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观点

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观点

发布时间:2021-01-16 08:11:48

经济学高手入: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真的能够否定凯恩斯的理论吗

看了几位仁兄的回答,我感觉其实很多人都理解错了-_-
要回答楼主的问题,必须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暂时性收入,什么是永久性收入。
(ps:不知何故,类似“三心草LR”给出的定义非常普及,不知道是不是弗里德曼就是这样定义的。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弗里德曼的理论就是自相矛盾的,楼主也正是因此才会一直搞不清收入进账的时间性差异对消费的影响有什么分别)
我结合弗里德曼的整体思想,认为【区分这两种收入,与是否偶然、无法预期、持续进账等都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正确的解释如下:
永久性收入:一个人根据其一生的收入水平(包括过去的、现期大额的和未来的)所换算出的年金收入
暂时性收入:无法影响一生收入水平的现期收入
搞清楚弗里德曼对于两种收入的真实涵义,消费的决定就一目了然了:理性的人并不短视,人们都会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水平(包括一次性改变一生收入水平的偶然收入)来制定自己的消费水平,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只盯着现期收入的变化来消费,毕竟现期收入的浮动,对于一生的收入水平来说,往往是非常渺小的。显然,凯恩斯关于现期(国民)收入决定消费的理论就错了。
但是,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真的能够否定凯恩斯的一整套理论乃至思想吗?
“三心草LR”的答案是,人们的预期有理性的一面,也有盲目的一面,当人们理性时,暂时性收入就无法影响永久性收入,而当人们盲目时,暂时性收入就可以影响永久性收入,所以凯恩斯干预政策对永久性收入的影响会介于两者之间。问题是,这里显然带有先入为主的古典思想——凭什么把相信货币主义定义为理性,而把相信凯恩斯主义定义为盲目?
诚然,暂时性收入作为无法影响一生收入水平的现期收入,其“本身”当然不足以影响永久性收入,但是在特定的时期下(而非在人们的盲目下),暂时性收入的变化会影响到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从而间接地导致永久收入的变化——
经济大萧条来临时,失业率猛增,即使是没有失业的人,其总体收入水平也下降了,在这种经济危机下,下降的确实只是暂时性收入,但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会随之下降,并且出于谨慎性,人们往往会做好很长时期收入下降的准备,来规避可能发生的生存风险(毕竟失业的人说不好自己会失业多久,收入下降的人也说不好自己的收入要到哪天才能恢复从前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暂时性收入的下降间接导致了永久性收入的下降。
对此,“三心草LR”可能会说,如果人们有完全的理性预期,就会预期到这种收入的下降只是暂时性的,不会对永久性收入产生多大影响。是的,经济早晚都会复苏,但“早”是多早呢?“晚”又是多晚呢?有理性预期不代表就是先知,人们对经济复苏、收入恢复的预测只能定性,很难定量,因此人们的谨慎性会使永久性收入受到大的影响。事实上由于价格粘性的现实存在,经济的自发复苏本身就是漫长的,越是理性的人恰恰越会调整永久收入的预期。而当政府实施刺激政策时,越是理性的人恰恰越会将暂时性收入的增加看作经济开始复苏的信号,从而扭转未来的收入预期,使永久性收入提高(恢复到从前水平)。
表现在IS-LM模型里,就是在经济萧条时,c=α+βy中的β>0(既然消费是永久性收入的函数,而永久性收入此时又是现期暂时性收入y的函数,那么消费就可以表示为暂时性收入的函数,令β不为0即可),此时凯恩斯主义是有效的;而当经济达到潜在水平乃至过热水平时,β=0,暂时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机制切断,凯恩斯主义丧失乘数效应,从而失效。
因此,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无法否定凯恩斯的理论。从近几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分布,例如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卡纳曼、菲尔普斯等等,可以看出,曾被认为没落的凯恩斯经济学,却得到了“复兴”。凯恩斯经济学得到“复兴”,意味着弗里德曼经济学走向衰落。

