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宏观经济学里有关“乘数”,到底是怎么算
税收,一个是定量税收,一个是比例税收.你说的高书是考虑的是定量税收,其他是考虑比例税收
❷ 宏观经济学GDP乘数调节问题(北大张延)
当期增加200亿美元政府支出,下一期增加100亿美元政府支出对。
因为政府支出乘数是2,当期专GDP低于潜在属水平400亿美元,增加200亿美元政府支出不就增加400亿美元GDP.
下一期也是。预期下一期的GDP将低于潜在水平200亿美元,增加100亿美元政府支出就增加200亿美元GDP.
GDP是否能自动回到潜在水平。是一个争论问题。但是可以肯定是即使能自动调节也需要时间,因此凯恩斯主张政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相机抉择!但是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只要保持稳定的货币供给增加就可以了。可以参考一下各个学派,新古典主义拉,货币主义啦,凯恩斯主义等等
❸ 宏观经济学中乘数等于1时存在乘数效应吗
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平衡预算乘数成立的条件:
比率税收及其传导机制;平衡预算中政府支出与税收的关系;封闭经济,并从政府支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角度揭示出乘数的本质。
平衡预算乘数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旨在分析在预算平衡的条件下政府支出的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结论可归结为平衡预算乘数定理,即如果政府预算是平衡的,则政府支出与对经济影响的净效应相当,也就是政府支出乘数恒等于1。平衡预算乘数定理结论是明确的,但是,在我国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却引起了很大的混乱,在由高鸿业教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该书的早期版本在描述平衡预算乘数时,认为该乘数应小于1,新的版本又调整为等于1。到底是小于1或是等于1,这对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也感到很困惑,教学中往往无所适从,所以,彻底厘清平衡预算乘数是否等于1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陆长平先生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发表的《平衡预算乘数新探》(以下简称陆文)就是针对该问题所作的一个有价值的探索,认为比率税制下政府平衡预算乘数应小于1。
与陆文的结论相反,有关专家认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不论是固定税收或是比例税收,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平衡预算定理成立。
供参考。
❹ 宏观经济学中储蓄乘数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中储抄蓄袭乘数是(基础货币乘数)。
扩展:
它是说人们将钱以活期存款的方式放到银行,银行为了保证存款人的取款要求。中央银行要求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将钱存入央行,行成存款准备金。 而其他的部分,商业银行占有部分,又放贷出去。而贷款的人又把钱存在银行,货币在这样的运作中量就变大了。 有一个理论公式。存款准备金R,基础货币Q,则,存款乘数=Q/R 大概就是货币投放量(基础货币)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存款会相应增加/减少的倍数。 产生这种货币投放量增量与存款增量不同的原因,是由于银行放贷造成的。例如货币投放量增加了100元,央行规定其中的7.5元(我国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是7.5%)做为法定存款准备,必须存在央行,其余的92.5银行就可以放贷款了。放出去的这92.5元,最终还是会被存在银行体系,就又形成了92.5的新存款,银行把92.5的7.5%存在央行后,余下的85.56元,又可以放贷款......如此循环,一笔100元的投放量会生出很多存款,这新生出来的存款区别于开始的投放量(基础存款),叫做派生存款。供参考。
❺ 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是什么
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是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专。用公式表示为属k=y/J ,其中Y 表示国民收入的变化,J 表示支出的变化。描述宏观经济中的经济规律,主要是用来说明经济运行中,总支出如消费、投资等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整个社会的总产出即国民收入产生数倍的变化。
❻ 宏观经济学中,乘数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论述题
在一个主导约束机制为需求约束的经济系统中,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净内出口)变动除直接影响产出容外,还通过乘数作用机理间接影响产出,使之倍减。乘数效应的本质是对总需求刺激效应的连锁反应。
其作用机理是:初始性(自发性)需求注入经济系统后,通过经济系统中投入产出的技术联系以及其他关联机制,产生引致性需求,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渠道在经济运行中形成一个不断收敛并且不断累加的结果,使总产出倍增。乘数作用机理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经济系统是否具备适合其发挥作用和条件和基础。
❼ 宏观经济学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的关系
边际消费倾向(MPC)=消费增量/收入增量;
乘数就是投资乘数。在一定的边际消专费倾向下,新属增加的一定量的投资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导致收入与就业量数倍的增加,或导致数倍于投资量的GDP。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K=1/(1-边际消费倾向)
如果还不清楚,请看一下网络关于投资乘数的介绍。
❽ 宏观经济学中的六个乘数
乘数效应的产生的基础是对于消费c的定义。(1)如果你把c看成一个自变量的话,那么,c、版i、g增加多少,权y就会增加多少,也不会存在乘数效应。(2)但是乘数效应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决定理论。根据绝对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绝对的由可支配收入决定。基本公式是:c=a+by.其中,c代表消费;a代表自发消费,即不管收入多少为了维持生存都要有的消费;y代表可支配收入;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即收入增加一单位消费增加的比例,0<b<1。把c=a+by代入y=c+i+g
中,y=(i+g-a)/(1-b)。此时,乘数效应产生了。增加一单位政府支出g,会带来收入y的1/1-b倍的增加。政府支出乘数kg=1/1-b。投资乘数ki=1/1-b。还有乘数效应是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即投资增加导致收入增加,收入增加进一步导致投资增加,这样随着国民经济的运行不断循环,从而导致收入y的多倍增加。假定b=0.8.那么经过无数轮的投资和国民收入的相互影响。增加一单位的g。会引起y增加,0.8+0.8^2+0.8^3+...=1/1-0.8倍。
❾ 宏观经济学 有关税率和乘数
不能。乘数的原理是一个量变化引起另外一个量的倍数变化。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而在比例税情形下,收入与税收是互为因果的。不确定收入就不能确定△T,不确定△T自然也不能确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