の影响が受けながらも、)依然として持続している姿势が劣っていない。」
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 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低所得人群比重较大,以及因为贫困产生的“社会剥夺”和“ 社会排斥”现象,而这些现象的持续恶化将导致社会矛盾加重,经济发展滞后,最终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勿论、高度経済成长の同时に多くの问题点も现れている。例えば、贫富格差の拡大、それによる多くの低所得群众层の“社会剥夺”及び“社会排斥”との现象が生ずる。その现象が长く続くと社会的な矛盾を増して、経済発展の沈滞を招いてしまう悪循环となる。」
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要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而以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现有的社会福利制度并不完善,不足以对付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将不利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国民経済がより迅速、且つ安定して増して行き、先进国との距离を缩めて行くために、経済成长のプロセスの中で、贫富格差の缩小やいろんな社会问题を解决しながら、国民全体を共に裕福な生活に导いてい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それを実现するために、社会福祉制度及び保障制度などを改善する必要がある。中国における今の状况を见ると现行の社会福祉、保障制度は充分とは言えず、経済成长期に伴い、绝えずに出てくる様々な问题に対応は出来なくなっているのである。これらの问题がスムーズ、有効的に缓和されないと、健全な、高速的な経済発展の実现に逆らってしまうだろう。」
作为邻邦的日本,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社会福利制 度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本人想通过在日本的学习,亲身体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差异,对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以及此种经济状况下的的贫困现象,社会排斥现象深入研究,分析与此相对应的国家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对比中国的社会现状,学习日本的先进理论,希望回中国以后为中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做出贡献。
「日本は近隣の国として、経済の面にしても、社会福祉、保障制度にしても何れ世界トップの位置にする。自分は日本での学习を通じ、自ら先进国と発展途上国との経済レベルの违いを感じ、高速発展の日本経済及びその経済状况における贫困、社会排斥现象に応じた社会福祉、保障制度ついて深く研究、分析を行い、中国の社会现状と比较し、日本の先进理论を取り入れ、帰国后、中国の社会福祉事业に贡献したいと望む。」
研究内容
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通过对凯恩斯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广泛研究其他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深入探究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
二:在对日本经济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对日本现存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结合日本目前所拥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国家福利体系,学习发展经济学、福利经济学
三:对比以中国为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以及社会问题,结合一,二中学习的经济理论和日本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法。
我想只有理性的国家管理、成熟的社会机制、深谋远虑的国际竞争战略与策略,才可以让日本的经济如此发达。带着对日本经济的许多疑问和想要深入探究的迫切心情,希望可以参加院生考试,有机会对此进行学习。
「研究内容:
主に下记の三つの部分に
一:ケインズ学说及びマルクス主义経済学原理の学习を基本に、その他の経済理论や経済学、応用経済学をも広く研究を行い、日本が代表する先进国の経済を深く探究する。
二:日本経済に関してある程度の理解を有する上、日本の现存する社会问题に取り込み、现行の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福利体系と结び付きながら学び、研究を行う。
三:中国の例に発展途上国の経済状况及び社会问题と比较し、上记、一、二に学んだ経済理论と日本の状况に结び付いて、自分の観点及び解决方法を示す。
私は理性のある国家管理、成熟した社会の仕组み、先见の明のある国际竞争戦略と方策があるからこそ、今日(こんにち)の日本経済の発展に导いたと思う。
私はその日本経済に対する多くの疑问(と不思议)を抱えながら、早く研究に入る切迫感を持って、大学院の受験を希望し、この勉强をしたいと强く思う。」
❸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用英语怎么翻译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economics
❹ 经济学方面的外文翻译
才50分啊,大哥一万字的话,我在市场上能卖50多块钱,算了,学雷锋吧,不就一万字英文嘛,这有啥啊,切~
❺ 发展经济学, 英文翻译是什么
development economics
发展经济学自
graal improvement or growth or development.