Ⅱ 弗里德曼的“轮椅中的经济学”指的是什么

弗里德曼的被西蒙戏称为“轮椅里的经济学”方法论,即他著名的“只要预测准确,版经济学假设的真实性无关紧权要”论。
弗里德曼是实证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的倡导者,其方法论大部分都体现在1953年出版的《实证经济学论文选》一书中 。 弗里德曼继承了波普尔的实证主义传统,认为经济学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取决于其接受事实证据的检验 。 弗里德曼认为对理论假设前提的检验是不必要的。这一观点的含义是:①假定的抽象性,带有某种虚假性,不可能“直面现实”(基于此说而被经济学界称为“坐在轮椅上”的方法论)。②经济主体的行为是非理性的。③一种理论的假设是更广意义上的理论应用,而后者是可加以检验的。④实证分析对于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暂时的,理论变化是永恒的。

Ⅲ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的问题

暂时性负收入可能指的是不可预测的事故或灾难,比如一次盗窃把占据你资产一大版部分的汽车给抹消权掉了,这就无疑减少了你暂时性的总资产,但是如果你对于未来长期性的收入有很稳定的信心、或许甚至有过保险,这就可能使你不会刻意大量减少自己平时的支出,还会光临自己最喜欢的俱乐部或购买对于自己最称心而非最便宜的商品或服务。

Ⅳ 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里的一道智力题

由于是用经济学来解题,在本题中的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经济人假设”或曰“理性人假设”
由于坏蛋是排成横向直线向前跑,英雄可以射其中跑得最快、跑到队伍前面的家伙。射死第一个,还有第二个跑到前面的,他也要坚决地射死,第二个被射死之后,继续射死第三个跑到最前面的,这样不断的射杀跑到最前面的那一位,当他射杀了四到五个坏蛋的时候,他就等于明确向坏蛋传递了一个信息:跑在最前面的必死。
于是符合“理性人假设”的坏蛋就开始分析形势:我如果跑到前面就必死,而跑到后面就肯定不会死,所以我不应该跑到队伍的前面死掉,让别人去立功。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放慢了脚步。这时,感谢经济学,感谢“理性人假设”,奇迹出现了:由于所有的坏蛋都是经济人,所有的人都做出放慢脚步的选择。
然而,在所有人都放慢脚步的时候,有一个反应比较慢的家伙被“拉”在了队伍的前面。这时,英雄射出了第六箭。更大的奇迹出现了:所有的坏蛋都停住了脚步,而且转身往后跑。
这时,英雄射出了第七箭,跑得最慢的家伙被可怜地射死了。 这时,最大的奇迹出现了。所有人都以最快的速度逃跑,经有关人士证实,当时这批强盗的百米赛跑成绩均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最后,英雄还剩下三支箭,强盗都望风而逃,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跑到了赛盟。

Ⅳ 为什么1976年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因为在"消费抄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袭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1976年,弗里德曼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领军人物、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51年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得主。弗里德曼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学者之一。

弗里德曼所代表的芝加哥经济学派是二战之后,继凯恩斯主义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派和经济学理论,弗里德曼也因为他的思想主张而闻名。

