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代表人物有:
威廉.配第(1623—1687年)
大卫.李嘉图(1772—1823)
布阿吉尔贝尔(146—1714)
西斯蒙第(1773—1842)
亚当.斯密
魁奈(1694—1774)
Ⅱ 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制度经济学的一个根本观点就是,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发展中,关键因素是制度性因素而不是技术性因素。风险投资要发展,就必须解决制度设计中的漏洞、缺陷以及矛盾。制度建设滞后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加大交易成本。制度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科斯是制度经济学的重要人物,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这个概念就是他提出来的。“交易成本”概念的提出,使得整个经济学为之一变。
根据科斯的观点,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法律规定就无关紧要,任何权利配置都是有效的;在这样的世界里,构成经济制度的体制既无实质内容也无目的。如果交易成本不为零,就会有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这时候法律对权利如何界定和配置就十分重要,有效率的结果就不可能在每个法律规则、每种权利配置方式下发生。也就是说,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怎么样的配置都无所谓;如果存在交易成本,怎样配置就大有讲究了。
如果交易成本不为零,什么样的法律制度是最好的呢?显然,最好的法律就是交易成本最低的法律。为什么法律制度会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因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法律制度是一个关键性制度因素。
过去数十年,无论是法学界还是经济学界,制度经济学都大行其道。其中像科斯、诺斯、布坎南、贝克尔这样杰出的学者相继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制度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发展,现代西方法学的发展也主要是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制度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在中国受关注,是因为中国目前的改革大都是制度性改革,涉及到制度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德兰德(F. E.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 C. Prescott),也是属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在1980年代初期提出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他们对经济环境的界定又有些不同,他们假定:宏观经济的波动...
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最富挑战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交叉学科。本书系统阐述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诸如公共产品、公共选择、最优税收、公共企业、公共规制、政府预算、政府间财政关系等。公共经济学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但因其研究的基点是市场经济,故对中国实践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尝试用中国现实经济中的案例来说明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Ⅲ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吗
是的。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3)经济学经典人物扩展阅读:
一、亚当·斯密的人物影响
亚当·斯密因《国富论》而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斯密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网络全书式的经济学体系,虽然其间缺乏严密的逻辑以及存在各种矛盾,但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对经济实践和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几乎从他还在世时开始,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以及其他学者都力图使斯密的思想适应其某种体系或时尚。
二、大卫·李嘉图生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生于犹太人家庭,父亲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12岁到荷兰商业学校学习,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时拥有200万英镑财产,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
1799年读亚当·斯密《国富论》后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参加了当时关于黄金价格和谷物法的讨论,181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9年选为上议院议员。
Ⅳ 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都有哪些人物他们都有何背景
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迈克尔·克雷默、埃丝特·迪弗洛 、阿比吉特·巴纳吉、保罗·罗默 、威廉·诺德豪斯 、罗伊德·沙普利 、埃尔文·罗斯 、尤金·法玛 等等,他们都曾在世界性高校就业过,都对世界经济方面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诺贝尔奖每年颁发一次,从1968年起开始颁发,迄今为止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有52届了所以得奖者非常多,接下来就举例说明。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保罗·罗默 、威廉·诺德豪斯 ,两位得奖者获奖的原因是在气候变化与技术创新的贡献 。威廉·诺德豪斯出生于新墨西哥州 ,曾就读于耶鲁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现任职于耶鲁大学惠特尼·格里斯伍尔德经济学教授和考尔斯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 。保罗·罗默现任职于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Ⅳ 经济学的历史阶段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或主要人物贡献
1. 古典学派(The Classical School)--受重农学派“自由放任”思想影响。
A. 时间:大约起自1776年至1848年止
B. 创始学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C. 学派精神:
a) 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涉
b) 人类皆有“利己心”,经济体系自动会达成均衡