逐步发展、提高、前进。
bourgeois economics
资产阶级经济学
ecological economics
生态经济学
economics of animal husbandry
畜牧业经济学
economics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基本建设经济学
economics of proctive forces
生产力经济学
ecational economics
教育经济学
forestry economics
林业经济学
health economics
卫生经济学
❻ 高分悬赏:求一片文稿,可以演讲7到10分钟,最好是英语的,中文的也无所谓,我自己可以翻译
也是网上找的,摘录如下仅供参考啊:
一、会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1.会计学与经济学的起源。根据会计史学家的研究,人类最早的会计行为始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产生的原因在于出现了剩余物品。会计学的建立一般有以下几个标志:会计实践活动逐渐丰富、会计理论有了较大发展、会计理论著作逐步问世。一般认为会计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于1494年在其著作中首次记载了复式簿记法。西方会计史学界认为,该著作的问世使整个会计界从纯实务性的研究中摆脱出来,开始朝着会计理论研究的方向发展,以此为起点,会计才逐步成为一门学科。事实上,仅凭此就认为会计学科已经创立是不合理的,因为这并不是独立的会计学著作,而更多的是一种描述。Peragallo通过研究发现,在1559年至1795年间,西方出现了关于簿记的评论文章,也正是在这个期间,复式簿记法的应用扩展到了其他类型的组织,人们开始将簿记作为一个学科进行理论研究。库恩提出“科学共同体”概念的前提就是要有一批科学家就科学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这说明会计研究是会计学产生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把18世纪中后期作为会计学形成的标志。
自从人类的生产活动出现以来,经济活动就出现了。我国的经济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以前,西方的经济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埃克伦德和赫伯特把经济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前古典经济学时期、古典经济学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和20世纪,考察范围的上限就是古希腊时期。把前古典经济学时期的相关理论作为经济思想来源进行考察是合理的,但作为经济学进行研究是有问题的,原因在于这些思想仅仅是一些商人或实业家的实践经验和政策主张,并没有上升到作为理论进行专门研究的层面。一般认为,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是经济学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从此经济学脱离哲学、政治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
因此,从起源上来看,会计学的创立至少不会晚于经济学。会计学在经济活动中依赖数学和统计学得以发展并独立,经济学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依赖哲学、伦理学得以发展并最终独立,经济学并未对会计学造成直接的影响。葛家澍研究了会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他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是从理论上研究人们的经济活动,会计学是从数量上运用名义货币来描述人们的经济活动,经济学注重质的研究,会计学注重量的描述。
2.经济学成为会计学的学科来源。从起源上看,经济对会计学没有造成影响,作为簿记的会计学独立成科不比经济学晚;从发展结果来看,经济学一开始就着眼于经济活动中的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而会计学主要着眼于经济活动的微观方面;经济学的目标是富国强民,主要关心收入和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而会计学的目标是真实记录和反映经济过程和结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微观主体的管理活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是一种逻辑关系,但“经济学越发展会计学越重要”显然不是一种逻辑关系。专家们一直在争论会计学是属于管理学还是经济学,现在一般采用折中的办法来定义:会计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最早明确地把经济学引入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的应该是美国经济学家坎宁,他主要运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研究会计问题。利特尔顿认为:“从本质上看,会计学不容置疑地带有经济学属性,而它又明显具有统计学的特征。”瓦茨和齐默尔曼的《实证会计理论》就是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经验性会计文献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司各特的《财务会计理论》就是基于信息经济学来构建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对我国早先会计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有决定性影响;刘峰的《科斯定理与会计准则》、伍中信的《产权与会计》等著作都是应用西方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会计学的成果