Ⅵ 急求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详细资料、著作……一切的一切!不分巨细nbsp;nbsp;什么都要!谢谢大家!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nbsp;Friedman,1912年7月日—2006年11月16日)是美国经济学家,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1976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的贡献。弗里德曼是《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的作者,在1962年出版,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他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他的理论成了自由意志主义的主要经济根据之一,并且对1980年代开始美国的里根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极大影响。生平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市一个工人阶级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Jenonbsp;Saulnbsp;Friedman,母亲是Sarahnbsp;Ethelnbsp;Landau(1892-?),两人从奥匈帝国(今乌克兰一带)来到美国邂逅,曾在血汗工厂工作。弗里德曼是家中第四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他的三个姊姊包括:Tillienbsp;F.nbsp;Friedmannbsp;(1919-?)、Helennbsp;Friedmannbsp;(1920-?)、以及Ruthnbsp;Friedmannbsp;(1921-?)[1]。在高中时,弗里德曼父亲逝世后,举家搬到新泽西州的罗威市(Rahway)。他16岁前完成高中,凭奖学金入读罗格斯大学。原打算成为精算师的弗里德曼最初修读数学,但成绩平平,1932年取得文学士,翌年他到芝加哥大学修读硕士,1933年芝大硕士毕业。上第一堂经济课时,座位是以姓氏字母编排,他紧随一名叫罗斯(Rossnbsp;Director)的女生之后,两人6年后结婚,从此终生不渝。弗里德曼曾说他的作品无一不比罗斯审阅,更笑言自己成为学术权威后,罗斯是唯一胆跟他辩论的人。当弗里德曼病逝时,罗斯说:“我除了时间,什么都没有了。”nbsp;毕业后,他曾为新政工作以求糊口,批准了许多早期的新政措施以解决当时面临的艰难经济情况,尤其是新政的许多公共建设计画。辗转间他到哥伦比亚继续修读经济学,研究计量、制度及实践经济学。返回芝加哥后,获Henrynbsp;Schultz聘任为研究助理,协助完成《需求理求及计算》论文。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工作时,他1940年曾完成一书,指医生的垄断局面导致他们的收入远高于牙医,引起局方争议,令该书要在战后始能出版。弗里德曼在威斯康辛大学任教了一小段时间,但由于在经济学系里碰上了反犹主义者的阻挠而只得返回政府部门工作。1941至1943年,他出任美国财政部顾问,研究战时税务政策,曾支持凯恩斯主义的税赋政策,并且也确实协助推广了预扣所得税制度。43至4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参与Haroldnbsp;Hotelling及W.nbsp;Allennbsp;Wallis的研究小组,为武器设计、战略及冶金实验分析数据。1945年,他与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eorgenbsp;Stigler到明尼苏达大学任职,1946年他获哥伦比亚大学颁发博士学位,随后回到芝加哥大学教授经济理论,期间再为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货币在商业周期的角色。这是他学术上的重大分水岭。在他的自传中,弗里德曼曾描述1941至43年为罗斯福新政工作时,“当时我是一个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者”。随著时间过去,弗里德曼对于经济政策的看法也逐渐转变,他在芝大成立货币及银行研究小组,在经济史论家Annanbsp;Schwartz的协助下,发表《美国货币史》鸿文。当时他挑战主张凯恩斯主义的著名经济学家观点,抨击他们忽略货币供应、金融政策对经济周期及通胀的重要性。他任职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逾30年,力倡自由主义经济,并与徒弟徒孙,打造出著名的“芝加哥学派”。他过,他通常反对政府干预的计划,尤其是对于市场价格的管制,他认为价格在市场机制里扮演著调度资源所不可或缺的信号功能。在《美国货币历史》一书中,他提出经济大萧条其实是政府对于货币供应管制不当所致。后来他在2006年说道:“你知道吗?很奇怪的是为何人们仍以为是罗斯福的政策让我们脱离了经济大萧条。当时的问题是,你有一堆失业的机器和失业的人民,你怎么能靠着成立产业垄断集团和提升价格及工资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他接著在芝加哥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直到1976年,在这30年里他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形塑成一个紧密而完整的经济学派,被称为芝加哥经济学派。在弗里德曼的领导下,多名芝加哥学派

Ⅶ 我想了解法律经济学,应该看什么书我想了解哈耶克与弗里德曼各自的观点,应该看什么书

法经得先来对科斯思想有所理解源,然后找教科书就行了。后两位则推荐看专著或论文,哈耶克有论文集和文选,弗里德曼也是,不过弗里德曼的重点推荐价格理论,哈的可以先看《论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这篇文章》,他的文选里都有

Ⅷ 有什么关于弗里德曼经济学说理论的实际例子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回大发战争之财答,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迫使其他西方国家接受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实行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所确定的固定汇率制,即各国货币价值必须以一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以上的汇率计算。弗里德曼在当年就对此提出异议,他预言这种固定汇率制必将彻底破产,而自由浮动汇率才是维持一体化更稳定的国际经济手段。但当年经济学界凯恩斯主义的权威人士和政府首脑对弗里德曼的劝告置若罔闻。随着时代的变迁,各会员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进入了持续的通货膨胀时期,到60年代,美国的物价不断上升,国际收支状况更加恶化。这时,他再次提出浮动汇率制,并详细解释自由汇率“优越性”的新论点。

Ⅸ 急求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详细资料、著作……一切的一切!不分巨细 什么都要!谢谢大家!!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年11月16日)是美国经济学家,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1976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的贡献。

弗里德曼是《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的作者,在1962年出版,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他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他的理论成了自由意志主义的主要经济根据之一,并且对1980年代开始美国的里根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极大影响。

