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和第六版的主要区别
这个确实是很适合入门的书,版本不重要,每个版本变化不大,核心内容基本相同,一般就是扩展了一些阅读范围、变更了一些习题什么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区别。同时还可以看国内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也是入门级的书籍。国外国内的书各有优点,如果看到某个知识点理解不了,不妨换一本看看。当然,总体来说,还是曼昆的书比较好。
⑵ 求助曼昆微观经济学课后题 TC=FC+VC,为什么这道题答案第二第三行的TC不是20和25
问得好,我的结论是这个文库给错了。大概是编辑完第一行他就把固定成本记成17了吧,但是不知道为何编辑到第4行可能突然又想起来了。
⑶ 经济学原理 曼昆 第三版和第六版有什麽差别
基本没有区别。
⑷ 对曼昆《经济学原理》第3章的一些问题
如果各生产抄各的,甲消费自己的40kg土豆20kg牛肉;乙消费自己的20kg土豆,4kg牛肉。
土豆总产量60kg,牛肉24kg
若各生产比较优势产品,则土豆40kg,牛肉40kg,土豆少了20kg而牛肉多了16kg,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无论对甲还是乙,16kg牛肉的价值大于20kg的土豆(例如对于甲,土豆价值为0.1,牛肉为0.2,对于乙土豆价值为0.2,牛肉价值为1),所以从甲乙总量上看,总价值得到了增加。
总价值增加意味着总有一种利益分割方法都使甲乙利益都得到增加。
至于甲在土豆方面亏损了,但在牛肉方面得到补偿。甲在生产土豆上的强大优势是为了更能廉价的获得稀缺资源牛肉。例如中国现在制造业十分发达,我们拼命生产廉价的制造品并不纯粹是为了国内消费,而是出口换更为稀缺高技术产品。
当然如果甲就爱吃土豆,无视牛肉,而且在乙生产土豆能力比自己弱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贸易
⑸ 曼昆的第3版经济学原理分为上下册,为什么第5、6版却成了宏观部分和微观部分呢讲的东西一样吗
上下册就是对应的微观以及宏观,只是名字上的区别,没有什么实质的不同版。新版的推出大多是权增加了一些新资料以及章节的微调,不会有太大颠覆性的改动。看哪个版本倒不觉得有多大的区别,引进教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翻译,所以所看看以前的评论或者口碑吧。
至于其他人的经济学教材,不好评价,因为很多人的出发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你是新古典综合的支持者,还是更倾向于奥地利学派,制度学派,他们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也都不一样。所以....等你自己升级了以后自然也就有自己的见解了
⑹ 曼昆《经济学原理》哪个版本较好
我看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分为上下两册,现在是第三版。
这一版本的网上评价还不错,我当初就是看很多人推荐这一版于是选择机械工业出版社。
没有看过你手头上1999年的那一版,你提到第四版是北大出版社的吧。都是同一个译者,应该区别不大。
三联书店的现在能查到的版本都是2001年的。
⑺ 一道曼昆管理经济学第三章关于需求价格弹性的课后题,急求,在线等,感谢啊!!
fare的变化对人数复的影响制是价格弹性,rates的变化对人数的影响是交叉价格弹性
2006年的人数
2006与2005相比,fare没变,rates变了,并且fare=1,可以用交叉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为0.2,2005和2006年的rates的价格分别是1.5和2.5,2005年的人数为5000,根据交叉价格弹性的公式即可计算出2006年的人数
2007年的人数
2007与2006年比 ,rates没变,fare变了,可以用价格弹性,当rates=2.5时的价格弹性是-1.2,而价格从1美元变到1.25美元,2006年的人数已算出,根据价格弹性的公式即可算出2007年的人数。
⑻ 微观经济学难吗,3个月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基础与平迪克的微观经济学,只懂了4——5成那样,一定要全懂吗
有点难,想学好要下功夫,不过通常导师不会对教材内容要求很高,不用非要把课本吃透,只要把老师重点讲的大体上能懂,课堂上的掌握好,考试就没问题,
⑼ 曼昆 经济学原理 第三章
发现了问题,说明你用心去看书了,但遗憾的是你没用心去理解概念。我找到书籍,重新看了一下,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确实,你说得很对,为什么一个直线一个曲线?
我刚查看了一下书,重新阅读了那两个知识点:
关键就是资源有效配置和效率。
先看到第二章的图2-2,A点和D点在一条垂直线上,文中对D点做出这样的解释:经济没有支撑这种产量水平的资源。重点“这种产量”这四个字。看到下面图下边的文字:在经济的资源既定时,边界线以外的各点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其实图2-2是假设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的情况。资源的稀缺性这个时候表现出来了。
再看到图3-1,农民和牧牛人的生产得到合理的组合,也就是在这样的资源条件下,拿(a)图来说,在A点的情况,也就是农民在A点的时候资源可以达到生产4盎司牛肉和16盎司土豆。文中这样说到: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而农民的生产是这样的:以不变的比率在一种物品与另一种物品之间的转换。要知道,我们是要假设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转换,生产两种产品的组合就会形成一条直线。你再看到图3-2,就会理解到假设这个概念。
这个问题分析起来很有意思:假设、稀缺性、效率、权衡取舍。
当然要理解这个两个差别,还是要认真地阅读文中的文字分析。要真正地理解他们对每个图的文字解释。
还要注意这个词:可能性。
非常感谢你提出这样的问题,让我再次回到那个时间,然后打开了尘封以久的书籍,谢谢!希望我的读解可以帮到理解到那个“为什么”。
当然,我还是主要进入了“假设”这个概念中,还有就是“稀缺性”,希望你再次认真地阅读书籍。
祝愿你学习愉快!
⑽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课后题理发师和农民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时答案说工资相等,指的是名义工资还是实际工资
英文版的答抄案是说袭名义工资相等。
至于下一题英文答案是If the nominal wage W is the same in both sectors,but the real wage in terms of farm goods is greater than the real wage in terms of haircuts,then the price of haircuts must have risen relative to the price of farm go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