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的口红效应

经济学的口红效应

发布时间:2021-01-16 16:34:44

A. 口红经济学原理

“口红效应”源自海外对某些消费现象的描述。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经济危机之下,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变化,普通消费者个个都变成了砍价高手,经济危机也使得如口红这类的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了大卖。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的“口红效应”经济理论。
2008年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给“口红”带来了市场。美国媒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全球几大化妆品巨头的销售额证实了这一观点,其中包括法国欧莱雅公司、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以及日本资生堂公司等。欧莱雅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口红效应”开始显现,而“口红效应”这一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
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这时候首先削减的是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费,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这样一来,反而可能会比正常时期有更多的“闲钱”,正好去购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从而刺激这些廉价商品的消费上升。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可以利用这一规律,适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经营策略,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国内,“口红效应”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还让秀兰·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电影也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电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
日本市场调研机构近日发布的消费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其他行业走冷,游戏机行业中的任天堂和索尼PSP,却销量大增,其中很大一部分将作为圣诞节和新年的礼物,成为日本玩家迎接新年的伴侣。一些行业在经济呈现颓势时,反而获得更好的收益,眼下,“口红效应”一词已经伴随世界金融危机,一起步入公众视野,成为2008年末最热门的词语之一。中国国产电影和其他文化娱乐产业,都在争当那支大的“口红”。

B. 什么是经济学上的滞胀什么叫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的现象
核心思想是经济不景气或预期收入下降时会增加对廉价商品的消费

滞胀是通胀与经济不景气并存的现象,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GDP增速下滑

C.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给“口红效应”下定义。(50字左右)经济现象中的“口红效应”在上世纪30年代

“口红效应”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女性的消费欲望从大额消费转向购买廉价的专美容类非必需品的一种经济现象属。

D. 形成“口红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讲,是由于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经济萧条,人们的收入减少,正常情况下人们的消费也会减少。

但是,当人们放弃购房、购车,放弃出国旅游等对昂贵商品的消费时,人会把手中的闲钱用于消费那些昂贵商品的替代品——“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也就是产生了替代效应。这种替代效应远远大于因收入减少而减少消费的收入效应,于是就产生了口红效应。

(4)经济学的口红效应扩展阅读:

放大文化产业的“口红效应”:

文化消费具有“口红效应”。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购车、买房成为困难的时候,人们会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要,又符合其承受力,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这种效应被称为“口红效应”。

今年初,全国贺岁片票房超过5亿元,出现井喷式增长,就是一个例证。腾讯网增值服务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95.5%,“QQ空间”活跃用户量突破2亿,是另一个例证。

其次,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文化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引发全球大萧条。可就在经济最糟糕的时候,电影产业却迎来了发展。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律。

日本的动漫产业、电子游戏业,韩国的影视剧业、网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口红效应

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放大文化产业的“口红效应”

E. 【高分】关于口红效应,消费者选择,吉芬物品的问题高手进

这个问题首先给你看别人的论述

【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是土豆需求量反而增加了。根据经济学需求定理,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购买数量一般随着价格的上升,市场需求将减少。土豆显然是个例外,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最早发现这种现象,于是这种与经济学需求定理相反的商品被称为“吉芬”商品。
自此之后,一百六十多年来,“吉芬”商品层出不穷。经济学家们还发现,“吉芬”商品总是与经济不景气联系在一起出现,仿佛一对连体双胞胎,如影随形。
2001年美国911之后,美国经济一度沉沦,但人们惊奇地发现,口红销量大幅上扬。美国知名化妆品集团雅诗兰黛提出了一个“口红指数”概念,意指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女人没有钱买其他昂贵的护肤品,但口红总还买得起。
经济学家们这样解释“口红指数”:经济不景气导致消费低迷,女人更会收紧荷包,昂贵的化妆品自然先被砍掉。可“面子”又不能不顾,尤其是职场女性,素颜示人,颇为不雅。此时,一抹简单的口红,一抹得体的唇彩,照样能让女人颜面有光。即便囊中再羞涩,几支口红总还买得起。因此,经济越不景气,口红销量反而越大。
口红可以说是广义的“吉芬”商品,类似于口红的“吉芬”商品还有很多。下面随便列举几例:
“吉芬”休闲服——班尼路。就连《疯狂的石头》里那个笨贼都知道:“班尼路!牌子!”
“吉芬”快餐——吉祥馄饨。价格实惠量又足,多种口味,您瞅准了:“吉祥!大馄饨!”
“吉芬”手机——天语。拍照音乐、视频、GPS,应有尽有,铃声倍儿响,您用它倍儿有面子。】

以上也只是一家之言,出自博客,并非什么专业文章。
----------------------------------------

我觉得还不能确定口红是不是吉芬商品。因为那个土豆是价格上升,需求增加,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需求与价格同向变动。但是口水是人们购买力不足了,舍而求次。我们首先可以肯定它是低档品。至于吉芬 它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我们很难说,口红价格上升了,人还会增加购买。 口红购买增多只是人们买不起其他东西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至于你的冰激凌,它应该属于低档商品,而不是吉芬物品。因为冰激凌价格高了,人也会减少购买,这和那个土豆有根本的区别。

我的观点是,他们属于低档品,而不是吉芬物品(或者还有待验证,看看它们价格高了,人们需求的情况)

------------------------

首先我也不能保证我的理论对,但是那个网站就权威了吗?这个都只是参考了,我上面的故事也说口红是吉芬物品。但是如果价格上涨,它会怎么样呢,这个并没有提出来。所以,有些问题还是本着怀疑的态度。你不妨问问你们西经老师呗,hoho

F. 口红效应属于微观经济学吗

属于,在经济繁荣时,人们才会想着怎样去打扮,此时口红的销量会增加,在经济消沉时,人们特别是女孩子就不再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打扮自己,总体上口红的销量会减少。这和那个裙子效应是相似的。

与经济学的口红效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