生平
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市一个工人阶级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Jeno Saul Friedman,母亲是Sarah Ethel Landau(1892-?),两人从奥匈帝国(今乌克兰一带)来到美国邂逅,曾在血汗工厂工作。弗里德曼是家中第四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他的三个姊姊包括:Tillie F. Friedman (1919-?)、Helen Friedman (1920-?)、以及Ruth Friedman (1921-?)[1]。在高中时,弗里德曼父亲逝世后,举家搬到新泽西州的罗威市(Rahway)。

他16岁前完成高中,凭奖学金入读罗格斯大学。原打算成为精算师的弗里德曼最初修读数学,但成绩平平,1932年取得文学士,翌年他到芝加哥大学修读硕士,1933年芝大硕士毕业。上第一堂经济课时,座位是以姓氏字母编排,他紧随一名叫罗斯(Ross Director)的女生之后,两人6年后结婚,从此终生不渝。弗里德曼曾说他的作品无一不比罗斯审阅,更笑言自己成为学术权威后,罗斯是唯一胆跟他辩论的人。当弗里德曼病逝时,罗斯说:“我除了时间,什么都没有了。”

毕业后,他曾为新政工作以求糊口,批准了许多早期的新政措施以解决当时面临的艰难经济情况,尤其是新政的许多公共建设计画。辗转间他到哥伦比亚继续修读经济学,研究计量、制度及实践经济学。返回芝加哥后,获Henry Schultz聘任为研究助理,协助完成《需求理求及计算》论文。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工作时,他1940年曾完成一书,指医生的垄断局面导致他们的收入远高于牙医,引起局方争议,令该书要在战后始能出版。

弗里德曼在威斯康辛大学任教了一小段时间,但由于在经济学系里碰上了反犹主义者的阻挠而只得返回政府部门工作。

1941至1943年,他出任美国财政部顾问,研究战时税务政策,曾支持凯恩斯主义的税赋政策,并且也确实协助推广了预扣所得税制度。43至4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参与Harold Hotelling及W. Allen Wallis的研究小组,为武器设计、战略及冶金实验分析数据。1945年,他与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eorge Stigler到明尼苏达大学任职,1946年他获哥伦比亚大学颁发博士学位,随后回到芝加哥大学教授经济理论,期间再为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货币在商业周期的角色。这是他学术上的重大分水岭。

在他的自传中,弗里德曼曾描述1941至43年为罗斯福新政工作时,“当时我是一个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者”。随著时间过去,弗里德曼对于经济政策的看法也逐渐转变,他在芝大成立货币及银行研究小组,在经济史论家Anna Schwartz的协助下,发表《美国货币史》鸿文。当时他挑战主张凯恩斯主义的著名经济学家观点,抨击他们忽略货币供应、金融政策对经济周期及通胀的重要性。他任职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逾30年,力倡自由主义经济,并与徒弟徒孙,打造出著名的“芝加哥学派”。

他过,他通常反对政府干预的计划,尤其是对于市场价格的管制,他认为价格在市场机制里扮演著调度资源所不可或缺的信号功能。在《美国货币历史》一书中,他提出经济大萧条其实是政府对于货币供应管制不当所致。后来他在2006年说道:“你知道吗?很奇怪的是为何人们仍以为是罗斯福的政策让我们脱离了经济大萧条。当时的问题是,你有一堆失业的机器和失业的人民,你怎么能靠着成立产业垄断集团和提升价格及工资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他接著在芝加哥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直到1976年,在这30年里他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形塑成一个紧密而完整的经济学派,被称为芝加哥经济学派。在弗里德曼的领导下,多名芝加哥学派的成员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1953-54年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英国剑桥大学任教。从1977年开始弗里德曼也加入了史丹佛大学的胡佛研究所。弗里德曼在1988年取得了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1992年获诺贝尔经济奖的贝克尔形容,弗里德曼可能是全球最为人认识的经济学家,“他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他亦是极出色的演说家,能随时即席演说,极富说服力。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形容佛老思考快如闪电,据说辩论从未输过。“无人敢说辩赢了他,因与他辩论过已是无限光荣,没多少人能与他说上两分钟。”

