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中对产品的定义

经济学中对产品的定义

发布时间:2021-01-16 01:50:49

1. 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的定义是什么

经济学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每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可以分为单个需求和市场需求。

单个需求:指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

市场需求:指消费者全体对某种商品需求的总和。

(1)经济学中对产品的定义扩展阅读: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需求规律的含义: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只有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才符合需求定理。而吉芬商品与需求定理在逻辑上是不能并存的。

1、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2、替代品的价格。当所谓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比如煤气和电力等。一般来说,相互替代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其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3、互补品的价格。所谓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比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等。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

4、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5、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6、消费者的预期(对未来商品的价格以及对自己未来收入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同样的,当消费者预期未来的收入将上升时,将增加对商品的现期需求,反之则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7、消费者规模。 当消费者的数量增加时,需求随之增加,反之则少。

2. 经济学中的信用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

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如赊销商品、贷出货币,专买方和借方要按约定日期属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
信用的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有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的转让行为。

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具有双重作用(信用的双重作用):
1.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信用制度加速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许多大型企业得以建立和发展;信用制度节省了流通费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使非现金结算发展起来,大批交易可以不使用现金支付,既节省了流通中的现金货币量,也加速了货币投放和回笼的速度;信用制度促进了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

2.信用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社会的矛盾
首先,信用的发展有可能造成虚假繁荣,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加速了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
其次,信用还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当信用造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尖锐化并发生生产过剩危机时,货币流通与信用关系也会发生混乱。因为生产过剩、商品销售困难,使商业信用引发的债务得不到偿还,商业信用急剧减缩,银行贷款难以收回,势必造成货币流通和信用的严重混乱,发生货币信用危机。

3. 供给的经济学概念

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总量。包括已经处在市场上的商品的流量和生产者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的存量。
供给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切影响社会生产总量的因素也都影响供给量;但是,市场供给量不等于生产量,因为生产量中有一部分用于生产者自己消费,作为贮备或出口,而供给量中的一部分可以是进口商品或动用贮备商品。提供给市场的商品,不仅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凝结着一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因此,供给不单纯是一种提供一定数量的特定的使用价值的行为,而且还是实现一定价值量的行为。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及的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
1.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相关商品的价格:《资本论》中举了一个实例——如果咖啡的价格上涨了,可可的价格不变,一些可可生产者会转向生产咖啡,可可的供给量必然减少。
3.生产技术的变动:生产技术的变动也影响生产成本。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不断提高。一次生产技术的变化一般是单方向的,当生产技术提高时,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使供给量增加。
4.生产要素的变动: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导致生产成本发生变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表明生产成本增加,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应量减少:反之,生产要素价格下降,使生产成本减少,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给量增加。
5.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这实际上也影响到生产成本的变化。政府如果增加税收,生产者的负担则加重,供给便会减少,反之则会增加。
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行情看涨,厂商就会减少供给;反之亦然。
7.自然条件:如水果、蔬菜等季节性较强的产品,在生产旺季,供给自然会大于其他时间。

4. 一个关于政治经济学中商品概念的问题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复动产制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野人参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凝结了人的劳动,而这个劳动不是种植它的劳动,而是你到山上去“拣”他的劳动。你拣到他只能说明你运气好,如果特意去找的话,能不消耗劳动吗?

5. 政治经济学中对商品、商品价值和价格的理解,它们的定义和关系。急~!!!

商品是为交换来而生产(或用于源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一个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即由于每一个商品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若想衡量,其单位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此请注意一点,商品是由于交换才产生的,所以如果没有交换就不能被称作是商品。一个物品是有使用价值的,例如牛奶可以喝来得到营养,但是如果我自己喝了牛奶,则牛奶只有使用价值,因为没有被交换所以不能被称作商品。但是如果我拿牛奶跟别人交换得到了大米,那么其意义就是我将牛奶的使用价值转移给了别人,使牛奶实现了其交换价值,则牛奶成为了商品。因此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就是商品,如果是商品一定是要有交换价值。但是交换价值又是无形的,是人与人直接交换形成的,其衡量标准正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最后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由商品的价值所决定,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6. 经济学中的 是什么概念

指的是机会成本比如说小王不工作在家开饭店,一年算下来用收入减去成版本得到利润,嘿嘿权,一年净赚10000元,那么从经济学上来说,小王真的赚了10000元吗?不,现在假设小王如果不开饭店而去工作的话,那么他一年可以赚12000元。那么小王开饭店便是亏了。因为这里的12000元是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指如果选择做A而放弃掉的如果做B所得到的收益。经济学上的成本除了会计成本之外,便还得加上机会成本

7. 理解经济学中的供给概念需要把握哪几个方面的含义

供给指特定市场上在一定时期内,与每一销售价格相对应,生产者愿意且能供应的商品数量。
两个条件:
愿意供给、能够供给。
影响供给的因素:
1. 商品的价格:在影响某种商品的供给的其他因素(如生产该种商品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如果越高,生产者愿意供给的产量当然会越高。
2. 其他商品的价格。这里会引出替代品的概念。
3. 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技术进步或由于任何原因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将由于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而使得与任一价格对应的供给量增加。
4. 政府的政策。对一种产品的课税将会使卖价提高,在一定条件下会通过需求的减少而使供给减少。反之,减低商品租税负担或政府给予补贴,会通过降低卖价刺激需求,从而引起供给增加。
5. 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厂商对未来的经济持乐观态度,则会增加供给。如果厂商对未来的经济持悲观态度,则会减少供给。
供参考。

8. 贸易在经济学中的定义

贸易是自愿的货品或服务交换。贸易也被称为商业。贸易是在一个市里面进行的专。最原始的属贸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换货品或服务。现代的贸易则普遍以一种媒介作讨价还价,如金钱。


