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等收入陷阱在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第几章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种状态。
中等收入陷阱主要表现:
1.收入差距拉大
收入差距的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由于私人消费不足而导致严重的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将完全失去动力。这一因素在拉美国家(智利、巴西、阿根廷幸田必兽等)尤为普遍
。
2.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指出,当物资资本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效应,经济增长必然放缓。这时技术进步(或者说人力资本的积累)就成为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如果能够在政策层面促进技术进步,便可继续维持高经济增长率。相反,如果经济政策不能保证这一点,就会陷入增长停滞。这一现象在东亚国家表现得较为突出。
3.金融体系脆弱
东南亚金融危机为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非常恰当的案例。自1997
年以来,东南亚各国已建立起大量的外汇储备作为防范危机的缓冲器,但这可能会产生不良副作用,即造成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上世纪的日本也因为这个原因经历了"十年"衰退。
4.劳动力转移困难
有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特殊的政治需要,实行一定的限制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这些政策在经济上是没有效率的。中国的户籍制度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类似的制度会严重阻碍城市化的进程,拖累经济发展。
5.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
采取渐进式改革由计划经济过渡为市场经济的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一般都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行政管理的落后、腐败滋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原来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往往还会制造出许多的行政垄断,而一些本该竞争的行业由于行政垄断将失去活力,进而拖累整个国民经济。这一因素在中国已经逐步显露出来。
『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产业结构知识点在哪章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一般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在每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时点上,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是大不一样的。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叁』 请问,准备金融考研时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各章节中哪些重点,哪些可以不看
选高的教材考金融?是不是考人大的。。呵呵。。
高的教材有点带批判性,且初学者比专较难属有系统。。建议买点辅导书,做点题。尹伯成的题可以买来练一练。。
可以说无所谓重点。。。现在还早呢,多准备准备吧。你要是不怕死,可以考虑某些章节不看。。^_^
『肆』 西方经济学中价格管制是第几章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关于市场失灵的部分说到了效率优先和公平优先 的价格管制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那一章的价格歧视的末尾也有论述价格管制的部分
『伍』 资本密集型产业是西方经济学哪一章节
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和收入分配理论》中有涉及。
资本回密集型产业(capital intensive instry),又答称资金密集型产业,是指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部门。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如冶金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
『陆』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第五版的哪一章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第五版的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价值贮藏。货币需求就是人们宁愿牺牲持有生息资产(如各种有价证券)会取得的利息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留在身边。至于人们为什么宁愿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是因为与其他的资产形式相比,货币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是因为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流动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柒』 刘易斯拐点在西方经济学的哪一章节
刘易斯拐点是在刘易斯是二元经济模型中的,微观肯定没有,宏观你看有没有讲二元经济模型。 一般是发展经济学中涉及的最基础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