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会计学的学科来源,是与经济学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的。从19世纪开始到20世纪末,经济学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也成为一门争议颇多、议题越来越广泛的学科。而会计学由于受其自身性质的影响,它的发展远没有经济学发展快
二、经济学对会计学的影响
1.理论方面的影响。葛家澍认为,从历史上看,一些较早的会计理论都与经济学分不开。最早的会计理论是受到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后来又受到制度经济学分支的重要影响。但这只是他的主观判断,尚未找到确凿证据。“至少从现代经济学诞生之日起,经济学便与会计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学的每一次思想创新及新理论学派的创立,都与经济学中的新概念、新思想的出现有着时序上的对应性和内容上的关联性。”经济学对会计学理论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经济学催生了“管理活动论”会计理论学派,信息经济学催生了“信息系统论”会计理论学派,管制经济学催生了会计干预主义思想,新制度经济学催生了制度主义会计理论学派。葛家澍从西方会计理论中引入了经济学的相关概念,他认为会计学主要从经济学中移植了一些可用货币量化的概念,包括资本、资产、负债、收入、成本和收益等。目前流行于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本上来自新古典经济学,后来会计学中的一些概念(如资产、无形资产、重要性等)都受到制度经济学的显著影响。事实上,管理会计的概念(如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机会成本等)都来自经济学,但是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并不是经济学。现代管理会计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吸收了高等数学、运筹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的成果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2.方法方面的影响。鲍尔和布朗于1968年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西方会计的理论研究中。1986年瓦茨和齐默尔曼出版的《实证会计理论》可以看成是运用经济学实证方法研究会计实务的代表性著作。其实,经济学的实证方法又受哲学的影响,实证方法并非经济学原创。从总体上来看,经济学最早对会计学产生影响的时间应该在20世纪20年代。自从坎宁在1929年发表《会计中的经济学》后,经济学理论开始进入会计学的研究领域。经济学对会计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时间应该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标志是鲍尔和布朗在《会计研究》杂志上发表的经典文章;我国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1996年刘峰发表的《会计准则研究》一文为标志。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的会计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制度变迁的现实需要我们向西方学习,因而代理理论等经济理论被大量引入会计研究,契约理论、人力资源理论也不甘落后。可见,经济学对会计学造成了巨大影响。
三、会计学对经济学的影响
根据强势学科吸引律和学科间的学习律可知,经济学并不是单方面强势影响会计学,会计学也会对经济学产生一定影响,笔者拟对此进行探析。
1.会计学对经济学方法的影响。会计学对经济学最主要的影响是在经济学理论中引用了会计学的研究方法,并产生了国民经济会计(或称国民会计、总量会计或社会会计)。希克斯认为可以将会计学中把握企业经济活动全貌的思路用于社会会计学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理查德·斯通等人在凯恩斯的直接指导下,运用账户体系等对英国的国民收入进行估算,这种工作成为后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重要核算基础。SNA主要采用复式记账等会计方法,并运用企业会计报表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余绪缨认为,国民经济会计的内容虽然综合性较强,但可看做是微观经济会计的“延伸”和“广泛运用”,把其纳入会计学科体系是恰当的。其实,一开始主要是由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研究国民经济核算,其核算范围也是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西方经济学的传统均衡思想来源于经典力学,但总量分析方法应该来源于会计学的平衡原理。
2.会计学对经济学其他方面的影响。会计学的核心是计量,计量的本质是精确或尽量精确地定量反映交易实质。经济学从笼统的定性研究发展到力图进行定量研究,可以推测是受到了会计学的影响。综上所述,会计学对经济学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丁庭选等认为,“总体上讲,与经济学对会计学的影响相比,会计学对经济学的影响是相当微小的”。这明显是过低估计了会计学对经济学的影响。
