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计算必要劳动时间
因为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只是创造符合自己工资的那部分价值V(注意:不变资本也在此时间内由工人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C只是被转移了,而V被创造了出来),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则是剩余价值M。又因为价值量和劳动时间成比例,所以有:
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V:M=1:4
必要劳动时间=总劳动时间*(1/5)=2(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总劳动时间*(4/5)=8(小时)
不变资本(C)即消耗的生产资料为40元
可变资本(V)即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2元
剩余价值(M)即总产值-(C+V)=8元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值,即m/v=4
(1)政治经济学公式汇总扩展阅读:
(1)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
(2)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
(4)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
一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
二是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
B. 政治经济学中的W-G-W公式分解讲解
商品 waref wares
G 我觉得是GOLD的意思!
因为最开始资本是货币嘛 货币开始是黄金来衡量的啊! 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再说了G开始的英语 没有表示资本的
资本的英语capital
更多相关:
<negative debt> <principal>
货币 money
monetary
currency
C. 大一政治经济学字母符号公式
大一政治经济学字母符号公式吗?你好,这个的话直接在政治经济学里面就有公式了,而且比较全面,有解析的
D. 高中政治经济学公式总结
1、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时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关于企业利润的计算
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用公式表示:利润=生产总量-生产成本
4、关于经济效益的计算题
企业利润=总收益(平均售价×销售量)-总成本
5、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6、关于汇率与币值变化的计算
汇率又叫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某一国货币汇率升高,即意味着相同数量的该国货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其他国家的货币,该国货币升值了。(外汇汇率上升,说明人民币贬值;反之,人民币汇率升值,说明外币贬值)
E. 关于高一政治经济学的计算公式
巧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公式(1)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数量 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2)率 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 揭示资本家的剥削m’= m/v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利润率:衡量资本增值程度 掩盖资本家的剥削 p’= m/(c+v)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利润率与c/v(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年剩余价值率:衡量一年中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M’=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m’v n/v=m’n年利润率:衡量一年中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p’=M/(c+v)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 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 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 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3)剩余价值形式公式:超额剩余价值 = 商品社会价值 - 商品个别价值 超额利润 = 商品社会价格 - 商品个别价格生产价格 = 生产成本 + 平均利润 股票价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价格 = 地租 / 利率(4)地租级差地租 = 劣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 优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绝对地租 = 农产品价值 - 社会生产价格(5)资本理论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旧率 =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预付资本总周转(平均周转)= (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总价值+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总价值)/全部预付资本(6)社会资本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条件: I(v + m) = II c具体实现条件: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首先追加生产资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追加消费资料 II(c + m – m / x)>I(v + m / x) 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v + m / x) = II(c + c) 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F. 政治经济学公式
政治经济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为考研政治中的“数学”,考研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的公式主要为以下三个:
1、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c:v)
2、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m’= m/v)
3、商品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w=c+v+m)
(6)政治经济学公式汇总扩展阅读
政治经济学是一个传统学科,经济学从中繁衍出来,政治学也与其息息相关。但是,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并没有被全面认识。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虽然政治经济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但能够比较稳定地在政治学里发展,因此它的发展趋势也与政治学的发展趋势有直接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有以下特点:
1、研究视角的多样性
从以个体为中心的理论视角到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视角,可以说是花样繁多。比如,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视角在国内层面有国家主义。国家主义研究的脉络主要是建立在国家的概念以及国家自主性、国家能力这一系列概念之上,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来探讨政府对经济的影响。
2、研究层次的多样性
从个体到国家、再到国际多种研究层次。比如国家自主性这个概念的得来直接涉及到个体、国家、国际三个层次。因为国家自主性在政治经济学当中经常关系到这个国家有没有能力去指导经济的发展。
如果国家缺少自主性的话,它对国家经济的干预经常是破坏性的,而国家自主性强的话,它就可能为国家去设定并贯彻一个全面发展计划。
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1988年出版的《统治与财政收入》(Margaret Levi, Of ruleand revenu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就是从理性选择的视角来做政治经济分析的。
4、关注政策背后的政经互动
政治经济学研究一般是政策的研究,但政治经济学家从来不相信政策是由几个专家、学者研究然后向政府提建议所形成的。政治经济学家认为政策尤其是经济政策肯定要涉及到不同利益集团的争夺,无论这些利益集团是在政府内还是在政府外。
G. 有关高中政治第一册_政治经济学的所有计算公式,尤其是通胀&通紧以及货币贬值的…谢谢了~
货币贬值率=【(已发行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已发行的货币量】X100%
H. 政治经济学 年利润率怎么算
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抄为:年利润率袭=一年的利润÷一年的成本×100%,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
对企业发生利润进行的分析,要分析企业的销售利润摩、成本利润率、产值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将实际利润率与计划利润率比较,说明利润率指标的完成情况。将本企业利润率与同类企业比,找出利润率水平的差距,井查找原因。
(8)政治经济学公式汇总扩展阅读:
计算平均利润率不能靠流行的西方经济学,因为流行的西方经济学里讲,均衡时厂商的最大化利润等于零。既然最大化利润等于零,利润率肯定只能等于零。所以,计算平均利润率的依据,只能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定律。剩余价值定律是理论演绎的出发点,它本身不能由理论证明,它是用来证明其它命题的。剩余价值定律的真理性将由经济实践来检验。
由于折旧为投资的收回,因此各年的投资额呈递减趋势。年平均投资为各年平均投资额的平均数。即计算各年的平均投资额(年初、年末数的平均),再计算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平均投资额。如果固定资产无残值,则年平均投资额就等于总投资额的1/2。
I. 政治经济学,资本循环公式
首先要正确理解,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G — W — G′,即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收回的货币G′大于最初预付的货币G。这里G′=G+ 腉 。 腉 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m)。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存在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应按其价值实行等价交换,因而在流通过程中,无论是G — W,还是W — G′,商品价值都不能变化,不能发生价值增殖。但资本总公式表现出来的却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价值量却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的这一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可见,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其次,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如果把货币贮藏起来,退出流通领域,即使等到世界末日,价值量也不会增加。根据以上分析,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换句话说,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到资本的转化,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根据这个条件来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可以弄清楚价值为什么会增殖,剩余价值究竟是从哪里产生的。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 — 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这里的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其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 — G阶段上,这里商品的价值是已定的,也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价值增殖。最后,价值增殖必然是发生在G — W阶段的商品上。资本家必须在流通领域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特殊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这便揭穿了剩余价值的秘密。
(1)资本总公式是G — W — G′
(2)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这个矛盾表现在:按等价交换的原则,不会引起价值量的变化。而资本总公式却通过流通过程,使价值量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①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②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
(4)资本家必须在流通领域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有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且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成资本的前提.
解决: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发生价值增殖;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所以,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能发生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也不能发生在W—G′阶段上,只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购买到的这种特殊商品,通过对它的适用能创价值,而且创造出比这个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并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解决。
J. 政治经济学中的相关计算公式
1、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时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关于企业利润的计算
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用公式表示:利润=生产总量-生产成本
4、关于经济效益的计算题
企业利润=总收益(平均售价×销售量)-总成本
5、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6、关于汇率与币值变化的计算
汇率又叫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某一国货币汇率升高,即意味着相同数量的该国货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其他国家的货币,该国货币升值了。(外汇汇率上升,说明人民币贬值;反之,人民币汇率升值,说明外币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