贸易:

凡列入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货物,其贸易方式以海关的监管方式为基础进行分组,分为以下几种:

  1. 一般贸易

  2. 国家间、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和赠送的物资

  3. 其他境外捐赠物资

  4. 补偿贸易

  5.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6. 进料加工贸易

  7. 寄售、代销贸易

  8. 边境小额贸易

  9. 加工贸易进口设备

  10. 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

  11. 租赁贸易

  12. 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

  13. 出料加工贸易

  14. 易货贸易

  15. 免税外汇商品

  16.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17. 出口加工区

  18. 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

  19. 出口加工区进口设备

  20. 其他

9. 奶牛产品在经济学里的定义是什么

奶牛卖奶的经济学2007-06-02 20:41奶牛有个特点,就是如果它一天正常能产100斤奶,那么当你把这100斤奶挤出来后,第 二天它还能产100斤,可是如果今天你只挤50斤出来,那么明天你还是只能挤100斤出来 ,而不是150斤,这是因为它的奶包的容积是有限的。所以它这个特点可以总结为:在 产奶能力的范围内,产奶量完全受挤奶量的制约,与挤奶量相等。

假设一头奶牛和20只猴子生活在一起,奶牛产奶给猴子喝,猴子拔草给奶牛吃。再假设 一头奶牛一天能吃100斤草,20只猴子一天能喝100斤奶,能拔100斤草,那么这头奶牛 和这20只猴子就能很好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的生产一点也不浪费,一点也没有不足。它们 之间是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各取所需,它们之间是“共生”关系。如果从经济角度来 看,它们的经济形式属于产品经济,也就是计划经济。

假设有一天,奶牛感觉到自己吃亏了,它要把它的奶变为商品,让猴子拿草来交换,而且要2斤草换1斤牛奶(商品之间互相交换的数量比例就是价格。这个比例你可以任意假设,就是1斤草换2斤奶也行,反正它们之间得达成一个交换比例,才能交换)。这样猴子就拼命去拔草,一天下来,只拔了150斤,就只换到了 75斤奶,显然吃不饱。而奶牛就高兴了,它吃了100斤草后,还节余了50斤,它望望那 一小堆草,兴奋地想:明天这一小堆草又会增加50斤,以后每天都会增加50斤,哈哈, 不久就会成一座山,我就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了。

下面我们从奶牛和猴子的整体来分析结果。 猴子的劳动量虽然比原来增大了很多,产草量也多了50%,但是它们的生活反而下降。 而多产的这些草对它们这个整体是无用的,猴子不吃它,奶牛也不吃它,只是聚集起来 看着高兴。奶牛的财富增加了,但是它的奶产量却下降了25%,它虽然还有25斤的生产能力,但是因为猴子买不起,所以它这25斤的生产能力就浪费了。所以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无用的生产能力增加,有用的生产能力下降。

经济分析家野猪兴高采烈地报导:“今年青草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0%,GDP增加100%。”

受奶牛的启发,猴子内部强壮的也认为自己吃亏了,就鼓动分开单干。结果强壮的猴子每天可拔十几斤草,能换七八斤奶,自己吃不了就用来洗澡,说可以美容;而老弱的猴子一天累死就只能拔三四斤,只能换一二斤奶,哪里够吃的,饿得眼眶比酒盅还大。

这边猴子有饿得半死的,而那边奶牛的奶子涨得跟灯笼似的,直埋怨需求不足,把剩余的牛奶往河里挤;富裕的猴子则高兴得说:“现在真好,牛奶供应真充足,要多少有多少!”

弼马瘟孙悟空一次偶然下界游玩,看到他的子孙很多都饿得皮包骨头,大吃一惊,慌忙向玉帝禀报。玉帝不信,边剔着牙边说:“野猪不是说GDP增加100%了吗,猴子的生活应该比过去好,怎么还有挨饿的?”派千里眼一望,果真是实。玉帝就说:“各位爱卿有什么妙法?”大学士太白金星出班奏道:“惯例,每只猴子每年都要向御马园交50斤青草的税,我看免了这税就完全解决了。但是免了税后,马又不能不吃草,我看这草就全部由奶牛出,奶牛最富,这不仅税没有减少,而且还能减小贫富差距呢。”众神仙连称妙妙妙。太上老君就说了:“杯水车薪。50斤青草能换25斤牛奶,这25斤牛奶分到365天里去,一天就是6钱8分4厘9毫,按西秤就是34.25克,那饿得半死的猴子一天多吃这么点牛奶就能饱?再说,给奶牛加了税,奶牛也不是傻冒,她势必要给牛奶加价,结果猴子的生活会比免税前还要糟糕,大学士连‘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常识都不懂?”玉帝白了他一眼,讥讽他说:“你有什么好法子就说出来吧。”太上老君说:“吾知吾不言。”

哎,原来多好的世界,硬被奶牛这个狗东西给破坏了。

市场经济同奶牛卖奶的本质和现象都一样。市场经济里,富人聚集了大量的财富,而这 些财富中的大部分对他们的生活是没有一点用处的,例如比尔盖茨有几千亿美圆的身家 ,他自己能花多少呢,他那么多房子自己能住几间呢,只是让他看着兴奋,但是他们还 要拼命的聚敛,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要把蛋糕做大。聚敛财富是动物和人的本性。 他们要聚敛财富,那么社会就要加班加点为他们生产,无用的生产能力增大,无用的东西也增加到很多,然而穷人需要的东西,穷人因为没有钱买就停止生产,致使有用的生产能力提不起来,有用财富的产量也提不起来,就造成了穷人想好也好不起来的局面。 市场经济表面看起来是热闹的,是繁荣的,可是无用工太多,人民生活的改善是极慢的 ,最底层人的生活几千年都不能有改变。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中对产品的定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