c) 充份就业是社会常态,失业是短暂社会现象
D. 代表人物有:
a) 亚当斯密:
1) 出版“国富论”,为经济学奠定基础,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后人尊称为“经济学之父”
2) 提出“价格机能”,即“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人类“利己心”的催使下可解决人类基本的经济问题
3) 提出“绝对利益法则”,主张国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强调自由贸易。
b) 马尔萨斯(T.R.Malthus):1798年《人口论》,提出悲观的经济学论调,即粮食以等差级数增加,出生率以等比级数增加,所以人类终会有粮食不足的惨象,可喜的是其预测与现况差距颇大。
c) 赛伊(J.B.Say):1803年《经济学泛论》,提出“赛伊法则”(Say’s Law)─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充分就业是常态。与现今“消费者导向”的时代亦背道而驰。
d) 李嘉图(David Richard):1817年《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提出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差额地价说、比较利益法则及生存费用说。
e) 约翰密尔(John S.Mill) 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Ⅵ 经济学的历史阶段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或主要人物贡献
除了前面所说的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
还有
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建立在三大理论基础上 :国家经济学 、社会经济发展五个阶段论及生产力理论 。其中生产力理论是核心。建立在这三大理论基础上,他提出了如下基本观点:
(1)提出发展阶段论 ,批判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李斯特认为,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尽管有其长处,但却只是适合英国的情况,或者说只是从全世界共同发展出发的,而没有考虑到各国情况不同、利益各异,这不是一种普遍适用于各国的理论。
李斯特特别强调每个国家都有其发展的特殊道路,并且从历史学的观点,把各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他认为,各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在经济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必须实行自由贸易 ;当处于农工业时期时,必须将贸易政策转变为保护主义;而经济进入发展的最高阶段,即农工商业时期时,则应再次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否则将不利于相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
李斯特认为,由于英国已进入农工商业时期,它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正确的,但绝不能否认保护贸易政策在英国经济发展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至于德国,由于它还处在农工业时期,所以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2)提倡生产力论,指出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一个国家的财富和力量来源于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产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他说:“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原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李斯特正是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出发,主张在农工业时期的国家必须采取保护贸易的政策。
李斯特认为,在当时,如果英国的自由贸易学说不加区别地应用于各国 , 就会使先进的英国商品充斥落后国家 ,包括李斯特的祖国──德国。从短期来看 ,落后国家可以买到一些廉价商品,似乎占了便宜;但从长远看,落后国家的工业却因此发展不起来,社会生产力得不到提高,就会长期居于落后地位和从属地位。反之,如果德国采取保护贸易政策,从短期看,某些商品价格,特别是先进的工业品价格是高一些,但是 ,为了培育自己的民族工业,就应当忍受暂时的牺牲。经过一段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起来了,原来依靠进口的商品──先进工业品的价格就会降下来 。这样,看起来似乎开始时减少一些财富,但却通过保护贸易,发展了自己民族的生产力,即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财富。李斯特说:“保护关税如果会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古典学派的放任自由原则。李斯特认为,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国家力量,而不能听任经济自发地实现其转变和增长。他承认当时英国工商业的发展,但认为英国工商业的发展也是由于当初政府的扶植政策所造成的。德国正处于类似英国发展初期的状况 ,应实行在国家 干预下的保护贸易政策。
李斯特主张通过保护关税政策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工业生产力。他认为,工业发展以后,农业自然跟着发展。因此,他提出的保护对象有几个条件 :① 幼稚工业才需保护 。② 在被保护的工业得到发展 ,其产品价格低于进口同类产品并能与外国竞争时,就无需再保护,或者被保护工业在适当时期(如30年)内还不能扶植起来时,也就不需再保护 。③ 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也不需要保护。④ 农业不需要保护。
基于李斯特主张保护的是幼稚工业,并且主要是通过关税保护,所以,人们把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称作幼稚工业保护论或关税保护贸易理论。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Infant Instry Theory)是美国经济学家A.汉密尔顿(Hlexander Hemilton 1757-1804)提出的,一种对某些产业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措施的理论,是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理论。其基本内容是: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手段来实现。
但是传统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强调以规避竞争为主的保护方式。但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市场的初步形成, 汇率变动的日趋频繁,对幼稚产业的保护面临着规范保护程序、加强受保护产业的监管、鼓励国内竞争等新问题。
Ⅶ 经济学方面的大师级人物有哪些啊