弗里德曼是学术世家。他妻子罗丝是经济学家,其妻兄长Aaron Director是芝加哥大学声望显赫的法律学教授。弗里德曼育有两名子女,包括女儿珍尼·弗里德曼及大卫·弗里德曼,大卫本身是无政府资本主义学说的重要学者。大卫的儿子Patri毕业于史丹福大学,2006年时在Google任职。

他于2006年11月16日在旧金山三藩市家中因心脏病发引致衰竭逝世。

重要著作:
《实证经济学论文集》(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
《消费函数理范》(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资本王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
《价格理论:初稿》(Price Theory:A Provisional Text);
《美国货币史· 1867年一1960年》(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1867一1960)与施瓦兹(Anna J.Schwartz)合著

站在凯恩斯的对面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曾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闻名于世;二战后,西方社会20余年的经济繁荣更让凯恩斯思想大放异彩。但正是在凯恩斯主义的鼎盛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弗里德曼为主要创始人的货币学派打着对抗“凯恩斯革命”的旗号诞生了。

弗里德曼的理论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坚持经济自由,强调货币作用。
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思想。弗里德曼认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市场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的自然趋势,只是因为价格和工资的调整相对缓慢,所以要达到充分就业的状况可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如果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就将破坏市场机制的作用,阻碍经济发展,甚至造成或加剧经济的动荡。

他还强劲地攻击凯恩斯所倡导的财政政策。弗里德曼认为,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增加开支将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将引起私人投资和消费的缩减,从而产生“挤出效应”,抵消增加的政府支出,因此货币政策才是一切经济政策的重心。

反通货膨胀的旗手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涨”为货币学派带来了大展宏图的历史机遇。长期实施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经济政策终于给西方经济带来了恶果。70年代之后,各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下来,赤字越来越大,失业越来越多,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在这种经济形势下,经过10多年发展起来的货币学派选择了通货膨胀为主要靶子,提出了以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为中心内容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与其他经济学家不同,弗里德曼把通货膨胀的责任完全归到了政府的身上。“没有一个政府肯于承担通货膨胀的责任,即使不是很严重的通货膨胀也是如此。政府官员往往寻找各种借口,把责任推诿给贪婪的企业家、刚性的工会、挥霍无度的消费者、阿拉伯的酋长、恶劣的气候以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理由。无疑,企业家是贪婪的,工会也有刚性,消费者并不节约,阿拉伯酋长提高了石油价格,天气往往不正常,然而所有这些只能提高个别商品的价格,并不能使一般物价普遍提高。”

弗里德曼认为,根治通货膨胀的惟一出路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控制货币增长。控制货币增长的方法是实行“单一规则”,即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时候要“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由于这些政策主张顺应了西方经济在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因此赢得了许多的赞同者和追随者,并且得到官方的特别赏识。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相的英国保守党政府将货币学派理论付诸实施,奉行了一整套完整的货币主义政策;美国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中,也把货币学派提出的制定一种稳定的货币增长政策作为主要项目;瑞士、日本等被认为是“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的国家,自称其“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实行了货币学派的“稳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政策。货币学派一时声誉鹊起,被普遍看作凯恩斯学派之后的替代者,弗里德曼更是被称为“反通货膨胀的旗手”。

“负罪”的获奖人

1976年,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颁奖典礼上,当他从座位上起立以便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获奖证书时,一位观众突然举起“自由归于智利人民”的横幅站起来进行抗议,大喊“资本主义下台,弗里德曼下台”,会场一阵骚乱。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智利的军事政变说起。20世纪70年代,智利军人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阿连德政府。阿连德是社会党人,上台后推行国有化和计划经济。这些政策引起智利国内经济倒退与混乱。皮诺切特上台后开始用强力手段推行市场经济改革,改革方案是由萨克斯等一批美国青年经济学家策划的,这些人中不少曾受教于弗里德曼。这种经济转型引起智利国内失业与贫穷现象严重,遭到左翼人士反对,皮诺切特对他们实施镇压,国内矛盾激化。于是,一些人指责弗里德曼同智利问题有牵连,设在瑞典的智利委员会则把弗里德曼称为“要对当前智利的失业饥饿政策负有罪责的经济学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颁奖典礼上的抗议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颁奖典礼上的尴尬从另一个侧面也表明弗里德曼经济政策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影响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运行无处不渗透着弗里德曼的思想与主张。后来的事实证明,智利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成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也降了下来。

