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济理论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在提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人们认知经济活动的不可或缺的思想工具。赞成西方经济学的人通常认为,所谓经济理论,就是从某些前提假设出发,经过一定的逻辑推理,预测到某些经济现象发生的语言假说体系,是对现实客观条件下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种理论假设。简要地说,这种理论是由两种元素(理论、假说)构成的复杂的混合体。一方面,它是一种旨在促进“系统的、有组织的推理方法”的语言。另一方面,它是一种旨在抽象出复杂现实的本质特征的实质性假说体系。这是把理论当成地地道道的“假说”,从而经济理论满足于探求“市场经济学”,即作为微观组成的市场价格理论和作为宏观组成的国民收入理论。
资产阶级的思维方式是解释学的。马克思没有这么认为,作为对比,我们转到马克思写在《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年)当中那些明快的工作段落(思想材料由《保卫<资本论>》提供):
即使不谈雇佣劳动制度中所包含的一般奴隶状态,工人阶级也不应夸大这一日常斗争的最终效果。他们不应当忘记:在日常斗争中他们反对的只是结果,而不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他们延缓下降的趋势,而不改变它的方向;他们服用止痛剂,而不祛除病根。所以他们不应当只局限于这些不可避免的、因资本永不停止的进攻或市场的各种变动而不断引起的游击式的搏斗。他们应当懂得:现代制度给他们带来一切贫困,同时又造成对社会进行经济改造所必需的种种物质条件和社会形式。他们应当摒弃“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
也就是说,工人阶级为了救赎自己,必须明了三个基本问题,作为行动议案:
第一,工资水平的普遍提高,会引起一般利润率的降低。但整个说来并不影响商品的价格。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趋势不是提高工资的平均水平,而是降低这个水平。
第三,工联作为抵制资本进攻的中心……总的说来,它们遭到失败是因为它们只限于进行游击式的斗争以反对现存制度所产生的结果,而不同时努力改变这个制度,不运用自己有组织的力量作为杠杆来最终解放工人阶级,也就是最终消灭雇佣劳动制度。
————————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终其一生,对资产阶级理论进行批判,循其固有传统,尽量地凸显资产阶级工作的自我批判性,马克思可谓匠心独运!马克思担任《莱茵报》编辑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即公开表明自己这种对待共产主义的自觉的解放实践态度。 他说:
构成真正危险的并不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实际试验,而是它的理论阐述;要知道,如果实际试验大量地进行,那么,它一旦成为危险的东西,就会得到大炮的回答;而征服我们心智的、支配我们信念的、我们的良心通过理智与之紧紧相连的思想,是不撕裂自己的心就无法挣脱的枷锁;同时也是魔鬼,人们只有服从它才能战胜它。
可见,马克思打破了资产阶级解释学的坛坛罐罐,目的在于阐明“我的辩证方法”,即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发生的认识论和批判理论。这和中华思维方式是高度契合的。
马克思对于唯物主义“发生学” 的创造性阐释和运用, 在于确立《资本论》的典范性研究文献,以供后人的研究作为基础和出发点。犹如列宁所言:“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 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这种唯物主义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发展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B.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作者简介
保罗·海恩(Paul Heyne,1931-2000),美国芝加哥大学伦理学与社会学博士、华盛顿大学经济系教授。专业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史和经济系统伦理学批评。作为大学本科经济学教育的改革者,海恩终生致力于改变僵化刻板的经济学教学方式,被誉为美国“近25年来最优秀的经济学教育工作者”之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海恩的代表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彼得·勃特克(Peter Boettke),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该校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经济中心副主任,美国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著有《计算和调试:社会主义和转型政治经济学》《新思维为何失败:社会主义改造的政治和经济》等。
大卫·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北密歇根大学经济学教授。编著有《市场过程理论》(与彼得·勃特克合作)、《为何经济学家不同意:经济学思想流派概论》等。
C. 求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的读书笔记,谢谢了~
抱着对经济学的好奇和兴趣,开始阅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这本传说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经济学知识的书。读后发现果然很有亲和力,相比以前在通选课上看的经济学教材,是要容易阅读和理解很多。不过四百多页的份量,看得也真够呛的。
记得之前上"经济学原理"这门通选课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恶心的公式,什么边际成本、边际利润,最后考试背得晕头转向不说,最郁闷的还是对于试卷的最后一道题要套哪条公式竟然完全没思路,搞得我对经济学原理没啥好印象。直到阅读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号称语言生动且口语化,完全避开套公式、建模型的一般写作思路的经济学读物,才扭转了我对经济学的态度。这的确是一本向广大群众普及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好书。
按书中的内容提要说,该书是一本为非经济学专业学生撰写的经典经济学教材,风靡国际。与当今流行的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这本书绕开繁复的公式、函数、运算,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告诉读者:经济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息息相关。正如书名所揭示的,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而这部教科书引导读者学会经济学推理方式,从而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如果你对经济学感兴趣,想了解下生活中的一些经济常识,那么,推荐阅读本书。虽然也划了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但四百多页的份量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把那些经典的句子给整理出来的,所以就不整理了,不过顺便也就贴一句印象最深刻的吧:
“世界上的贫穷国家缺的不是'物品',缺的是'想法'。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石油毫无实用价值,是人类的才智最终发现了石油为人类服务的方法。”
D. 经济学思维方式是什么
这是什么东西?都要考虑一下经济效果看看有什么其他的劣势
E. 什么是经济学思维方式
易学思维的方式很多,不知道你说的这个经济学指的到底是哪方面的。
F. 经济学思维方式是什么呢有什么用吗
好的经济学思维,能够帮助一个理性的成年人更加清晰地认知这个世界,更加理智版地对待这个世界。
我认权为,经济学思维方式包括以下几方面,有的是常识,有的是颠覆常识的常识,但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专业训练,也不是非要专业人士才能掌握:
1、竞争的概念
:竞争不消失,只转化形态。
2、交易的概念
:交易提高净幸福。
3、机会成本的概念:天下绝没有免费的午餐,号称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4、理解价格是如何产生的,理解利息的概念。
5、边际概念和边际效用递减公理。
6、理解产权的概念。
7、理解货币数量论。
8、理解制度和组织的巨大作用。
G.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怎么样
可以找这本书看一下,我看过了,感觉对学习经济学很有帮助,关键是培养思维方式。
著 者:(美)保罗
H.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主要特点
http://jmxy.hbue.e.cn/upload/htmleditor/2.ppt
看一下这个PPT
I.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内容简介
作为为非经济学专业学生撰写的一部“一学期学会经济学”的教材,本书被认为是经济学教材领域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不仅在英语世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同时被翻译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亚文、匈牙利文等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一部标尺性著作。
◆ 教材定位
大学非经济学专业的经济学概论和经济学原理课程
商学院基础课程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入门参考书
◆教师服务
教辅资源内容: ppt文件,各章习题及答案
申请方法:如果您正在使用,或者即将使用本书作为教材,请填写后面的“教学支持”表格,并把盖有公章的表格传真至我公司,我们将有专人为您提供免费的教学支持服务。
海外院校使用情况:斯坦福大学、西雅图大学、密歇根大学、纽约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北加利福尼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等数百所大专院校。