四、会计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拉卡托斯主张用“科学研究纲领”作为标准来划分不同的理论体系、评价科学的进步。科学研究纲领的内容包括“硬核”、“保护带”、“反面启示法”和“正面启示法”四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这四部分组成的理论结构就像一个原子结构一样,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硬核是原子的内核,保护带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层,正面启示法和反面启示法是连接原子核与电子层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运用科学研究纲领理论,笔者认为会计学的发展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学内容的深化。会计学内容的深化就是对会计学“硬核”研究的深入。会计学的硬核就是计量,计量是会计学的基本属性。从会计学的实践来看,会计计量经过了实物计量和货币计量两个阶段。实物计量阶段就是原始的计量阶段,当时其并没有与统计工作分开;在进入货币计量阶段后,中间还夹杂着实物计量的内容,但是开始以货币计量为主,并逐渐有了独立的会计工作。张文贤认为,会计正酝酿着从物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飞跃。也有学者认为,会计正在进入电脑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阶段。把人力作为资源看待,并研究其计量方法,这是计量对象从物扩展到人的反映。管理会计的基本属性也是计量,因而计量对象、计量方法、计量手段、计量结果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等就构成了会计学的硬核。会计学的核心概念有资产、负债、权益、成本、现值、记录、报告等。从学科的硬核出发,信息系统论比管理活动论可能更接近会计的学科属性。西方主流经济学自阿马迪亚·森把伦理学思想引入后,其研究范围已被大大扩展,并引起人们对“经济人”假设的种种思考。这可能预示着经济学的根本性变革,但是经济学的这种变化并没有引起会计学的关注。这一方面说明经济学对会计学的影响并不是全方位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会计学硬核的相对稳定性。
会计学的保护带就是那些可以修改和调整的内容,具体包括记账方法、组织程序、会计报表、附注、核算手段、会计政策等。其目的是保护计量属性不受到侵害。许多学者运用实证会计理论对会计政策选择展开了研究,他们通过剔除不符合会计目标的政策来得出合理的结论,这是试图规定“反面启示法”内容的反映。而规范研究则借助历史方法、伦理方法等把研究领域大多集中在“哪些政策是合理”的方面,这是试图规定“正面启示法”内容的反映。
马克思无疑是最重视“人力”的学者,他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力创造的,劳动可以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而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叠加。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深入研究如何测算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会计学将研究对象从物扩展到人是一个进步,但是把人作为“资源”进行研究,确定人力的价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这方面,会计学应该发挥其在计量方面的优势,深入研究人力价值的确定方法。
2.会计学发展的基础。会计学发展的基础无疑是会计实践。阎达五等(2002)认为,未来会计理论的研究只有两个出路:一是依靠资本市场;二是结合企业的实践,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拉卡托斯把科学研究纲领分为进步的科学研究纲领和退化的科学研究纲领,并认为科学研究纲领的科学性是动态的、历史的,是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史一直是也应当是一部相互竞争的研究纲领的历史,而不是也不应当变成一连串的常规科学时期:竞争开始得越早,对进步便越有利。‘理论多元论’要优于‘理论一元论’,在这一点上,波普尔和费耶阿本德是对的,而库恩是错的。”拉卡托斯运用哲学的语言正确地阐述了理论的渐变过程,同时他认为库恩理论对渐变的重视不足。但笔者认为,关于渐变的纷争迟早会转变为一场革命,只有将拉卡托斯和库恩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才能描述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理论在渐变(量的变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发展成革命性的变化(质的变化),会计理论变化是常态,不变倒是例外。有些人把保护带的变化列入革命性变化,笔者认为把硬核的变化称为革命性变化更合理。以硬核的变化来看,会计只有两次革命,即以实物数量为计量手段的会计革命和以货币为计量手段的会计革命。
3.会计学研究方向的边缘化。学科的划分是有缺陷的,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或工作的过程来完成一件事情,并不是哪一个学科所能胜任的。划分学科是一种简单认识事物的方法,目的在于限定本来很复杂的学科环境,减少不确定性。所以,如果认为学科就是一切,那是不合理的。也正因为如此,学科才会不断变化,才会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并不断从其他学科中吸取养分,使得研究方向不断边缘化。总之,会计学应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根据实践的需要深入研究会计学硬核,并力求发展为革命性的变化。但是,现在的会计学研究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步。笔者认为,需要在现有的硬核上不断构筑和调整其保护带以适应实践对会计学的需要,这应该是会计学研究的合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