然而,事情的两面性再一次出现: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22%降到1984年的4%的同时,失业人数从100万上升到300万;同出一辙,1979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分别为12.7%和5.9%,4年后,这两个数据变为3.2%和7.6%。物价降下来了,但人们却又承受着失业的痛苦。“坚持!”这是弗里德曼始终如一的信条。于是,奇迹出现了:1993年~2000年,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8年的低通胀、低失业率的经济增长。有人说,美国的经济是里根栽树,克林顿乘凉。真的如此吗?弗老在其中的作用又有几分呢?恐怕擅长统计分析的弗里德曼自己也难以回答。

米尔顿·弗里德曼三次对中国的访问

用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力来衡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可以说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经济学家。这位学术界的大人物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与其夫人罗斯合著的自传《两个幸运的人》中,除了美国之外,另一个占据篇幅最大的国家就是中国。

1980年、1988年、1993年,弗里德曼三次来华访问。他在自传中写道:“对中国的三次访问是我们一生中最神奇的经历之一……”

1980年的访问是唯一一次由官方正式邀请的访问。邀请者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邀请者希望弗里德曼就世界经济、通货膨胀、计划经济社会中市场的运用等问题发表演讲。这时的中国,改革的进程刚刚开始,人们对于未来要走的道路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只是知道过去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弗里德曼没有听到一个人说过文革的好话。但他也发现,人们往往对经济问题知之甚少,对市场体制运作的方式基本上一无所知。比如,在一次座谈中,一位将要前往美国考察的副部长的问题是:“在美国谁负责物资分配?”弗里德曼的反应是“吓了一跳”。他建议这位副部长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看看,了解一下没有中央分配者的经济体制是怎样运转的。

弗里德曼这时对中国的判断是改革刚刚开始。并且不能排除出现反复的可能。

1988年,主要是在张五常的安排下,弗里德曼第二次访华。这次访华是三次中最重要的一次,这不仅仅是由于弗里德曼见到了当时中国的主要中央领导人,而且由于访问的范围更大,弗里德曼得以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同时,弗里德曼的自由经济观点,在当时中国改革持续深入情况下得以更清晰地传递给了中国的决策者和学术界。

在这次访问中,弗里德曼在各地走访了许多正在蓬勃发展的商品市场。在这些市场中,客人真实感受到了 中国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也看到了中国进一步改革面对的核心问题,那就是政府是否愿意为了经济发展而放弃自己的某些特权。

1993年,弗里德曼第三次访华。这时的中国改革,在经历了反复以后,重新开始快速发展。客人在中国已经可以享受到不亚于其他国家的服务。除了北京和上海以外,弗里德曼还访问了成都和重庆等地。私营企业、民间商业的发展给弗里德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时的中国政府的改革方向似乎与1988年有所不同。政府开始强调日本韩国式的对经济的控制,认为这是未来的方向。弗里德曼显然无法同意这一点。但这时的中国,已经不再像改革初期那样尽量地吸收外界知识了。但另一方面,弗里德曼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观点这时倒更符合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到底是走向自由市场制度,还是尝试一条 “第三条道路”?这个已被弗里德曼解决的问题将继续困扰中国多年。

在三次访华中,弗里德曼近距离地观察了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的变迁过程,他尽力向中国人介绍了他关于自由市场制度的知识,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念。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深入影响了一大批中国人——其中不乏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中国发展道路的人。可以说,在这十几年中,弗里德曼原有的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扩充到了中国,而中国,也因此受益良多

Ⅹ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普及经济学

弗里德曼在1980年曾主持电视节目《选择的自由》,其后并与妻子罗丝·弗里德曼把节目内容合写成书,他亦在《新闻周刊》撰写专栏。多年来发表的政论无数,其中如“世上没有免费午餐”成为一个年代的隽语: “最大错误之一是,是不依政策和计划的结果,而是依它们的意图来评断它们。”(One of the great mistakes is to judge policies and programmes by their intentions rather than their results. ) “政府所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常都跟问题本身一样差劲。”(The government solution to a problem is usually as bad as the problem.) “构成大多数反自由市场理论的,其实是对自由本身的不信任。”

阅读全文

与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观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