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收益扩张是什么意思
经济学概念
从历史上看,收益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中。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收益定义为“那部分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把收益看作是财富的增加。后来,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1890年,艾·马歇尔(Alfred Maarshell)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把亚当·斯密的“财富的增加”这一收益观引入企业,提出区分实体资本和增值收益的经济学收益思想。
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尔文·费雪发展了经济收益理论。在其《资本与收益的性质》一书中,首先从收益的表现形式上分析了收益的概念,提出了三种不同形态的收益:
(1)精神收益——精神上获得的满足;
(2)实际收益——物质财富的增加;
(3)货币收益——增加资产的货币价值。在上述三种不同形态的收益中,既有可以计量的,也有不可计量的。其中:精神收益因主观性太强而无法计量,货币收益则因不考虑币值变化的静态概念而容易计量。因此,经济学家只侧重于研究实际收益。
经济学家林德赫尔将收益解释为资本在不同时期的增值,视收益为利息。按照林德赫尔的说法,在特定时期的利息和预期消费之间的差额就是储蓄(该期间内的资本增长额),而收益则是既定时期内消费与储蓄之和。
1946 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J.R.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中,把收益概念发展成为一般性的经济收益概念。他认为,计算收益的实际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不使他们自己变为贫穷的情况下可以消费的金额。据此,他下了一个普遍得到认同的定义:“在期末、期初保持同等富裕程度的前提下,一个人可以在该时期消费的最大金额”。希克斯的定义,虽然主要是针对个人收益而言的,但对企业也同样适用。就企业来说,按照这一定义,可以把企业收益理解为:在期末和期初拥有同样多的资本前提下,企业成本核算期内可以分配的最大金额。
由于希克斯的收益概念没有明确说明什么叫做“同等富裕程度”,因而这一收益概念构成了许多收益概念争论的基础,并对会计收益理论特别是资本保全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会计上,人们习惯于把“保持同等富裕程度”称为资本保全
② 宏观经济学问题: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国际收支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导致本币贬值,促进出口,赚取更多的外汇,进一步加大贸易顺差,国际收支增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为: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③ 在线等求经济学大神!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什么会使IS曲线右移
价格水平的变动也抄会引袭起LM曲线移动,因为价格水平变化导致真实货币存量变化,价格水平上升意味着真实货币量减少,所以LM曲线将会左移,反之则右移。
LM曲线的变化/发展:LM曲线上每一点上都代表了货币市场达到了均衡,代表了货币市场上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正好等于实际能得到的货币数量,LM曲线主要受货币政策的影响。
(3)经济学扩张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实施背景: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
采取手段: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目的: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达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④ 宏观经济学中凯恩斯区域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是什么原因还有在古典区域呢
1、LM曲线上凯恩斯区域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原因
效果: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无效,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有很大的效果,收入水平在利率不发生变化情况下提高。
原因:
凯恩斯区域的利率降到很低,货币的投机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投机需求曲线会成为一条水平线,相对应的LM曲线上也有一段水平状态的区域。
因为较低的利率水平,假设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在这时无效。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使收入水平在利率不发生变化情况下提高,因而财政政策有很大的效果。
2、LM曲线上古典区域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原因
效果: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完全失效;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原因:
如果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候,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等于零,这时候人们除了为完成交易还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外,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币。
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表现为一条与纵轴相重合的垂直线,LM曲线也开始成为一条垂直线。此时当利率很高时,人们除了完成交易必须持有一些货币外,再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币,即货币的投机需求弹性为0。
(4)经济学扩张扩展阅读
LM曲线把平面图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LM曲线还具有以下特征:
1、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2、货币供给变动将会引起LM曲线左右移动。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要使货币需求等于供给,需求也要增加;货币需求增加的前提是收入增加或者利率下降。如果利率不变,则收入增加;如收入不变,则利率下降。这都意味着LM曲线右移。
3、价格水平的变动也会引起LM曲线移动。
因为价格水平变化导致真实货币存量变化。价格水平上升意味着真实货币量减少,导致LM曲线将会左移,反之则右移。
⑤ 经济学中,扩张路径什么意思
扩张路径是指与各种产量相对应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点的轨迹。(所有投入品都是可变的。)
⑥ 请问一个经济学货币政策问题 为什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因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社会上的货币量增加,是用来刺激经济的,货币增版多代表人们手里的权钱多了,手里有钱自然就会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跟需求,比如一个人如果只有那么多货币可能就只能消费那么多,一旦他手里的钱多了,自然就会想到去买更多的产品,这在经济学上叫刺激消费,增加总需求。这样总需求自然就增加了,总需求曲线自然向右移。
⑦ 西方经济学为什么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还要实行扩张
减税或者增加支出时,利率上升会减少投资,投资津贴时,利率也是上升的,但是确实投资增加。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利息量/本金x时间×100%。加上x100%是为了将数字切换成百分率,与乘一的意思相同,计算中可不加,只需记住即可。
⑧ 请问经济学中的“生产扩张性”指什么
资本有三个基本本性,即生产性、增值性和扩张性。
所谓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内值的价值。所谓价值是指凝结在容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谓剩余价值是指由劳动者劳动创造而被出资人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资本作为价值的一种变式是劳动的结晶,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过程是通过资本投入生产过程并支持生产过程顺利完成而得以实现的。由此可见,资本具有的第一个本性就是生产性,即只有投入生产领域资本才能成为真正的资本。资本的生产性是资本其它本性能够得以实现的基础。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即能够带来一个比原出资额更大的一个回归额,即能够增值。能够增值是资本的第二个本性,它是资本进入生产领域并支持生产过程顺利完成的动力源泉,是资本在运动中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资本是价值的一种变式,它与其它价值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商品交换完成后不是进入消费领域,也不是退回流通领域,而是会返回生产领域,成为生产重新开始和不断扩张的动力源泉,这表明资本具有扩张(扩大再生产)的本性。扩张性是资本的第三个本性,是资本前两个本性继续发挥作用的表现,也是前两个本性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指的这个不?
⑨ 在经济学中扩张路线与LTC线有什么关系
两者本质是一样的,扩展线和LTC线可以互相转换。反映的是在长期中,厂商总是在既定要素组合下实现最大的产量,或者是在既定产量下使用最小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