由经济学大师级人物写的此类教科书也很多,但用全新的思路来构建新的体系的教材则显得凤毛麟角,而本书作为一本优秀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在构建教材的新体系方面作了有建树的探索。 《管理者微观经济学》根据克雷普斯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对一年级MBA学员所授课程的讲稿写就。全书以博弈论和策略思维理论为基石,创造性地将微观经济理论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思考管理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大部分章节都以简单但内涵深刻的案例作导引,深入浅出地向胸怀大志的管理者展示了如何利用经济学原理及模型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经营管理问题。此外,作者还给出了匿名市场、个性经济学等概念,并且把许多以前看来与经济学无关的内容,如声誉、可信度等纳入了分析当中。作者指出,受到近年来交易成本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动态分析理论(如博弈论)的启发,如果将经济学和组织行为理论的分析整合,将大大提高经济学解释世界的能力
采纳哦
Ⅷ 古典经济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西欧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内重农学派认为只容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Ⅸ 货币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2006)
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凭借在“消费理论分析、货币史和货币理论研究领域中的成就”和“对经济稳定政策的错综复杂性的论证”)
出生
1912年7月31日出生于纽约市,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 1932年罗格斯大学(RutgersUniversity)学士
1933年芝加哥大学硕士
1946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1937年—1940年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讲师
1940年—1941年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
1945年—1946年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ofMinnesota)经济学与企管副教授
1946年—1948年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副教授
1948年—1963年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1963年—1982年芝加哥大学罗素杰出服务经济学教授()
1953年—1954年剑侨大学傅尔布莱特客座学者(VisitingFulbrightLecturer)
1964年—1965年哥伦比亚米契尔客座研究教授()
1967年冬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客座教授
1972年冬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 《实证经济学论文集》(EssaysinPositiveEconomics)
《消费函数理范》()
《资本王义与自由》(CapitalismandFreedom)
《价格理论:初稿》(PriceTheory:AProvisionalText)
《美国货币史·1867年~1960年》(,1867一1960)与施瓦兹(AnnaJ.Schwartz)合著 历史终于向他低头
1.弗里德曼从50年代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在当时一个笃信政府几乎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时代,他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宣扬自己的独特经济见解。由于坚信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他随时随地与人展开辩论,遭到当时世人的嘲弄,受尽白眼。
2.时代不同了,数十年后,历史终于向这位经济学伟人低头,承认他与凯恩斯齐名,为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弗里德曼一贯遵循芝加哥学派的传统,极力鼓吹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反对凯恩斯主义。在他看来,理想中的经济制度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但弗里德曼并不主张无政府主义,他所提倡的是从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道路上转变方向,政府只应扮演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仲裁人的角色,只应在反对技术垄断和克服市场的不完全性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经济学方法论上,弗里德曼赞同并宣扬实证经济学。他认为实证经济学在原则上不依从于任何特别的伦理观念或规范性的判断,它是类似于任何一种自然科学的客观的科学,它的最终目的是创立一种能对现象提出正确的、有意义的预测的理论或假说。在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弗里德曼明确地提出“恒久性收入假说”,指出,消费者不是根据他们的现期收入,而是根据长期的或已成为惯例的恒久性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支出。
现代货币数量论是弗里德曼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和货币政策依据。在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名义收入货币理论”,用于考察货币数量变动与名义国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此外,弗里德曼还提出自然失业率假说,试图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问题。
由于在“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1976年,弗里德曼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Ⅹ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古典经济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心主要在英国和法国。代表人物如下:
在英国,从威廉.配第(1623—1687年)开始,到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结束;
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146—1714)开始,到西斯蒙第(1773—1842)结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和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1694—1774)。
形成时期:《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西欧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主要成果:主要成果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如利润、利息和地租等问题。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它把经济关系和各种经济范畴都看成是自然的、永恒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庸俗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